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之鑰

2021-03-04 01:24:25 字數 4136 閱讀 3776

淨土法門之鑰.txt老公如果你只能在活一天,我願用我的生命來延續你的生命,你要快樂的生活在提出分手的時候請不要說還愛我。淨土法門之鑰--華藏祖師開示

淨土法門之鑰(又名:淨土心要)

淨土宗**,屬密宗蓮華部心要,在印度本有此法門,但未開宗。中國淨土宗則由東晉慧遠法師依經

發起念佛法門而開宗。

淨土宗本有三經:阿彌陀經(小本)、觀無量壽佛經(中本)、無量壽經(大本)。阿彌陀經是姚秦

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口譯,由其四大**關中四傑寫成中文。原經名本是:十方諸佛稱讚阿彌陀佛國土

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因為經名太長,故其弟於善體經義,簡短易記,方便流通,將其縮

短為「阿彌陀經」,改得很好。

而原**中「執持名號」之「執持」二字是誤釋的,應當作「念持」,這是鄙人對照藏文經典發現

的。「執持」之梵文是「阿陀那」,是阿賴耶識之別名,此識之力執取維持善惡之業因及有情之身

體,使不破壞。解深密經曰:「阿陀那識甚微細,一切種子如瀑流,我於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執為

我。」成唯識論曰:「第八識雖諸有情悉皆成就,而隨義別立種種名,或名阿陀那,執持種子及諸色

根,令不壞故。」成唯識論述記亦曰:「梵雲阿陀那,此云執持。」故知**不當譯「執持名號」,而應是「念特名號」,亦即口念心憶持。

下面將阿彌陀經之重點說明清楚: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功德因緣,得生彼國。」此「善根功德因緣」是指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特

別要發起不生不滅之真心,否則徒然念口簧,不稱善根。

「舍利弗,若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念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七日,一心不

亂……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一心不亂」有兩種境界,一是凡夫之

一心不亂,此只能維持短暫之時間,靠此念佛定力,臨終時感動佛來接引,但只能往生凡聖同居土。

因未能發起菩提心,故後念即亂,然此時已到了化城,包藏在蓮花中,唯有待將來時機成熟,方能花

開見佛,慢慢成道。二是菩提心一心不亂,此境界較高,可淨業往生方便有餘土。

而臨命終時,「心不顛倒」至為重要。因為吾人臨終時,已逝去之六親眷屬,一定會來接引。吾人若

與其打招呼說話,立刻會被其牽去輪迴,所以念佛人之主觀意志一定要強,絕不能隨他去,亦不可與

其多說話,而當對他說:「你跟我一起念『南無阿彌打布打耶』,我回頭度你。」同時,隨行者在生

時之業行,亦有三善道或三惡道之眾生來接引。天人來時,其所演奏之天樂旋律優美,儀仗莊嚴,天

女亦十分美麗。欲界天有六層,上層天較下層天之依、正二報為殊勝,行者若心生貪戀,就會去做天

人眷屬。故臨終一念非常要緊,應對外界不取不捨,一心念佛,天人來時,要彼隨你念「南無阿彌打

布打耶」;地獄眾生來時,則要彼隨你念「南無地藏王菩薩」,並說:「我回頭度你。」如果因一心

念佛,感動佛來接引,此時有一觀念,行者不可不知——即佛來接引,亦不當隨他去。因來迎之佛必

是化佛,若隨他去,必定往生阿彌陀佛之化土,此是帶業往生境界,定要落階級。故臨終佛來接引,

不可隨彼去,當求佛放光加被,令你安住甚深禪定,此是實報莊嚴土之境界。若禪定功深,自性現

前,與法性打成一片,即能匯歸毗盧性海,究竟涅盤矣。

原經中說有六方佛讚嘆此經之功德,其實應是十方佛——即東、南、西、北、上、下六方,再加東

南、東北、西南、西北四方,共有十方。十方佛實同體異名異相,一切即一,一即一切,皆是阿彌陀

佛。若從法身立場講,法界本無一佛;但因眾生根機不同,當以何身得度者,佛即現何身而為說法,

故又有無量無邊之化身佛出現於世,佛法可說是非一非多的。我們的自性如同水一樣,法界性好比大

海水,當自性,法性打成一片時,即如杯水倒入大海,融為一體,此時無佛無眾生,唯一大空自在而

已。西方極樂世界其實有無量無邊的阿彌陀佛,但只有法藏此丘由大悲願力化成凡聖同居土,其他皆只有

三土——方便有餘土(淨業往生),實報莊嚴土(禪定安住),常寂光土(匯歸毗盧性海)。化身佛

是有始有終的,報身佛是有始無終的,法身佛是無始無終的。淨土法門是很難的,不唯鄙人如此

說,釋迦牟尼佛及十方諸佛亦如是讚嘆:「舍利弗,如我今者稱讚諸佛不可思議功德,彼諸佛等,亦

稱讚我不可思議功德,而作是言:『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希有之事,能於婆婆國土,五濁惡世,劫

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得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舍

利弗,當知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

難。」但後代行者卻舍難取易,以為念一句「阿彌陀佛」即可成功,其實若只念口簧而不修心,是不

能成就的,所以今日修淨土者必須捨易從難,把握淨土心要去修才行。

念佛法門有五種:

一、稱名念佛,

二、持名念佛,

三、觀像念佛,

四、觀想念佛,

五、實相念佛。

一、稱名念佛—以生滅心念佛,只在形式上下工夫,有許多念佛的特殊形式,如數豆子念佛、數念

珠念佛,數數念珠,以五音譜成旋律來唱佛等。這是中國淨土宗一般修行的方式,但都不懂自性法

門。如此修行,至高也只能帶業往生凡聖同居土,到那裡雖能永不退轉,但成道要一步一步慢慢來,

會落品位階級的。

二、持名念佛—即口念心憶持,口中念彌陀聖號,心中憶持彌陀之自性。即思維「心、佛、眾生,

三無差別。」我與阿彌陀佛,一切諸佛及一切眾生之本來清淨心皆是一體,無二無別的。我們要恢復

本來之自性彌陀,就能與彌陀一體,此是從性分上念佛。金剛經講得很清楚:「『須菩提,於意雲

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佛言:『須菩提,若

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則是如來。』」當知著相念佛永不見自性,必須從性分修持才能成

就。三、觀像念佛—觀想西方三聖。觀音菩薩手持寶瓶,以菩提甘露遍灑三千大千世界,為行者灌頂。

大勢至菩薩眉心有一寶瓶以智慧型光明清除行者罪業。阿彌陀佛手持蓮台,向行者一拋,接引行者往生

極樂。此是從相分念佛。但要知觀相當不離性,性相圓融,才能成就。所以修觀像念佛,必要有持名

念佛的底子才行。

四、觀想念佛—即依觀無量壽經中十六種觀法修行,此乃習定之法。觀想時亦不可離性分,必要有

持名念佛的底子,方能到實報莊嚴土;若著相,落生滅,就只能到凡聖同居土。

五、實相念佛—當依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所講的修行口訣實修:「佛間圓通,我無選

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所謂「都攝六根」即先守六根自性,對外界六塵起滅

不動於中,本「不分別、不愛惡、不取捨,自性平等而住」之旨修行。觀一切有形有相之人、物、境

皆如夢如幻(此即假觀),一切無形無相之內事悉皆空寂(此是空觀),空幻一如,即是中觀。當我

們眼見色時,心中無色;耳聽聲時,心中無聲;鼻嗅香時,心中無香;舌嚐味時,心中無味;身觸覺

時,心中無觸;意思想時,心中無法,此是不動心之境界。再進一步淨六塵,即六根與六塵絕緣,彼

此不勾結,六根不被六塵汙染,束六和合返流為一精明,攝用歸體,自性即能現前,最後則能轉八

識成四智,以上是前念不生之境界。所謂「淨念相繼」,即後念不滅,以第九清淨識思維以種種方

便,令一切眾生入無餘涅盤而滅度之。如是修行,方能得到正定,此是最殊勝之淨土法門。

另須特別聚精會神體會—凡未經發起菩提心而修觀行及諸善行者,均屬不如法。如金剛經所雲:「若

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應觀法界性,即諸佛法身,法性非識境,故彼不

能了。」以此因緣,凡專修念佛法門者,必先息滅生滅心,發起菩提心念佛,庶乎近焉。

今天已將淨土心要完全說明清楚,此是最圓最頓之甚深微妙無上心要,當今念佛修淨土者應深自思

惟,謹慎選擇,務必取法乎上,勇猛精進。上根者,此生即能還歸常寂光土;中根者,則能直達實報

莊嚴土;下根者,亦能淨業往生方便有餘土。最重要者是絕不落中陰,不入化城。且此婆婆世界之

人,有上半世善,下半世始發心者。有上半世惡,下半世始發心者。是二種人,若修密乘,均得一生

即身成佛。以此界南洲,人身最勝,十方同讚。故即西方極樂世界,諸大菩薩,均合掌讚嘆,東方世

界,人身難得,能一生成就。故多發願,願生我國。在極樂世界,雖五大念咒,禽鳥林木,皆演法

音,若雲成佛,尚在遙遠。故其國菩薩,每日均往十方,供養諸佛。此界雖濁,不如極樂,若能發菩

提心,此心最勝,能一生成辦,縱應墮地獄,亦能轉而成佛,故諸佛均發願加被。此土眾生,成就最

速,果能發心,則成佛殊不難也。最後希望諸位發起菩提心念佛,把握此心要修行,普願見聞覺知,

同成佛道。

吉祥圓滿

淨土法門實修要決

自序淨土法門,本是釋迦如來出世悲心的徹底顯露,一代時教的究竟極談,也是彌陀世尊普度眾生願力的和盤彰顯,十方眾生的脫苦捷徑。淨土法門收機廣大,九界齊收。上至文殊普賢之類等覺菩薩示現往生,下至五逆十惡之輩稱名離苦。若非淨土法門若理 若事 若依 若正一一玄妙,何以臻此?蓋淨土法門之學修,說易不易,說難不難...

淨土法門的修行

海濤法師 淨土法門的修行 護眼色 綠橙棕黑字型 粗體大中小作者 海濤法師發布時間 2010 12 3 22 05 46 繁體版 淨業修持的助行 三皈五戒是入佛法的初門 三皈五戒,為入佛法之初門 修餘法門,皆須依次而入。況即生了脫之至簡至易 至圓至頓之不思議淨土法門耶?不省三業,不持五戒,即無復得人身...

淨土法門與諸宗之圓通

護眼色 綠橙棕黑字型 粗體大中小作者 界詮法師發布時間 2013 9 21 1 29 05 繁體版 學習淨土法門的義趣 二十多年來,學教 學戒,講學 做事 建廟,時至今日頗感內虛,人命無常,但思歸宿。十多年來傾心於戒律,今導歸淨土,因為戒是定慧的橋梁,戒是定慧的保障,戒是住持佛法的幢相,莊嚴佛法的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