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耆彩小組計畫書

2021-03-04 08:25:41 字數 4730 閱讀 7253

引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全人健康的定義包括三方面:生理、社交及心理。要滿足這三方面的需要,的確不易。

工作員在中心實習了數個星期,觀察到有約五成長者在這三方面的健康情況都未能達標:生理方面,部份長者整天坐在中心的沙發上看電視,除了上廁所及午膳外,基本上不會離開座位,顯然,他們沒有足夠的運動量;社交方面,有些長者的社交圈子陝窄,他們活於自己的世界中,不大願意結識新的朋友;最後,心理方面,部份長者存有較負面的情緒,例如他們會認為自己年紀大了,一無是處。

為了促進長者的全人健康,並響應老人中心的活動主題,故工作員嘗試以社會工作的小組模式去介入,設計了這乙個小組活動。

小組活動理念

小組由來

根據二零零一年香港統計署的資料,在一項對老人生活滿足感的調查指出,在1172名的受訪者中,有9.9%是獨居者,約有62.4%的受訪者並無任何親戚可傾訴心事,而約有67.

5%的被訪者並無任何朋友可傾訴心事;有三個或以上之親戚或朋友可與之傾訴心事者分別只佔16.4%和18.3%。

每個老人平均有1.1位親戚和1.2位朋友可傾訴心事。

另外,51.3%的受訪者回答受傷和生病時,會有乙個人可以幫忙,6.9%的受訪者認為沒有人能幫助,3.

9%的受訪者會有四個以上的人來幫忙他們,平均值是1.6個。這些資料反映出長者的生活圈子狹窄。

在同一項調查中,有高達85.9%的長者有抑鬱情緒,不論是輕微的或是明顯的。這都反映出長者抑鬱的問題確實不容忽視。

其實,近年來愈來愈多社會人士關注長者健康。正如引言提及過,健康的定義包括三方面:生理、社交及心理,而以上資料正正反映出長者的健康的不足。

作為乙個社會工作的實習學生,我們有必要作出介入以促進長者的健康。

另一方面,工作員實習的機構社工正跟進幾位抑鬱症**者,他們極需要社交生活去幫助他們進行精神復康。工作員成立是次小組,社工便可以把這幾位長者傳介過來,讓他們體驗小組生活,於他們有益。

由於上述原因,工作員成立是次以追求全人健康為目標的舒緩小組。另外,這同時亦切合實習機構今年的活動主題「長者全人健康」,實在是一舉數得。

組員具體情況

年齡小組的組員均來自機構屬下的兩間中心,分別是福禧老人中心及和禧天地。福禧老人中心的會員是六十歲或以上,而和禧天地的會員則是介符五十至五十九歲之間。在組員當中,年齡最少的是五十多歲,最大的有八十多歲。

絕大部份的組員是來自福禧老人中心,只有一位是來自和禧天地。

背景與性格

組員當中有為數字是福禧老人中心非洲鼓隊的成員,他們的性格較為開朗,亦勇於發表意見。此外,他們相識多年,默契已然建立。初步認為,這些組員在小組中會成為其中乙個次小組。

另一方面,組員中有一位是來自和禧天地,她的年齡最小,並且有抑鬱症的背景。初部了解,這位組員的性格較為沉默,而且口齒有點不清,說話速度較慢。基於以上原因,工作員需留意這位組員與其它組員的磨合情況,並在適當的時候作出介入。

除此之外,還有一群組員不是非鼓隊的成員,卻又參與了中心活動達十年之久。初部認為,這群長者應該習慣了小組的聚會模式,對這樣的模式不會感到陌生。

還有一對夫婦是較少參與小組活動,有較大可能對小組產生焦慮感,而且丈夫的行動不便,工作員需特別留意。

在中心的活動情況

參與非鼓隊的那一群組員及參與了中心近十年組員,平日在中心較為活躍,他們積極參與中心的活動,例如義工小組及環保小組。他們大多一大清早到街市買菜,然後便直接來到中心參與活動,完畢後便回家。生活總是忙得很。

對於這一群組員,是次小組的介入重點會放在嘗試讓他們反思自己的生活模式是否平衡,以及提供乙個機會讓他們停下來沉澱思想。

另一方面,另一群組員正好相反,他們在中心的活躍程度不高。即使參與活動,也是那些偏向單向接收訊息的活動,例如醫療講座等。這群長者有乙個特點,就是他們較為關心健康的訊息,這可以從他們會積極參與健康運動及健康講座觀察出來。

除了參與這類活動外,這些組員平日在中心只會靜靜地看電視—由早上直至中心關門為止。

對於這一群組員,是次小組的介入重點是讓他們接觸不同的人,習慣小組模式,並擴闊他們的社交圈子及視野(有關健康生活的模式)。

理論架構

問題介定

長者的全人健康問題,可以從生理,社交,心理及認知這四方面去分析。

首先,在生理層面來說,部份組員較少運動:他們平日的運動時間只限於家中來回中心,出外午膳,以及間中進行的午間操,這樣的運動量不夠廣度之餘,亦不深入。這可以解釋為何他們經常會有一些小毛病,例如頭痛。

為了促進他們的生理健康,他們實在有必要學會一套隨時隨地都可以做的運動,而且這項運動應有一定的廣度和深度—廣度是指盡量使每一處肌肉都能運動;而深度是指做完運動後,身體能夠得到深層次的舒緩。

其次,在社交層面來說,有些組員的社交圈子狹窄。他們到來中心,不會主動結識其它會員,大部份時間都是自顧自的看電視或看報紙。同時,這些組員亦較少參與中心活動,可見他們的社交生活少之又少,這是極不健康的。

在心理層面來說,組員每天都要面對不同的生活壓力,例如獨居的壓力以及因與家人相處不來而產生的壓力等。每個人應付壓力的能力(capacity)不盡相同,有些組員可以應付過來,可是有些卻未能應付。這些未能應付的長者,心理狀況並不穩定,他們沒有良好的心理健康。

另一方面,每一位組員都會存有一些傳統的觀念,例如「媳婦是用來差遣的」,這些思想可能不合時代,在生活中引起衝突,這又增加長者所面對的壓力。

最後,在認知層面上,大部份組員只知道要令自己晚年過得豐盛,便盡量參與中心活動,希望把自己的時間表「塞」得滿滿的,可是卻忽略了平衡生活的重要性。一些正確的健康生活價值觀正正是他們所缺乏的。另一方面,組員們從未接觸過用藝術去調劑健康生活的知識,讓他們接觸這方面的知識可能會為他們帶來新的生活方向。

問題成因之分析

就以上的問題,工作員有以下的問題成因分析。

在生理層面上,組員較少做運動,這可能是因為他們認為運動對體力有很高的要求,而他們自己的年紀不少,不能應付。此外,這也可能是他們情願做一些靜態活動如看報紙而不大願意運動的緣故。

在社交層面上,組員不大與其它會員溝通,又少參與中心活動。這可能是因為他們不懂得與人相處的技巧,不知道如何與其它人溝通,亦有可能他們不習慣與人相處的氣氛。

在心理層面上,組員因生活壓力而引致不同的不健康心理,這有很大原因是他們不懂得正確的舒緩之道,致使他們不能解決當前煩惱。除此之外,一些較為保守的傳統觀念也可能是引起心理不健康的原因:他們用一種執著的態度去分析生活的事,致使他們有很多事都「看不過眼」,於是引起心理的鬱結,使心理不健康。

在認知層面上,組員們平日多在大眾傳媒接觸一些健康生活常識。大眾傳媒傳遞的健康知識較為普通,至於一些較為另類的健康生活方式,組員們較少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這令到他們覺得要令自己達致健康,來來去去只有數種難以做到的方法。

問題的嚴重性

根據二零零一年的香港人口普查,65歲及以上的人口約有75萬,佔總人口的11.5%,未來人口將持續老化,65歲的人口比例將顯著上公升至2023年的約24% (872萬),由此可見,長者的人口數目正急速膨脹。由於老人的人口不斷上公升,一旦上述問題處理不當,後果不堪設想,例如會造成沉重的醫療及老人服務的負擔。

以下會就生理,社交和心理三方面分析問題的嚴重性:

生理方面,組員長期缺乏足夠運動,根據許多研究發現,這可以引起許多慢性疾病,例如心臟病和糖尿病等。這些疾病都是慢性病,平日不容易察覺出來,可是一旦病發了,要作出補救已經是太遲了。相反,長者如果有適量的運動,能夠降低患上心血管疾病及其它俗稱「老人病」的機會(mazzeo,1998)。

社交方面,根據馬斯洛(maslow)的需要層次理論(hierarchy of needs),若果個人不能滿足第三層的社交需要(social needs),則他便不能追求自尊需要(esteem needs)及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對長者而言,他們已經處於人生的尾段,剩下的日子去追求最高的自我實現實在不多。可是,如果他們連社交需要也滿足不了,那麼他們更沒有時間去追求更多。

這對他們的追求完滿發展實在是一大障礙。

心理方面,長期的不健康心理情況會引起不同的嚴重後果。根據ge***e(1991)認為,有三種社會環境因素可能導致老人的憂鬱﹕(一)生活事件,例如失去伴侶;(二)慢性壓力,例如健康受威脅;(三)生活瑣事,例如與鄰居口角。組員正面對著不同的生活壓力,而壓力的累積會誘發其它情緒病,例如憂鬱。

另外,壓力事件產生失落或威脅(包括實際發生的生理疾病)是誘使慮病症發作的原因之一(u』ren,1990)。加上研究證實長期性壓力會多方面破壞身體的功能及抗體。由此可見,壓力己成了疾病的前導車(newsweek,1999/6/14)。

最後,根據《老人自殺資料彙編》一書,長者身處暮年,面對各方面生活的轉變、退休生活的適應及生理的退化等,心理的壓力可不少。若然在心理上或適應上出現問題,而未能獲得適當的輔導或**,部份長者可能會患上抑鬱症;若嚴重,這種精神問題可導致自殺的發生。

小組活動設計理論

小組的設計是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對全人健康的定義—包括三方面:生理、社交及心理而設計出來的。

就解決生理健康方面的問題,小組會教授組員一套「深切肌肉鬆弛法」。這套鬆弛法要求組員鬆弛身上的肌肉,完成後亦可使身心得到舒緩,顧及了深與廣的問題。

就社交方面,小組提供了乙個良好的氣氛讓組員互相交流,也可讓那些較少參與小組活動的組員適應氣氛,減低他們對社交的焦慮。

至於心理方面,每一節聚會都會有乙個心靈故事跟組員一起分享。這些故事的訊息十分正面,蘊含很多人生哲理。組員在每一次聚會都會聽到故事,這可以說是起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工作員希望他們能從中學會豁達的人生態度。

此外,工作員鼓勵組員嘗試講故事,目的是希望組員能夠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亦可為其它組員帶來乙個相類經驗(vicarious experience),提公升他們的信心。

其它的環節則是以傳授組員知識的認知層面為主。

介入點為長者設計乙個小組活動,向他們介紹正面的人生態度,令他們明白乙個健康生活的方式其實十分簡單,可由自己出發。工作員首先會讓他們明白健康的生活元素,然後會讓他們體驗不同的健康生活小秘訣,例如每天做肌肉鬆弛練習及選擇聽一些令自己愉快的**。藉此讓他們學會自己幫助自己,促進全人健康。

小組計畫書

小組名稱 夕陽,綻放出絢麗的光 指導老師 桂海君 策劃工作者 沈曉茜 參與組員 殷松琴李進賢王野李龍朱濤王金利等6位社工 理念背景 目前,中國城市空巢家庭呈迅猛增長的趨勢,預計到 2030 年,我國的空巢老年人家庭的比例可能達到 90 屆時我國老年人家庭將 空巢化 受中國傳統家庭文化的深刻影響,空巢...

小組計畫書

小組名稱 我是社工,我成長,我快樂 導師 諮詢人 趙一 組員 張 三 李四 王 五 錢六 理念首先,通過對大一新生的觀察以及和他們的進一步接觸,我們了解到 在上大學前,大多數學生都將自己的目標定格在 我要上大學 如今,這個目標實現了,而新的目標又沒有建立起來。於是,很多大一新生都陷入了 目標缺失的迷...

小組計畫書

新生成長小組計畫書 小組名稱 重實踐 促發展 導師 諮詢人 組員 xx xx xx xx 理念 對於剛剛步入大學校園的大一的同學們,會面臨很多諸如生活自理等的一系列問題,為了提高大學生的自身素質和修養,讓他們在不一樣的環境下學到不一樣的知識,著重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從高中到大學,是人生角色扮演的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