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陶行知文選有感

2021-03-04 08:28:45 字數 1265 閱讀 5258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的方向就是讓課程回到生活,讓課程聯絡生活,讓課程關懷學生,讓課程走近學生,這是非常正確的。我們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業,同時要關心學生的情感(尤其是道德情感);不僅要關心學生的校內生活,還要關心學生的校外生活;不僅要關心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還要關心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不僅要關心對學生的評價結果,更要關心評價結果對學生產生的鼓舞與激勵作用。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要求教師建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觀念;重視學科知識與社會生活、學生經驗的整合;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從某種意義上說,新課程改革是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復興。

陶行知先生有很多這方面的教育理論,今天仍可以借鑑。陶先生說:「從定義上說,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他講的這個生活的範疇,實際是指人類一切實踐活動的總稱。從生活與教育的關係上說,是生活決定教育;從教育的效力上說,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陶先生「生活教育」理論是以「生活」為邏輯的起點和歸宿,以「生活」為中心,為基礎,以生活與教育的辯證關係為基本矛盾而展開的,囊括了整個人類的教育、人民大眾的教育理論。

陶先生認為「生活與教育是乙個東西,不是兩個東西」「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可見陶行知先生早就把參與生活置於教育教學之中。《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之特質》《傳統教育與生活教育有什麼區別》等等文章,便是其代表性的論述。陶先生認為生活教育的特質是「大眾的」「前進的」「世界的」;陶先生學說變以往的「教育即生活」為「生活即教育」,將教育的外延等同於生活,「人生需要麵包,我們就得過麵包生活,受麵包的教育」,這是真正的生活的教育,這便是開放式的教育。

在《傳統教育與生活教育有什麼區別》一文中,陶先生認為,傳統教育是吃人的教育,即:教學生自己吃自己,教學生吃別人;而生活教育是要教人做人,是要教人生活,是要教人起來做主人,工作學習生活的主人,而不是書本的奴隸。同時,陶先生又從生活教育的角度提出,「社會即學校」的主張,生活也即是社會的生活,而不是學生三點一線、二點一線的生活;社會即學校,也即學生學習知識,不僅要從書本上學,更多的是從周圍生活中去學,如此學到的知識,才是新鮮的,有實際用處的知識;才能與時代同步,不做「年青的老朽」

,不做社會的落伍者。並強調,要時時從社會中去汲取知識,「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進棺材才算畢業」,即人實質上是在社會這所學校中學習長大的,為此陶先生興辦曉莊中學,具體實踐生活教育理論,並卓有成效。:「到處是生活,即到處是教育。

整個的社會是生活的場所,亦即教育的場所?在社會這個偉大的學校裡,人人可做我們的先生、人人可做我們的同學、人人可做我們的學生,隨手抓來都是活書,都是學問,都是本領」。

讀陶行知有感

港下勤新小學五 4 金童 陶行知 既是一位嚴於律己的人民教育家,又是一位以身作則的思想家。我利用寒假的時間,閱讀了 走近陶行知 這本書。這本書的內容就像是一杯綠茶,入口清淡無奇,回味起來甘甜香濃。讓我受益匪淺。這本書有很多文章讓我深思。例如 勸母親遊山健山 讓我知道了陶行知用寫信的方法表達了自己的拳...

讀《陶行知現代教育文選每天四問」有感

記得自己曾經看到過這樣的一段話 人生在世,最大的敵人就是我們自己。我們容易滿足現狀,因為沒有更高的理想 我們不敢面對未來,因為缺乏信心 我們未能突破,因為我們不善於思考,不會反思。只有全面的反思,才能真正的認識自己,只要真正的認識了自己並付出了相應的行動,才能不斷地完善自己,反思自己應該成為生活的乙...

讀陶行知《新教育》有感

再說說 注重啟發 這一點。先生在文章中這樣寫道 孔子說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我更要進一步說,使他不得不憤,使他不得不悱。杜威先生也說,教學生的法子,先要使他產生疑問 查出他疑難的地方,使他想種種方法,去解決這個問題 從這些方法之中,選出頂有成效的法子,去試試看對不對 如其不對,就換個法子,如其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