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年下學期高二語文期中考試試卷附答案詳解

2021-03-04 08:28:46 字數 4356 閱讀 3302

盧氏一高分校2012—2013學年第二學期能力提公升考試

高二語文試卷(一)

命題人:胡炯考試時間:150分鐘試卷滿分:150分

第ⅰ卷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斷橋」考

唐代詩人張祜《題杭州孤山寺》中有「斷橋荒蘚合,空院落花深」的詩句,這被視為今日西湖十景之「斷橋」的最早文獻記錄。

斷橋在南宋咸淳年間因隸屬寶祐坊而改稱寶祐橋。因「斷橋」不斷,當時也出現了用諧音「段橋」解釋為「段家橋」的說法,如周密《武林舊事》卷五「斷橋」下就說「又名段家橋」。但因為在「斷橋」不斷的問題上沒能達成共識,所以後來人們圍繞「斷橋」的名義問題聚訟紛紜。

翻閱典籍,除西湖斷橋之外,詩文中說到「不斷之『斷橋』」的還有幾例。如金趙秉文《暮歸》詩云:「行過斷橋沙路黑,忽從電影得前村。

」明邵經邦《斷橋》詩云:「聞道橋名斷,從來金勒(金飾的帶嚼子的馬籠頭,這裡借指騎馬者)過。」清顧於觀《南樓四詠》詩云:

「門前空有斷橋在,十日人無款竹扉。」可見「不斷之『斷橋』」在古代是比較常見的,並非杭州西湖所獨有。

然而橋既不斷,為什麼稱為「斷橋」呢?據考證,這裡的「斷橋」實即「籪橋」,而「籪橋」則是與捕魚蟹之「籪」相伴的一種橋,它主要是用來協助捕魚蟹的。每年秋冬之交,螃蟹會進行生殖洄游,到江海交界的淺灘中繁殖後代,漁人便利用螃蟹的這種生活習性加以捕捉。

他們把用蘆蒿、竹竿等編連起來的「籪」插在江河之中,擋住螃蟹向下遊行進的路,然後螃蟹必沿「籪」爬上來,以求越過下行,而漁人就在「籪」側的橋上捕捉它們(當然也有划船前往捕蟹或收籠的)。這種捕蟹方法在江南一帶尤為常見,陸游《稽山行》有「村村作蟹椴,處處起魚梁」(「椴」亦可作「籪」)之語。清潘衍桐《兩浙輶軒續錄》載海鹽才女李壬《由武源至梅里》詩云:

「沿塘兩岸遍桑麻,畫舫朝移日又斜。望見籪橋心便喜,急收帆腳到儂家。」這裡的「籪橋」就是指與放置魚籪、蟹籪有關的橋,這種說法在部分地區至今還有。

但因放置魚籪或蟹籪過多對河流及湖面的水流影響較大,古代官府就已有所限制。近代以來,這種捕魚蟹的方法,隨著人工養殖業的興起而逐漸被淘汰。

杭州西湖為錢塘江的洩湖,在中唐以前,錢塘江與西湖的水域連成一片,湖中水流因孤山分流,攜帶的泥沙逐漸形成了「白堤」。流經孤山的兩股水流在寶石山東南端合流而出,「白堤」也便成為一道天然「魚梁」。漁人在「白堤」東端設籪來捕魚蟹,而且依籪設橋,以方便捕捉魚蟹和到孤山的交通,這樣的橋叫做「籪橋」,也在情理之中。

張祜的詩句中寫作「斷橋」,因為那時「籪」字或許還沒有產生,或許很少有人使用。五代以後,特別是自吳越王錢鏐築垾海塘以來,錢塘江的魚蟹經西湖而洄游的現象消失,漁人也就逐漸不再用籪捕捉魚蟹了。隨著杭州都城文化的發展和西湖旅遊形象的提公升,「斷橋」已失去設籪捕捉魚蟹功能的本義,但「斷橋」之名卻由於文人作品的稱頌和民間口耳相傳而得以沿用

1. 下列選項中關於「籪橋」的說明,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籪橋」是與漁人用蘆蒿、竹竿等編連起來捕魚蟹的「籪」相伴的一種橋。

b.「籪橋」的主要功能是方便漁人用籪捕捉魚蟹。

c.「白堤」東端的「籪橋」即今日西湖斷橋,原是為方便漁人捕捉魚蟹而設。

d.「籪橋」在張祜的詩中寫作「斷橋」的原因是那時「籪」字可能還沒有產生,也可能很少有人使用。

2. 下列不屬於用「籪」捕捉魚蟹的方法逐漸被淘汰的原因的一項是(  )

a.古代官府對在河流及湖面放置魚籪或蟹籪有所限制。

b.近代以來,人工養殖業的興起。

c.五代以後,錢塘江的魚蟹經西湖而洄游的現象消失了。

d.杭州都城文化的發展和西湖旅遊形象的提公升。

3.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唐代詩人張祜的《題杭州孤山寺》是目前所能見到的記載西湖斷橋的最早文獻。

b.西湖十景之「斷橋」在南宋時又稱寶祐橋,還曾因「斷」「段」諧音而被稱作「段家橋」。

c.第三段列舉了趙秉文等人的詩,說明除西湖斷橋之外,在古代其他地方也有「不斷之『斷橋』」。

d.第四段引用海鹽才女李壬的詩,說明近代以前江南一帶用魚籪或蟹籪捕魚蟹的方法很常見。

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

(一)文言文閱讀(21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題。

書劍俠事

新城令崔懋,以康熙戊辰往濟南。至章邱西之新店,遇一婦人,可三十餘,高髻如宮妝,髻上加氈笠,錦衣弓鞋,結束為急裝①。腰劍,騎黑衛(驢的別稱),極神駿,婦人神采四射,其行甚駛。

試問:「何人?」停騎漫應曰:

「不知何許人。」「將往何處?」又漫應曰:

「去處去。」頃刻東逝,疾若飛隼。崔雲:

「惜赴郡匆匆,未暇躡其蹤跡,疑劍俠也。」

從侄鵷因述萊陽王生言:順治初,其縣役某,解官銀數千兩赴濟南,以木夾函之。晚將宿逆旅,主人辭焉,且言鎮西北裡許有尼庵,凡有行橐者,皆往投宿。

因導之往。方入旅店時,門外有男子著紅帩頭,狀貌甚獰。至尼庵,入門,有廨三間,東向;北為觀音大士殿;殿側有小門,扃焉。

叩門久之,有老嫗出應。告以故,嫗雲:「但宿西廨,無妨。

」持朱封鐍山門②而入。是夜,役相戒勿寢,明燈燭、手弓刀以待曙。至三更,大風驟作,山門砉然而闢。

方愕然相顧,倏聞呼門聲甚厲,眾急持械謀拒之。廨門已啟,視之,即紅帩頭人也。徒手握束香擲地,眾皆撲。

比天曉,始蘇,銀已亡矣。急往市詢逆旅主人。主人曰:

「此人時游市上,無敢誰何者,唯投尼庵客,輒無恙,今當往訴耳。然尼異人,吾須自往求之。」

至則嫗出問故。曰:「非為夜失官銀事耶?

」曰:「然。」入白。

頃之,尼出,命嫗挾**趺坐③。逆旅主人跪白前事。尼笑曰:

「此奴敢來作此狡獪,罪合死。吾當為一決!」顧嫗入,牽一黑衛出,取劍背之,跨衛向南山徑去。

其行如飛,倏忽不見。

市人集觀者數百人。移時,尼徒步手人頭驅衛返,驢揹負木夾函式千金,殊無所苦。入門呼役曰:

「來,視汝木夾函官封如故乎?」驗之,良是。擲人頭地上,曰:

「視此賊不錯殺卻否?」眾聚觀,果紅帩頭人也。羅拜謝去。

比東歸,再往訪之,庵已空無人矣。

尼高髻盛妝,衣錦綺,行纏④,羅襪,年十**好女子也。市人雲:尼三四年前,挾嫗俱來,不知何許人。嘗有惡少夜入其室,腰斬擲垣外,自是無敢犯者。

選自清·王士禎《池北偶談》,有刪改)

[注]①結束:裝束,打扮。急裝:

為便於行動,衣服裝束得很緊。②朱封:用紅筆書寫的封條。

鐍(jué):鎖鑰,此處作動詞用。山門:

寺廟門。③**:草墊子。

趺(fū)坐:盤腿而坐。

④行纏:綁腿布,古代男女都用。

4. 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可三十餘可:可以b.停騎漫應曰漫:隨意

c.比天曉,始蘇比:等到d.年十**好女子也好:美麗

5.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

a. 以康熙戊辰往濟南明燈燭、手弓刀以待曙

b. 吾須自往求之比東歸,再往訪之

c. 持朱封鐍山門而入山門砉然而闢

d. 非為夜失官銀事耶吾當為一決

6. 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用來表現女主人公武功高強的一組是( )

①但宿西廨,無妨 ②非為夜失官銀事耶?

③吾當為一決其行如飛,倏忽不見

⑤殊無所苦腰斬擲垣外

abcd.③④⑥

7.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首尾兩段濃墨重彩地描繪了女主人公的外貌特徵,塑造了乙個來無影、去無蹤的飄逸不群的劍俠形象。

b.縣役護送官銀去濟南府,在尼姑庵投宿時被賊人發覺,進而被迷倒擄去官銀,以此引出「尼」的俠舉義行。

c.作者寫劍俠,卻不直接以「尼」為描寫物件,而是通過旁人耳聞目睹來展開,從而使劍俠更富有傳奇色彩。

d.文章首段倒敘起筆,設下疑問,中間兩段借他人之口娓娓道來,盡顯其俠義,尾段回應開頭,解除懸疑。

8. 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每題3分)

(1)此人時游市上,無敢誰何者,唯投尼庵客,輒無恙。

(2)頃之,尼出,命嫗挾**趺坐。逆旅主人跪白前事。

(3)比東歸,再往訪之,庵已空無人矣。

(二)古代詩歌閱讀(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9—10題。

蝶戀花·月下醉書雨岩石浪

辛棄疾九畹①芳菲蘭佩好。空谷無人,自怨蛾眉巧。寶琴泠泠千古調,朱絲弦斷知音少。

冉冉年華吾自老。水滿汀洲,何處尋芳草?喚起湘纍②歌未了,石龍舞罷松風曉。

[注]①畹:古代稱30畝為一畹。②湘纍:指屈原。冤屈而死,叫「累lěi」屈原是投湖

南汩羅江而死的,所以前人稱他為湘纍。

9. 詞中上闋中的意象表明了詞人怎樣的境遇?(4分)

10. 該詞抒發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試結合下闋詞句進行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

11. 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四十而不惑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論語·為政》)

(2)子曰:「君子坦蕩蕩論語·述而》)

學年下學期期中考試高二數學試卷

一 選擇題 每小題5分,共10個小題,本題滿分50分 1.已知集合a x x 1 b 則ab a.x 1 x 2 b.x x 1 c.x 12.設,則的值是 a b c d 3.將函式的影象向右平移1個單位長度,再向上平移3個單位長度,所得的影象所對應的函式解析式為 a b.c.d.4.設,則下列不...

學年下學期期中考試高二物理試卷質量分析報告

2 重視實驗教學 實驗在物理學科中的地位與作用任何乙個教育工作者都十分清楚,不必在此贅述。考試中顯示出實驗教學仍是物理教學的薄弱環節。在物理教師中不能準確理解物理實驗教學的目的,為實驗而實驗 把物理實驗僅理解為實驗操作 片面強調實驗與知識的聯絡,忽略在實驗中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忽略在實驗中對學生進行科...

高二化學期中考試試卷分析

高二期中考試化學質量分析 雨金中學高二化學組 一 試卷特點 試卷總分為100分,客觀性試題15題,總分45分,主觀性試題3題,總分55分 本次考試為期中考涵蓋知識面比廣泛,為第一章第二章的全部內容。所以內容多知識雜,對學生是乙個全面知識的考查。本次月考共四道大題.第一題為選擇題第二題為填空及簡答,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