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2021-03-04 02:26:41 字數 5708 閱讀 9264

一、 事故的分類

為了對事故進行調查和處理,必須對事故進行歸納分類,至於如何分類,由於研究的目的不同,角度不同,分類的方法也就不同。主要有以下分類方法:

1.依照造成事故的責任不同,分為責任事故和非責任事故兩大類

責任事故,指由於人們違背自然規律、違反法令、法規、條例、規程等不良行為造成的事故。

非責任事故,指不可抗拒自然因素或目前科學無法**的原因造成的事故。

2.依照事故造成的後果不同,分為**事故和非**事故

造**身傷害的事故稱為**事故。只造成生產中斷、裝置損壞或財產損失的事故稱為非**事故。

3.依事故監督管理的行業不同,分為企業職工**事故(工礦商貿企業**事故)、火災事故、道路交通事故、水上交通事故、鐵路交通事故、民航飛行事故、農業機械事故、漁業船舶事故、煤礦事故、非煤礦山事故、危險化學品事故、特種裝置事故、建築施工事故、冶金機械事故、煙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事故等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直接監管的是工礦商貿企業的安全生產,綜合協調消防、道路交通、水上交通、鐵路交通、民航飛行、農業機械和漁業船舶的安全生產。每個行業對事故都有詳細的分類。

4.企業職工**事故(工礦商貿企業事故)分類

《企業職工**事故分類》對企業職工**事故,也就是現在所說的工礦商貿企業**事故的分類,作出了具體的規定,主要有以下幾種分類方法。

(1)按事故類別分。

1)物體打擊。

2)車輛傷害。

3)機械傷害。

4)起重傷害。

5)觸電。

6)淹溺。

7)灼燙。

8)火災。

9)高處墜落。

10)坍塌。

11)冒頂片幫。

12)透水。

13)放炮。

14)火藥**。

15)瓦斯**。

16)鍋爐**。

17)容器**。

18)其他**。

19)中毒和窒息。

20)其他傷害。

(2)按傷害程度分。

1)輕傷。2)重傷。3)死亡。

5.按事故所屬行業分類

二、 事故的調查取證

事故發生後,在進行事故調查的過程中,事故調查取證是完成事故調查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乙個環節,這在《企業職工**事故調查分析規則》中作出了明確的規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現場處理

1.事故發生後,應救護受傷害者,採取措施制止事故蔓延擴大。

2.認真保護事故現場,凡與事故有關的物體、痕跡、狀態,不得破壞。

3.為搶救受傷害者需要移動現場某些物體時,必須做好現場標誌。

(二)物證蒐集

1.現場物證包括:破損部件、碎片、殘留物、致害物等。

2.在現場蒐集到的所有物件均應貼上標籤,註明地點、時間、管理者。

3.所有物件應保持原樣,不准沖洗擦拭。

4.對健康有危害的物品,應採取不損壞原始證據的安全防護措施。

(三)事故事實材料的蒐集

1.與事故鑑別、記錄有關的材料

(1)發生事故的單位、地點、時間;

(2)受害人和肇事者的姓名、性別、年齡、文化程度、職業、技術等級、工齡、本工種工齡、支付工資的形式;

(3)受害人和肇事者的技術狀況,接受安全教育情況;

(4)出事當天,受害人和肇事者什麼時間開始工作、工作內容、工作量、作業程式、操作時的動作(或位置);

(5)受害人和肇事者過去的事故記錄。

2.事故發生的有關事實

(1)事故發生前裝置、設施等的效能和質量狀況;

(2)使用的材料,必要時進行物理效能或化學效能實驗與分析;

(3)有關設計和工藝方面的技術檔案、工作指令和規章制度方面的資料及執**況;

(4)關於工作環境方面的狀況。包括照明、濕度、溫度、通風、聲響、色彩度、道路、工作面狀況及工作環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質取樣分析記錄;

(5)個人防護措施狀況,應注意它的有效性、質量、使用範圍;

(6)出事前受害人或肇事者的健康狀況;

(7)其他可能與事故致因有關的細節或因素。

(四)證人材料蒐集

事故發生後,要盡快找被調查者蒐集材料,對證人的口述材料,應認真考證其真實程度。

(五)現場攝影及繪圖

1.顯示殘骸和受害者原始存息地的所有**。

2.可能被清除或被踐踏的痕跡,如剎車痕跡、地面和建築物的傷痕、火災引起損害的**、冒頂下落物的空間等。

3.事故現場全貌。

4.利用攝影或錄影,提供較完善的資訊內容。

5.必要時,繪出事故現場示意圖、流程圖、受害者位置圖等。

三、 事故的直接原因分析

對一起事故的原因分析,通常有兩個層次,即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直接原因通常是一種或多種不安全行為、不安全狀態或兩者共同作用的結果。間接原因可追蹤於管理措施及決策的缺陷,或者環境的因素。

分析事故時,應從直接原因人手,逐步深人到問接原因,從而掌握事故的全部原因。在事故原因分析時通常要明確以下內容:

1.在事故發生之前存在什麼樣的徵兆。

2.不正常的狀態是在哪兒發生的。

3.在什麼時候首先注意到不正常的狀態。

4.不正常狀態是如何發生的。

5.事故為什麼會發生。

6.事件發生的可能順序以及可能的原因(直接原因、間接原因)。

7.分析可選擇的事件發生順序。

(一)、事故原因分析的基本步驟

《企業職工**事故調查分析規則》中,給出了分析事故原因的步驟。

1、整理和閱讀調查材料

2、按以下7項內容進行分析

1) 受傷部位;

2) 受傷性質;

3) 起因物;

4) 致害物;

5) 傷害方式;

6) 不安全狀態;

7) 不安全行為。

3、確定事故的直接原因

4、確定事故的間接原因

5、確定事故責任者

(二)、直接原因分析

在《企業職工**事故調查分析規則》中規定,屬於下列情況者為直接原因:

1.機械、物質或環境的不安全狀態

1)防護、保險、訊號等裝置缺乏或有缺陷

(1)無防護。包括:無防護罩;無安全保險裝置;無報警裝置;無安全標誌;無護欄或護欄損壞;(電氣)未接地;絕緣不良;區域性通風機無消音系統、雜訊大;危房內作業;未安裝防止「跑車」的擋車器或擋車欄;其他。

(2)防護不當。包括:防護罩未在適當位置;防護裝置調整不當;坑道掘進、隧道開鑿支撐不當;防爆裝置不當;採伐、集材作業安全距離不夠;放炮作業隱蔽所有缺陷;電氣裝置帶電部分裸露;其他。

2)裝置、設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1)設計不當,結構不合安全要求。包括:通道門遮擋視線;制動裝置有缺欠;安全間距不夠;攔車網有缺欠;工件有鋒利毛刺、毛邊;設施上有鋒利倒梭;其他。

(2)強度不夠。包括:機械強度不夠;絕緣強度不夠;起吊重物的繩索不合安全要求;其他。

(3)裝置在非正常狀態下執行。包括:裝置帶「病」運轉;超負荷運轉;其他。

(4)維修、調整不良。包括:裝置失修;地面不平;保養不當、裝置失靈;其他。

3)個人防護用品用具——防護服、手套、護目鏡及面罩、呼吸器官護、聽力護具、安全帶、安全帽、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

(1)無個人防護用品、用具。

(2)所用的防護用品、用具不符合安全要求。

4)生產(施工)場地環境不良

(1)照明光線不良。包括:照度不足;作業場地煙霧塵瀰漫視物不清;光線過強。

(2)通風不良。包括:無通風;通風系統效率低;風流短路;停電停風時爆破作業;瓦斯排放未達到安全濃度爆破作業;瓦斯超限;其他。

(3)作業場所狹窄。

(4)作業場地雜亂。包括:工具、製品、材料堆放不安全;採伐時,未開「安全道」;迎門樹、坐殿樹、搭掛樹未作處理;其他。

(5)交通線路的配置不安全。

(6)操作工序設計或配置不安全。

(7)地面滑。包括:地面有油或其他液體;冰雪覆蓋;地面有其他易滑物。

(8)貯存方法不安全。

(9)環境溫度、濕度不當。

2.人的不安全行為

1)操作錯誤,忽視安全,忽視警告:

①未經許可開動、關停、移動機器;

②開動、關停機器時未給訊號;

③開關未鎖緊,造成意外轉動、通電或洩漏等;

④忘記關閉裝置;

⑤忽視警告標誌、警告訊號;

⑥操作錯誤(指按鈕、閥門、扳手、把柄等的操作);

⑦奔跑作業;

⑧供料或送料速度過快;

⑨機械超速運轉;

⑩違章駕駛機動車;

11酒後作業;

12客貨混載;

13沖壓機作業時,手伸進沖壓模;

14工件緊固不牢;

15用壓縮空氣吹鐵屑;

16其他。

2)造成安全裝置失效:

①拆除了安全裝置;

②安全裝置堵塞.失掉了作用;

③調整的錯誤造成安全裝置失效;

④其他。

3)使用不安全裝置。

①臨時使用不牢固的設施;

②使用無安全裝置的裝置;

③其他。

4)手代替工具操作。

①用手代替手動工具;

②用手清除切屑;

③不用夾具固定、用手拿工件進行機加工。

5)物體(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產用品等)存放不當。

6)冒險進入危險場所。

①冒險進入涵洞;

②接近漏料處(無安全設施);

③採伐、集材、運材、裝車時,未離危險區;

④未經安全監察人員允許進入油罐或井中;

⑤未「敲幫問頂」便開始作業;

⑥冒進訊號;

⑦調車場超速上下車;

⑧易燃易爆場所明火;

⑨私自搭乘礦車;

⑩在絞車道行走;

11未及時撩望;

7)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護欄、汽車擋板、吊車吊鉤)。

8)在起吊物下作業、停留。

9)機器運轉時加油、修理、檢查、調整、焊接、清掃等工作。

10)有分散注意力行為。

11)在必須使用個人防護用品用具的作業或場合中,忽視其使用。

①未戴護目鏡或面罩;

②未戴防護手套;

③未穿安全鞋;

④未戴安全帽;

⑤未佩戴呼吸護具;

⑥未佩戴安全帶;

⑦未戴工作帽;

⑧其他。

12)不安全裝束。

①在有旋轉軍部件的裝置旁作業穿過肥大服裝;

②操縱帶有旋轉零部件的裝置時戴手套;

③其他。

13)對易燃、易爆等危險物品處理錯誤。

四、 間接原因分析

在《企業職工**事故調查分析規則》中規定,屬下列情況者為間接原因:

1.技術和設計上有缺陷——工業構件、建築物、機械裝置、儀器儀表、工藝過程、操作方法、維修檢驗等的設計、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問題;

2.教育培訓不夠、未經培訓、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術知識;

3.勞動組織不合理;

4.對現場工作缺乏檢查或指導錯誤;

5.沒有安全操作規程或不健全;

6.沒有或不認真實施事故防範措施,對事故隱患整改不力;

7.其他。

五、 事故責任分析

事故責任分析是在事故原因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的,進行責任分析的目的是使責任者吸取教訓,改進工作。事故責任分為:

1.直接責任者:指其行為與事故的發生有直接關係的人員。

2.主要責任者:指對事故的發生起主要作用的人員。

下列情況負直接責任或主要責任:

(1)違章指揮或違章作業、冒險作業造成事故的;

(2)違反安全生產責任制和操作規程造成事故的;

(3)違反勞動紀律、擅自開動機械裝置、擅自更改拆除、毀壞、挪用安全裝置和裝置造成事故的。

3.領導責任者:指對事故的發生負有領導責任的人員。

試驗能力驗證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根據能力驗證計畫中期結果通知單中,資料對比結果中斷後伸長率離群的現象,本試驗中心認真分析查詢原因,並制定了相應的整改措施。具體原因分析及措施如下 一 原因分析 1.環境 本次試驗採用的試驗規程為gb t 228.1 2010。環境溫度按照一般室溫10 35 範圍內進行,沒有按照嚴格試驗溫度23 5 ...

黨性分析及整改措施

二 原因分析 我自己在高中入黨,由於當時緊張的學習,組織放鬆了對我們理論上的要求,自己對黨理論的學習也隨之鬆懈,直到大一再一次和其他同學一起參加黨校培訓才對黨的理論進行了系統的學習,然而認識也只是停留在理論層面,缺乏實踐的考驗。以至於理論水平不高,對黨員的先進性要求認識不夠。存在以下多方面的原因 1...

手術室空氣培養超標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2014年5月29日我院感染控制科對我科進行了首次空氣 物表 消毒液 洗手液 醫生 刷手細菌培養,結果示部分手術間空氣 物表超標。針對此次培養結果,我們進行了原因分析討論,並作出了相應的整改措施。一 原因分析 1 整個淨化系統的溫度大於29攝氏度,嚴重超過了手術室空氣培養要求的24攝氏度環境。2 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