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內容分析和資訊交流

2021-03-04 09:31:15 字數 3645 閱讀 3695

學習指導:本章在全書不算重要,主要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如資訊、符號、資訊過載

第一節內容分析和被分析的內容

一問答:

1、內容分析和內容(或文字)研究的區別

答:內容分析法是一種研究方法。貝雷爾森定義為「對於傳播內容進行客觀、系統和定量的分析與描述的一種方法。

」它不研究內容分析在傳播過程中的地位和意義,傳播內容(資訊)的實質和分類,資訊符號的區別及其內在的關聯性等基本問題。內容分析就是研究被分析的內容。「內容」是社會上傳播和各種各樣的資訊。

傳播內容是乙個主要因素,體現和表達傳播者的意圖與願望。

2、內容分析可以從哪幾個方面著手進行

答: ①分析傳播內容短期或中長期的發展趨勢。

②就各種傳媒對同一問題、同一事件的報道,或就不同國家的同一類傳媒的內容進行比較分析。

③研究傳播內容是否符合有關法規和政策;研究傳媒借助傳播內容實現的宣傳策略、宣傳方法以及某一方使用的宣傳戰術。

④了解和解決科技、文化等特殊資訊在傳播中的問題和困難,兼及受傳者的型別和數量等。

3早期內容分析得出了哪些結論

答:①大眾傳播所傳遞的內容,只是從它所得到的大量資訊中經高度篩選的抽樣,而不是全盤照搬。

②大眾傳媒所傳播的內容,相當大量的是娛樂性的,不是訊息性的,因而更多是分散而不是集中受眾對社會、經濟、政治等重要問題的注意力。

③大眾傳媒為了力求吸引更多的受眾,大多在內容上力求平易,在形式上力求簡單,傾向於少登意思抽象深邃、內容不易理解的複雜材料。

早期的內容分析只是研究「訊息」的內容及其傳遞與交流,並未涉及訊息的本質和實質問題。

第二節資訊的分類及新聞與資訊

1資訊(或資訊的特性):

答: ①資訊的共享性:有兩層意思:一是資訊的交換的雙方,即傳播者和接受者都可以享有被交換的同一資訊;二是資訊在交換或交流過程中,可以同時為眾多的接受者所接收和利用。

②資訊的擴散性:資訊富於滲透力,力圖衝破保密的非自然束縛。

③資訊的傳遞性:資訊要通過一定的物質載體才能得到傳遞。

④資訊的擴充性:資訊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實際應用而不斷得到擴充、積累和增長。

⑤資訊的濃縮性:資訊可以被集中處理,即通過歸納、概括和綜合,使之系統化、抽象化、規律化。

⑥資訊的替代性:在一定的條件下,資訊可以發展和延伸物質資源,也可以取代資本,因而資訊的開發和利用具有戰略意義。

2資訊科學對大眾傳播研究產生了哪些影響?

答: 資訊科學對傳播學滲透和介入的過程,是漸進的、由點到面和不斷擴充套件的。其主要表現有三個方面:

①對傳播模式和一些理論有重要影響。傳播理論產生的初始階段,資訊理論創始人申農就提出了一般傳播系統模式,闡明了資訊由信源經渠道到達目的的傳播過程,深刻而明白無誤地揭示了傳播系統的內在結構和相互關係,確立了傳播過程的整體性、綜合性和有序性。 ②在方**上給傳播學以成功的經驗和有益的啟示。

資訊科學帶有濃厚的方**性質。傳播學所使用的問卷調查法、內容分析法和控制實驗法等主要研究法,都離不開足以解決傳播系統問題的住處科學所提供的科學方法。 ③對傳播學理論構架的設想產生有力的衝擊。

資訊科學對傳播學建立理論構架影響是60年代以後的事。系統論囊括範圍更寬廣,抽象程度更一般,更適合作為傳播學的理論構架。

第三節資訊的分類及新聞與資訊

1了解資訊的幾種分類

答:1從哲學角度:客觀資訊、主觀資訊

2哲學的認識為標準:潛在資訊、先驗資訊、實得資訊

3從傳播學來看,有以下幾種分類: 資訊的表現形式:語方、符號、影象資訊的內容:

新聞資訊、教育資訊、說服性資訊、商業資訊和娛樂資訊資訊對受傳者的不同心理效果:指導性或教育性資訊、維持性資訊、復原性或刺激性資訊

2資訊和新聞有什麼關係:

1新聞和資訊是密切相關的。新聞是由資訊衍化而來而又具備其自身特點的,而且新聞最終目的仍在於傳遞資訊。新聞源於資訊,而又終於資訊。

2新聞和資訊之間也不能簡單地劃上等號。資訊的概念非常大。

3 新聞作為一種特殊的資訊,主要特點有:

①新聞要求具有強烈的時效性。

②新聞要求對某一事件、人物或非事件性的問題作比較完整、全面的反映和表達。

③新聞通過社會上各種新聞媒介向四面八方傳播,為眾多的接受者所共享,是一種公開的、「大傳播」的資訊。

④新聞有主觀性和鮮明的傾向性。

4從資訊理論來看,新聞是一種資訊,那麼:

①新聞中的資訊量是可以度量的。

②控制論提出了資訊反饋這一重要原理,即資訊的流動多半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的。

③新聞的提取、製作和傳遞,和其他資訊一樣,需要物質和能量,要通過各種不同的媒介和載體才能進行傳播。

第四節控制資訊流量的辯證關係

問答: 1.資訊流量過低或過高會造成什麼後果?如何解決?

答:資訊量低,是指社會的資訊流量低於社會需求,以致難以滿足機制的需要,更不能促其發展。它的後果是:

1資訊量過低:

①資訊的匱缺,會阻礙社會發展,使經濟停滯不前,無法分享世界各國已開發出來的豐富的資訊資源。

②資訊匱缺,科學技術必然落後,民族便處於愚昧狀態。 ③資訊匱缺,文化素質、教育水平下降。

④會讓一些不健康的資訊乘虛而入

2 資訊量過高:

①受眾在大量不需要的資訊衝擊下,會不安,逐漸形成逆反心理和冷漠感。

②超出了需要輸出資訊的那部分資訊也是一種人為的噪音。

③對社會而言,部分資訊的超量不僅會掏抑制和限制另一部分資訊的流通,而且會產生社會群體壓力,造成負面的影響。

3 解決:

一方面,要考慮決定社會資訊流量的因素是什麼。

①最根本的是整個社會對各類資訊的普遍需求以及各階層、各行業的多種需求。

②社會文化背景和思想意識傾向對資訊流量所產生的積極或消極影響。③傳播環境對資訊流量也有影響。

另一方面,要善於借助社會系統的反饋機制去調節和控制資訊流量。當資訊超量時,要實行負反饋,;當資訊低量時,實行正反饋。

2.資訊革命對大眾傳播有什麼影響?

答: ①就大眾傳播領域來說,傳播新技術出現多樣化、小型化、分散化以至個人化的局面。「點對面」的單向傳播正逐步轉向「點對點」的雙向傳播,即把受眾細分化和向特定受眾提供內容非常專門化的特定服務。

②傳播新技術促進社會資訊的加快流通和資訊量急劇增長,對整個社會帶來很大好處。以資訊為主要活動內容的社會,將出現三種轉換形態: 三大傳統工業(鋼鐵工業、機械工業、化學工業)—→三大新興工業(資訊工程、生物工程、材料工程) 以滿足物質需求為主的第

一、第二產業—→以滿足精神需求為主的第

三、第四產業以體力勞動為主的「藍領」階層佔優勢—→以腦力勞動為主的「白領」階層佔優勢

第五節符號製作與符號交流

1.符號和資訊的區別:

2凡是能夠作為某一事物標誌的東西都可稱為符號。引起高等生物的條件反射的聲音、動作、物象是訊號。它們的區別:

訊號活動是所有高等動物都具有的,它只能侷限在固定的時空場合,離開了此情此境,訊號就變得毫無意義。而符號活動是人類所特有的。人類創造的文明和各種知識,是借助於符號超越時空而世代積累相傳的。

符號可以表示訊號所無法表示的抽象概念,用以表述事物的性質、特徵和範疇。符號的抽象能力比訊號要高得多

2.語言符號和非語言符號的區別:

①語言傳播是分離性的、階段性的。

②語言資訊的傳遞只能經過乙個通道,是線z性的。 ③非語言資訊往往比語言資訊可*。3.

可讀性:原意指新聞、文學作品等易於閱讀的程度,即作品使讀者易於接受和了解,而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甘寧提出「迷霧指數」,專指對抽象而深奧難懂的詞彙採用的測量方法。

弗勒施提醒美聯社的撰稿人要注意使用短詞短句。)

第七章重點內容

1.偶數 整數中,能夠被2整除的數,叫做偶數。偶數包括正偶數 又稱雙數 負偶數和0。2.奇數 不能被2整除的整數叫奇數,也叫單數,如1 3 5 7 9 當把奇數分成若干個2時,最後不能分盡,總是要剩下乙個1,如5分成兩個2後剩1,9分成4個2後剩1。奇數加1或減1就變成偶數 雙數 數中,能被2整除的...

第七章管理資訊

歡迎光臨 貳囧鋪子 一 填充題 1 在管理學科中,通常把資訊定義為 2 資訊評估的關鍵是對資訊進行 3是資訊的最重要特徵。4 例外報告是在時產生的。5 資訊系統為管理者提供了一種在組織內和 資訊的系統方法。6 資訊系統包括五個基本要素和 7 資訊系統中的處理是把 的過程。8 對以計算機為基礎的資訊系...

第七章工作分析

三 名詞解釋 1 工作分析 工作分析 job analysis 也可以叫做職位分析 崗位分析,它是指了解組織內的一種職位並以一種格式把與這種職位有關的資訊描述出來,從而使其他人能了解這種職位的過程。2 工作實踐法 顧名思義,這種方法就是指由工作分析人員親自從事所需研究的工作,以蒐集相關資訊的方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