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2021-03-04 09:36:43 字數 4584 閱讀 4421

我上的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對這樣的傳統教材,要滲透新課程理念,對我是乙個挑戰,在指導教師的指點下,我有許多收穫,現作以下反思:

1、要精心設計問題情景:

我在引導學生精讀「百草園」一段時,先從課文前面的插圖和作者筆下的描寫作對比引入,然後要求學生說說為什麼作者寫得如此精彩。這樣的問題設計得不夠深入,學生只是按照老師的吩咐被動地去尋找,談不上帶著探索的熱情去精讀課文。學生沒有能夠做到主動學習,或者說他們學習的熱情沒有被激發出來,學習的效果當然不會高。

老師指點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情景,「請同學們認真讀讀這段描寫的文字,劃出你喜歡的句子,談談你為什麼喜歡它們?」學生有興趣,願意去**。我想以後備課,考慮怎樣使學生喜歡學比讓學生學什麼更為重要。

2、要解放思想,利用小組合作的形式,相信學生能自主地學習:

我在讓學生精讀「百草園」的精彩描寫時,將自己備的所有精彩要點都拋給學生,學生不會回答就自己包辦。回想自己以往上課,總是擔心知識點沒有講透,於是經常不厭其煩地講。老師指點,要深入領會〈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老師要做「平等的首席」,要充分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相信學生能解決問題。

即便是學生小組討論不能解決的問題,可以提出來讓全班討論,老師要營造民主,寬鬆的課堂教學氛圍,解放思想,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我想,老師要做 「平等的首席」,就是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後自己頭腦中那種「我講你聽」的思想應該革除,換成「組織他們**,自己也能從中獲益」的新的觀念。

3、幾點疑問:

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注意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嗎?是不是每一堂課都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呢?還有什麼能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的方法嗎?

老師「滿堂灌」是不行的,但老師在什麼時機進行點撥,而這一點撥不會成為牽著學生鼻子走的繩子呢?

這篇**的教學要求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文章內容。因此,課前我劃出課文主要的層斷,上課時師先範讀,學生再跟讀,最後到個別讀,效果還不錯,學生能在朗讀的基礎上,理解文章的情感,那就是「爸爸對自己的親情和盼望自己長大、懂事,寫得而不露。

」教學過程中,我抓住父親對「我」上學偷懶的懲罰,表現了父親對「我」的深情,那就是嚴厲但不失愛心,情節是:有一天,下大雨,她因賴床不起,而受到爸爸的懲罰,爸爸狠狠地打了她一頓,仍然堅持要她上學,不過拿了五大枚銅板,破例讓她坐洋車上學,她上學時忘了穿上花棉襖,爸爸拿著送到學校來,還給了她兩個銅板。事情不大,卻充分表現出爸爸是十分愛她的,這在她幼小的心靈中激起了陣陣漣漪,使她在以後的生活和學習中能夠處處嚴格要求自己,懂得自己去克服學習和生活上的困難,父親的人物性格躍然紙上,這些上課過程我都較好地處理了,也是這堂課的成功之處。

另外的教學要求是「理清文章的思路,從中感受至愛親情。」文章的兩條線索:一線是爸爸愛花,另一條是畢業典禮。

前者是主線,因為作品所要刻畫的主要形象是爸爸,在作品中是起主導作用的,後者是畫線,是為情節的發展有序而設的,它對主線只是起著烘托、映襯、推動的作用。對於線索的把握,學生較容易把握,但書上的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我們知道了,生活中的親情你們能談談嗎?你有沒有類似「我」賴在床上不想上學的經歷,你的父親是如何處理的?

學生雖然有個別發言的,但不夠熱烈,也就是說在拓展延伸這方面,老師引導的不夠深入,學生還不能從課文中真正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這是這堂課的不足之處,為了把「世上只有爸爸好」這樣的口頭禪作文說好,是否前面變布置,也許效果好些,假如今後加強這方面的練習,會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醜小鴨》教學反思

《醜小鴨》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醜小鴨》是根據安徒生作品改寫的一篇擬人體童話。文章以充滿情趣的語言,生動引人的情節,描寫了乙隻「醜小鴨」出生後,歷經種種磨難,最後發現自己是乙隻漂亮天鵝的非凡經歷。

文中「醜小鴨」艱難曲折的經歷,以及它身處逆境,不懈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深深地打動著每一位讀者。故事寫得十分感人,貼進初一年級孩子的年齡和心理特徵。對於文章的教學重點,學習生字詞、朗讀課文,學生並不難達到。

但對於課文難點的理解:懂得要善待他人,互相尊重,同時要正確地認識自己,有一定的難度。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教學反思

那天下午,學校要開家長會。語文課上講完課我習慣性地要和同學們聊聊天,我喜歡他們無拘無束時偶爾碰撞出的或睿智或幽默或調皮的火花,但談笑間忽然聽到隱隱的抽泣聲,尋聲望去,竟然是班上人高馬大號稱「巨無霸」的劉明,仔細詢問,原來是數學考試沒及格,害怕家長會後的「暴風驟雨」。望著乙個一公尺八零的大小夥子偷偷哭泣,我有些同情,也有些無奈,當環境在迫使老師、迫使學生拼命要分的時候,我除了對他說:

「沒關係,下次努力。」竟一時也找不出其它安慰的話語。這時班上一位因為上課愛說話而經常挨老師批的男生冒出了一句: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接著一位女生也接了一句:「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

」而後好幾位同學幾乎異口同聲地喊出了:「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

那一刻我竟有些慚愧,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我並沒有細緻地講給大家,只是泛泛地讀了讀,說了說,我覺得一首沒有華麗語言,沒有曲折情節的詩歌,對於七年級的學生來說也許很難引起共鳴,但今天學生的表現讓我深刻領悟到:真正的語文教學應著力喚醒學生內心深處的情感和生活積累,不要忽略了十幾歲的孩子也有豐富的內心世界。當學校、家庭及社會對他們的壓力蜂擁而至的時候,其實他們稚嫩的心靈是多麼需要恰當的鼓勵和撫慰,面對煩惱和挫折時他們又是多麼需要學會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給我們提供了乙個多麼好的契機。

於是我帶領大家再一次投入地背誦了《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然後我對大家說:「決定命運的不是成敗,而在於做乙個最好的你,也許我們無法選擇環境,也無法改變許多事情,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情。每一朵烏雲背後都有陽光。

生活的畫板不是只有一種色彩,嘆息、焦慮只是點綴,勇敢樂觀才是主色調。」

劉明早已不哭了,大家看著我,在大家的眼神裡我看到了無數的期盼,雖然那期盼裡還有些迷惘還有些惴惴然,但「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我們都在等待春天的來臨。

課前、課中、課末騰出一點時間讓同學提問,效果很不錯。

從以前學生提問的情況來看,同學們的提問一般是侷限於課文本身。教完《傷仲永》一文時,我留幾分鐘讓同學們提問。我想,按教學設計,同學們經課堂的學習,已經達到了要求,我的教學任務也完成了,同學們大概也沒什麼問題了吧。

沒想到同學高舉著手問道:「老師,我想知道方仲永的父親不讓他學習,方仲永當時心裡是怎麼想的?」說實話,這問題我心裡也沒底,誰知道他心裡是怎麼想的?

但我想,學生有問題老師也不一定都懂得。

於是我馬上說:「這個問題提得好,又有趣,哪乙個同學能回答?」有幾個同學先後舉手。「方仲永的父親不讓他學習,拉著他到處拜訪人,四處賺錢,我想他心裡一定非常恨他的父親。」

「他父親拉著仲永四處拜謁,同縣人都讚不絕口,仲永心裡一定很高興,以為自己很了不起。」我看同學們的回答都有道理,便立即給予肯定、表揚。「要是你們是方仲永,心裡會怎樣想?」

於是教室裡七嘴八舌,有說要逃脫父親的控制的,有說要懇求父親讓他學習的,也有說要用道理勸說父親讓他學習的(因父親畢竟沒讀書,目光短淺)……最後我請大家綜合出乙個較好的辦法:勸說父親,請父親的長輩來做工作,讓「我」繼續學習。我說:

「既然大家這麼理解方仲永的心思,那就應該更努力學習,好好珍惜現在的大好時光。」

問題來自學生,答案也來自學生,學生這樣答那樣答都有一定的道理,都應給予肯定。重要的不在於誰答案更準確,而在於在這樣活動的過程中同學的思維活躍了,判斷、表達能力都得到了鍛鍊、發展,語文學習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一篇課文教完不等於我的教學任務全部完成了,也不等於同學都懂,或沒什麼大問題了。有的同學提出的問題,是出乎意料的,超出了教學設計的範圍,說明同學的思維有時超越了教師的要求、教材的範圍。教師應捕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思想、思維火花閃現的一瞬間,給予鼓勵、引導。

提供給同學們暢所欲言的機會。

《黃河頌》教學反思

詩歌貴形象思維,且講究含蓄。當詩人描繪事物時,他的目的往往不在於說這事物怎樣,而在於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寫景則是借景抒情,詠物則是借物言志。而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無不依賴於詩歌語言的表述。

因此,在進行詩歌教學時切不可從「抽象」再次走向「抽象」。

《黃河頌》是《黃河大合唱》的第二部分。在上課一開始我向學生介紹了作品的有關背景,從

九、一八事變到《黃河大合唱》的幾個部分,如《黃水謠》《保衛黃河》這幾個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作品。由介紹歷史背景到聆聽這段歷史的痛苦呻吟,由對《黃河大合唱》的整體感知到對**作品的領會、感受,學生對這樣巨集大的作品的主題有了乙個基本的了解。在上課時,分析課文的主題,學生基本都能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他們都說在朗誦這首歌詞時要體現出一種在壓迫下的呻吟,要展現出人民在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悲憤,要表現出全民團結抗戰的激情。學生能談到這些,我們可以知道他們對於作品的主題思想基本可以掌握。

在教《黃河頌》時,我還根據自己的見解和簡單的**了解給學生唱了《黃水謠》、《黃河大合唱》、《滿江紅》等幾首歌,讓學生在巨集觀的角度先感知作品,把抽象的事物變得生動具體,為下面的分析課文奠定的基礎,雖然在介紹背景和作品時用去了大量的時間,但在教學效果上卻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後一課》教學反思

《最後一課》是都德的著名短篇**,主題表現深刻,藝術手法生動。在新課程理念的啟發下,終於找到問題所在:害怕學生這個不懂,那個不會,所以凡是教參上提到的都予以重視,都想教給學生,造成滿堂灌,吃力不討好。

再就是拘泥於教參,被教參縛住了手腳,自己反而不知道該怎麼進行教學設計和創新了。

考慮到教參僅僅是個參考,教材本身才是研究和琢磨的重點。課前我把課文翻來覆去讀了好多遍,對上課內容做了大膽處理:

第一,去除旁雜,突出重點:這是學生上中學以來第一次接觸到**這種文學體裁,所以我決定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整節課僅圍繞著小弗朗士作**人物形象分析。

七年級下冊教學反思

篇一 七年級下冊 教學反思 我上的是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對這樣的傳統教材,要滲透新課程理念,對我是乙個挑戰,在課改專家的指點下,我有許多 收穫,現作以下反思 要精心設計問題情景 我在引導學生精讀 百草園 一段時,先從課文前面的插圖和作者筆下的描寫作對比引入,然後要求學生說說為什麼作者寫得如此精彩。...

七年級下冊生物教學反思

發布者 方琳琳發布日期 2011 11 12 生物學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 研究自然界中一切物質的運動 物質結構及變化 物質相互作用的基本規律的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科學的嚴謹性。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不斷發展變化的今天,我作為一名生物老師應更新教育思想 改革教學模式 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以便不斷取得新...

七年級歷史下冊教學反思

本學期以來,我在教學工作和方面,有不少感慨。新課改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通過自我感悟達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回顧教學工作和考試中反映出來的問題,覺得在教學工作中還存在不少問題需要進一步改進。下面我對初中歷史教學作以下反思,與大家共勉。首先,把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乙個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