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練中推進應急工作的常態化

2021-03-04 07:32:56 字數 2619 閱讀 9663

王海安全應急演練活動是學校教育的一項必修內容。無論是從學校教育的客觀要求這一直接目標,還是從關照生命的切實需求這一終極目標來看,組織、開展應急演練活動都是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的。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學校管理者非常重視安全應急演練工作。

隨著近年來與校園、師生有關的或屬天災,或屬於人禍的"意外狀況"數量的增加,這樣的重視呈現不斷強化的態勢。 我們通常看到的應急演練活動是這樣的:總指揮一聲令下,學生在教師的監護下順利地沿著既定的路線逃生到指定的集中地。

面對這樣的提前預知一刀切式的演練活動,筆者多次提出如下的問題:意外真的發生了的現實狀況下,學生們該如何逃生?逃生時,會有意外發生嗎?

可能會有什麼意外?面對這樣的意外,學生們該如何應對?畢竟,"意外狀況"是不會向人們提前"報告的",是不會容你按部就班去逃生的。

筆者以為,這一系列的問題,不僅僅需要引起演練組織者的思考,為學生提供可供選擇的科學方案,更需要著力引導學生們多角度設想各種可能的"意外狀兄",全方位設計各種有效的"應對方案"。這樣做的目的有兩個:一方面,是要著重解決學生的"意識問題",即培養、鍛鍊學生關注並思考生命呵護問題的意識,使學生具有足夠的自護自救的意識。

另一方面,是要著重解決學生的"能力問題",即激發、訓練學生能適當地運用已有的或"靈感式"的方案、措施妥善地呵護自身的能力,使學生掌握盡可能多的自護自救的技巧和辦法。"意外狀況"下,能自護自救,這是一種能力。能力是在實踐中練出來的。

單靠管理者的設計或說教,是遠遠不夠的。對學生自護自救的逃生能力而言,管理者的書面文章或口頭功夫,僅僅是個基礎性因素。要知道,管理者謀劃的應急安全這一"藍圖"是不會自動轉化為成功的現實的。

簡而言之,只有平時的演練真正提公升了學生的應急意識和能力,面對災害時,學生才有可能順利逃生。那麼,學校的管理者應如何組織、指導應急演練活動,才能實現防患於未然的工作目標呢? 第一,設計要全面。

**演練中,學校一般實施的是學生正在教室內上課的狀況下的逃生活動。那麼同一時間段內,身處其他不同區域的學生又該如何逃生?例如,因病身處宿舍正在休息的學生,正在上室外體育課的學生,各自該怎麼逃生?

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在設計方案時,要盡可能地設想到各種可能的狀況,保證內容的全面性。 第二,設計要科學。逃生目的地,人們一般會選取便於大集中的場地。

分散集中,也就是選取多個場地集中可不可以呢?逃生地的選取原則,一是安全,二是就近。大集中,還是分散集中,一切要從實情出發,不必強求。

如,防校園暴力應急演練中,有時,原地躲避就是最佳選擇。如果當時正身處教室,立即封閉門窗,就是合適的辦法。作為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學校管理者在設計方案時,要在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基礎上保證舉措的科學性、合理性。

第三,針對性要強。同樣是火災逃生演練,如果設計的**點不同,那麼逃生路線應有不同的選擇。如,對於身處二層的學生而言,一層**、二層**、三層**後的逃生路線是不是應有區別?

即便是同層**,**點是在逃生者的哪乙個方位?方位不同,逃生路線是不是也應有不同?面對不同的狀況,身處其中的人是應有不同的判斷並選擇落實的。

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應引導學生在數次的演練活動中去親身體驗、去接受錘煉,保證演練的實效性。 第四,過程要真實。演練進行中,教師揹著手,"導遊式"的指揮,學生嘻哈甚至打鬧的現象的存在,必須引起組織者的高度重視。

是師生沒能對演練的重要性有清醒的認識?思想問題沒解決勞感"?總是一成不變的動員,一成不變的演練套路,一成不變的演練成果,讓身處其中的師生的積極性、興趣弱化了?

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要充分發揮自身的技巧與能力,引導參與者共同創設逼真的演練氛圍,以期達成最佳的演練成效。 第五,演練要常態化。有人說得好,學生們做操時進出教學樓,上學、放學時進出校門,食宿時進出食堂、宿舍,如果都能按照學校確定的上下、進出路線有序行走的話,這其實就是一次演練。

筆者以為,上述活動可算是常規化的演練活動。這樣的常規演練,意在引導學生有序出入,養成遵守交通規則等良好習慣。 除此以外,學校還應組織開展"打招呼式"和"不打招呼式"的演練。

定期進行"打招呼式"的演練,旨在檢驗常規演練的成效,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安全意識和習慣。適時進行"不打招呼式"的"實戰式演練",意在全面檢閱成效。相較那些四平八穩式的演練,實戰式演練的功效更大,管理者、參與者更易於從中發現得失,獲取經驗,總結規律,更利於提公升學生的自護自救的意識和能力。

第六,演練要觀照主體。學生是演練的主體。畢竟逃生是一件自主的事情,當事者才是逃生行為的主體。

他們自己的選擇決定著行動的結果。因此,無論是設計還是實施演練,管理者都要多渠道傾聽學生的想法,並根據學生的智慧型性思考和實踐性經驗對演練活動進行必要的調整與修正。 作為主體的學生在活動中又該遵循怎樣的一些要求呢?

要努力做到一準二穩三快。準,選擇要準,是指判斷力要準。如何逃生,方向性的選擇準確,這是安全逃生的基礎。

穩,心要穩,亂中易出錯,避免慌亂中出現次生性意外,這是順利逃生的保障。快,行動要快,和危險賽跑,把危險甩在身後,讓生命摘取桂冠,這是安全逃生的關鍵。而要達到一準二穩三快的要求,學生就必須積極、認真地參加各種應急演練活動。

只有"見多識廣"了,方能科學、從容地應對意外,達到安全逃生的目標。 歷數**、颱風等自然災害和火災、交通事故等人為事故中的幸運者,不可否認的是有的人能安全逃生實屬機緣巧合,但大多數人能安全逃生是因為他們本身屬於有危機意識和對危機有準備的人。命運總是眷顧那些有準備的人的。

本著生命至上的原則,學校要努力推動安全應急演練工作常態化、科學化、高效化的建設程序,在演練中把每一名學生培養成有應急意識和能力的人,以切實避免人為事故的發生和減輕自然災害引發的後果。 (作者單位:山西臨汾市堯都區教育局)

推進我校禁毒宣傳教育工作的經常化和常態化

中形成對毒品危的廣泛共識。5.舉行專題講座。學校邀請禁毒部門的專家來校做了 珍愛生命,遠離毒品 的講座,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毒品的危害,並初步掌握預殺毒品的危害的知識。6.舉辦毒品知識展覽。結合上級的安排,我校在今年六月份組織全體師生 了禁毒展覽 禁毒櫥窗,通過這些生動形象的 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毒品的...

關於推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常態化實施的思考

綜合實踐課程與主題教育活動的關係。首先說主題教育活動是綜合實踐課程的很好載體,與學校德育教育相結合,可以激發師生的參與熱情,得到學校 社會的更多肯定和支援,產生積極的轟動效應,使得綜合實踐活動豐富多彩。但主題教育活動本身不是綜合實踐活動。因為它不是學生自主學習 自我 的過程,其設計 方法 內容 活動...

推進教育裝備工作的制度化 規範化建設

作者 徐軍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12年第20期 教育裝備涵蓋教育活動的各個環節和場所,它是衡量教育水平的一把天然尺度。教育裝備工作的制度化 規範化建設是教育裝備科學發展的根本,是提高教育裝備育人效益 高效廉潔辦裝備事業的保證,是南通教育持續發展的基礎。教育裝備工作制度化 規範化建設是教育發展的內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