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必知語文學家的故事第四章

2021-03-04 09:22:24 字數 4693 閱讀 3725

陳澧陳澧字蘭甫,一字蘭浦,自號江南倦客,番禺(今廣州)人。因少時讀書於東廂書塾,晚年自題著作為《東塾讀書記》,故學者尊稱「東塾先生」。

陳澧從小學習舉業,十七歲考取了縣學生。之後幾年頗為得意,先是得到學政翁心存的賞識,以廩貢生薦入粵秀書院肄業;讀了三年便題了優貢,即是由學政與總督、巡撫聯名向朝廷保舉的本省優秀學生。

陳澧於2023年中了舉人。之後入京會試,省城**看好,以為他此行大有中一甲而點翰林的希望。誰知道他一出了省境便交了霉運,十三年間考了五次,皆名落孫山。

陳澧並不灰心,又參加六年一輪的舉人「大挑」,以為可選得縣令,不料又考了個二等,只能做教官。陳澧自謂:「以為不能治民,猶可以教士,天下治亂未有不由土習而起者。」

2023年實援廣東河源縣學訓導,到任便發覺「亂」的不是士而是民,「盜賊遍地」,僅兩個月便請假回家。幸虧跑得快,不然就像河源縣令一樣,「為賊捉去矣」。是年咸豐帝繼位,例開恩科,陳潭第六次應會試,仍舊落第。

2023年陳澧獲補選知縣,但世道更亂了,太平軍正興,第二次鴉片戰爭即將開戰,他只好放棄追求了二十年的「百里侯」,申請改授京官虛銜,得授國子監學錄。

自此以後,陳澧便不再掛念功名,而專心於學術,會通漢宋之學,著述甚豐,廣涉經學、史學、音韻學、文字學、聲律、**、地理學、數學、書法及詩詞學等眾多領域,成就卓越,成為晚清嶺南學術最具影響的傑出人物,亦可謂因禍得福也。

道光十四年(1834),陳澧便入讀學海堂,成為學海堂第一屆的專課肄業生。2023年補授為學海堂學長,其後一直任職。2023年,陳澧受聘擔任菊坡精舍的山長,所以菊坡精舍受學海堂的影響最多。

陳澧在《菊坡精舍記》中說:「始議為書院時,以書院多課時文,此當別為課。澧既應聘,請如學海堂法,課以經史文筆。

學海堂一歲四課,精舍一歲三十課,可以佐之,吾不自立法也;每課期諸生來聽講,澧既命題而講之,遂講讀書之法,取顧亭林說,大書『行己有恥,博學於文』二語揭于前軒,吾不自立說也。」可知菊坡精舍在辦學宗旨上是承傳了學海堂的實學宗旨。

陳澧在受盡了二十年的科舉之害後,開始轉為推崇顧炎武,以求在經史中尋找到微言大義,通經方能致用。故在菊坡精舍大力推行實學,主張摒棄當時以科舉為主導的教學方式,認為精舍門人當以學問為重,不是為取超等;士人為學,須於經、史、子、集四科當中,揀選一科與其性情相近的專門來研究,這與學海堂專課肄業生專研一科的情況又相類似。所以無論是在教學宗旨還是教學內容上,菊坡精舍都是效法學海堂的。

菊坡精舍與學海堂有些不同,陳澧在菊坡精舍不但出古文經史題進行考課,還公升堂講學,每次聽講者達數十人,既有針對命題的內容,又連帶及讀書之法。因為菊坡精舍是院長制,不同於學海堂的學長制,這樣,菊坡精舍就成了陳潭一人的專門講學之所,陳澧便能夠通過講學,詳細而系統地將自己讀書方法、治學途徑、經驗教訓等傳授給學生,對學生的影響更深。

因而,陳澧與應課生徒的師生關係要比學海堂的更為明晰密切,這些學生有一樣的師承,學術既高,影響廣泛,相互之間的聯絡又密切,便形成了獨樹一幟的「東塾學派」。這個學派的形成,表明廣東在學術上已經是自成系統,獨具特色,能與其他流派分庭抗禮,在全國學術界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了。

陳澧在菊坡精舍的十餘年間,全身心地投入了精舍的講學與考課的工作,並繼續鑽研學術,將集其大成之作《東塾讀書記》加以整理陸續出版,但在他生前只刻成了九卷,還有大量的手稿未能刊刻,後多藏於中山大學;而其關於精舍教學的文章,如《與菊坡精舍門人論學》等,則在他身後由其子孫門人收集在《東塾集》、《東塾續集》中。

陳澧在晚年因操勞過度,已是體弱多病,但仍堅持講學,親自閱改課卷,2023年由廖延相編刻的《菊坡精舍集》二十卷,便都是陳澧親自選取的菊坡精舍的優秀課卷。全集共選文171篇,詩186首,作者有102人,均是菊坡精舍的優秀人才,菊坡精舍人材之眾,由此不難想見。陳澧對菊坡精舍的貢獻之巨,轉而亦是對廣東學術發展的貢獻。

2023年,兩廣總督張樹聲、廣東巡撫裕寬以陳澧青年碩德,奏請褒獎,上諭給五品卿銜。2023年,陳澧病逝,終年七十三歲,《清史稿》為其立傳,以宣其功。而其門人則報請官方,在菊坡精舍西偏闢祠以祭祀之,**梁鼎芬集資百萬文,購買祭田,讓後人永遠紀念。

陳澧著述百餘種,已見刊行的主要有:《說文聲表》十七卷、《切韻考》六卷、《切韻考外篇》三卷、《聲律通考》十卷、《水經注西南諸水考》三卷、《漢書地理志水道圖說》七卷、《禹貢圖》一捲、《水經注提綱》四十卷、《漢儒通義》七卷、《東塾集》六卷、《東塾讀書記》十六卷、《朱子語類日鈔》五卷、《陳東塾先生讀詩日錄》一捲、《三統述詳說》四卷、《弧三角平視法》一捲、《摹印述》一捲、《憶江南館詞》一捲、《申範》一捲、《毛本梁書校議》一捲、《公孫龍子注》一捲、《琴律譜》一捲、《肇慶修志章程》一捲、《學海堂志(續)》一捲、《東塾遺書》等。

陳澧謙稱「生平不欲為文章」,但陳澧一生,讀書數十年,著書數百卷。獻身教育,學問研通,著述專精。尤以《切韻》《聲律》《水道》諸書,學者服其精博。

畢生讀書所得,薈萃於《東塾讀書記》中,破漢、宋門戶之見,集晚清學術之大成。

陳澧一生雖有些坎坷,但他很有志氣,敢於拼搏,不服輸,對教育事業做了很大貢獻,著述頗多,不愧是博學多識的人。

俞樾 俞樾(1821~1907)字蔭甫,自號曲園居士,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學者、文學家、經學家、古文本學家、書法家。

清朝道光三十年(公元2023年),俞樾殿試中第十九名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後歷任翰林編修、國史館協修、河南學政。咸豐五年(公元2023年)二月出棚考試,後御史曹澤**他,言其出題試士,割裂**,相傳他曾出「王速出令反,國家將亡必有妖」等題目,因有犯上嫌故被革職回鄉,以讀書教育著書為生,並終生不仕。

清咸豐十年(公元2023年)春,俞樾著力於蘇州紫陽書院的講學,因太平軍攻克江南大營,於是曲園先生自蘇州避戰亂於新市鎮居留半月。俞樾有個學生童公尺蓀,居西廟前,在新市期間曾陪俞樾遊覽覺海寺,並對宋朝覺海禪寺《雷部火》(即雷書)軼聞予以考證。他在其著作《右台仙館筆記》中曰:

「吳興德清新市鎮覺海寺殿宇巨集壯,唐時所建,鉅材髹漆,積久剝落」,見倒書跡曰:「酉、候、李、約、攸、利、火、謝、均、思、通」十餘字,與岳陽樓字大小一同積中,因曰:夾伐木於山者,其火隊即則各刻其名以為別耳,凡記木必刻於木,本營建法,木在下故倒書,由是知仙之妄。

」因覺海禪寺於宋朝時,雷震大雄寶殿,致使部份油漆剝落,顯出酉、候、李、約等字,眾人皆不識為何故,皆言雷神所書,數百年來無人能解釋此事,俞樾認為系伐木人所刻,且有岳陽樓佐證,非神仙所為,從而破解了千古之謎。

到了光緒中葉,俞樾又為新市題了《雄震仙潭》,書為隸書,雄健豪邁,鎮人刻石榜於三賢宮牆上。

光緒二十六年(公元2023年)鎮人將仙潭文社更名為「仙潭書院」,以振文風,其時俞樾已辭一切教席,且年逾八旬,但他關懷桑梓,撰寫《仙潭書院碑記》近八百字,並篆額,俞樾還隸書《敬業樂群》匾額一方,懸於門廳上方,被定為校訓,而當每月之朔望,俞樾曾親臨書院授課二次,傳為佳話。

讓人為之驚嘆的是,俞樾和朝廷要臣李鴻章竟然是同科進士,又同受曾國藩賞識,當俞樾貶官回蘇而身處逆境時,李鴻章當時任江蘇巡撫,特聘俞樾擔任蘇州紫陽書院講席,在俞樾的學術生涯中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俞樾先後主講過紫陽書院、杭州沽經精舍、德清清溪書院、菱湖龍湖書院,海內外慕名求學者絡繹不絕,號稱「門秀三千」,國學大師章太炎即是他晚年的門生。一生孜孜不倦致力教育,辛勤筆耕。

俞樾曾經追求科舉成名的人生理想,但他在剛踏進官場之時就遭打擊,以致大半生出世治學,甘居清貧。然而,因禍得福,勤奮治學使他滿腹經綸,使他的人生達到更高境界而成為一代國學大師。簡樸的生活,艱難的人生,使晚年俞樾的平靜蘊含著深沉的凝重,可凝重的寧靜更能閃爍出人格的魅力。

一如他的曲園小而簡樸,形如曲尺,卻喻示著「曲則全」的哲理。小園同樣能以一草一木展示生命的蓬勃,孤亭、小池一樣可引清風飄盪,容月光流灑。

俞樾是晚清有影響的學者。他長於經學和詩詞、**、戲曲的研究,所作筆記蒐羅甚廣,包含有中國學術史和文學史的珍貴資料。善詩詞,工隸書,學識淵博,對群經諸子、語文訓詁、**筆記,撰著頗豐,一生著述不倦,主要著述有《小浮梅閒話》《右台仙館筆記》《茶香室雜鈔》等,輯為《春在堂全書》,凡500卷。

當時社會上有一句流傳頗廣的話,叫做「李鴻章只知作官,俞樾只知著書」。

俞樾對**《春在堂隨筆》的研究有頗有成就。在通俗**方面的重要貢獻是修改《三俠五義》,使這部**得以廣泛流傳。2023年俞樾初見此書,認為第一回狸貓換太子「殊涉不經」,便參考《宋史》和《默記》等加以刪改;他還認為書中所敘不只三俠,「南俠、北俠、丁氏雙俠、小俠艾虎,則已得五俠矣。

而黑妖狐智化者,小俠之師也;小諸葛沈仲元者,第一百回中盛稱其從遊戲中生出俠義來。然則此兩人非俠而何?即將柳青、陸彬、魯英等人概置不數,而已得七俠矣。

」就改名為《七俠五義》,與《三俠五義》並行流傳。這裡反映了俞樾關於**的學術觀,可供歷史**創作的參考。

俞樾對書法、經學也有較深的研究,並取得顯著成績,由於他的當時的成就頗多,也成為了遠近聞名的人。

馬建忠 馬建忠(1845~1900),別名幹,學名馬斯才,字眉叔。江素檀徒(今鎮江)人,是《文獻通考》作者馬端臨第二十世孫。

馬建忠父親馬嶽熊,在家鄉行醫經商。有四兄一姐,二哥馬建勳,入李鴻章幕府,司淮軍糧臺。四哥即著名愛國人士,震旦、復旦大學的創始人馬相伯。外甥朱志堯是上海求新機器廠創始人。

咸豐三年(2023年)太平軍攻克南京,馬家避亂上海。馬建忠進入外國人辦的徐匯公學,學習法文和拉丁文等課程,同時準備舉業。

咸豐十年(2023年),英法聯軍攻占北京,火燒圓明園,刺激了少年的馬建忠,對那些「絕口不談海外事」的士大夫非常不滿,「決然捨其所學,而學所謂洋務者」。他搜尋各種西方新學的譯著,如痴如醉地研讀。又入耶穌會在上海設立的初學院作修士,繼續學習法文、拉丁文、英文、希臘文等外語。

經過十餘年的刻苦努力,成了一位「善古文辭,尤精歐文,英、法現行文字以至希臘、拉丁古文,無不兼通」的學貫中西的新式人才。

同治九年(2023年),經在直隸總督李鴻章幕府的二哥馬建勳引薦,馬建忠也成為李鴻章的幕僚,隨辦洋務。光緒二年(2023年),李鴻章與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楨上《閩廠學生出洋學習折》,保薦馬建忠以郎中資格為隨員前往英、法。入法國政治學院,主修國際公法,並兼任出使英、法大臣郭嵩燾的翻譯,頗得郭的器重。

青少年必讀書系 小學生必知的科學知識 上宇宙的中心

宇宙有中心嗎?就象太陽系中所有的行星都繞著太陽旋轉,銀河系所有的恆星都繞著銀河系的中心旋轉一樣,宇宙中存在乙個讓所有的星系包圍在中間的中心點嗎?看起來應該存在這樣的中心,但是實際上它並不存在。因為宇宙的膨脹一般不發生在三維空間內,而是發生在四維空間內的,它不僅包括普通三維空間 長度 寬度和高度 還包...

青少年必讀書系 中學生必知的古詩詞 上感皇恩

陸游小閣倚秋空,下臨江渚。漠漠孤雲未成雨。數聲新雁,回首杜陵何處。壯心空萬里,人誰許。黃閣紫樞,築壇開府。莫怕功名欠人做。如今熟計,只有故鄉歸路。石帆山腳下,菱三畝。賞析 這首詞,是作者離蜀東歸以前,感嘆壯志未成,思念家鄉時所寫下的。上片以寫景起而以抒情終 下片以抒情起而以情景結合終。在乙個初秋的陰...

青少年必讀書系 小學生必知的歷史人物 上畢昇

開動腦筋改革雕版印刷 北宋國都汴梁 今河南省開封市 的 大街上,車水馬龍,熱鬧異常。座落在東門大街上的萬卷堂書坊也是人來客往,生意十分興隆。然而,書坊的雕刻工場裡卻鴉雀無聲。幾十個雕刻匠人正伏在桌子上聚精會神地刻著雕版。其中有乙個30多歲的青年,坐在東南角的一張桌子旁邊。他穿著一身用粗麻布織成的半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