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先就業還是先擇業辯論詞

2021-03-03 20:58:47 字數 4842 閱讀 8842

我們經常譴責一些用人單位對求職者提出過於苛刻的條件,利用自己的優勢地位,簽訂不平等勞動合同。確實用人單位存在濫用優勢地位的因素,但一些求職者的不誠信行為也使用人單位吃一塹長一智,為防止再次受騙上當,在簽訂勞動合同時過於謹慎,矯枉過正。從這個意義上講,用人單位對求職者的一些不公正待遇與求職者的不良行為不無關係。

我們不妨換位思考一下,當企業對一名員工進行一定時期的技術培養,並幫其辦好落戶等一切手續時,這名員工突然提出辭職,企業會怎麼想?

常言道:人往高處走。大學生發現工作崗位不適合自己發展而離開原單位,另謀高就,這是可以理解的。

用人單位也不會小肚雞腸,遷怒於求職者。但問題的關鍵是,大多數畢業生並非因為這個原因背叛單位,而是進入時就沒有長期工作和服務的誠意。這已不再是能否施展才華的問題,而是乙個嚴重的誠信問題,這正是用人單位最不能容忍的。

找工作隨著高校擴招大學生畢業,大學生就業就成了重大的社會問題。2023年教育部有關負責人聲稱要達到去年大學生就業率73%以上的目標。儘管如此,還會有27%左右的學生無法及時找到工作。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先就業後擇業」的觀點就成了大學生就業的指導思想。

一方面,如果大學生畢業時能夠找得到工作,學校就業指導中心就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上級部門規定的就業率就完成了,至於大學生找得工作是否合適就不是大學老師們看重的了。另一方面,大學生畢業後找到工作,可以使他們從純消費者向生產者轉變,開始自食其力。畢業後仍然花著父母的錢自己不掙錢,畢竟讓許多大學生良心上過不去。

先就業後擇業?

郭召良博士說,把目光緊緊盯在「就業」和「就業率」上面,這對學生本人沒有一點好處。

首先,有的學生迫於生計壓力,不管是否喜歡或者是否合適,可能會選擇了乙個「好工作」,但這個工作可能並不適合他,但由於生活所迫,不得不在現在工作上幹下去。比如,有乙個大學生在大學畢業的時候參加了縣的公****,最終以全縣第二名的成績,最後進入了縣某機關部門工作。但是到機關以後,由於自己性格並不喜歡應酬,也不喜歡喝酒,但工作又要求她不得不應酬和喝酒。

她感到工作就像受罪一樣,但她又不能捨棄乙個月兩千多塊錢的收入。先就業後擇業的結果就可能是「幹一輩子自己並不合適的工作」。

其次,有的學生抱著先就業後擇業的思想,在工作過程中總是這山望著那山高,總想跳槽。在單位裡邊稍微遇到一點問題和困難,就跳槽。有的大學生在畢業不到一年就換了好幾個工作。

有乙個調查發現大學生就業一年內沒有跳槽的畢業大約只有20%左右。有乙個大學生畢業後到了乙個超市作銷售工作,還來覺得超市工作時間長,就跳到某企業作市場運銷工作,後來又發現作市場營銷工作成天在外面奔波太辛苦,就跳到某公司做辦公室文員,在辦公室裡邊有發現同事關係不太處理得好,她又想換工作,但自己也不知道下一步該換什麼樣的工作了。可以,先就業後擇業卻變成了乙個不斷逃避現有工作的藉口。

不斷跳槽的結果是工作始終沒法穩定下來,始終處於「找工作」的狀態之中。

超越「找工作」

郭召良博士說,沒有職業理想職業目標的「先就業後擇業」結果只能是「瞎就業」。我們就業要「超越找工作」,在職業選擇的過程中,要有職業生涯和職業理想的概念。

首先,我國即將進入小康社會,人民生活水平也越來越高。你只要找到工作,你的生活就不成問題。所以,大學生不要把眼睛緊緊盯在「謀生」「餬口」上面。

要知道,沒有多少學歷的民工都能找到工作,為什麼大學生還找不到工作呢?關鍵的問題是我們大學生不願意。

其次,乙個人一輩子只在乙個單位做乙個工作的時代已經過去,在我們的職業生涯中可能會多次面臨職業轉換的情況。因此,大學畢業不能指望一步到位地找到自己的理想工作。要實現這個目標需要乙個有步驟地過程。

我們可以先從小處著眼,慢慢累計自己,然後就有可能達到自己的職業理想。

郭博士說,「先就業後擇業」和「先擇業後就業」形式上看來沒有太差的差別,實際上兩者之間存在本質的不同。「先就業後擇業」是乙個機會主義者,他們是在現有可供選擇的情形中進行選擇,他們會隨波逐流,他們沒有什麼目標。「先擇業後就業」是理想主義者,他們是事前確定自己的追求目標,然後選擇乙個合適地地方開始自己的職業,他們主動為下一次職業變動做準備,總是在自己準備好以後,變動自己的職業。

郭博士建議大學生在找工作之前做乙個職業生涯規劃,了解自己的職業理想、工作價值觀、職業興趣、職業性格、職業能力,根據這些方面情況再結合自己所學的專業和當前社會就業情況,制定乙個中長期職業生涯發展線路圖。郭博士說,只要心中有了理想,那些你過去不願意做的事情,如果他對你的職業生涯有幫助你就願意去做,而那些資待遇好職業過去可能會選擇的工作你也可能會因為它對你的職業生涯沒有幫助而放棄。

郭召良博士鼓勵大學生說,「只要你的職業理想夠高,你就不會怕起點夠低。」

正方辨友觀點:

凡事應該有的放矢,沒有目標就像無頭蒼蠅,找不到出路的!何況事業是一輩子的事情,怎能隨便就從了呢?

為此我認為應該先擇業後就業,我有以下理由:

1. 先擇業後就業有的放矢,能夠保證不走回頭路,為自己的事業做長遠打算,提早對自己今後的人生進行規劃,盡早發現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

2. 準確擇業才能保證幹一行愛一行,幹一行精一行。擇業不慎,盲目就業,進入了自己不喜歡的工作領域,很難做出成就來的。

3. 先擇業後就業,選準職業,進入自己喜歡的行業工作才能得心應手,獲取自信心,取得成就感,體會到幸福感,從而提高生活質量,感受自我生命價值。

4. 先擇業,並非擇業之時不就業,而是避免盲目就業,是把握機會進入自己喜歡的工作領域,腳踏實地地工作,有計畫,有步驟的實現個人事業理想。

5. 先就業再擇業有很大的盲目性,往往就錯了業,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成百年人!工作了很長時間,花費了很多精力,幹著自己並不喜歡或擅長的工作,再想幹自己想幹的事業,代價過大,很難回頭。

另外,時過境遷,自己鍾情的含行業也許發生了很大變化,再想重頭幹起,也不是易事。還有,自己重新開始必然面臨兩難境地——想辭去已經幹過多年的職業吧,自己多年的艱辛好像就要取得收效了,工資待遇也逐步提高了,捨不得放棄;不辭吧,自己的精神上總有缺陷,總感覺自己沒有為自己活著,做的不是自己喜歡做的事,走的不是自己適合走的道路,於心不甘!

就業後,再擇業,要面臨社會多方面的壓力。在用人單位看來,這就是半路出家,用人單位不一定接受。也許還有來自家庭經濟方面的壓力,自己周圍的人的壓力,工作單位的壓力……可謂阻力重重。

反方辨友觀點

事業比金錢重要,機會比安穩重要,未來比今天重要。

——李開復

開始先來理解什麼叫就業?什麼叫折業!

就業簡而言之,指的是尋找到乙份工作,獲得物質上的報酬,從而解決自己的生活經濟**問題。

擇業而所謂擇業,不光是找到工作,而是要在眾多的就業機會裡選擇某個適合自己的、長遠來看能夠獲得更好的成功的職業,總而言之,它意在選擇,是主動的、自主的就業,而非被動的就業。它應該是有"遠見"的。

有句話叫叫學無止境!不是說我們選擇乙份工作就是一輩子,當然很多人都是這樣做的!在經濟危機之下,用人崗位短缺!

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去選擇別人的,在同樣的起跑線上,太多的人都放棄了堅持,因為他們先要解決的是溫飽!有人有實力的家庭成了最有力的後盾,而苦苦掙扎在溫飽線上的多數是窮人,他們只有在自己不被餓死的只前給自己一條活路即就業!

正方精彩發言:

大學生,社會的乙個特殊群體,是社會新思維新技術的前沿群體,國家培養的高階專門人才。就業,指具有勞動能力的公民在法定勞動年齡內從事某種有報酬或勞動收入的社會經濟活動。擇業,是分析自身的優勢和劣勢,考慮自己的興趣愛好以及資源條件後的選擇職業,不是簡單的只考慮薪金福利和工作條件。

從某種角度講,大學生勇敢邁出自我選擇,自我定位的一步,是對自我價值的認識,是對自我權力的肯定,所以,我方觀點:大學生應該先擇業再就業。

下面我將從四個方面論證這一觀點:

第一,先擇業是對大學生素質的完整體現。大學生的競爭力是什麼?是他在大學學習中內化的學養素質,獲取的專業知識,培養出的思想方法。

只有恰當的選擇自己將從事的職業,才能在求職中體現他大學文憑背後「人才」這一價值。

第二,先擇業能提高效率。我們不能好罐子破摔,這不僅是浪費了資源,更是對用人單位的不負責任,同時也嚴重影響到大學生的誠信形象。

第三,先就業後擇業是一種盲目就業,這樣缺乏效率,浪費時間。要想成功就業,就必須找準自己的定位。《孫子兵法》上說: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職場如戰場,大學生如果想在職場上取勝,就必須先對行業和自身特點進行一番深入分析,這樣求職才會更有競爭力和必勝的信心。

第四,十七大也告訴我們科學發展觀,我們的發展不能為了發展而發展,我們的發展應該是可持續的!

為解決生存問題而不經選擇的匆忙就業是一種自私的,不負責任的,短視的行為!我們不是僅顧自身利益的賺錢工具!相信受過高等教育的對方辯友是不會支援更不會踏上這條路吧~綜上所述,大學生應先則業後就業。

只有選擇了適合自己,更有利於社會的工作。

反方精彩發言:

鄭重申明我支援反方:先就業,後擇業

名詞解釋:就業——得到工作!擇業——尋找合適的工作!我贊成先就業,後擇業。

理由如下:

1、必須申明先就業後擇業的前提條件是:就業者不是啃老族,要靠自己養活自己。

2、誰都想找到合適自己的工作,但是當前的就業壓力如此大,「僧多粥少」的現實逼迫著必須先就業再擇業。

例項:4月中旬,蘇州市區58座公共衛生間(公廁)二年期保潔和維護管理的招標公告一出,很快引來了870多人報名,其中還有40多名大學生參與競聘。日前,經過開標,4名大學生拿到了公廁兩年保潔和維護管理權,如願當上了「公廁所長」,並將於6月1日走馬上任。

3、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有很多大學在暑假期間開展:50元錢在陌生的城市生活15天之類的生存體驗,這些學校為什麼要開展這樣的活動?

其目的就是要告訴學生,生存是第一位,為了生存必須先找到工作,有了工作才會有麵包吃,才會有地方住,才能夠享受生活!這樣的活動就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最直接的註腳!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人類的需要是分層次的,由低到高。它們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

生理上的需要是人們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吃飯、穿衣、住宅、醫療等等。若不滿足,則有生命危險。這就是說,它是最強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層需要,也是推動人們行動的強大動力。

而先就業就是為了滿足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它是各種金字塔最底層的基礎,離開它,所謂的自我實現需求就是無本之源。無源之水。

大學生應該先擇業後就業辯論材料

我方認為大學生畢業後應先選擇擇業。1 擇業是為了更好的去就業。2 通過擇業,可以培養自己對自己的責任感和對社會的責任感。3 既然伯樂難遇,我們就應該自己主動創造機會去尋找伯樂,擇業是前提 基礎,通過正確的擇業,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發揮自己最大的才能。通過擇業能發揮人類的主觀能動性。4 試問大學...

大學生先就業

大學生先就業?先擇業?文 許良傑 大學生先就業還是先擇業?對於這個問題我會選先就業。當然,選擇就業還有一些必備的條件,首先作為大學生應該先問問自己,找工作的目的究竟是為了什麼?還有你目標是做什麼樣的工作?因為當今很多大學生在讀了四年大學以後,對自己真正想做什麼是很模糊的。我建議大家不妨拿一張紙,把你...

大學生先擇業後就業的四辯總結陳詞

關於大學生畢業是先就業還是先擇業辯論賽以下是大學生先就業後擇業的四辯總結陳詞 第一,對方辯友反覆提到我國就業形式的嚴峻,的確,這是不可否認的,但正是因為我國嚴峻的就業形勢,我們才要慎重擇業,明確日後的就業方向,不能像乙隻無頭蒼蠅一樣到處亂撞,尋找就業的途徑,這樣豈不是得不償失嗎?第二,我想告訴對方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