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老年患者淺靜脈穿刺成功率的的護理技巧

2023-02-15 23:48:05 字數 836 閱讀 1522

作者:張明娟張紅梅

**:《中國實用醫藥》2010年第15期

老年患者因靜脈管壁增厚變硬,管腔狹窄,血管彈性降低,脆性增加,不易固定等客觀因素,靜脈穿刺相對成功率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舒適度。針對老年患者血管特點,在其靜脈穿刺的技巧性方面進行歸納總結,提高淺靜脈穿刺的成功率,從一定程度上提高老年患者的護理質量。

1 進針手法

1.1 穿刺點的選擇不宜採用穿刺點直接進針,應在所選擇穿刺處下1 cm左右進針,待針進入**再進入血管內,見回血後稍稍向前進針,其優點是不容易從血管中脫出,可延長血管使用時間。

1.2 角度和力度靜脈管壁厚、硬、易滾動者,角度相對要大一些,往往要超過40°為宜,這樣針尖銳利部分充分接觸血管壁,使滾動血管不易滑脫。對血管位置淺、脆性較大的血管要保持低角度,小力度,平行進針,見回血後一般不宜繼續進針,以防穿破血管,使穿刺失敗。

對比較脆的血管進針速度易慢,鬆解止血帶要輕柔,不宜用力過猛。

1.3 逆向穿刺法即將常規的向心性穿刺手法改為離心式穿刺手法,針尖穿刺方向為手足部的遠端側。適用於手背、足背部血管穿刺可視截面短,血管靠近掌指關節,穿刺時進針角度受限的患者。

應用此法可使針柄避開掌指關節,在手背的平面上易於固定,不影響手指的運動,保證了液體的順利進行。

2 根據患者病情合理選擇血管

2.1 高血壓、冠心病患者應選擇手足小靜脈,因為這類患者的血管硬化主要表現在大、中血管內,遠心端的表淺小血管往往受損較小。

2.2 糖尿病患者應選擇手足部位的較直、管腔稍粗一些的血管。因為這類患者血液處於高凝狀態,如果血管過細、過短,回血往往不等回到可視部位就凝固了,致使針頭堵塞,造成穿刺失敗。

而直、粗一些的小靜脈,血流壓力相對大一些,可避免過早凝血現象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