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課戊戌變法

2023-02-01 19:27:04 字數 1759 閱讀 5651

【教學目標】

【重點難點】

重點:公車上書,戊戌變法的內容及影響。

難點:戊戌變法的歷史意義和失敗的原因。

【匯入新課】

教師展示《時局圖》:戊戌變法前所面臨的政治局面。

現在我們做乙個假設:我們都生活於19世紀末這個動盪的年代,我們都是熱愛祖國、關心中國前途命運的知識分子、愛國青年,你如何看待當前的時局?如何拯救中華民族於水火之中?

談一談你的看法、想法。請2-3位學生回答。(隨機讓學生回答)

和大家一樣,當時中國的各界人士為挽救民族危亡進行了不同方式不同形式的探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6課:戊戌變法。

【新課講授】

目標導學一:康有為與公車上書

1.教師請同學們閱讀教材,並展示康有為、梁啟超的**。

2.教師提問:康、樑二人聽到《馬關條約》簽訂的訊息後有何反應?維新變法拉開序幕的標誌性事件是什麼?

學生回答:公車上書。

教師強調:公車上書標誌著維新變法運動的開始。隨後提問:公車上書提出了哪些主張?其結果是什麼?

學生回答:主張是拒和、遷都、變法。這次上書並沒有上達光緒皇帝,卻轟動了京滬。

3.教師過渡:從公車上書這一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出,康有為、梁啟超是具有初步資產階級思想的愛國知識分子。那麼,「公車上書」失敗後,康、樑二人又進行了哪些運動?

學生回答:在各地組織學會,創辦報刊,宣傳變法,推動了維新變法思想的廣泛傳播。

教師提問:閱讀教材,列舉一些著名的學會和報刊?並說說它們宣傳了哪些思想觀點?

學生回答:著名的學會有強學會、農學會等;主要報刊有《時務報》《國聞報》。其中《時務報》宣傳了梁啟超的「法者,天下之公器也;變者,天下之公理也」的力行變法思想;嚴復等主持的《國聞報》,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為目的,號召變法圖強。

4.教師強調:維新思想的傳播,極大地推動了維新變法運動的發展,為百日維新奠定了思想基礎。

目標導學二:百日維新

1.請同學們閱讀教材,並回答問題:什麼樣的事件,促使光緒帝決心變法?

學生回答:德國強佔膠州灣。

2.教師強調:2023年,德國強佔膠州灣,中華民族面臨空前的民族危機,為了「不甘作亡國之君」,光緒帝決心變法,以自強。

3.閱讀教材,請同學們列表總結變法的內容,並以小組為單位,分析各個內容的影響?

學生回答:小組形式回答。(答案略)

教師總結:

4.教師過渡:實施變法的2023年是農曆戊戌年,因此歷史上稱這次變法為「戊戌變法」。但變法沒能像維新派所期望的那樣長期實行下去,不久變法失敗了。

5.教師講述:2023年9月21日,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發動政變,囚禁光緒皇帝,搜捕維新人士,廢除變法詔令。歷時103天的變法失敗,史稱「百日維新」。

6.教師展示:**《譚嗣同殉難圖》《譚嗣同史實》

提問:我們應該學習譚嗣同的什麼精神?(學生回答後,教師歸納)

教師歸納:學習他為民族大業不惜犧牲生命的愛國主義精神。

7.教師強調:戊戌變法雖然失敗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請同學們思考: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有哪些?(學生回答後,教師歸納總結)

教師歸納:①維新變法觸及了封建統治中頑固派的利益;②頑固派實力強大;③維新派沒有乙個堅強的領導核心;④維新派不敢發動群眾,僅僅依靠乙個沒有實權的皇帝。⑤維新人士缺乏政治策略,急於求成。

【課堂總結】

戊戌變法的失敗,使中國喪失了一次擺脫民族危機,走向富強的機會。但是維新志士們滿懷愛國熱情,為變法奔走呼號,殫精竭慮,他們的行動符合歷史潮流,是愛國的、進步的,顯示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他們的愛國精神必將激勵和指引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為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繼續努力奮鬥。

人教2019版學案第6課戊戌變法

八年級歷史學科學案 編制人 王健峰審核 李梅梅編號 6 參 1 右側兩則 反映了什麼問題?馬關條約 簽訂後,西方列強掀起瓜分狂潮,中國面臨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2 面對上述情況,康有為 梁啟超為代表的先進中國人開展了怎樣的活動?有何意義?發動公車上書,請求拒和 遷都 變法。拉開了變法維新的序幕 3 在...

歷史趣聞戊戌變法失敗原因及教訓戊戌變法為什么會失敗

導語 百日維新是中國現代史上的一場改革運動。其失敗的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變法的思想準備不充分。變法理論沒被國人完全接受,因 百日維新是中國現代史上的一場改革運動。其失敗的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變法的思想準備不充分。變法理論沒被國人完全接受,因而缺乏指導作用,缺乏說服力 對社...

戊戌變法教學反思表

渭南市高階中學2014 2015學年第一學期專任教師教學反思表 年級高二學科歷史姓名張永利 所帶班級文科4 5班 理科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3 26班 教學反思 教師在教學中通過觀察 回顧 診斷等方式,對自我的主體行為或肯定 支援 強化 或否定 思索 修正從而提高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