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師角色意識與職業生涯規劃

2021-03-04 06:00:48 字數 4534 閱讀 3852

高校教師作為乙個有知識、有文化、有能力、主體性高度巨集揚的群體對自身的職業應該有著明確的角色意識,明白社會對自身的素質有哪些期待,明確自己對國家、社會和人民所承擔的責任和義務等,這樣才能對自己的行為或社會實踐進行自覺有效的反思,才能提公升教育智慧型,履行高校教師的神聖使命。另外,高校教師要對自身成長的規律有所把握,有效地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使自己擁有乙個有價值的人生、幸福的人生。

首先,高校教師是社會的監督者和引路人。高校教師接受新資訊、新思想的渠道比較開闊,對社會變遷過程中潛伏的危機比較敏感,並且對問題的思考也有一定的深度,他們既能直面現實又能超越現實,敢於透過各種社會現象直觀其背後的原因,並且能預見事物發展的方向。他們代表著社會的良知和人類前進的方向,他們有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是價值的澄清者,人類命運的守護神,「精神家園」的締造者。

希望更多有思想、有覺悟的高校教師能成為社會的監督者、批判者和引路者,並且以先進文化和先進價值觀啟迪學生和民眾,讓公正、民主、和諧、進步等觀念深入人心,為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養和精神境界,為人類的幸福而辛勤耕耘。

其次,高校教師是新知識的創造者。高校有著豐富的人才資源和良好的實驗裝置,有著源源不斷、充滿生機活力的莘莘學子,因此高校教師應該在科技創新和文化創新方面有所作為。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更新和技術創新將成為經濟增長的中心環節。

高校將不再被動地適應社會,而是以其創造的新思想、新知識、新技術、新產業以及培養的合格人才帶動經濟發展,促進社會全面進步。為此,高校教師要有創新意識和開拓精神,要及時吸收和借鑑世界先進科學技術成果以及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要拓寬學科邊界,善於從大的學科群中孕育新思想,多視角、多領域尋找新知識的生長點,尋找創新的動力和契機;要具有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主動到社會生活中,到生產實踐中開展廣泛的調查研究,了解社會需要,體驗真情實感,尋找創新源泉;要有合作意識,充分利用高校多學科交叉滲透的優勢,進行必要的學科重建和整合,形成多學科合作的研究群體。高校教師要結合教學和科研實踐,逐步明確自己的研究方向,並且在研究過程中不斷生成,不斷擴充套件自己的研究視野,不斷創新知識體系或科學正規化。

再次,高校教師是先進文化的普及者。高校教師有著精深的專業知識和豐厚的科學文化背景知識,因此要通過教學和科研等形式將優秀文化有效地傳播到各類學員中去。高校教師不僅要為科技和文化創新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而且要幫助尚未知識化的勞動者實現知識化。

經濟發展需要大量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需要大量有較高文化道德素養的普通勞動者。為此,高校教師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類**教育培訓的機會向廣大學員傳播科技文化知識;另一方面可以與企業和社群聯合,送教上門,幫助職工立足本職崗位,掌握新知識、新技術;還可以通過編寫科普讀物及軟體製作,利用網路資訊科技,在民間大眾中進行科學和文化啟蒙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養;高校教師還要注重培養在校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在系統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教給學生高效獲取知識和有效資訊的方法;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去獲取新知識,解決新問題;鼓勵學生開闊視野,大膽探索,在廣闊的知識和智力活動背景下去思考,去創新。

第四,高校教師是創業者。高校教師不僅是知識的生產者,而且是高科技產業和文化產業的重要創業者。 高校要利用科技和知識優勢大力興辦知識產業,使「學、研、產」結合,實踐知識物化的職能;或使知識再生產所創造出的新知識、新技術迅速進入生產領域,形成相應的新產業;或使知識與勞動者融合,通過教育使勞動者掌握知識,從而形成教育產業群。

另外,高校教師要積極興辦文化產業,了解文化市場需求,充分發揮廣大教師和學生的文化創新優勢,多層次、全方位地開拓文化市場。文化生產既可以有高深的理論前沿研究**,也可以有充滿智慧型和人生哲理,老幼皆宜、雅俗共享的文學藝術作品,還可以是面向大眾的科普讀物或視聽材料等。目前我國大學裡存在著教師隱性失業現象,一些系科由於招生數量逐年下降,教師課時不足,又缺乏其它創業門路,所以造**員閒散、疲軟,生活質量不斷下降。

這些教師可以去從事科學技術和文化知識的普及工作,將高深的理論和複雜的技術用簡潔易懂的語言,生動形象的事例寫成普及性讀物,為提高民族素質做點實實在在的事情。當然科普作品也需要創新,需要多方面知識的積累和提煉,需要一定的人文素養做底蘊。高校教師可以做一番努力,將自己掌握的多方面知識經驗融會貫通,高屋建瓴、深入淺出、形象生動地創作出高質量的普及性作品,推動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優化大眾的心靈空間。

當然文化產業應有不同層次,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隨著高等教育民主化步伐的加快,群眾的文化品味也在不斷提高,先進的政治經濟理論及富有哲理性的文學作品及感悟型隨筆,也會有很大的市場。另外高校教師也可以主動調查教育的市場需求,抓住機遇,舉辦各類培訓班或與企業、個人聯合辦學,或尋找國際合作夥伴,聯合辦學,使教育本身也成為一種科學技術和文化普及性質的產業。高校教師在文化產業和教育產業中大有用武之地,或許還能開發出乙個較大的產業群,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為國家經濟的振興尋找新的增長點,也為中國的文化產品走向世界,占領國際市場,繁榮世界文化做出更大的貢獻。

第五,高校教師是教書育人者。教書育人,為現代化建設培養高素質人才乃是高校教師的神聖職責。高校教師要通過「傳道、授業、解惑」用人類文化的精華啟迪學生的智慧型、培育學生的心靈,引導學生高效、健康地發展。

高校教師所傳之「道」應該是通過學習積累和理性反思、昇華而內化了的「大道」,也是自己不斷實踐、不斷經驗與反思體驗後所領悟出來的「真道」,是在學術實踐和道德實踐中長期摸索之後所「得」之「道」,它瀰漫於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之中,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心靈的陶冶,智慧型的啟迪。教師所悟之「道」蘊含著宇宙萬物運動發展的普遍規律,既包括自然界、人類社會和科學發展的規律,也包括作人和作學問的一些真知灼見;教師所授之「業」,也應該有獨到的見解,是深入研究後對專業的一種「通觀力」和「穿透力」,是專業之精髓所在。學生學習領悟之後可以再生、再造,可以創新;所解之「惑」,包括學生對社會、對人生、對終極意義之困惑,以及對學問之困惑。

教師要善於透視學生的內心,要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學生衝出重重迷霧,走出心靈誤區,到達光明彼岸。教師要善於設疑問難,環環緊扣,步步深入,使學生在經歷苦苦的思索之後豁然開朗,悟出其中的道理,尋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並且能將所悟之道遷移到廣泛的領域中去,真正達到觸類旁通或「隨心所欲而不踰矩」的境界。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今後的人生旅程打下堅實的心理基礎,才能找到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才能保證一生受益無窮,可持續發展。

高校教師要真正做到不辱使命,一方面要對自己的職業角色有明確的意識,另一方面還要對高校教師成長的規律有所了解,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個整體規劃。不同的學科、不同的研究領域的教師可根據學科特點和自身的具體情況對學習、研究、教學等方面進行統籌規劃。例如一名優秀的社會學科的本科或碩士畢業生,最初幾年要以教學為本,通過認真踏實的備課、上課等環節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為以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職業基礎。

經過三五年的實踐,可以通過提高學歷層次或在職進修等途徑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為今後的工作「加油」、「充電」,並且通過對實踐的自覺、理性反思使自己的教育能力和學術能力再上乙個新台階。這樣「學習—實踐—反思」迴圈往復、相互促進,經過幾個回合就能造就出名副其實的高校專業化教師。當然不同思維方式、不同個性的教師也可有不同的追求。

有的教師比較適合進行抽象的理論思維,思維有深度且有原創性;有的教師比較擅長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能通過教學有效地在理論與實踐之間架起橋梁,並且能通過理性反思不斷提高教學效能感。因此對高校教師的科研能力和教學能力的要求應有一定的靈活性,教師自身也可根據各自的優勢有所側重。另外,高校教師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要「有所為,有所不為」,要認識到自己的真正價值,不要僅僅為了提高收入而把自己搞得筋疲力盡,既影響了教師的職業形象,又損害了自己的身心健康,犧牲了自我反思和提煉、創造的時間,也降低了教師的職業幸福感。

當然高校管理也要為教師的成長創造寬鬆的人際環境和良好的生存發展條件,不要讓教師感到自己的付出與所得反差太大。學校對教師的個性要有一定的包容度,為他們的創新營造一種優良的校園文化氛圍。為此高校一方面要解放教師的主體性,使教師在課程的設定、教材和教法的選擇以及專業發展方面擁有充分的自主權。

學校還要為教師終身學習提供制度支援,要安排教師輪流休學術假,並為他們學習進修提供經費和其它權益保障,對成績突出者要給予獎勵。

另一方面高校要加強對人力資源的統籌管理,提高人才資源開發和合理配置效益。一要幫助「冷門」學科的教師與其它學科教師交叉融合,在交流融合中尋找學科新的生長點,拓展教師自身專業發展的空間;二要加強學科之間教師的跨系室、跨校、跨區域合作,形成大的學科群體。三要加大人力資源統籌力度,最大限度地減少智力資源的損失和浪費。

首先要對高校人才資源進行全面調查研究,然後進行合理配置,使不同層次、不同型別的人才都能各盡所能;同時要注重整體優化效益,避免人際內耗或搭配不合理所造成的浪費;其次要避免盲目研究、重複研究、低層次研究所造成的無市場、無效益或由於「大材小用」造成的經濟性浪費,以及由於意識形態的整合和消解作用對教師創造性的禁錮所造成的浪費。四是要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資源優勢,進行校本培訓,做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提高。

第三,要進一步落實和完善高等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政策法規。《高等教育法》規定「國家鼓勵和支援高等教育事業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在此方針指導下,我國各級教育行政部門領導、各類大學領導都應該增強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意識。

在管理體制上,要減少行政審批手續,給國際中介機構以及合作主體以更多的自主權,爭取更多的機會,提高辦事效率;在教師管理方面,要進一步完善高校教師定期訪學交流制度。高校教師要在國際教育市場的開發與運營中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並且充分利用國際合作辦學和國際交流的機會高效率地提高自己的知識和技術水平,提高外交素質和對國際經濟、政治的敏感性,並且及時吸收外國先進的教育理論和教育經驗,創造性地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去。

總之,高校教師要有強烈的時代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既要有明確的職業角色意識,又要懂得高校教師成長的規律,既能使自身的社會價值更好地發揮出來,又能體驗到職業的幸福,從而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

高校教師職業生涯規劃

職業生涯發展規劃 教師作為一種以人育人的職業,對其自身的素質和勞動質量提出的要求是很高的 無止境的。因此,需要教師不斷設計出適合自己未來的發展規劃。教師發展是教師人生價值實現的過程,是教師在充分認識教育意義的基礎上,不斷提公升精神追求,增強職業道德,掌握教育規律,拓展學科知識,強化專業技能和提高教育...

職業生涯規劃職業生涯規劃手冊

目錄第一章總則 2 第二章職業生涯與規劃管理辦法 2 第三章管理職務任免辦法 4 第四章技術職務評審辦法 6 第五章業務職務評審辦法 11 第六章一般管理職務評審辦法 14 第七章附則 15 附表1 員工職業生涯規劃表 16 附表2 員工能力開發需求表 20 附表3 管理職務晉公升申報表 24 附表...

教師個人職業生涯規劃

教學方面 積極 認真備好每乙個教案,上好每一節課,充分發揮課堂45分鐘的作用,盡可能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同時積極學習鑽研名師 專家的教育 教學理論,探索適合班級的教育方法 教育模式,特別是學校開展自主學習的新課程改革,更是應該給自己加油。向身邊的有經驗的教師學習,積極參加聽課 評課活動,努力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