課程教學與改革方案

2021-03-04 09:52:46 字數 4427 閱讀 8057

《國際**實務》課程教學與改革方案

國際經濟**系馮靜

指導思想:以增強職業能力為核心進行課程建設與改革

改革的具體目標是:突出專業課程的職業定向性,以職業崗位能力作為配置課程的基礎,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技能真正滿足職業崗位(群)的需求,注重知識和技能的結合。

具體做法:

(一)、調整教學計畫,整合課程結構,深化課程內容改革。

1、以就業為課程主要目標,重點突出職業能力培養,不再追求學科知識體系的邏輯嚴密性,強調教學內容的「實際、實用、實踐」,理論要以實際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同時,把職業資格標準引入課程體系,促進學校課程與職業資格證書在教學內涵上的統一,學完課程後,學生可以考取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

2、在保證理論知識夠用的同時,加大實踐性教學內容的分量。(目前案例教學、實訓教學環節等實踐性教學內容所佔比例達60%)。

本課程教學總學時為126課時(含實訓週24學時),每週6學時,具體學時分配如下表:

(二)、建立較為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

實踐教學體系由基本技能訓練(課程章節配套實訓練習)、專業技能訓練(以業務過程為導向的仿真實訓—實訓周)、綜合應用技能訓練(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職業資格培訓---單證員、跟單員和外貿業務員培訓)、頂崗實習四個部分構成,縱向上形成體系,橫向上與理論課程有機結合。

(三)、積極探索教學方法的改革。

進行案例教學和雙語教學兩種教學方法的嘗試,取得較好效果。

(四)、教材使用與建設。

《國際**實務》課程建設在教材使用上,我們把握的原則是:1.應有利於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及課程目標的實現;2.適應高職教育教學需要;3.教師必須根據上述要求,處理教材內容、通過改造教材,形成最佳教學內容組合。

目前已基本完成《國際**實務》《國貿實務實訓指導書》以及《國際**實務習題冊》等三本教材的編寫工作,在2023年二月底能作為校本教材投入使用,待使用一輪並逐步修改完善後爭取在今年暑期正式出版。

(五)、大力推進校企合作,加強實訓實習基地建設

1、建立有學校、企業、行業領導、教授、專家組成的專業指導委員會(下一步擬召開專業指導委員會共同審定教學計畫、課程體系和實踐環節內容、學時安排等);

2、採取校企一體、產學協作的方式共建實習基地,把教室搬到企業,模擬企業現場環境開展實踐訓練和技術培訓,選聘實踐經驗豐富的業務骨幹為兼職教師參與指導工作。目前我們已嘗試在財茂工業園、德藝進出口公司等?家公司探索這種形式。

3、依託行業(企業)的職業技能鑑定與培訓中心,為學生參加職業技術資格或崗位培訓與考核創造條件。

(六)、切實抓好「雙師型」隊伍建設

對培養雙師型教師採用多樣化方式:

1、一體化教學的培養模式:通過課程的綜合化,將一門或數門專業課的理論與實踐教學有機融合,它打破了傳統的先理論、後實踐,且將兩者分割開的模式,要求教師具備這門課程所需的全部理論與實踐教學能力,並在教學中運用,這種教學模式是培養「雙師型」教師的有效方法。

2、走產學研結合的道路。學校以多種方式與企業合作,選送教師到不同企業的相應的崗位上頂崗實習,讓他們所具備的專業理論運用於他們的專業實踐,從而提高他們的應用能力。

3、鼓勵教師參加相應的專業資格認證和職業資格培訓師、考評員等考試。

4、加強對教師的技術技能培訓,目前我們已組建跟單員、外貿業務員職業資格證書培訓的教學團隊。

5、鼓勵參與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培養方式。實踐教學基地包括各類實驗室、專業教室、實訓中心等,實踐教學基地緊跟社會生產的發展步伐,不斷更新改造。因此,它是「雙師型」教師進行長期培訓的場所,鼓勵專業教師積極參加實踐教學基地建設,不斷完善自我,提高「雙師素質」。

(七)、加強課程教學管理方面的制度建設,規範教學活動和教學秩序

1、建立定期集體備課制度,即每學期開學前組織任課教師共同備課,逐章逐節地深入討論並不斷修訂教學內容,交流教學方法和經驗,完善教學方案。

2、重新設計《國際**實務》課程的系列教學方案,以大綱的形式界定了教學內容的基本點、側重點和考核標準,並注意《國際**實務》課程與其他相關課程教學的銜接與配套問題。

3、嚴格實行教考分離,並實行統一大綱、統一教材、統一試卷、統一標準、統一閱卷。

(八)改革考試方法,建立新型考核體系

改革傳統的期終考卷單一性考試方式,建立了以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操作為基礎,以綜合運用能力為重點,以學習態度為參照的綜合考評體系,注重考評方式的多樣化和考評指標的規範化。通過採用多樣化的考評方式和規範化考評指標,以保持對學生學習成績和教師教學效果檢驗的客觀公正性。同時促使學生調整學習態度,激勵學生自覺學習。

具體做法:

1、樹立科學的現代考試觀,為考試改革提供良好的思想環境。

著重強調人的整體素質的全面和諧發展,考試的目的不僅是為了使學生掌握所學的知識,而且更強調通過考試讓學生學會學習,增強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同時,現代考試觀要求考試增加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考查,其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在掌握知識技能的同時,通過考試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2、改革考試內容,確立考試的能力導向

考試命題嚴格按照教學大綱要求,根據課程所涉及的知識、能力、素質的要求,對課程的知識、能力、素質進行分析細化,然後根據這些特徵確定教和學的方法,最後確定課程效果的評價方法和考核大綱。命題時,除考查學生的基本知識外,應注重專業技術的應用、專業能力的考核,題型根據課程特點進行設定。考試題庫應隨各種新知識、新工藝、新技術的快速發展而同步更新。

3、豐富考核形式

打破傳統單一考試模式的壟斷局面,從深入、確切地考查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出發,採用不同的考試方式:(1)閉卷考試、(2)開卷考試、(3)口試、(4)網上考試、(5)案例分析、(6)、專題報告或調研報告、(7)課程小**、(8)小組討論、(9)操作考試。在具體運用時,要考慮具體的考核內容及測試取向。

閉卷考試側重學生記憶知識的數量和理解知識的程度;開卷考試側重理解、運用、總結知識等綜合能力的考評;案例考核能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包括創新能力、相關知識的綜合能力、決策能力等等。操作考核是要求學生進行實際操作, 把職業能力、崗位素質要求和考核評價體系引入到實踐教學中。其考查的重點是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縮短高職畢業生的社會適應期。

4、建立綜合評價體系,全面反映教學效果。

以突出操作技能和實踐能力的考核、加強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考核、重視創新能力的考核為改革方向,探索科學、合理、有效、可操作性強的筆試、口試、面試、技能測試、應用專題等多種形式的考試方法,做到課程考試與職業資格證相結合,學校考試與企業考核相結合,校內考核與校外考試相結合。

(1)單元測驗:將課程內容劃分為2-3個學習單元,每個單元進行一次測驗(可以是筆試、口試、考查、專題報告、某項操作技能測試等),題量、測試時間可靈活掌握,約佔20%;

(2)平時作業:約佔10%左右,可安排3-5次,也可與分段測驗相結合;

(3)學習態度:約佔10%,老師根據每個學生每個學期的學習態度、出勤率、成長與進步賦分,將職業道德教育和考核貫穿課程始終,教師和企業人員對學生在實訓或頂崗實習的表現做出評價;

(4)綜合理論:約佔30%,主要採用綜合性理論考試。;

(5)技能操作測試:約佔30%,包括校內考核和校外考核。校內考核堅持「應知+應會」的考核方式,增加過程考核;校外考核以企業為主,由企業人員根據企業的崗位工作考核標準組織對學生的考核,以實際操作為主。

(九)大力推行現代教育技術應用,探索教學手段創新

運用現代資訊科技為學生營造和諧、開放、互動、探索的環境,激發和維持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保持積極的自我啟用狀態,不斷地改造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實現自我適應與自我發展。具體做法:

1、高起點地構建網路教學環境,開通《國際**實務》自主學習型網路課程**。**發布了課程簡介、課程大綱、考核辦法等,學生對課程體系、課程內容、教學要求一目了然。按提供的每一章的學習要求、教案、電子課件、習題,學生在網上可以完成課前預習、課程學習、課後練習,通過**進入國際**實務仿真實訓軟體系統進行實際操作訓練,通過**進入單證員、跟單員等職業技能鑑定訓練和考試軟體系統進行考證模擬訓練,提供了許多有特色的國際**教學**的鏈結以及金融、物流、商貿等**的鏈結。

提供網上**考試,學生可以按照規定的時間段在網上完成階段性的過程考試。豐富的教學資源和良好的網路環境,促進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上網學習。學生可以利用網路資源獲取學習材料,利用網路工具進行學習交流和展開自我學習的評價。

2、全面運用多**手段進行授課。盡可能增大課堂資訊量,使授課內容變得生動、豐富,吸引學生注意力並活躍課堂氣氛,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進行**輔導。**輔導分為定期和不定期兩種方式。定期輔導是教師和學生在約定的時間和約定的聊天室,進行集中的答疑輔導。

不定期輔導有分為兩類,一類是學生將問題以電子郵件的方式發給教師,教師及時通過電子郵件答覆;另一類是教師和學生通過**直接交流。目前,我們正在建設網上答疑系統,該網頁製成後,可達到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老師與老師,甚至還可搭建在校師生與校友間的交流平台。

本課程今後的改進方向

1、進行以能力為主線的教學內容綜合化改革

形成任務驅動或案例引導、理論教學與實訓教學合一的教學模式,以實際業務物件為背景,以解決典型進出口實際問題為目的,以先進教學裝置為手段,以雙師型教師隊伍為支撐,切實提高學生的應用技能。建立以學生為主體、教學方法多樣、教學手段先進、培養途徑開放的一種教學模式。

社群課程教學改革方案

社群管理實務 課程教學改革方案 一 課程教學改革方案的主要內容 一 課程概述 社群管理實務 是物業管理專業和公共事務管理專業的一門專業課程。該課程在內容上包含了社群管理各個階段的業務專案 各工作環節應具備的基本知識和操作技能,熟練掌握這些業務規程和操作技能,是社群管理專業從業人員必備的基本能力和素質...

新課程改革方案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重心已經轉移到學科教學的改革上。因此,應盡快構建適應素質教育及新課程標準要求的課堂教學操作策略,同時建立與之相適應的對教師 班級學生的評價系統。改革的目標是 在三年時間內使學校成揚朝陽縣新課程改革實施的先進學校,進一步提高在全縣以及全市的知名度,在教育教學 ...

《導遊業務》課程建設與改革方案

一 課程建設與改革的指導思想 旅遊者對作為旅遊服務行業 靈魂 的導遊人員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這對我們 導遊業務 課程的教學工作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經過近幾年的旅遊專業教學改革工作,我們在 導遊業務 及相關課程的教學中,進行了一定的探索和創新,其主旨是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學生學習活動的個性化,改變過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