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公尺A標級配砂礫底基層施工方案

2021-03-04 09:35:58 字數 3254 閱讀 7443

目錄1 編制依據 1

2 工程簡況 1

3 試驗目的 1

4 試驗段的選取 2

5 施工資源配置 2

5.1 組織結構 2

5.2人員配備 2

5.3 機械裝置配置 3

5.4 測量檢測儀器 4

6 施工布置及施工準備 4

6.1 施工布置 4

6.2 施工準備 5

6.2.1 技術準備 5

6.2.2 作業條件 5

7 施工工藝、方法與質量檢驗 6

7.1 施工工藝流程 6

7.2 施工工藝 6

7.2.1 準備下承層 6

7.2.2 料場悶料 6

7.2.3 施工放樣(是否考慮加寬每邊20cm) 6

7.2.4 運輸和攤鋪集料 6

7.2.5 整平 7

7.2.6 碾壓 7

7.2.7 橫縫處理 7

7.2.8 橫縫處理 7

7.3 注意事項 7

7.4 質量標準 8

7. 4.1 過程控制 8

7. 4.2 結果控制 8

7.4.3 基本要求 8

7.4.4 實測專案 8

8 質量保證措施 9

9 安全生產保證措施 9

10 文明施工保證措施 10

11 環境保護措施 10

12 附件 11

1、施工圖紙及設計檔案

2、國家、交通部、省頒布的有關公路工程的技術規範、技術標準和規程;

3、《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05327)jtg f80/1-2004第一冊(土建工程);

4、《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範》(06221)(jtg f10-2006);

5、《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規範》(0431)jtj 034-2000;

6、《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7、《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

本合同段為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林芝至公尺林機場專用公路a段。路線起點里程k7+740,止點里程k25+500,路線全長17.740公里。

專案採用四車道一級公路標準建設,設計行車速度80km/h,整體式路基寬度21.5m。專案包含特大橋4490m/2座(孜熱—幫納尼洋河特大橋1480.

5m、曲古—嘎瑪尼洋河特大橋3009.5m)、中橋1座(97m)、小橋1座(40m)、鋼波紋管涵11座、通道30座、則拉宗棚洞1座。

路基挖方3.8483萬m3、填方150.1598萬m3、其中借方146.

5729萬m3、排水及防護圬工4.709萬m3、級配砂礫底基層5.7萬m3、水泥穩定碎石基層8.

7萬m3、樁基共353根(總長10143m)、墩柱共321根、繫梁共107個、預製t梁共1341 片、預製空心板梁135片、橋梁混凝土10.858萬m3、瀝青混凝土路面工程348.2萬m2。

路基長度12.8km,級配砂礫底基層共28.55萬平方公尺,級配砂礫厚20cm。

1、確定底基層級配砂礫料的級配和比例;

2、確定最佳松鋪厚度、松鋪係數,以及碾壓遍數、碾壓方式與壓實度的關係;

3、確定最佳含水量及施工偏差;

4、選擇最佳施工方案,優化人員及機械裝置組合;

5、掌握底基層施工工藝和檢測手段;

6、為確保本標段底基層高效、優質完成,選擇首件試驗段先期施工,積累施工引數和經驗來指導全線底基層施工。

根據現場路基填築情況及結合本標段的特點,選定k12+325-k12+054段300m作為本合同段底基層的首件試驗段。該段為一般28m寬整體式路基、乾燥狀態段,底基層設計厚度為15cm,邊坡率1:1.

5,單幅設計底寬1351cm、頂寬1306cm,採用級配砂礫料填築,壓實度98%,設計填築集料1115.94 m。

5.1 組織結構

專案部成立以常務副經理為組長、副經理、總工、工程技術、質檢、測量、試驗人員組成的級配砂礫底基層首件工藝試驗小組:

總體負責人:劉士誠

技術負責人:王廷益

施工負責人:鄭光義、張繼華

試驗負責人:朱文華

質量負責人:陳永林

測量負責人:孫章軍

物資裝置負責人:葉柏青

安全負責人:陳道斌

現場組織人員配備:工區長一名、技術主管一名、技術員二名配置;測量、試驗人員各配置2名,專職質檢、安全人員、各一名、施工人員若干。

5.2人員配備

級配砂礫底基層首件施工主要負責人見表1,工班作業人員見表2。

表1級配砂礫底基層首件施工主要負責人員表

表2工班作業人員配置表

5.3 機械裝置配置

首件底基層主要施工裝置見下表3

表3首件底基層主要施工裝置配置表

5.4 測量檢測儀器

首件底基層測量、檢測儀器配置見表4。

表4首件底基層測量、檢測儀器配置配置表

採用三工區已有臨建及施工便道布置進入施工區,級配砂礫料利用料場的砂礫料由一工區砂石系統生產。在一號預製場的650型水穩拌合站拌合級配砂礫料,按配合比生產,含水量略大於最佳含水量1%-3%,用自卸車沿施工便道運到施工現場。

1)在底基層正式開工之前,首先對路床頂進行驗收,其各項技術指標均需符合《公路工程質量驗收評定標準》要求,重點複核路床頂設計高程與實測高程是否在允許誤差範圍之內,彎沉值是否滿足設計要求;熟悉並審核圖紙,熟悉底基層填料效能和要求等;

2)掌握施工場地的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資料,合理編制底基層的施工方案、工藝等;

3)向現場施工人員進行技術、操作、安全、環保交底,滿足《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範》jtj076-95的相關規定,確保施工過程的質量和人身安全;

4)對料場取樣試驗,進行含水量、級配、相對密度、承載比、易溶鹽和表面振動試驗,確定最大幹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砂礫底基層所用石料技術及級配要求應符合《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規範》(jtj034-2000)。級配礫石底基層級配宜接近圓滑曲線,液限小於28%,塑性小於9%,級配組成滿足表5要求。

表5級配礫石的集料級配範圍表

5)做好技術和質量管理的各項基礎工作,施工日誌記錄詳實,工程質量驗評和工程試驗等各項資料齊全完整,工程竣工之時,向業主提交完整的資料。

1)對進場裝置、機具進行安裝、除錯檢查和試運轉,確保機械正常工作,配備足夠的備件;

2)引好樁位控制線和高程的控制點並妥善保護,施工中要常複測;

3)正式施工前,實行首件工程認可制。對首件施工進行總結,通過首件試驗段獲得技術資料和施工經驗,檢查所選擇的機具裝置及施工工藝是否適宜於本標底基層施工。

級配砂礫石底基層施工方案

一 材質要求 砂礫石的最大粒徑不應超過50mm,液限小於28 針片狀顆粒含量不應超過20 形狀不合格的顆粒含量不應超過20 壓實度 重型擊實標準 要求不低於96 回彈模量 170mpa。塑性指數及級配應滿足下表要求 當底基層集粒在最佳含水量下製作,集粒的幹密度與土地規定達到的幹密度相同時,浸水4天的...

砂礫底基層施工方案

土方路基施工方案及工藝 一 施工前由總工對有關技術 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工作,具體安排如下 1 人員安排 專案經理 馬永輝副經理 雍維祥 總工 周軍華施工負責 薛尚金 試驗負責 周巧霞測量 李波 施工隊 30人 2 材料 本地域土質屬低液限粉土 標準試驗後附 3 機械裝置 7.5kw推土機2臺裝載機...

天然砂礫底基層施工方案

a.準備下承層,檢查驗收路基或墊層,土基用12 15t三輪壓路機或等效壓路機進行碾壓檢驗 壓2 3遍 發現表面鬆散 彈簧及時進行處理,並按規範要求進行檢查驗收。b.選擇符合底基層集料級配範圍要求質量合格的料場進行備料。c.施工放樣 恢復中線每10m釘一樁,並在兩側邊緣外0.33 0.5m設邊樁,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