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生態農業迴圈經濟模式的可行性調研報告

2023-02-03 03:42:05 字數 5032 閱讀 5933

摘要: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農業生產的持續、穩定地發展,同時又保護和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維護農業生態平衡,已成為當前我國農業發展,鄉村建設和農村環境保護的重要問題。實踐證明,傳統農業解決不了這一問題;現代石油農業的生物學產量大為提高,但給農業環境帶來的問題在某些方面更為嚴重。

因此利用生態迴圈農業的組合技術,也就是各種單項技術的優化組合和裝配來提高農業的生物學產量的研究已成為必然。

根據xx的生態建設規劃,xx要在十二年內建成乙個生態城市,其中農業的生態化是乙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如何根據杭州的地理位置,氣候、地質、地貌、土壤資源等特點,通過調研篩選出乙個適合杭州的生態農業迴圈模式,從而以點帶面,全面的推進xx的生態農業建設,促進杭州生態城市建設有很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生態農業;傳統農業;迴圈模式組合技術

第一章緒論 3

1.1現代生態農業的基本內涵 3

1.2調研的動機與目的 3

第二章國內外生態農業迴圈的主要模式 4

2.1 按迴圈的範圍進行分類 4

2.1.1 農田內迴圈模式 4

2.1.2 種養間的迴圈結構 5

2.2基於農業的大迴圈 5

2.2.1農業經營實體之間的迴圈 5

2.2.2城市工礦和農村之間的迴圈 5

2.2.3農業與地球生物化學迴圈 6

2.2 按接**術的連線方向不同分類 6

2.2.1時空結構型 6

2.2.2食物鏈型 6

2.2.3時空食物鏈綜合型 6

2.3 按產生能源的要求設計的生態農業模式 7

2.3.1 北方"四位一體"能源生態農業模式 7

2.3.2南方「豬-沼-果」能源生態農業模式 7

2.5.3西北「五配套」能源生態農業摸式 7

第三章 xx生態農業迴圈模式的方式與存在問題 9

2.1xx的自然地理和氣候狀況 9

2.2 xx生態農業迴圈模式呈現的特徵 9

2.1.1 「種養」相結合的綜合利用模式 9

2.1.2xx「種養」相結合的綜合利用模式 10

2.1.3竹林(果園)—雞共生生態模式 20

2.1.4生態庭院模式 21

2.1.5綜合生態水產養殖場模式 22

2.1.6加工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模式 22

2.1.7秸杆還田生態迴圈模式 23

2.1.8「士多啤梨—網紋瓜(蔬菜)」間作套種模式 24

2.1.9塑料薄膜** 24

2.1.10農藥、肥料的使用 24

第四章結論和建議 25

第一章緒論

1.1現代生態農業的基本內涵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世界上一些發達國家出現了生態農業。它不僅高度地涵蓋了各種先進農業的理論和模式,而且又使各種先進的理論和模式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高度地融合在一起,從而產生出「三個效益」的統一,是農業理論和農業生產上的一大突破。現代生態農業的內涵主要包括如下八個方面:

一是在現代食物觀念引導下,確保國家食物安全和人民健康;二是進一步依靠科技進步,以繼承中國傳統農業技術精華和吸收現代高新科技相結合;三是以科技和勞力密集相結合為主,逐步發展成技術、資金密集型的農業現代化生產體系;四是注重保護資源和農村生態環境;五是重視提高農民素質和普及科技成果應用;六是切實保證農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七是發展多種經營模式、多種生產型別、多層次的農業經濟結構,有利引導集約化生產和農村適度規模經營;八是優化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促進農牧漁,種養加、貿工農有機結合,把農業和農村發展聯絡在一起,推動農業向產業化、社會化、商品化和生態化方向發展。

1.2調研的動機與目的

根據xx的生態建設規劃,xx要在十二年內建成乙個生態城市,其中農業的生態化是乙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因此,如何根據杭州的地理位置,氣候、地質、地貌、土壤資源等特點,通過調研篩選出乙個適合杭州的生態農業迴圈模式,從而以點帶面,全面的推進xx的生態農業建設,促進杭州生態城市建設有很重要的意義。

第二章國內外生態農業迴圈的主要模式

生態農業的實質是在系統觀和戰略觀點指導下,把生態效益盡可能和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統一起來,實現高產、高質、高效、迴圈、再生的農業方式。

迴圈既是生態農業賴以實現的方式,又是生態農業運轉的必然結果。通過對生態農業迴圈模式及主要管理關鍵的了解,將能夠更好地明了當地生態農業發展的選擇,確定迴圈農業的主要努力方向。生態農業模式按不同的分類方法主要有以下有幾種。

2.1按迴圈的範圍進行分類

2.1.1 農田內迴圈模式

1、 間套種:例如豆科作物和禾本科作物的間套種,就有不同物種間的養分交換,產生養分在作物間的迴圈;

2、秸稈還田:通常是上一茬的作物秸稈,通過秸稈還田成為下一茬作物的養分,也有通過堆肥成為下一茬作物的養分;

3、 農田養殖:稻田養鴨、養魚、養蟹、養青蛙等動物取食農田雜草和小動物,動物糞便回田成為作物肥料;

4、坡地水保措施:通過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坡地養分和水分可以更多地在林地、果園和梯田中迴圈利用。例如果園種草(生物措施)可以使養分留在果園內迴圈,水平梯田(工程措施)和水窖建設可以減少水分和養分離開坡地,增加迴圈;

5、接種根瘤菌或菌根菌:利用作物根系分泌物與微生物之間的物質相互作用,達到互利和迴圈的目的;

6、 施肥控制:通過平衡施肥、控釋肥、精確農業等措施控制肥料的使用時間和使用量,減少養分投入和流失,可以增加系統內的利用效率和迴圈比例;

2.1.2 種養間的迴圈結構

1、種養直接連線:植物飼料-動物肥料關係,例如飼料作物(玉公尺、大豆、苜蓿、象草、蘇丹草、黑麥草、三葉草)種植與養牛、養豬、養雞、養魚的結合,作物秸稈餵飼動物,動物糞便肥田;

2、加沼氣環節:豬-沼-果模式,四位一體(養豬-沼氣-種菜-溫室)模式;

3、加食用菌環節:(養殖業糞便+種植業秸稈=培養基)→培養食用菌→菌渣做農田肥料;

4、加蚯蚓環節:通過蚯蚓處理作物秸稈、動物糞便、汙水處理廠汙泥等,使廢物資源化後再重新利用,例如利用蚯蚓進行秸稈堆肥、糞便堆肥、汙泥堆肥等;

5、加魚塘環節:著名的桑基魚塘就是基上種桑養蠶,蠶沙下塘養魚,塘泥回基肥桑的迴圈模式,今天已經演化出花基魚塘、蔗基魚塘、草基魚塘、塘邊養鴨、塘邊養豬等迴圈體系;

2.2基於農業的大迴圈

2.2.1農業經營實體之間的迴圈

種植業公司+養殖業公司,種植業農場+養殖業農場,種植業專業戶+養殖業專業戶等經營實體之間的迴圈模式,例如專業果場向養雞企業定期購買雞糞,種茶專業戶向種蔗專業戶購買蔗葉覆蓋茶園、向養牛專業戶收購牛糞等;

2.2.2城市工礦和農村之間的迴圈

七十年代前工業不發達,城市垃圾主要是有機物,大多數直接返還農村做有機肥。八十年代後隨著工業的發展,城市固體廢物以填埋焚燒為主、廢水集中處理為主,截斷了返還農村的通道。現在逐步提倡垃圾分類收集,其中的有機成分鼓勵更多迴圈到農林業。

由於推行工業汙水的達標排放、生活汙水和工業汙水的分離、有害物質的處理技術進步,城市汙水處理廠的汙泥更多可以適合迴圈使用;

2.2.3農業與地球生物化學迴圈

農業的物質輸入和輸出本身就是全球物質迴圈的一部分,其中植樹造林和保護森林,對增加碳的迴圈吸收量,穩定大氣二氧化碳濃度有重要作用。

2.2 按接**術的連線方向不同分類

2.2.1時空結構型

這是一種根據生物種群的生物學、生態學特徵和生物之間的互利共生關係而合理組建的農業生態系統,使處於不同生態位置的生物種群在系統中各得其所,相得益彰,更加充分的利用太陽能、水分和礦物質營養元素,是在時間上多序列、空間上多層次的三維結構,其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均佳。具體有果林地立體間套模式、農田立體間套模式、水域立體養殖模式,農戶庭院立體種養模式等。

2.2.2食物鏈型

這是一種按照農業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和物質迴圈規律而設計的一種良性迴圈的農業生態系統。系統中乙個生產環節的產出是另乙個生產環節的投入,使得系統中的廢棄物多次迴圈利用,從而提高能量的轉換率和資源利用率,獲得較大的經濟效益,並有效的防止農業廢棄物對農業生態環境的汙染。具體有種植業內部物質迴圈利用模式、養殖業內部物質迴圈利用模式、種養加工三結合的物質迴圈利用模式等。

2.2.3時空食物鏈綜合型

這是時空結構型和食物鏈型的有機結合,使系統中的物質得以高效生產和多次利用,是一種適度投入、高產出、少廢物、無汙染、高效益的模式型別。

2.3 按產生能源的要求設計的生態農業模式

2.3.1 北方"四位一體"能源生態農業模式

在農戶庭院或田園,選一處坐北朝南、背風向陽的空地,建乙個200-600平方公尺的日光溫室,其內部一端(南側除外)是20平方公尺的畜禽和1平方公尺的衛生廁所,畜禽捨下部是6-10立方公尺的沼氣池,就組成了乙個「四位一體」,農村能源生態模式。主要形式是養雞—雞糞餵豬—豬糞進入沼氣池—沼氣用於生活燃氣照明、沼氣液渣作肥料生產大棚蔬菜,實現了養殖糞便的迴圈再利用,既改善生態迴圈,又增加了效益。

2.3.2南方「豬-沼-果」能源生態農業模式

該模式是利用山地、農田、水面、庭院等資源,採用「沼氣池、豬舍、廁所」三結合工程,圍繞主導產業,因地制宜開展「三沼(沼氣、沼渣、沼液)」綜合利用,從而實現對農業資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態環境建設、提高農產品質量、增加農民收入等效果。工程的果園(或蔬菜、魚池等)面積、生豬養殖規模、沼氣池容積必須合理組合。

工程技術:豬舍建造技術、沼氣池工程建設技術、貯肥池建設技術、水利配套工程等。

運作方式:沼氣用於農戶日常做飯點燈,沼肥(沼渣)用於果樹或其他農作物,沼液用於拌飼料餵養生豬,果園可以套種蔬菜和飼料作物,從而保證了育肥豬的飼料供給。農戶除養豬外,還包括養牛、養雞等養殖業;果業也可包括糧食、蔬菜、經濟作物等種植業。

核心技術:養殖場及沼氣池建造、管理技術,果樹(蔬菜、魚池等)種植和管理等。

2.5.3西北「五配套」能源生態農業摸式

「五配套」能源生態農業模式是解決西北乾旱地區的用水,促進農業持續發展,提高農民收入的重要模式。其主要內容是,每戶建乙個沼氣池、乙個果園、乙個暖圈、乙個蓄水窖和乙個看營房。「五配套」模式以農戶庭院為中心,以節水農業、設施農業與沼氣池和太陽能的綜合利用作為解決當地農業生產、農業用水和日常生活所需能源的主要途徑,並以發展農戶房前屋後的園地為重點,以塑料大棚和日光溫室等為手段,以增加農民經濟收入,實現脫貧致富奔小康。

這種模式的特點是以土地為基礎,以沼氣為紐帶,形成以農帶牧(副)、以牧促沼、以沼促果、果牧結合的配套發展和良性迴圈體系。據陝西省的調查統計,推廣使用「五配套」模式技術以後,可使農戶從每公頃的果園中獲得增收節支3萬元左右的效益。

北方產業化生態農業示範園區

產業化生態農業示範園區 專案建設規劃 專案遠景 2002年,農業部推出的 北方四位一體生態農業模式 是基於發展家庭 庭院 經濟為目的,也是新農村建設的內涵之一。這種模式的侷限性是顯而易見的 小規模 多樣化 分散經營,高科技手段利用率低,社會化服務配套困難。本質上還是囿於小農經濟的圈子,無法有效承載技...

生態農業的綜合評價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綠色餐飲 生態農業觀光正日漸成為人們追求精神享受和愉悅的時尚,農業生產的方式也正在產生重大的變革。迴圈經濟 生態農業是今後農業發展的主要方向。本專案正是基於這種發展方向而實施的,立體生態農業和生態旅遊作為朝陽產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是社會發展的產物,是促進可持續發展的...

生態農業和有機農業的區別

國際有機農業與我國生態農業和綠色食品 2003 06 17中國農產品供求資訊網 一 有機農業發展的過程 有機農業自提出至今已有近70年時間,其間大體經歷了4個階段。第一階段 1900 1945年 思想萌芽階段。這一階段是有機農業思想萌發和提出時期,主要是有關專家和學者對傳統農業的挖掘和再認識,而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