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科技活動教案

2021-03-04 09:42:00 字數 4586 閱讀 2672

教學計畫

一、指導思想

為了活躍校園文化,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倡導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動手動腦能力,在校園形成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在師生中形成崇尚科學、反對邪教的思想,同時為學生提供展示個性的平台,培養學生自主**科學的興趣和能力,讓學生體驗科學的魅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以新課程改革為契機,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大青少年科技教育力度,努力在青少年中宣傳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技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引導廣大青少年樹立科學世界觀,科學發展觀,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並從學校實際出發,本著堅持學校科技教育特色,並有所突破的原則,立足課堂,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設計開展科學普及活動,讓孩子們在活動中體驗,在實踐中成長,逐步提高學生的科學意識,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熱愛科學、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組織開展學校科技活動。

二、工作目標

1、繼續保持過去科技製作活動中獲得的榮譽,並努力有所突破。

2、提高學生動手實踐、科技創新能力,力爭在市以上各級科技活動中獲得好成績。

三、主要工作

1、自主創新,形成學校師生共同的理念。在新的一年裡,中學部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技活動,將科技活動納入學校工作計畫。

2、完善制度,活動經常化。學校為了推動科技活動,要求各班成立科技興趣小組。學校科技活動中心的成立,從制度上保障活動的經常開展,能使我校開展科技活動有了較好的氛圍。

3、增強意識,師生教學相長。今年,我校的科技活動繼續與綜合活動課程結合起來,加強新課程的改革。我校教師認真貫徹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精神,在「以人為本」的新的質量觀、人才觀的思想指導下,引導學生學習資訊科技,開展研究性學習,開展社會服務與社會實踐,學習一般的勞動技術。

科技活動還與《心理教育》校本課程結合起來,這是一種創造教育的新的嘗試。總的目標都是通過了解自己周圍環境裡的人與事,培養社會適應能力、社會參與意識和公民責任感。學會在學習生活中探索與創造,獲得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五、科技活動課計畫安排

第一周光的小魔術

第二週綠色植物受光照放出氧氣

第三週談天說地

第四周走近計算機網路

第五周擴散

第六周製作種子標本

第七周自製計時裝置

第八周自製飛行器

第九周太陽系家族

第十周地理環境與區域發展**

第十一周聯想發明法

第一課光的小魔術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光在一些物體表面可以發生反射。

2.認識光反射的規律,了解法線、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義。

3.理解反射現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了解什麼是鏡面反射,什麼是漫反射。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觀察光的反射現象。

2.體驗和感悟我們是如何看不見不發光的物體的。

3.經歷**「光反射時的規律」,用實驗的方法獲得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跟法線位置的關係,總結**的結論獲得比較全面**活動的體驗

4.通過觀察,理解鏡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光反射時的規律」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

2.密切聯絡實際,提高科學技術應用於日常生活和社會的意識。

3.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活動。

教學重點:用**法研究光的反射定律。

教學難點:用光的反射解釋一些簡單現象。

教學準備:氦氖雷射器、刻度尺、手電筒、水、盆、光的反射演示裝置圖、平面鏡、玻璃片、投影片、手電筒(玻璃上有1~ 2 mm縫隙的黑紙)、白紙、小平面鏡、大頭針、量角器、鋼筆、圖釘、刻度尺、透明膠條。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我們都知道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你能舉例說明嗎?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的形成都說明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我們為什麼能看見日光燈、燭焰?

日光燈,蠟燭是光源,我們能看見光是因為光源發出光射入我們的眼睛。

在漆黑的夜晚,我們看不到屋子裡的桌子、電視,怎樣才能看到呢?開啟燈就能看到屋子裡的東西。為什麼開啟燈就能看見屋子裡的東西呢?

所有的物體表面都反射光,我們能看到不發光的物體,就是因為它們反射的光射入了眼睛。。 演示實驗1:在桌面上放一盆水,用強光的手電筒照射到水面上。

實驗現象:可以看到牆壁上有明亮的光斑,光射到任何物體表面都能發生反射光

第二課綠色植物受光照放出氧氣

教法指導:1驗內容較多,做好實驗是教學的關鍵。有些實驗教師需預做,如若效果不佳,則需及時找原因並改進。預做實驗時,可與興趣小組的學生一起準備。

2.教學時,可按「提出問題—探求問題—分析問題」的形式進行,教材中幾個小實驗,可適當更換順。

一、教學目標

㈠認知目標:解光合作用的原料、產物、條件。

㈡技能目標:過實驗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和觀察力,通過對光合作用一系列實驗結果的分析,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

㈢情感目標|:驗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光合作用的原料、產物、條件。

2.教學難點 :各演示實驗的設計原理。

三、教學準備

1.檢測土壤中有無澱粉:碘、公尺湯、土壤浸出液、滴管、燒杯。

2.綠葉在光照下製造澱粉:經24小時暗處理,選擇一張葉用黑紙遮住一半,再在強光下2 小時(或200w燈泡照射下2小時)的天竺葵、酒精燈、三角架、燒杯、酒精、滴管、碘、培養皿。

3.光合作用需要葉綠素:銀邊吊蘭、檢驗是否有澱粉生成的方法與上一樣。 4.光合作用產生氧氣:

教材中的實驗可改進。將蘿蔔種子浸軟萌發後放入集氣瓶中。瓶底墊些吸水紙,並使其保持濕潤,用凡士林封口,放在陽光下半小時待用。

四、教學過程

1、求問題:把按「教學準備2」已放在強光下2小時的天竺葵,拿入教室取下被部分遮光部分不遮光的那張葉,放在酒精中煮,到葉片褪綠後取出,在水中浸一下,攤平在玻璃皿中,滴上碘酒。一會兒,葉片照光部分變藍,遮光部分不變藍色。

2、析問題:照光部分變藍,說明葉片在光照下合成了澱粉;而遮光部分不變藍,說明沒有光的情況下就無澱粉合成,由此說明綠葉只有在光下能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澱粉(此結論可讓學生分析)。

㈡光合作用需要葉綠體

1.提出問題:植物光合作用除了需光外還需什麼?

2.探求問題:把銀邊吊蘭的葉片剪下,讓學生觀察葉片的顏色特點:中間綠,周邊白。然後按實驗1的方法在酒精中煮後,用碘檢驗其有無澱粉生成。結果,周邊不變色,中間部分變藍色。

3.分析問題:綠色部分有葉綠素(葉綠素在葉綠體內),能吸收太陽光,合成澱粉,但白色部分無葉綠素,就不能合成澱粉。實驗表明,光合作用必須在有葉綠素的條件下才能進行。 ㈢光合作用放出氧氣

1.提出問題:植物光合作用除合成澱粉外,還有其他物質生成嗎? 2.探求問題:取出(按準備4)已在光下放置半小時的集氣瓶,啟封,把帶火星的木條伸入瓶內,結果看到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3.分析問題:光合作用時,產生了一種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這就是氧氣。此實驗表明了光合作用能放出氧氣。

2023年,英國科學家普里斯特利做了乙個對照實驗。在光下與綠色植物一起密閉容器內的小白鼠存活較長時間,而無綠色植物密閉容器內小白鼠很快死去。該實驗也證明了綠色植物在光下能放出氧氣。

五、小結

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的一項重要生理活動。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水作為原料,葉綠素和光作為條件,產物是澱粉和氧氣。

第三課談天說地

一、課標分析知識與技能:

描述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宇宙環境包括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安全的宇宙環境。說明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作為普通的行星是與八大行星比較,在運動特徵上和結構特徵具有共同性和相似性;作為特殊的行星是自身和宇宙環境造就了存在生命的條件。 過程與方法:

通過引導學生認識天體系統,掌握用框圖結構說明地理事物系統的方法;通過分析**資料,說明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進而初步掌握比較地理事物,分析和綜合出地理特徵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生積極查閱相關資料和參與課堂討論的活動,感受到世界是物質的、普遍聯絡得和運動發展的,世界發展是有規律的,規律是能為人類認識的,從而激發學生探索宇宙和自然規律的興趣,促進學生初步樹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二、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能夠從各種**了解宇宙與地球的相關知識,但多數不系統,更不能聚焦於地球的宇宙環境這個核心上,發散度高。另外學生對宇宙的一些概念常常含糊不清,教學中有必要進行適當的糾正。

三、重難點確定教學重點:

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確定的理由:是核心知識,是說明地球宇宙環境的基礎。

2. 特殊的行星的特殊之處——具有生命存在的條件。確定的理由:是地球特殊性的具體體現,地球有了生命和人類才有可能**地球的宇宙環境以及四大圈層環境的發展規律。 教學難點:

地球生命存在的條件。確定理由:學生易於從自然常識角度認識地球上為什麼有生命,而難以從地球的宇宙環境探索地球為什麼具有生命存在的條件。

四、教材分析

描述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包括兩部分內容,一是能在天體系統中確定地球所在位置,二是結合太陽燃燒的穩定狀態和大行星運軌道特徵,說明地球存在生命的宇宙環境特徵。這裡需要補充太陽大小長期穩定的燃燒保證地球表面長期保持適宜的溫度,有利生命進化;大小行星公轉各行其道,保證地球宇宙環境的安全。這兩點宜在討論地球是特殊的行星時補充。

。運動特徵共性包括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圓性;結構特徵主要是通過與類地行星比較得出地球在質量和體積方面不具特殊性。地球上存在生命主要是因為日地距離適中,所以有適合的溫度;因為地球質量和體積適中,所以能吸引住大氣形成厚度、壓力適合的大氣層;因為地球存在岩漿活動,所以有地球內部氫氧分異化合的水汽溢位形成海洋。

五年級下冊科技活動教案

第一課 找星星 2課時 教學目標和要求 1 初步了解星座的概念 2 讓學生知道一些常見的星座名稱 3 通過找星座培養學生對天文學的濃厚興趣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基礎知識 1 認識星圖 方向 北在上,南在下,東在左,西在右。師講解,在黑板上畫開示意圖。生邊看邊記。2 認識星座 師介紹星座的知識,讓...

六年級下冊科技活動教案

第一單元實驗探索 第一課時慣性小實驗 一 教學內容 1 p1 4 二 教學目標 了解慣性的原理。三 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了解生活中的常見慣性現象。四 教學準備 玻璃杯 書本 紙條 細棉線 條狀木塊等。五 教學過程 一 匯入 多 觀察生活中的常見現象。二 做一做 1.將盛有水的茶杯放在桌邊,壓在一張紙...

七年級教案

第一課生活中的資訊 教學目標 1 了解生活中的資訊,並能識別有害資訊,認識資訊的重要性 了解資訊科技的大致發展過程,了解資訊的重要處理工具 計算機 樹立資訊意識,培養資訊道德。2 通過課堂教學中的師生資訊交流讓學生感知什麼是資訊,怎樣感受資訊。3 通過學生交流 討論讓學生了解資訊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