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水環境治理思考與建議

2023-02-10 03:09:04 字數 2948 閱讀 2061

工程性措施

1清淤工程

庫底泥沙淤積較多時,大量的農田氮、磷和工業重金屬等汙染物被底泥吸附,並長期淤積在水庫底部,致使水生態平衡遭受破壞,魚蝦等水生生物種類逐步減少,對水體原有功能影響較大,必須採取有效的清淤措施。水庫泥沙淤積量的計算,常見的方法有斷面法、地形法、輸沙平衡法、基於gis的dtm法和泰森多邊形法等。本文根據水庫建成初期各特徵水位和相應特徵庫容資料,擬合得到水庫原始水位庫容曲線;再通過對比2023年實測水庫庫容曲線和擬合得到的原始庫容曲線,推算得到水庫泥沙總淤積量和各高程區間的淤積量。

通過計算,東風水庫泥沙淤積總量約為97.7萬m3,若清除整體淤泥,清淤工程量較大難以實施,且通過分析推算得到的淤泥分布可知,絕大部分淤泥位於水庫防汛限制水位以下,其淤積對水庫的防洪效益幾無影響。水庫的泥沙淤積物可分為表層淤積物和底層淤積物,可先清除汙染相對較重的主庫區表層淤積物及其他庫區所有淤積物。

經推算,清淤量約為35.42萬m3。因清淤工程量較大,採用分期清淤的方法,先清除汙染物含量較高且對水體影響較大的淤泥,再分步清除其他淤泥,清出的淤泥通過管道輸送至庫尾的堆淤庫。

待淤泥固化後,運輸至指定區域堆放壓實,並在其表面栽植草皮,防止淤泥對水庫造成二次汙染。

2截汙工程

截汙是水庫水環境治理的主要措施,通過截汙,可以減少點源汙染。只有截斷汙染源才能從根本上防止其對水質的破壞,為後期的水環境治理和水體修復打下基礎。對排汙口排放的汙染物,結合當地現有和規劃的市政排汙管網,針對水庫不同區域,制定不同的截汙方案。

根據市政管網規劃圖,將水庫周邊排汙口分成3個不同區域,每個區域的排汙口通過支管網就近接入市政管網,最終分別排往西北汙水處理廠、松崗汙水處理廠和官窯汙水處理廠。

3蓄洪換水

東風水庫地處**帶地區,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489.3mm,雨量充沛,東風水庫每年出庫水量約為567.3萬m3,接近水庫興利庫容,這部分水體對水庫水質有一定的稀釋淨化作用。

蓄洪換水可通過水庫的納洪換水來實現。東風水庫來水豐富,水庫執行中存在部分棄水,若能有效用這些棄水,根據水文預報在暴雨洪水來臨之前,在滿足水庫灌溉、供水的前提下,調節水庫使其低水位執行,實施納洪蓄水,即可達到交換水體、改善水質的目的。

4水土保持工程

東風水庫雨季集中在4~9月,夏季降水不均,旱澇無定。這種氣候條件極易誘發庫岸滑坡、崩崗、山泥傾瀉等區域性水土流失事件,山泥最終流入水庫,造成淤積,影響水庫水質。對即將入庫的徑流,可採取修建生態護坡等水土保持工程削減汙染物入庫量。

根據水庫集雨範圍內耕地的不同坡度及土層情況,可採取退耕還林、修建梯田、整治坡面等方法進行治理;對輕、中度水土流失的疏林地,以封山育林為主,可採取全封、輪封等形式;對水土流失嚴重的疏林地,需進行育苗補植、修枝疏伐、擇優選育,以促進林木生長,加快植被恢復;荒草地宜進行造林。根據地表裸露面和土壤地質條件的不同,採取移栽培育、掛網移栽、噴錨土壤栽植等方法恢復坡面植被。

5生態修復工程

生態修復是東風水庫水環境治理的主要工程措施,生態修復方法主要有人工濕地、生態護岸、生物浮島等,具有效果好、造價低、耗能低、執行成本低等優點。根據東風水庫的水環境現狀及地形條件,將庫區劃分為5個修復區,每個修復區種植不同的水生植物並採用不同的修復方法。目前,用於修復水生態的水生植物越來越多,常見的有蘆葦、美人蕉、水芹菜、睡蓮、香蒲、再力花、水雍菜(空心菜)等植物,且針對各類植物對不同汙染物的吸收能力的研究較多。

在水生植物的選取中,首先考慮其削減汙染物的能力和當地的氣候條件;其次,生態修復工程仍需較大投入,不同的修復措施、不同水生植物的種植管理投入差異較大;在滿足前述條件前提下,盡可能種植一些觀賞性較好或具有一定經濟價值的植物。經分析比較,初步擬定水生植物為蘆葦、美人蕉、再力花、水芹菜和空心菜5種主要植物,而在具體實施中可適當新增其他植物。通過計算,為達到既定目標,需要種植蘆葦、美人蕉、再力花、水芹菜和空心菜分別為7000m2、14000m2、7000m2、5000m2。

水生植物在生長期間吸收氮磷,對淨化水庫水質具有較強效果,但水生植物一般都會死亡,其在死亡腐爛後分解耗氧,造成氨氮、高錳酸鹽指數公升高、溶解氧降低,同時吸收的氮磷營養物質被重新釋放。因此,在水生植物死亡腐爛前,應進行及時有效的收割打撈並帶出庫外,力求杜絕二次汙染,以達到削減汙染物、改善水質的目的。通過採取清淤工程、截汙工程、蓄洪換水工程、水土保持工程、生態修復工程等工程措施,可以達到較好的水庫治理效果。

經計算,可得各工程措施所削減的汙染物量,求得剩餘汙染量,理論上能夠在2023年使東風水庫水質達到ii類標準,詳見表4。

非工程性措施

1加強水庫水體監測能力建設

東風水庫現有的監測資料存在監測頻率較低、測點範圍較窄等不足,其水質監測能力已無法滿足資訊日益增長的需要。為了全面掌握水體的水質狀況和變化動態,需要以現有的測點為基礎,增加測點數量並不斷進行優化調整。根據水庫的實際情況,依據相關規劃的具體要求,建議建設1座自動化水質監測站,及時掌握水庫各區域水質狀況,以保障用水安全和生態平衡。

2劃定水庫水資源保護範圍

水庫水資源保護範圍按照下列標準在水庫管理範圍邊界外延劃定:工程區、生產區的主體建築物200m;庫區主副壩壩址上游壩頂高程線或者土地徵用線以上至第一道分水嶺脊之間的土地。作為生活飲用水源的水庫,其保護區的劃分方法參照《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技術規範》。

水庫保護範圍的具體界線劃定後,市、區環保部門應當設立界樁和警示牌,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移動或者損毀界標和警示標誌。

3控制水庫周邊養殖

目前,東風水庫庫區和周邊有大量的水產和畜禽養殖,且其排洩物隨便堆放,畜禽排洩物含有大量氮磷等營養物質和細菌,對水庫水質影響較大。對占用水庫用地的養殖場應予以搬遷取締,對庫區外的養殖場,要嚴格控制未達標的汙染物排放,未達標的排洩物必須經過處理,達標後方能允許排放,以儘量減少汙染物入庫量。

結語1)由於長期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汙水排入,以及農業種植帶來的農藥化肥汙染和養殖業的排洩汙染,導致東風水庫汙染較重,水質較差,尤其是庫尾的水質已嚴重惡化,開展水庫水環境治理迫在眉睫。

2)通過對東風水庫水環境狀況的分析,結合對汙染物**的調查,提出包括水庫清淤、截汙工程、蓄洪換水、水土保持、生態修復等水環境治理的工程措施。

3)在水環境治理中,採取工程措施的同時要加強非工程措施的實施,包括加強水庫水體監測能力建設、劃定水庫水資源保護範圍、控制水庫周邊養殖等。

關於水庫水環境綜合治理幾點建議

摘要 由於水資源的世界性嚴峻形勢,21世紀的水處理科技任務是 防止由於水資源水質惡化對國家的經濟可持續發展產生瓶頸效應甚至水質災害。關鍵詞 自然汙染 人為汙染 人工增氧 中圖分類號 x703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 0432 2012 08 0168 1 1 水庫水質現狀 對多個中型水庫水...

太湖水環境富營養化現狀分析及治理建議

摘要 根據2003年至2006年太湖水域的水質監測結果,分析了太湖的水質現狀 空間分布特徵及變化趨勢,其中總氮 總磷和整體呈逐年增多的趨勢,cod mn 在2005年出現乙個峰值後,開始出現下降的趨勢。在年內變化方面,總氮濃度峰值在春季3月份,此後便穩步下降,到8 9月達到年最低值 年內峰值主要出現...

水環境質量監測與評價

第 1 章 幹流基本概況 1.1流域的自然環境條件 1.1.1流域概況 發源於普蘭店市安波鎮雞冠山流經四平鎮 沙包鎮 瓦窩鎮 元台鎮 大譚鎮 瓦房店城區 蓮山鎮 夾河廟鎮 普蘭店城區 楊樹房鎮,由大劉家鎮入海,全長約96 5km。樹枝狀水系。流域面積約988km2,平均坡降1.3 總徑流約2 5億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