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學校德育存在的幾個問題及對策

2021-03-04 05:42:00 字數 3663 閱讀 7877

為進一步貫徹「以德治國」的戰略思想,必須全社會行動起來,努力加強社會主義道德教育。學校德育是道德教育的主陣地。反思學校德育中存在的問題,並尋求解決的對策,對於進一步發揮學校德育的主陣地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學校德育存在的問題

(一)在德育認識上,存在著對德育的狹隘理解

長期以來,把德育僅僅理解為政治教育,這主要是由於我國歷史上「左」的思想的影響,雖然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進行了撥亂反正,但泛政治化傾向已經成了一種集體無意識被置入公眾意識中。目前,還有相當部分教師和學生認為德育課即政治課。「德育政治化」縮小了德育的視野,影響德育其它部分的教育,其結果一方面不利於政治教育的有效開展。

政治教育依賴於心理教育、思想、道德等教育,是建立在這些教育基礎上的,乙個沒有良好心理素質和道德情感及正確世界觀的人很難有正確的政治觀、政治立場和政治方向;另一方面,如果單一強調政治教育,勢必影響德育其它部分教育的開展,從而影響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本文並非否認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地位,旨在通過德育的整體性功能,將政治教育滲透到德育各個部分教育中,達到政治教育在德育中的核心作用。

(二)在德育的內容和目標上,存在著「重大節,輕小德」傾向,缺乏層次性與可操作性

我們的德育從小抓起,一直十分受重視,但沒有很好遵循「循序漸進」原則。我們不但在小學講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共產主義,在大學還講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共產主義,而恰恰忽略了日常行為教育,忽略了作為乙個普通人如何面對他人、面對社會的教育,忘記了高尚品德的形成,必須從基礎抓起,思想政治工作也必須以最基本的養成教育為基礎,結果往往是事倍功半,甚至流於形式。長期的「高空作業」,導致我們偏重於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學生作為乙個人的本身的人文和人格修養的營建卻顯得聲弱力薄。

最起碼的生活道德規範和文明行為習慣的匱乏,使我們的部分學生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我們的教育更像是聖人教育,而不是「**」教育,對於大多數受教育者而言,他面前懸掛的是乙個令人望而生畏的、可望而不可及的理想目標,缺乏必要的具體行為指導,這樣,就使受教育者對德育目標產生距離感,甚至造成雙重人格。

(三)德育教學注重知識的傳授、手段方法單一

長期以來,在道德教育方法上一直主要採用灌輸法,即把一些具體的相對固定的道德原則和美德灌輸給學生,並通過訓練、榜樣、懲罰、考試等方式鞏固和強化灌輸法的內容,這雖然對提高學生思想覺悟和道德水平有一定的作用,但由於方法簡單、生硬,易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而影響教學效果。德育教學方法不同於其他的地方就在於它必須保持教學過程和學生修身過程的相統一。德育教學不僅是學生的認知過程,更重要的是接受和內化的過程,這就要求在德育過程中不可以真理自居,而應平等參與學生講座與交流,然後通過啟發和入情入理的商討、講解,引導學生接受並形成正確的立場和觀點。

德育課作為一門育人課程,如離開了學生的主動學習、思考和接受是毫無效果的。

二、學校德育的基本對策

(一)對學校德育的內容進行修改和調整,使其具有層次性、系統性和可操作性

首先需要對學校德育內容進行了分類和分層,使之形成清晰的邏輯關係。一方面是對不同層次的個體採用不同的教育主題,在中小學階段,主要進行道德教育,而且重在豐富學生的道德體驗和行為訓練,引導學生進行道德選擇。大學階段則主要是通過大學開設各種相關的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課程,幫助學生站在乙個新的高度去把握他們所提倡的價值觀;另一方面,即使同一教育主題,人的認識發展的不同階段,其內容與形式是相互連線又相互區別的,如愛國主義,小學講故事,中學講歷史,大學講理論,這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既符合教育物件的認識規律,也符合教育發展的規律。

其次,加強道德規則的教育,改變以往那種「理想泛道,規則貧乏」的局面。學校德育內容存在不同層次,主要包括:道德理想教育,道德原則教育,道德規則教育。

這三個層次的教育,對學生的道德行為具有不同的規範功能,道德理想教育主要起激勵作用,道德原則教育主要起指導作用,道德規則教育主要起約束作用。學校德育當然要提倡高尚的道德風尚,高舉理想主義旗幟,但同時,也要像《公民道德實施綱領》中所提倡的,「把先進性和廣泛性要求結合起來,鼓勵一切有利於國家統

一、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思想道德」,要把高標準和低起點結合起來,體現層次性和可操作性,要理淪聯絡實際,讓德育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學習生活與人際交往。引導學生養成健康的心理素質和文明的生活方式,你可以不做—個偉大的聖人,也不必成為英雄,但你起碼是乙個有正義感和同情心的普通人,必須遵守起碼的道德規範。

(二)優化德育形式,注重德育方法的多樣化、個性化和有效化

道德教育從一定意義上是一種「藝術」,它應注重教育方法和手段的細緻、生動,努力要求「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因此,德育應該貼近生活,注意個體,增強雙向互動性和適應性,激發學生對德育的興趣,加深對德育原理的規範等認識、理解,並不斷訓練、昇華、自省和內化,從而形成比較固定的個體行為規範和思想品質,我們可以學習借鑑國外的一些較為有效的方法。

1.價值澄清法。它強調道德觀或價值觀不是靠灌輸獲得的,而是經過自由選擇、反省和行動澄清逐漸形成的。

價值澄清法主要分為五個步驟:(1)就某個道德問題或社會問題,列出多種發展可能或解決方案,以供選擇;(2)評估各種方案的利弊;(3)做出理性選擇;(4)公開表明自己的立場,並解釋選擇的理由;(5)根據自己的選擇採取行動。在此過程中,教師通過暗示、鼓勵、詢問、設難等提供參考資料和意見,回答一些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澄清」自己的非道德的、不正確的價值判斷。

這種方法對於提高學生的道德判斷力、形成與社會主體價值取向相適應的價值觀具有重要的作用。2.道德認知發展法。

主要是通過講座討論道德兩難的問題,了解學生的道德認知發展情況,並將學生的道德認知提高到乙個新層次,在教學上,採用道德兩難困境的討論,促使學生多方面考慮,提出解決的方法,並聽取、參考其他同學的意見,以便和自己的想法相比較,然後做出選擇。其特點是通過討論刺激學生認知結構的改變,提公升道德認知層次,以增進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活動教學法。常用於中小學課堂教學中,該方法通過講故事、做遊戲、問題討論、情景角色扮演等方式,把呆板的灌輸變為學生的有趣參與,因此,深受學生的喜愛。

在教學中,教師本著學生是教育的主體的原則,將課程所講的相關德育內容與學生可接受的各種生活、故事、遊戲結合起來,引發學生興趣,鼓勵他們積極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學生們通過參與活動領悟所學習的內容,並從實際體驗中受到教育。

4.情景陶冶法。這是一種「隱性」的德育方法。

此法表面上「無言、無形、無求」,但實際上卻通過滲透,構成揭示各種道德內容的直觀課程,且效果頗佳。各級學校通過轉變管理作風,推行民主治校;轉變教風,強化教書育人;加強制度建設,樹立文明的校風以及建設美麗整潔的校園等一系列措施,努力為學生建立文明優雅的校園環境,從而使學生的道德情操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薰陶。

(三)拓寬途徑,建立開放型德育模式

德育是—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與發展離不開社會、家庭和學校,德育社會化和社會德育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封閉型的學校道德教育已不符合現代德育發展的趨勢。因此,要注重德育的開放性。現代社會是乙個開放、變革的社會,各種文化資訊紛繁複雜、瞬息萬變,隨著資訊傳播渠道的飛速發展,打破自我封閉,建立開放型德育模式成為必要和可能。

為此,學校應打破單純的課堂灌輸、報告宣傳的模式,積極採取各種現代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德育功能,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寓教於樂的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採取「開放式」的教育方法,加大德育的資訊注入量,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其正確區分、辨別、選擇和吸收多種社會資訊的能力;樹立全方位德育理念,加大滲透的力度,把德育教育同其他學科教學結合起來,提出「人人有責」的德育模式,把德育滲透到學校管理、服務工作的各個領域,通過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管理育人、環境育人全方位、多渠道開展道德教育。同時,學校、家庭、社會積極配合,群策群力,在充分發揮學校教育作用的同時,重視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並積極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加強法制建設、黨風建設、環境建設,由以學校教育為中心的「小德育」模式,向以學校、家庭、社會為三位一體的「大德育」模式轉變。

學校德育工作存在問題及思考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各行各業對於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尤其對德才兼備的人才呼聲更高。培養德才兼備的學生正是我們教育的宗旨,大家自然對教育的期盼很高。然而,網路頻頻曝出的校園學生問題,諸如不尊重父母 欺負弱智兒童 心理脆弱過激殺人或自殺等問題,使教育頗受責難。學生出現的多數問題儘管原因複雜,但...

關於考研的幾個問題

1 考研到底難不難 關於考研的難度,有的人把它誇大了,結果嚇走了許多本來完全可以考上研究生的同學。而有的同學低估了考研的難度,過於輕敵,結果原本能考上的也考得一塌糊塗。確實,對於考研的難度,應該有乙個正確的評估,誇大和輕視其難度都是不合適的,在許多時候甚至是有害的。對絕大多數學生來講,我覺得考研的難...

關於學校文化建設的幾個問題

一 學校文化是什麼 文化是學校發展的重要內容,是知名學校的顯著標誌。一所學校之所以長盛不衰 持續發展,其重要因素就是它有自己的傳統的文化。學校文化是以文化理念 文化價值取向為核心的物質和精神的總稱。它包括學校的硬體和軟體。學校的硬體主要是指校園建築 教育教學的設施 自然環境等物化形態 學校的軟體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