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待愛情婚姻和性

2021-03-04 05:57:39 字數 4939 閱讀 3151

一、新世紀與佛教青年

1、家庭也是修行的道場

以因果來看,婚姻很多是過去生某些前因所衍生的果報,此生既現,則有怨要化解,有恩要了結,不要在此生生命結束時,尚有遺憾而延續到來生。我們既已學佛,就要用佛法的,要觀世間一切如夢幻,我們既要進入愛情婚姻的夢中,就要以慈悲心抱著成就家庭,而犧牲自己之心,成就短暫之美夢,使在時空交會的短暫中能發出家的光輝,那也是難能可貴的。

但也不要忘記時常提醒自己,世間畢竟無常,婚姻愛情之樂也是短暫無常,再甜蜜也有破滅之時(最多在肉身死亡之時)。當肉身敗亡後,彼此就不相識,就是識中留有愛,但又如何?只是潛意識的幻影而已,來生要再相見要相識,畢竟機會很少。

男女要真正能長久在一起,只有雙方一起修習佛道,若雙方皆能修成佛菩薩的「化身」,則永生永世彼此了知,那才是永遠在一起。雙方可以在無盡的明天,共同出世間,行菩薩道,這是永久的「道侶」,這才是究竟。

各位也許認為很困難,但只要有恆心,亦會有成功的一天;建議各位在找另一半時,最好能找個志同道合,有慈悲心,能共修佛道的伴侶。

雖然夫妻恩愛和諧,也應觀情愛過患,愛別離之苦,發出離心,雖居紅塵而心不執著。

在戀愛、家庭生活中,只要善於運用佛法,可使戀愛易於成功;以緣起法則冷靜觀察自他,知己知彼,善體他心,可避免單戀、失戀的痛苦;勤觀無我,可超越低階的**和自私的佔有慾;懷慈悲、平等心,常為對方著想,尊重、關心對方,夫妻關係易於和諧,家庭生活過得美滿合理。

2、佛化婚禮

淨化家庭可以從淨化婚姻開始。受太虛大師等提倡的「人間佛教」的影響,從上世紀以來,漢傳佛教便開始提倡佛化的婚禮。

男女的結合是人生的大事。結婚的儀式是證明一對男女已經成長成熟,必須負起做為乙個成年人的責任,也是建立另一代人倫關係的開始。從兩個單獨的個人而成為一對夫婦,他們彼此之間必須共同遵守信諾、責任、義務。

所以乙個人在結婚之前和結婚之後,對於人生的體驗和責任的承擔,是完全不同的。

佛教徒的在家人和一般的在家人,有所不同。在家的佛教徒,必須依靠佛、法、僧三寶,為人生方向的指歸;應該遵守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乃至不飲酒(包括不吸毒)等的五戒。實際上這也是做為乙個淨化人心、淨化社會最基本的生活方式。

縱然無法將五戒全部守持得清淨,至少也要通過佛化婚禮,從此知道要學著遵守五戒,特別是不邪淫戒,那更是終身非守不可的。

在佛化婚禮中,勸勉新婚男女,要互相尊敬、互相禮讓、互相關懷、互相諒解。要將夫婦中的另一半視為共同修行菩薩道的伴侶,所以佛教徒稱呼自己的配偶為「同修」。對於公公、婆婆和岳父母,就將他們當做成就自己修學菩薩道的「我家老菩薩」。

如果能透過此種認識,彼此相待,則在遇到種種的家庭問題時,自然會運用佛法的慈悲和來化解。

所以說:淨化人間始於佛化的家庭,建設佛化家庭始於舉行佛化的婚禮,而佛化的婚禮就是為了提公升人的品質。

在佛化婚禮中遵守素食,禁忌葷酒,不在婚禮中大擺宴席,也不大事喧鬧,更不讓親友有致送厚禮的額外負擔,由法師或學佛的長者,以三寶來為新人祝福,就是婚禮中最高的禮物,也是對於新人終身受用不盡的最佳禮物。

舉辦佛化的婚禮,可使參加婚禮的男女新人,在隆重、莊嚴、祥和、喜悅的氣氛中,感受到婚姻是一樁神聖的責任和崇高的義務。也能讓新人的父母親友們,在佛化婚禮的參與過程中,分享到新人的喜悅和幸福。所以,佛化的聯合婚禮,具有淨化人心、淨化家庭與淨化社會的多重功能。

在中國大陸舉辦佛化婚禮的,尚不多見。但在台灣等地舉辦佛化婚禮,已成普遍習俗。佛教居士結婚往往請出家高僧、社會名流擔任祝福、證婚人。

如台灣法鼓山已舉辦了十屆佛化聯合婚禮,參加的共有470對新人。婚禮期間,由聖嚴法師祝福,社會名流證婚。

2023年1月,著名影星林青霞以居士的身分(2023年10月皈依佛門),應邀在台灣法鼓山佛化聯合婚禮擔任主婚人。第一次當主婚人的林青霞表示,她是應**聖嚴法師之邀出席這項活動。她以10年婚姻生活經驗與大家共享,並提醒新人,維繫婚姻不只靠「忍」,還得消化所有的不愉快,彼此互相成長。

她說,婚姻是一門大學問,也是一種藝術,許多人以為維繫婚姻靠的是乙個「忍」字,但她引述丈夫的話說,光靠忍是不夠的,還要能消化生活中的不愉快、不開心。林青霞還指出,今年2023年是她結婚10周年,她也祝福所有新人都和她一樣,共同攜手度過許多個10年。

二、如何對待愛情、婚姻、性

1、守持不邪淫戒,防止婚前性行為

持戒的目的和作用,在於維護自己與他人的身心清淨。

佛教不邪淫戒的內容,除了不與非配偶發生不正當的性行為,另外,還可延伸至年輕人,則是不應發生婚前性行為。面對情慾觀點紛陳的社會,佛教提倡不邪淫戒,恰好可為紅塵男女提供一條遵循的道德依歸。

在高喊情慾自主的世代,若能守持不邪淫戒,能從根本上維護人的身心健康,以及家庭安定和睦,進而造就清淨家庭、無諍社會。

婚前性行為,這早已是現代社會司空見慣的事,很多年輕人都是如此,甚至學佛青年也難以避免!但是,一時放縱,後患無窮;據研究統計:婚前有性行為的夫妻,離婚率大大高於守貞夫妻。

這倒應了中國的一句老話:「始亂終棄。」

**每天的社會新聞,因為第三者、外遇問題導致自傷傷人、身敗名裂的事件層出不窮。近年標榜一晌貪歡的「***」、「一夜性」等看似你情我願,但這種道德倫理逐漸模糊的兩性關係,也正快速侵蝕著現代男女對**、婚姻的價值觀。

婚前性行為不管出自何因,都會導致多方面嚴重後果,給個人、家庭和社會帶來種種不幸,所以在大多數民族和國家中,婚前性行為是不為社會**、宗教、倫理觀念和法律所允許的。避免婚前性行為,不僅是法律和道德的要求,也是青年日後建立穩固家庭,使婚姻美滿幸福的需要。

婚前性關係的危害及後果,主要有七條:

(1)、婚前性關係容易使男女兩人在結婚前分手。有些女孩為了怕失去心愛的男孩才勉強獻出自己的肉體,結果常常適得其反。

(2)、許多男人不願娶乙個跟別人發生過性關係的女孩。儘管不少男人平時作風開放,但是到了結婚的時候,他們卻不肯要乙個「舊貨」。

(3)、有婚前性行為的女孩,婚後的性生活常常比較不滿意。婚前沒有性經驗的女性,婚後生活相對比較美滿。理由之一,是有婚前性行為的妻子常會比較過去,因美化往事而生煩惱。

總之,婚前性關係次數越多,婚後的生活越不快樂。

(4)、發生婚前性關係的女孩,離婚率較高。婚姻生活不快樂,是離婚的重要原因之一。

(5)、在婚前發生過性行為的女孩,婚後容易對丈夫不忠實,容易發生婚姻外性關係。據統計,她們紅杏出牆的機會,是婚前沒有性經驗的妻子的兩倍。

(6)、在婚前發生性關係,可能會使少女嫁給不合適的人。「性能夠使你盲目」——某些少女也許相信她已找到真正的愛,事實上使她和男友結合在一起的力量,是性而不是愛。

(7)、婚前性行為如果使女人意外地懷孕,假若多次人工流產,有可能使子宮穿孔破裂,引起大出血,危及生命。而因婚前性行為而感染上的性病,有可能會傳染給配偶或子女。

另外,婚前性關係對未來婚姻也有影響:它破壞了婚姻的神聖性,使洞房花燭夜形同虛設,新婚大喜失去應有的甜蜜。同時,一旦失去童貞,會在心靈上留下鮮明的印象,因而在與配偶拿來與從前的性夥伴作比較,難以與自己選擇的終生伴侶建立親密關係。

婚前性行為對社會的影響:由於婚前性行為沒有法律保證,使某些別有用心的人認為有機可乘,如有的女性以性關係詐騙對方錢財,男方人財兩空產生報復殺人念頭;或女方失去貞操後,採取報復手段傷害對方;還有女方輕易委身於人後,欲作新的選擇,遭到男方的糾纏、威脅等等。

因此,佛教徒應以身作則,化導世風,杜絕婚前性行為。

2、性與婚姻

性是婚姻的重要基石,是婚姻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成年人結婚後,便自然有了正常的性生活。性生活既屬於人類的自然本性,也是人類自身繁衍的需要。

適當的、有規律的性生活,是普通人必不可少的。

在婚姻中,性應該發生在適當的場合下。性不應被不健康地壓抑,也不應該被病態地誇大。對於性的渴望,就如同其它情感般,應該規律化。雖然對大多數的夫妻而言,性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但是我們必須明了:性不是乙個人快樂與否的首要因素。另一方面,有些人有著豐富的性生活卻仍然不快樂,生活中常遇見一些大款級的中年人,結婚離婚數次,擁有n個性伴侶,但仍感嘆未找到「真愛」。

真正的愛並非**,而是一種契合的心靈狀態。

性並非只是肉體上的滿足,而是永久伴侶關係的基石。歷經時間的磨練,愛和尊敬顯而易見是親密關係的基礎。夫妻應該盡力培養貞節和忠誠等永恆的美德,這些美德會增進夫妻間的親密程度。

沒有人能夠免於因果迴圈的宇宙法則。社會成員間的和諧和個人成長,在於承認這些基礎法則,而不是讓自己屈服於動物的獸慾,為我們所愛的人帶來痛楚。

由於自重、尊嚴、慚愧心等人類特質在現今社會中,日漸腐蝕殆盡。故提公升自己的道德修養,乃是增進夫妻和睦幸福的關鍵。

3、防止婚外情

(1)、於己忠貞、與人慈悲。

不耽溺於感官享受,由於淫慾絕非個人行為,而是關係到與他人的情慾糾纏,彼此愛怨情仇也由此產生。

修行,即是為斷除任何感官欲樂帶來貪著、愛戀的煩惱;而制戒、守戒,則幫助尚在凡夫階段,卻意向佛道、歸趣身心清淨的欲界眾生,從心規範身口意三業,根本拔除煩惱造作之因。因此,戒律被喻為佛門子弟的防腐劑、預防針。

雖說愛慾乃生死根本,離了愛欲即阻斷了生死流轉的漫漫長河,但是回歸現實生活,除了出家人必須禁慾修梵行外,對在家居士則是以不邪淫戒為依止,期以個人節欲、少欲知足、知足常樂,來維護家庭和樂、夫妻和睦。

在這看似節制的行為中,其實正展現出戒律的積極精神,是出於乙份對人對己的慈悲心。從佛教強調「護生」角度解析,遵守不邪淫戒亦即將「護念配偶(眾生)」的心念化為忠貞的行為,也就是慈悲的展現。

「忠貞」的精神原是建立、維護婚姻的基石,但是當為滿足一己身心的欣喜,任意把此一觀念拋諸腦後,不由自主跌入看似快樂,實際卻布滿各種痛苦荊棘的情慾陷阱,終將無法自拔。

台灣曾有一部名為《出軌》的電影,劇中栩栩如生刻畫女主角在情慾與婚姻擺盪糾結,最後竟釀成丈夫失手殺害第三者的故事,使得外遇問題引起廣泛討論。「出軌讓親密變成恐懼的總和」,一位影評家串用兩部片名的撰述,成為當時的名言。

根據2023年台北市觀音協會松山婦女中心公布「九○年代全國婚姻外遇現況調查報告」,推估全省約有四十六萬的家庭,正處於婚姻外遇的風暴中。在面臨離婚率居高不下,外遇問題首當其衝的情況下,聖嚴法師於每一屆法鼓山所舉辦的佛化婚禮,總一再叮嚀提醒新人共同持守不邪淫戒,重視自己許下的婚姻承諾。

站在法律的立場,存在婚姻關係以外不正當的男女關係,有可能會觸及妨害家庭等罪責,即使如此仍有許多人甘冒不諱。

從佛教觀點來看,須從「心」下手**欲念,才是正本清源的方法。《四十二章經》第二十九章記述,有出家比丘人因受淫慾所苦,竟拿鋸斧欲自斷***官,卻被佛陀斥責「該斷的不斷」,此「該斷」所指便是內心的情慾。

應該這樣對待你的愛情和婚姻

男人篇 1.既然結婚了,守住自己的身體是對你老婆最大的尊重。男人更應該守身如玉。2.男人和女人不同,男人有了事業,就什麼都有了。3.房價再高也總有買得起的人,家的基礎是有屬於自己的房子,天長地久別用嘴表達,用做的。4.你可以現在什麼都沒有,可你必須有男人必備的品質 上進。5.能與你共患難的人名字叫 ...

如何對待孩子的厭學和逃學

樊村中學史玉珍2010.12.08 有些中學生在學校學習 生活中,逐漸對學校生活產生了厭倦情緒,出現厭學和逃學現象。有的孩子藉故起晚了不去學校,有的孩子尋找其他理由逃避上學。中學生由於厭學往往會結伴在校外消磨時光,或尋找樂趣自娛,極易形成不良團體,接受不良思想的影響,導致學習成績和道德水準下降,甚至...

如何對待孩子的厭學和逃學

有些學生在學校學習 生活中,逐漸對學校生活產生了厭倦情緒,出現厭學和逃學現象。有的學生藉故起晚了不去學校,有的學生尋找其他理由逃避上學。學生出現這種厭學和逃學現象的原因主要有 一 是學校課業負擔過重 二 是學校生活緊張 三 是學習成績不佳等。老師要及時發現學生厭煩學校生活的苗頭,盡快查詢原因,以便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