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靜脈穿刺留置套管輸液作為一項新的護理技術已廣泛應用於臨床,它不僅可避免反覆穿刺給患者帶來的痛苦,也可保護穿刺的靜脈。尤其是老年病人,隨著年齡增大血管壁增厚,彈性減退,血管硬度增加[1],若使用一次性鋼針長期反覆穿刺,不僅增加了護理人員的勞動強度,而且給病人帶來了痛苦,封管是留置靜脈針成功的重要環節,如方法得當,可延長留置時間,防治置管併發症的發生。現將近年來靜脈留置針在我科的應用和體會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2006年10月~2007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老年病人作為研究物件,共穿刺80例,男64例,女16例,年齡62~84歲,平均73歲,輸注液體為抗生素和常用藥,無化療藥物。
輸液時間均為1周左右,材料用美國bd公司生產的一次性使用靜脈留置針,依據病人選用20g、22g、24g等型號。
1.2 穿刺置管方法
1.2.1 靜脈選擇:
靜脈的選擇直接影響到穿刺的成功率,且與滲液、靜脈炎等併發症的發生有著較大的關係。應選擇相對粗、直、有彈性、血流豐富,無靜脈瓣,避開關節易於固定的靜脈。**多選用上肢靜脈、頭靜脈、貴要靜脈、肘正中靜脈為主。
由於人體下肢靜脈瓣多,血流緩慢,易發生靜脈炎,常不作首選[2]。
1.2.2 穿刺置管:
根據所選靜脈,在穿刺部位上方紮好止血帶,常規**消毒,操作者右手持留置針於血管正上方,一般認為淺表靜脈以15度~30度緩慢直刺血管,見回血後壓低角度,再進針0.1 cm,將套管針全部推入靜脈。鬆開止血帶退針芯,再將3 m敷貼平整地貼上在留置針上面,固定套管針,註明置管時間。
1.2.3 封管方法:
輸液完畢拔出輸液針頭前,用適量的液體注入套管針是防止套管針內凝血的必要措施之一。稀釋肝素液封管明顯優於生理鹽水[3]。將25 u/ml的肝素鈉稀釋液3~5 ml採用緩慢推注,連續不間斷、邊推邊旋轉式退出針頭的方法正壓封管。
若遇高血壓病人應當增加封管液的劑量或加用0.1%肝素生理鹽水2 ml。封管液注入速度過快,用力過猛,使血管內部壓力劇增,管壁通透性增加,可表現為區域性血管炎性改變,發生紅腫等。
老年人血管彈性差,容易引起液體外滲肢體腫脹,尤應注意推注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