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aris管理員寶典

2021-03-04 03:01:34 字數 5663 閱讀 6982

目錄第1章、前言

1.1了解超級使用者狀態

1.1.1成為超級使用者(su)

1.1.2退出超級使用者狀態

1.1.3以root註冊

1.2與使用者通訊

1.2.1在註冊時顯示系統專用資訊

1.2.2將資訊傳送給單個使用者

1.2.2.1傳送乙個短訊息給乙個單獨的使用者

1.2.2.2將作為乙個檔案的訊息發給個別使用者

1.2.3將訊息傳送給乙個系統或網路中的所有使用者

1.2.4通過電子郵件傳送訊息

1.3啟動和關閉系統

1.3.1選擇init狀態

1.3.1.1檢視系統執行級

1.3.1.2使用掉電狀態,執行級0

1.3.1.3使用系統管理員狀態,執行級1

1.3.1.4使用多使用者狀態,執行級2

1.3.1.5使用遠端資源共享狀態,執行級3

1.3.1.6使用替換多使用者狀態,執行級4

1.3.1.7使用互動重引導狀態,執行級5

1.3.1.8使用重引導狀態,執行級6

1.3.1.9使用單使用者狀態,執行級s或s

1.3.1.10改變執行級

1.3.2選擇所用的關閉命令

1.3.2.1 shutdown

1.3.2.2 telinit和init

1.3.2.3 halt

1.3.2.4 reboot

1.3.3 引導系統

1.3.3.1 引導到多使用者狀態

1.3.3.2 引導到單使用者狀態

1.3.3.3互動式引導

1.3.3.4檢視引導資訊

1.3.3.5增加新的硬體後引導系統

1.3.3.6退回引導程序

1.3.4關閉系統

1.3.4.1關閉乙個多使用者系統

1.3.4.2關閉系統:可選方式

1.4監視程序

1.4.1 ps命令報告的內容

1.4.2使用ps報告

1.4.3殺死程序

1.5基本管理工具

1.5.1經常使用的命令

1.5.1.1在檔案系統中移動

1.5.1.2檢視在檔案系統中所處的位置

1.5.1.3改變目錄

1.5.1.4檢視檔案的有關資訊

1.5.1.5顯示檔案資訊

1.5.1.6查詢乙個檔案

1.5.1.7檢視乙個檔案的型別

1.5.1.8檢視檔案中的資訊

1.5.1.9查詢檔案中的字串

1.5.1.10檢視檔案

1.5.1.11瀏覽檔案

1.5.1.12檢視檔案尾

1.5.1.13檢視檔案頭

1.5.1.14改變檔案的所有權和許可權

1.5.1.15改變檔案組

1.5.1.16設定或顯示系統環境

1.5.1.17定義bourne和korn shell環境變數

1.5.1.18定義c shell環境變數

1.5.1.19顯示環境變數的設定

1.5.1.20使用path變數

1.5.1.21設定bourne和korn shell路徑

1.5.1.22設定c shell路徑

1.5.2使用管理工具

第2章、基本os命令

2.1查詢使用者資訊

2.1.1確定系統中有誰註冊

2.1.1.1使用who命令

2.1.1.2使用finger命令

2.1.1.3使用rusers -1命令

2.1.1.4使用whodo命令

2.1.2檢查使用者的使用者號和組號(id命令)

2.2查尋環境資訊

2.3建立和編輯檔案

2.3.1使用cat命令

2.3.2使用touch命令

2.3.3檔案拷貝(cp)或改名(mv)

2.3.4文字編輯器的使用

2.3.5 vi的使用

2.4命令組合及輸出重新定向

2.4.1在同一命令列裡鍵入多個命令

2.4.2輸出重新定向(<>)

2.4.3組合命令(|)

2.5使用手冊

2.5.1顯示手冊(man)

2.5.2找命令節號(whatis、man)

2.6查閱磁碟資訊

2.6.1顯示磁碟空間的資訊(df -k)

2.6.2判別某檔案系統是否為本地檔案系統(df)

2.6.3找出某種型別已安裝的檔案系統(df -f)

第3章、裝置管理

3.1磁帶的使用

3.1.1磁帶裝置的命名習慣

3.1.1.1使用預設密度規定驅動器號

3.1.1.2為磁帶機指定密度

3.1.1.3指定"不倒帶"選項

3.1.1.4不同磁帶控制器和介質的裝置名縮寫

3.1.1.5 1/2英吋捲繞式非scsi內接(rack mounted)磁帶機

3.1.1.6 1/4英吋scsi盒式和1/2英吋前部裝入的捲繞式磁帶機

3.1.1.7 螺線掃瞄磁帶機

3.1.2讀寫磁帶的命令

3.1.2.1拉緊磁帶

3.1.2.2倒帶

3.1.2.3列出磁帶機狀態

3.2 磁帶與軟盤操作

3.2.1 tar命令

3.2.1.1向磁帶寫檔案(tar)

3.2.1.2列出磁帶上的檔案(tar)

3.2.1.3向磁帶上增加檔案(tar)

3.2.1.4從磁帶中析取檔案(tar)

3.2.2cpio命令

3.2.2.1將某目錄下的所有檔案拷入磁帶(cpio)

3.2.2.2列出磁帶上的檔案(cpio)

3.2.2.3析取磁帶上所有檔案(cpio)

3.2.2.4自磁帶中析取個別檔案(cpio)

3.2.2.5軟盤的使用

3.2.3軟碟機裝置名

3.2.4ufs檔案系統的軟盤

3.2.4.1格式化ufs軟盤

3.2.4.2自軟碟機中取出軟盤

3.2.4.3將ufs檔案拷入單張格式化過軟盤

3.2.4.4列出軟盤上的檔案

3.2.4.5向乙個格式化好的軟盤上附加檔案(tar)

3.2.4.6從軟盤上拷出檔案(tar)

3.2.4.7自軟盤上拷出bar格式的檔案(cpio)

3.2.5使用多張軟盤存檔

3.2.5.1在軟盤上建立乙個ufs檔案系統(newfs /dev/rdiskette)

3.2.6pcfs(dos)檔案系統的軟盤

3.2.6.1 格式化pcfs(dos)檔案系統軟盤

3.2.6.2安裝pcfs軟盤

3.2.6.3卸下pcfs軟盤

3.3硬碟命名管理

3.3.1硬碟命名習慣

3.3.1.1帶有匯流排控制器的硬碟的使用

3.3.1.2帶有直接驅動器的硬碟的使用

3.3.2檢查硬碟使用狀況

3.3.3檢查硬碟資訊(prtvtoc)

3.3.3.1將檔案存檔

3.3.3.2將硬碟上檔案拷出

3.3.3.3修復壞塊

3.3.3.4重新格式化硬碟

3.3.3.5換下舊硬碟

3.3.3.6加入錯誤表對硬碟進行格式化、分割槽及標記

3.3.3.7重建檔案系統(newfs)

3.3.3.8在臨時安裝點安裝檔案系統(mount)

3.3.3.9向檔案系統轉儲檔案(ufsrestore)

3.3.3.10自臨時裝入點拆卸檔案系統(umount)其方法如下:

3.3.3.11檢查檔案系統的不一致性(fsck)

3.3.3.12對恢復檔案系統做0級備份

3.3.3.13在永久安裝點安裝檔案系統(mount)

第4章、檔案系統管理

4.1檔案系統型別

4.1.1磁碟檔案系統

4.1.2網路檔案系統

4.1.3偽檔案系統

4.1.3.1臨時檔案系統(tmpfs)

4.1.3.2迴圈檔案系統(lofs)

4.1.3.3程序檔案系統(procfs)

4.1.3.4別的偽檔案系統

4.2 sunos 5.x預設的檔案系統

4.3虛擬檔案系統表(/etc/vfstab)

4.3.1 檔案系統表項的建立

4.4檔案管理命令

4.4.1普通命令語法規則

4.4.2普通檔案系統命令和特別檔案系統命令手冊

4.4.3利用檔案系統命令確定檔案系統型別

4.4.4檔案系統型別

4.5如何使檔案系統有效

4.5.1安裝與拆卸

4.5.1.1安裝與拆卸檔案系統命令

4.5.1.2查詢已安裝的檔案系統

4.5.1.3安裝/etc/vfstab檔案中的全部檔案系統

4.5.1.4安裝特定型別的檔案系統

4.5.1.5安裝單個檔案系統(mount)

4.5.1.6拆卸所有的遠端檔案系統(umountall -f nfs)

4.5.1.7拆卸個別的檔案系統(umount)

4.5.2自動安裝程式

4.5.3共享伺服器檔案

4.6檢查檔案系統的資料一致性(fsck)

4.6.1決定檔案系統是否需檢測

4.6.2以互動方式檢測檔案系統

4.7備份和恢復檔案系統

4.7.1用qic-150盒式磁帶備份檔案系統(ufsdump)

4.7.1.1實現增量備份

4.7.2恢復備份檔案系統

4.7.2.1決定使用哪一備份帶

4.7.2.2恢復全部備份

4.7.2.3互動式恢復檔案

4.7.2.4從備份帶中恢復單個檔案( ufsrestore)

第5章、管理網路服務

5.1檢查遠端系統狀態

5.1.1確定乙個遠端系統已執行了多長時間

5.1.2確定乙個遠端系統是否在執行(ping\rup\rpcinfo-p)

5.2註冊到乙個遠端系統(rlogin)

5.3系統之間傳送檔案(rcp、ftp)

5.3.1使用rcp命令

5.3.2使用檔案傳送程式(ftp)

第6章、管理使用者帳號和使用者組

6.1增加和管理使用者帳號

6.1.1增加使用者帳號

6.1.1.1編輯passwd資料庫

6.1.1.2定義使用者組

6.1.1.3建立主目錄(home director)

6.1.1.4自動安裝目錄

6.1.1.5用nfs安裝主目錄

6.1.1.7定義初化檔案

6.1.1.8建立使用者的郵件帳號

6.1.1.9建立口令

6.1.2管理使用者帳號

6.1.2.1修改使用者帳號

6.1.2.2取消使用者帳號

6.1.2.3凍結使用者帳號

6.2設定和管理使用者組

6.2.1設定group資料庫中的域值

6.2.1.1設定組名(group name)域

6.2.1.2設定group id域

6.2.1.3設定成員表域

6.2.2建立預設的unix使用者組

6.2.3建立新的組

6.2.4修改或刪除使用者組

6.2.4.1修改某個組

6.2.4.2刪除某個組

第7章、unix的shell命令

7.1各種shell的公共命令

7.1.1設定某種預設shell

7.1.2在命令列中改變shell型別(sh,csh,ksh)

管理員職責

管理員是教學的輔助人員,實行坐班制,具體職責如下 1 負責實習實驗的固定財產管理及原輔材料的管理工作,並做好實習課場地和器材的準備工作。2 原輔材料應及時入庫,入庫時按採購員發貨票對品種 規格 數量進行核對,並填入財產登記表。3 各種原輔材料的出庫損耗,應按教學計畫進行核對,並及時填入出庫單。4 實...

管理員制度

管理員日常紀律 1 保證通訊系統的24小時暢通 至少一部手機 停機時間不可超過24小時,若有號碼變更必須及時告知辦公室,如遇特殊情況未接工作 15分鐘之內必須回電,違者罰款100元 200元。2 不得以任何理由向公司下屬員工借錢,違者降級或開除。3 不得與公司內部員工發生不正當的戀愛關係,違者降級或...

管理員職責

多 教室管理員職責 此項裝置未配備 1 增強服務意識,端正服務態度,提高服務技能,加強工作責任心,努力做到 服務 保障 協調 2 做好溝通協調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多 裝置的利用率,確保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3 按照學校的課程安排,提前做好準備工作,做到課前10分鐘開啟教室,按要求將有關多 裝置除錯到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