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的教學設計與反思

2021-08-27 14:54:44 字數 2245 閱讀 2725

4. 淮西寓軍帥尹少榮,剛直士也:判斷句。

5. 公幸教晞以道:介賓後置。

6. 請辭於軍:介賓後置。請讓我到軍中解說 / 致辭。

(4)古今異義詞

1. 縱士卒無賴。 古義:指橫暴,動詞。 今義:遊手好閒、品行不端的人。

2. 率以貨竄名軍伍中。 古義:錢財和貨物。 今義:指貨物。

3. 折人手足。 古義:指手和腳。 今義:比喻弟兄,或指舉動、動作。

4. 天子以生人付公理。 古義:「生民」,避太宗之諱,指老百姓。 今義:陌生人。

5. 請假設草具。 古義:假,借用。設,置,安排。 今義:姑且認定。

6. 段公,仁信大人也。 古義:對老者、長者的尊稱。今義:指成年人,區別於「小孩兒」。

7. 一夕自恨死古義:羞侮、遺憾今義:指怨恨。

三、課文分析

第一件事:勇服郭晞

郭晞擁有重兵,權大位尊,卻放縱士兵不法肆暴,令人髮指。節度使白孝德懦弱無能,憂戚無法。在這樣嚴峻的形勢下,段秀實奮身而起。

自薦平亂,擔任節度使府中的執法官,將郭軍中橫行不法的十七個人斬首示眾(「斷頭注槊上,植市門外」)顯示了他平定亂軍。安撫民心的決心和魄力。段秀實的這一大膽舉動,使亂軍「一營大噪,盡甲」。

為了化解矛盾,消除動亂的隱患,明示道理,段秀實決定隻身獨往軍營。文章中描寫他前往軍營的句子有「解佩刀,選老躄者一人持馬,至晞門下。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

「殺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頭來矣!」一方面,段秀實是有智謀有策略而去的;另一方面,則顯示了他的膽識,表現他的大無畏精神。

他抓住「副元帥一世功名將毀於亂軍」的要害。正氣凜然,慷慨陳詞。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明之以利害。

震懾了披甲暴怒的士兵,,感動說服了郭晞,平息了這場風波。

第二件事:仁愧焦令諶

在段秀實擔任營用官時,他的頂頭上司涇州節度使焦令諶掠奪北行田地,不顧天災,依然勒索地租,傷天害理。段秀實委婉陳詞,反而惹怒了對方,以致佃農被杖擊垂死。段秀實沒有和焦令諶正面衝突,沒有像第一件事那樣勇闖軍營,那是否體現了他的懦弱呢?

恰恰相反,作者用對比的手法,用焦令諶的驕橫無禮/殘暴與段太尉的寬厚仁慈形成對比。段秀實金子為農民敷藥晡食,見到含冤挨打的農民,「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

」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瘡,手注善藥,旦夕自哺農者,然後食。」這一連串的動作描寫,僅用寥寥幾筆,卻寫的絲絲入扣,乙個正直,仁義而又滿腔義憤,無處說理的君子形象躍然紙上,褒貶分明,愛憎強烈。段秀實一自己體察百姓疾苦的實際行動感動上司,綿中藏針,柔中有剛,處理方法十分得體。

不論是否真的「大愧」而「自恨死」,都表達了作者對段秀實愛民思想名品質的崇敬和讚揚。

第三件事:節顯治事堂

段秀實最後是因為反對朱泚稱帝而遇害的。早在段秀實經鳳翔上京上任司農徵時,就早已提防朱泚的賄賂。朱泚果真送來了三百匹大綾,他的女婿因「處濺」推辭不掉,不得已收下。

事後,段秀實知道了,一面嚴厲訓導他的女婿,一面命令將大綾封存在司農治事堂的房梁上,不許放在家中。這件事表現了他段秀實很有政治遠見,頌揚了他的清正廉潔。

最後一段:說明作狀原由。

作者具體說明此「逸事狀」材料歷經多方面搜尋,遍訪邊防舊地,查詢老校退卒。諮詢會州刺史,證實段秀實素有「所立」,「遇不可,必達其志,」並不是為了「取名天下」才「奮不慮死」擊賊殉國的武夫,因而將此狀送上史館,以免這些事蹟散失不傳。

四、寫作特色

(1)本文是一篇寫人記事的行狀,也就是一篇記敘文,課文主要運用了的描寫手法:神態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等。

(2)個性化的言行

面對「一營大噪,盡甲」的亂軍,文章寫段太尉隻身前往軍營,「解佩刀,選老躄者一人持馬,至晞門下。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殺一老卒,何甲也?

吾帶吾頭來矣!』」先用白描手法,幾筆就勾勒出乙個大智大勇、胸有成竹的段太尉;接著具體描寫調侃「甲者」的語言,神態自若、聲情兼備,與那些極為緊張的士兵形成強烈的對比。字裡行間,我們分明感受到段太尉所獨有的一股震懾人心的凜凜正氣。

又如,見到含冤挨打的農民,「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瘡,手注善藥,旦夕自哺農者,然後食。

」一連串的動作描寫,僅寥寥數筆,卻寫得絲絲入扣,乙個個性鮮明,正直、仁義滿腔義憤卻又無處說理的君子形象躍然紙上。

五、總結

本文精心選材,多角度地表現人物思想性格。

全文精心選取了段太尉的三件逸事,每一件逸事都表現他思想性格的乙個側面。第一件事突出了他凜然正氣大智大勇;第二件事表現了他仁義愛民,第三件事表現了他的政治遠見、清正廉潔。三件事聯絡到一起,就完整地勾勒出段太尉的可敬形象。

第三步:布置作業:歸納課文中出現的多義詞、古今異義詞、詞類活用現象,寫在積累本上。

春江花月夜

一 作者生平 1 張若虛 約660 約720 初唐詩人。楊州 今屬江蘇 人。曾任兗州兵曹,與賀知章 張旭 包融並稱 吳中四士 全唐詩 僅存其詩兩首。一首 代答閨夢還 風格柔靡,近齊梁體,水平一般。一首則是 春江花月夜 是歷代傳誦的名篇。人以文傳,張若虛就是靠這首詩流傳聞名的。二 寫作背景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教學反思

試想,幾次品讀,在潛移默化之中,學生沉浸於超常的審美情境 傾心於審美的情境和把審美的心理集中指向閱讀物件的審美注意。2 找 找出詩中的景物與人物,體會意境,了解人物的情感。讓學生找到有 月 的詩句,品味月共潮生,蕩滌萬物,充滿生命活力的壯觀美,江水流春,江樹迷濛,淒涼感傷之情的油然而生。詩中的情感美...

春江花月夜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 1 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 2 月照花林皆似霰 3 空裡流霜 4 不覺飛,汀 5 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 6 皎皎空中孤月輪 7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 8 江月年年望 一作 只 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