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必讀書系 小學生必知的歷史人物 上畢昇

2022-06-03 03:33:05 字數 4702 閱讀 2669

開動腦筋改革雕版印刷

北宋國都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的:大街上,車水馬龍,熱鬧異常。座落在東門大街上的萬卷堂書坊也是人來客往,生意十分興隆。

然而,書坊的雕刻工場裡卻鴉雀無聲。幾十個雕刻匠人正伏在桌子上聚精會神地刻著雕版。其中有乙個30多歲的青年,坐在東南角的一張桌子旁邊。

他穿著一身用粗麻布織成的半新不舊的衣服,衣袖的肘部補著兩塊大補丁。這青年臉龐清瘦,濃黑的眉毛下嵌著一對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他的家就住在書坊的附近。

小時候,因為家裡窮,上不起學,他便在學堂窗外偷聽老師講課,在書坊雕刻場窗外偷看匠人們刻雕版。

他勤奮好學,天天讀書練字。什麼真、草、隸、篆、甲骨文,都學著寫。沒有錢買紙筆,就在地上、牆上練習。因此,不到15歲,就認識了不少字,而且練就了一筆好字。

這時,他父親便託人把他送進萬卷堂書坊當學徒。在書坊裡,他整整幹了十五六年,憑著心靈手巧和刻苦努力,終於成為乙個技術精通的刻版匠人。

這位青年工匠,就是世界上第乙個發明活字印刷術的平民畢昇。

萬卷堂書坊是汴梁城裡最大的乙個專門經營雕版印刷的手工業作坊。所謂雕版印刷原來是這麼回事:先把文字抄在半透明的紙上,再把紙反貼在一塊棗木或梨木板上,然後進行雕刻。

雕刻好的木板就成了「雕版」;用它來進行印刷,就是「雕版印刷」。刻在木板上的字是反的,印到紙上就成正的了。

算到畢異生活的時代,雕版印刷術已有300多年的歷史了。它與先前用手抄書籍相比,當然進步多了,但仍然存在著不少缺點。例如,印一頁書,就要刻一塊木板;印一部書,就要刻許多塊木板,有的需要好幾年時間。

印過書的雕版,除了再版,就沒有什麼用了;儲存起來,又要佔許多房舍。另外,印版上如果刻錯了字,還無法改正,既不能串版,又不能換字,惟一的辦法就是重刻;或者不顧書籍質量,乾脆錯刻錯印。隨著文化事業的發展,人們越來越感到雕版印刷術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了。

萬卷堂書坊的雕刻匠人早就渴望著雕版印刷術的改革了。因為刻字難免刻錯,刻錯了又無法改正,不但會遭到書坊主的謾罵和毆打,還會被罰掉工錢,使一家生活難以維持。

年輕的畢異,琢磨改革雕版印刷的問題已經好長時間了,不過想了好幾個辦法,都覺得不滿意而否定了。

他並沒有灰心。他相信,「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他刻字的時候,經常刻著刻著就停了下來,不知不覺地陷入了深思。

這天,正當他凝神苦思的時候,一輛拉著廢雕版的大車又從雕刻場門前走過。畢昇看了便自言自語地說:「又拉出去當燒柴了,實在可惜!」

正在這時,只聽見乙個工匠「啊喲」了一聲,然後接著說:「我真該死,又把字刻錯了!」他哭喪著臉,把頭垂了下來。

畢昇看到這種情景,實在抑制不住心頭的激動,站起來大聲說:「師傅們!這種雕版印刷方法非改革不可!我畢昇有這個決心。希望大家出點子,想辦法,多多幫助。」

「怎麼改?好多能人都改不了,何況咱們呢?」畢異的話音剛落,乙個人反駁道。

「別異想天開了,還是老老實實刻我們的字吧!」又有人緊接著添了一句。

大家七嘴八舌,談了好一陣子也沒有談出個道道。

收工了,畢昇回到家裡,飯也不想吃,翻來覆去地思索著,想了許多,許多……我們的祖先起初是把文字刻在龜甲和獸骨上,後來又鑄在銅鼎上。進一步,又刻在或書寫在竹片、木片上,稱為「竹簡」和「木簡」。文字長了,用的竹木片就很多,十分不便。

像漢朝的東方朔給漢武帝寫了一封信,要兩個人才能抬得起來。秦始皇看檔案,每天要看100多斤。人們便想法改革,把它寫在帛上。

但是,帛的價值太貴,一般人用不起。東漢時候,便有個叫蔡倫的人,在總結群眾經驗的基礎上,發明了造紙法。從此大家便用紙寫書、抄書了。

但是,一次只能抄一部,又慢又容易出錯。東漢末年的大學問家蔡邕便向皇帝建議把「五經」(即《詩》、《書》、《禮》、《易》、《春秋》)刻在石碑上,立在洛陽太學門外,作為標準本供人摹印。印的是黑底白字的反文,讀起來很不方便。

經過不斷研究,人們終於在300多年前發明了雕版印刷。我們的祖先,為了文化的傳播,總是在前人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改進、創新,一步步前進。那麼為什麼我們就不能把雕版印刷改革一下呢?

畢昇越想越有信心。經過幾個月的苦苦思索,他忽然從圖章上受到了啟發。他想,像圖章一樣,乙個方塊刻乙個字,然後排列起來,粘在一塊,不是和雕版一樣了嗎?

不用的時候,就可以拆下來,下次再用。他高興極了!他終於想出了活字印刷的方法。

活字的誕生

這已經是2023年的冬天了。半夜時分,畢昇的小屋子裡燈光還在亮著。雖然天氣很冷,但是他仍然伏在桌子上用小刀在一塊塊半寸見方的小木塊上刻著字。

手凍僵了,就用嘴噓噓熱氣再刻。他的妻子幾次催他歇息,他只是口裡答應著卻不動。就這樣,白天上工,晚上刻字,用了好多天功夫,3000多個常用字眼看就要刻完了。

畢昇刻呀,刻呀,一直刻到三更天,終於把最後乙個字刻完。他慢慢地放下刻刀,站了起來,雖然又冷又累,但他的臉上卻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天剛亮,畢昇就起來了,急急忙忙吃過早飯,便揹著個大柳條筐,跨進了萬卷堂書坊的雕刻工場。這時師傅們都已來齊。畢昇同大家打過招呼,把柳條筐往地上一放,興奮地說:

「諸位師傅!我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已經把木活字刻好了。今天,我想試驗一下,請大家指點。

」大家聽了畢昇的話,都有點驚奇,便不約而同地圍了上來。有的人帶著半信半疑的神情,從筐裡拿出了幾個木活字問畢昇道:「用這個東西有什麼好處呢?」

畢昇慢慢回答說:「活字印刷,印完了可以把它抓下來,以後再用。這不是比雕版印刷好嗎?」

「字這麼多,你怎樣把需要的字乙個乙個揀出來呢?」又有人提出疑問說。

畢不慌不忙地指著筐子回答說:「大家請仔細看,我是把字按讀音歸類的,一種韻部乙個類。同一類的字放在乙個盤子裡,然後再按部首筆畫排出秩序,揀起來是十分方便的。」

大家聽後讚揚說:「妙!實在妙!想得很周到呀!」

「可是,怎樣把字排在一起又使它們不離開,而且使字面平整呢?」又有人提出疑問。

沒等畢昇回答,有人便提議說:「用不著再問三問四了,叫畢師傅試做乙個給我們看,不就明白了嗎?」

於是畢昇就把木活字夾在一塊有方格的鐵框板裡,用燒化了的松香之類的東西把沒有字的一頭粘在鐵板上,拼成了一塊活字版。

看到這裡,大家不住點頭稱讚。

畢昇在字上塗了油墨,再在上面鋪上白紙,然後用棕刷一刷,一張印刷品便呈現在大家面前。

接著,一張,十張,三十張……印一張,大家叫一聲「好」。

可是印著印著,字跡漸漸變大,筆畫也越來越模糊了。

「怎麼回事?」大家不約而同地說。

畢昇也緊鎖著眉頭,疑惑地說:「這是**的毛病呢?」一位師傅看出了問題,他問畢異說:「你用的是什麼木料?」

畢昇回答說:「杉木,」緊接著又補充了一句,「因為它價錢便宜。」

那個人聽了點頭說道:「這就是出毛病的原因了。杉木木紋粗,質地軟,最容易吸水和變形。用它刻成的字受墨多了,就膨脹起來,因此字跡便會愈來愈不清楚。」

「怎麼辦呢?」大家你一言我—語紛紛議論起來。

有人提議用棗木、梨木代替杉木,但是大家認為價錢太貴,還是找一種經濟些的東西代替為好。

這時有個師傅忽然說道:「我想,最好能用一種既便於雕刻又不吸水的東西代替,可它又不是木料。到底用什麼呢?我一時想不出。」

他這一說,可引起了大家的興趣,你一言,我一語,便紛紛議論起來。

正在這時,乙個年輕工匠提著一把瓦壺,拿著幾個茶杯走過來,準備倒水給大夥喝。畢昇一見茶壺,心中猛然一動,便脫口而出說:「有了!有了!用它就行!」

大家聽了畢昇的話有點莫名其妙。

畢昇鎮靜了一下,笑嘻嘻地說:「我看到了瓦壺,猛然想起制活字的東西來了。如果用膠泥弄成坯刻上字,再放進窯裡煅燒,不就可以製成不吸水又不易變形的活字了嗎?」

「好,這個辦法好!可以先試—試,看看行不行。」大夥異口同聲地說。

就這樣,畢昇終於在大夥的啟發下,想出製泥活字的方法來。

集思廣益功績千秋

用泥巴怎樣制活字呢?畢昇心裡一點數也沒有。有一天,他打聽到離京城不遠,有個叫做黔首谷的地方,出產一種土質細而粘性強的泥土,當地人叫做「膠泥」。

用它燒製成各種器皿,既堅硬又不容易裂開。那個地方設了個大窯場,專燒各種盆盆罐罐。畢昇帶了乾糧徒步來到了黔首谷窯場。

窯場工人知道了他的來意後,都表示樂意幫助他。

畢異在工人們的指點下,用膠泥摔成了十幾個半寸見方的「小土坯」,在上面刻上字,便放進窯裡同盆、罐一起燒起來。

不幾天,開窯了,泥活字燒成了,畢昇同大夥都很高興。但是,仔細一看,有的上邊有小孔,有的還有裂縫。畢昇十分苦惱地對大夥說:

「這樣的印模,印出字來不是多一畫,就是少一點,不能用。諸位師傅能想想辦法彌補這個缺陷嗎?」

乙個年紀大的工人想了一會說:「我們燒的盆盆罐罐,都是些粗傢伙,對泥料的要求不嚴格。可是,做小字模這樣就不行了。

一定要選擇又細又粘的膠泥。泥要和透和熟,還要放在青石板上使勁摔打,一直摔到泥團和麵糰一樣柔軟,不沾手,才算行了。」

話音剛落,乙個工人便補充說:「泥摔打好這是最重要的,但模子刻好後,不能放在大窯裡燒。品類不同,燒法也不能一樣。

大窯火不均勻,應該放在燒泥人的小窯裡燒。火候到了要馬上熄火。這樣,燒出來的字模,一定又光滑,又不會有小孔、細縫。

」大夥聽了都點頭表示贊成,畢昇更是十分激動。他想,如果沒有大夥的幫助,我畢昇乙個人是不會成功的。於是,畢昇在工人師傅的熱情幫助下,很快弄好了小泥坯,刻上了字,放到燒泥人的窯裡燒起來。

等到燒好後拿出來一看,小孔、細縫沒有了,外表烏黑發亮,十分好看。

大家看到試驗成功了,都很高興,畢異更是歡喜異常。他滿臉堆著笑容,拱手向師傅們道謝。

世界上第一批泥活字就這樣在乙個平民手裡誕生了!

畢昇帶著勝利的喜悅回家了。為了制泥活字,他就在自己家裡壘起了一座小窯。他請來了雕刻場裡的幾位師傅幫忙。

他們先把摔打好的膠泥製成半寸見方的「小土坯」,上面刻上和銅錢邊緣一樣厚薄的字。每個字都刻好幾個印模。如「之」、「也」等一篇文章中要用好多次的字,就刻上20多個印模。

幾千個字刻完後,畢昇便親自點火燒窯。整整兩天兩夜,他一步也沒有離開。

出窯這天,前來**的人很多。出窯了,一套筆畫清晰、堅如牛角的泥活字擺在大家面前。

青少年必讀書系 小學生必知的科學知識 上宇宙的中心

宇宙有中心嗎?就象太陽系中所有的行星都繞著太陽旋轉,銀河系所有的恆星都繞著銀河系的中心旋轉一樣,宇宙中存在乙個讓所有的星系包圍在中間的中心點嗎?看起來應該存在這樣的中心,但是實際上它並不存在。因為宇宙的膨脹一般不發生在三維空間內,而是發生在四維空間內的,它不僅包括普通三維空間 長度 寬度和高度 還包...

青少年必讀書系 中學生必知的古詩詞 上感皇恩

陸游小閣倚秋空,下臨江渚。漠漠孤雲未成雨。數聲新雁,回首杜陵何處。壯心空萬里,人誰許。黃閣紫樞,築壇開府。莫怕功名欠人做。如今熟計,只有故鄉歸路。石帆山腳下,菱三畝。賞析 這首詞,是作者離蜀東歸以前,感嘆壯志未成,思念家鄉時所寫下的。上片以寫景起而以抒情終 下片以抒情起而以情景結合終。在乙個初秋的陰...

青少年必讀書系 中學生必知的古詩詞 上浪淘沙

歐陽修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垂楊紫陌洛城東。總是當時攜手處,遊遍芳叢。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賞析 此詞為明道元年 1032 春,歐公與友人梅堯臣在洛陽城東舊地重遊有感而作,詞中傷時惜別,抒發了人生聚散無常的感嘆。首二句語本於司空圖 酒泉子 黃昏把酒祝東風,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