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讀後感

2021-03-03 21:27:05 字數 1537 閱讀 2208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讀《春江花月夜》有感

讀罷此詩,如飲清泉,沁人心脾。自然的景、宇宙的理、人間的情,在張若虛的筆下都變的如此妖嬈多情、奧妙無窮!

詩人身處雲蒸霞蔚氣象萬千的初唐,獨自踱步於江流,蒼茫壅塞盈滿於胸懷,被蓊鬱花林處公升起之最初明月所擊中,深感自身之澄澈,並隨著江月一同浮公升,一同俯睅,廣博而溫馨的大地·乙個波光灩灩的幽明勝界。詩句如江水而自然流瀉,「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載著人間情愛,無限思念和永久期待,飄向空靈與永恆,使人心馳神往。

此詩雖沿用陳隋樂府之舊題,然一洗宮體詩的濃脂艷粉之媚態,給人以澄澈空明清麗自然之感,千年來,無數讀者為之傾倒。一生僅留下兩首詩的張若虛,也因這一首詩,「孤篇橫絕,竟為大家」。

聞一多先生喻其為「詩中的詩,頂峰中的頂峰」。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內容和形式,以和諧的歌調點染出祖國錦繡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奧秘。描述了動人心玄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寫了遊子思婦,離恨閨怨之情歌調婉轉優美,不再只是一首詩,而是一首曲,一幅畫,一幅輕彩淡痕、澄明恬靜、神韻飛動的水墨丹青。

清明澄徹的天地宇宙,彷彿使人進入了乙個純淨的世界,這就自然地引起了詩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詩人神思飛躍,但又緊緊聯絡著人生,探索著人生的哲理與宇宙的奧秘。這種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應氏》:「天地無終極,人命若朝霜」,阮籍《詠懷》:

「人生若塵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詩的主題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恆,人生短暫。張若虛在此處卻別開生面,他的思想沒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個人的生命是短暫即逝的,而人類的存在則是綿延久長的,因之「代代無窮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這是詩人從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種欣慰。詩人雖有對人生短暫的感傷,但並不是頹廢與絕望,而是緣於對人生的追求與熱愛。

全詩的基調是「哀而不傷」,使我們得以聆聽到初盛唐時代之音的迴響。

是的,很多古人的詩詞都有這樣的感懷,其實本質上古人和我們一樣都在探尋生命的意義。就如《聖經》傳道書說:一代又去,一代又來,如果只在日光下看人生,確實沒什麼意思。

所以生命的意義要從日光之上找。

人生是要活出生命本有的榮耀來,而不是為了物質慾望而活。

生之為人的高貴在於人有靈魂,而動植物沒有,所以我認為人類活著的最高境界是活出生之為人的那個生命的榮耀。

人的靈魂實在是一樣奇妙的東西,只有真正永恆有價值的東西才能滿足它。

「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日新月異,不斷增長,這就是我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這是人類思想史上最氣勢磅礴的名言之一,它刻在康德的墓碑上,出自康德的「實踐理性批判」最後一章。

是的,如果沒有終極真理,日光之下的所有的事都經不起細想,無論忙碌也好,清閒也好,都只是淺薄的感官享受,一聲嘆息而且。

孔子說:"朝聞道,夕可死."

救主耶穌說:「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

其實人只有了真正的信仰,才會看到生命的榮耀和寶貴,也會有成熟的價值觀,並由此找到生命的意義,過乙個豐盛的、真正能帶給我們滿足的人生。並且是乙個在愛與感恩中欣然盡責的人生。

春江花月夜讀後感

春江花月夜,中國國唐代詩人張若虛的一首名詩,描繪春天夜晚江畔的景色,詞句優美,被稱為是 孤篇蓋全唐 的傑作,聞一多稱之為 這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詩以春晚的潮水暴漲,明月公升起開頭,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壯麗畫面。江潮連海,潮生明月。乙個 生 字,就賦予了景色動人的生命。月光照耀千萬里,哪處的春江...

春江花月夜讀後感

春江花月夜 這首詩的作者是初唐張若虛,開元初,他與賀知章 張旭 包融並稱 吳中四士 他留給後人的作品不多,全唐詩 中僅存二首,而這首 春江花月夜 又是是最著名的一首,它號稱以 孤篇橫絕全唐 奠定了張若虛在唐代文學史的不朽地位。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標題 春江花月夜 是樂府 清商曲辭.吳聲歌...

春江花月夜

一 作者生平 1 張若虛 約660 約720 初唐詩人。楊州 今屬江蘇 人。曾任兗州兵曹,與賀知章 張旭 包融並稱 吳中四士 全唐詩 僅存其詩兩首。一首 代答閨夢還 風格柔靡,近齊梁體,水平一般。一首則是 春江花月夜 是歷代傳誦的名篇。人以文傳,張若虛就是靠這首詩流傳聞名的。二 寫作背景 春江花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