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傳》文學鑑賞

2023-02-04 19:45:05 字數 4563 閱讀 5826

《阿q正傳》賞析

《阿q正傳》最初發表於《晨報副刊》,後收入《吶喊》。是魯迅唯一的一部中篇**。魯迅在談到這篇**的寫作動機時曾經說過,主要是為了揭示「國人的靈魂。

」(《阿q正傳·英文版序》)魯迅在這篇**中表現出來的改造「國民性」的思想;《阿q正傳》

《阿q正傳》賞析

《阿q正傳》最初發表於《晨報副刊》,後收入《吶喊》。是魯迅唯一的一部中篇**。魯迅在談到這篇**的寫作動機時曾經說過,主要是為了揭示「國人的靈魂。

」(《阿q正傳·英文版序》)魯迅在這篇**中表現出來的改造「國民性」的思想;魯迅對阿q表現表現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態度。

**的中心人物是鄉村流浪漢阿q的。《阿q正傳》通過阿q和他周圍人的冷漠形象地揭示了中國農民的麻木和不覺悟,揭示了人性的弱點。也折射出中國資產階級革命的致命弱點。

阿q是乙個貧苦的流氓無產者的典型。阿q是個受壓迫的農民。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

無名無姓。有個姓氏卻被趙太爺剝奪了。只能靠打短工為生活。

——「別人舂公尺,他便舂公尺;別人插秧,他便插秧。」阿q性格的最主要的特徵是「精神勝利法」。所謂的「精神勝利法「就是在現實中無法獲得滿足只好在精神上、在幻想中尋求自我安慰。

**中的《優勝記略》和《續優勝記略》都是他的這種精神勝利法的表現「行狀」。歸納起來,精神勝利法的主要特徵有:自欺欺人、自我安慰。

阿q只求在精神上戰勝對方,既自尊自大,又自輕自賤,死要面子又欺軟怕硬,麻木健忘而糊塗終生。比如,被人打了,就用「兒子打老子」來自我安慰;別人說他混得差,他就用「祖先比你闊」來搪塞。具有驚人的健忘症。

前面被人打了,轉身之間忘得一乾二淨。轉嫁痛苦,耍無賴。畏強凌弱是他性格的重要特點之一。

剛剛被強者假洋鬼子用「哭喪棒」打得鼻青臉腫,轉眼之間就去欺辱小尼姑,強行摸小尼姑的頭,還說「為什麼和尚摸得,我摸不得」。偷了別人家的蘿蔔,卻要蘿蔔說話,等等。但「精神勝利法」不是阿q最根本的特徵,他的根本性格是缺乏起碼的自我意識和個性意識。

阿q的身上還有封建的正統思想和傳統意識。他認為,凡是革命都是與他作對,革命黨捉住都要殺頭。這體現了阿q身上的保皇意識。

他自己雖然經常受到別人的侮辱,但卻以欺侮女人為樂。並且認為「女人是禍水」,自認為「男女之大防甚嚴」,超過了古今的聖賢。儘管到處流浪,還要傳宗接代,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就是這種宗法家族思想的體現。

阿q參加革命,其實對革命並不了解,乙個把自由黨變成了「柿油黨」的流浪漢眼中的革命,是完全根據自己的本能來確定其含義的。在阿q的眼中,革命就是古代戲曲中的場面——「銀盔銀甲。三尖兩刃刀」;所謂的革命,就是搶得財產,把秀才家的寧式床搬來;就是搶得女人,把秀才老婆和女兒等女人搶來,享受他得三妻四妾式的帝王生活;就是仇殺,把秀才等殺掉,把王胡殺掉;就是欺壓別人,讓小d搬東西,搬不快就打。

所以,阿q的革命一旦成功將比失敗讓人更加可怕。

阿q性格有著深刻的文化根源。它與中國歷史,特別是近代中國屢遭外國侵略的屈辱歷史相聯絡。是那種雖然破落,但還自認為是**上國的鴕鳥精神的折射;它也是中國小農經濟社會的產物。

中國小生產者的保守落後、不覺悟等弱點使阿q這樣的農民更容易染上「精神勝利法」。同時,阿q的性格還與傳統的儒家文化尤其是道家和釋家文化相連線。迴避現實和不敢面對現實,是阿q和傳統的道家和釋家文化的相通點。

《阿q正傳》具有豐富的思想內涵。魯迅寫作這部**的目的,就是要揭露「國民的劣根性」,因此,阿q的性格就是現代中國國民性的象徵。**特通過阿q身上的「精神勝利法」揭露了中國的民族劣根性,揭示了病態社會人們的病苦,「以引起療救者的注意」。

阿q時代屬於過去,但阿q性格包含的內容並未絕跡,所以現在阿q是現代中國國民的靈魂。魯迅對阿q性格的揭露,意在對整個舊社會的批判,對整個舊的意識形態的批判。這體現了魯迅深刻的啟蒙主義的思想。

《阿q正傳》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

(1)採用了典型化的手法。這裡的典型化具有兩個方面的涵義:一是塑造人物的基本手法。

魯迅在《我怎樣做起**來》中說:「所寫的事蹟,大抵有一點見過或聽到過的緣由,但決不全用這事實,只是採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髮開去,到足以幾乎完全發表我的意思為止。人物的模特兒也一樣,沒有專用過乙個人,往往是嘴再浙江,臉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乙個拼湊起來的腳色。

」這部作品中的阿q形象,作者說採用了這種「雜取種種人,合成乙個」的手法,將眾多不同的人物的突出的特點綜合起來,然後進行化合創造,從而創造出全新的形象。二是採用了現實主義文學基本創作方法。作品所塑造的阿q這個形象具有符號的意義,因為他不僅是阿q這乙個體,而同時也是「國民性」的濃縮體;他所生活的環境也具有高度的歷史概括性,從中可以窺見中國辛亥革命前後的歷史狀況,人性狀況。

(2)敘述體的結構。對諸如《水滸傳》等中國傳統**的敘述方式的繼承,但又加入了現代的精神分析的對人的精神的深度透視。作品中的「序」「優勝記略」「續優勝記略」「生計問題」等是眾多故事/事蹟的並行排列、堆積,各個故事之間缺乏有效的時間聯絡,因此都是空間性的敘事。

只有到了「革命」和「不准革命」尤其到了結尾「大團圓」,才進入一種時間的流程,形成時間性敘事。

(3)犀利的幽默和諷刺。在**的批判與諷刺特色方面,**不僅有頭尾兩部分議論,而且其他諸多地方都穿插有議論,這些議論具有批判與諷刺特色,是突出主題和刻畫人物形象的主要部分。例如,**開頭關於作品的名目和阿q的性格、籍貫的**和借題發揮,一方面對儒家的「正名說」,舊社會的闊人和立言的人,以及有歷史癖和考據癖的人進行了諷刺。

另一方面,又寫出了阿q生活的社會環境及其社會地位,因而與人物性格的刻畫是密切相關的。

(4)**的語言藝術特色,首先表現在人物對話的性格化上。有時儘管是很簡單的幾句話,卻能準確的表現人物的身份和突現人物的精神面貌。其次,**使用了不少古語,如「誰料博雅如此公」等,不僅簡潔明瞭,而且給文章增加了詼諧的意味和諷刺性。

第三,語言包含幽默感,好用反語,喜歡誇張,如「老q」等;第四,使用了大量口語,如「兒子打老子」;最後,**語言準確、鮮明、生動,富於表現力。

(5)遊戲模仿的解構性。

在這部作品中,魯迅先生首先選擇的顛覆物件是封建傳統文學中的「史傳」文體。中國傳統文學中,「傳」的種類很繁多,如本紀、列傳、自傳、外傳、內傳、大傳和小傳、家傳,等等。這些所謂的「傳」,不但等級森嚴,如皇帝用「本紀」體,大臣則用「列傳」體,而且血緣意識濃厚,如家傳、家譜專敘家族衍傳家族行狀,專為後代「尋宗問祖」服務;更有甚者,中國史家雖然都崇奉「秉筆直書」的修史之德,但這些「帝王將相的家譜」中卻充斥著****粉飾傳主的虛浮之詞。

另外,封建社會中,書寫語言為地主知識分子所壟斷,一般市民百姓本無緣入「傳」,如阿q就不但被剝奪了姓趙的權利,而且連名字也不甚了了。海德格爾說,語言是棲息的家園。不掌握語言文字,又沒有在歷史的語言中得到書寫的百姓,當然也就在歷史的時空中被湮滅了。

所以魯迅說,中國的歷史都是「帝王將相的家譜」。魯迅先生將乙個沒有姓名而僅僅剩**的農民流浪漢入「傳」,顯然是「有乖史法的」。儘管**的「正傳」是取自「不入三教九流的**家所謂『閒話休題言歸正傳』這一句套話裡」,但這名目與古人所撰《書法正傳》的「正傳」字面上相混,而真正具有了史傳的含義。

它的語義實際上暗示了傳統文化的所有的「傳」,皆是「歪傳」。給阿q這樣的悲劇小人物作傳,體現了魯迅先生寫作的人民性特徵。魯迅不但給小人物阿q阿作傳,而且他的創作姿態也很「不恭」。

過去的中國史傳,每敘述到傳主,必正襟危坐,一副恭敬的姿態,語言的敘述語調也因而顯得滯重呆板。特別是那些所謂的「家傳」更顯示出祖宗崇拜和血緣家族制度的偏執個性。魯迅先生借用史傳的物質外殼,採用詼諧、戲謔的反諷語調來寫阿q,將傳主置於被解剖客體的位置,從而調整了創作主體與形象主體的位置,使二者不僅以平等對視,甚至從更高角度來進行俯視,這樣就消解了史傳的崇拜意識,因而也使作家的文筆獲得了更為廣闊的游動空間。

正調和反調皆相宜,就打破了傳統史傳僵硬的文字外殼,史傳也就成為一種活潑靈動的文體了。這樣史傳的使用範圍也被拓寬了,它不僅適用於帝王將相,也適用於販夫走卒。在魯迅的仿製中,文體的血緣等級性也因而被解構了。

魯迅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戲仿是全方位的。魯迅在《阿q正傳》中還對傳統的章回體的結構和大團圓的形式進行了模仿。章回體**是中國晚近時期流傳最廣的一種文學敘述形式,它吸取了中國知識分子文化的詩詞化的特徵,追求一種平衡的對仗。

這種章回體在近代為鴛鴦蝴蝶派**所大量運用,成為阻礙新文化傳播的一種形式。魯迅在**中,採用章回體分章分回的形式,來講述阿q的生命歷程。魯迅對章回體的模仿,並在模仿中加以拆解,既達到了借助它流傳的目的又在使用中使之被解體。

中國傳統文學陳套,喜歡營造善有善報惡有惡的大團圓的結尾,喜歡在「皆大歡喜」中使弱者得到麻醉的歡欣;文化中喜歡奉承別人福祿壽喜,喜歡用「九」象徵長壽。中國傳統**的喜劇性的大團圓結局,是中國國民「十全十美」心理的表徵,精神勝利法的典型體現。在藝術上,它形成了中國文學的悲劇精神的長期匱乏。

魯迅對此所進行的仿製,使讀者在截然相反的結局中,在歡樂和悲哀的巨大落差中,在實際的悲哀與敘述的幸災樂禍中,讓阿q被綁縛殺場砍頭,並設計出阿q為圓圈——畫押沒有畫圓而遺憾的細節;尤其是結尾,他故意將悲劇性的結局寫成喜劇,讓讀者看到如此的「大團圓」和如此的「九」是多麼的可憐和可悲。此外,還有情節結構安排的巧妙和細節描寫的精彩。阿q被逮捕時的誇張的情節,阿q向吳媽求愛以及阿q與閒人等打架的細節,阿q的「大團圓」結局等,都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具有別緻的意味。

總之,《阿q正傳》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藝術成就。它是一部具有世界影響的作品,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和俄羅斯作家高爾基都曾給予崇高的評價。《阿q正傳》《阿q正傳》賞析

《阿q正傳》最初發表於《晨報副刊》,後收入《吶喊》。是魯迅唯一的一部中篇**。魯迅在談到這篇**的寫作動機時曾經說過,主要是為了揭示「國人的靈魂。

」(《阿q正傳·英文版序》)魯迅在這篇**中表現出來的改造「國民性」的思想;

魯迅的阿Q正傳讀後感

一 女性觀 自古就有 紅顏禍水 之說,在士大夫的眼中,女人的意思有兩個 要麼是泥美人似的玩物,要麼是破國亡家的狐狸精。大抵前者多用於詩詞,如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的楊貴妃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的西施 而在做史論時則是後者的一套論調了,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 啊!男人對...

讀後感 高中讀後感《阿q正傳》

高中讀後感 阿q正傳 面對蕪雜世俗之事,一笑了之。讀書,讓人視野開闊,頭腦冷靜,正像深水表面,總是波瀾不驚,做到每臨大事有靜氣,處理問題從容不迫,舉重若輕。中,阿沒錢沒地位,被趙太爺欺負,被他們剝奪了自己的自由權,稱阿為老他是乙個很可憐的人,連說話都要時刻小心,因為,趙太爺就想找他麻煩,使阿經常挨揍...

阿Q反思記

還要寫些什麼呢?阿q又陷入了沉思。這時小尼姑恰好路過,給阿q帶來了靈感。阿q一下子活過來,眉飛色舞地說 快寫上,我不該欺負小尼姑。為了表示他改過自新的決心,他又添上讓小尼姑掐他三次的話。這時的阿q已經完全陶醉了,好像已經觸控到了那金盃的溫熱的身軀。就這樣,阿q一次次沉想,又一次次拍手叫好。那紙上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