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數學一年級下冊《上下》教學反思

2023-01-28 23:24:06 字數 1484 閱讀 1135

本次磨課課例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上下》。初看教材,感覺內容比較簡單,學生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及認知基礎,教學應該相對輕鬆。但是通過不斷地解讀教材、上課議課、修改教案,發現看似簡單的一節課,教師要想講清楚,使學生真明白,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經歷多次備課,反覆磨課,使我意識到上好一節課的基礎就在於:對教材及學生的充分解讀和了解。

一、對教材的解讀使教師明白教什麼

從表面來看,本節課就是讓學生會用「上下」來描述物體的位置,教師不教,學生也會。其實深入解讀教材,發現簡單的表面下面蘊含豐富的教學內容。

在最初的教材解讀中,我們對教材的解讀有以下幾點:

1、《上下》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一課,是小學階段學習有關「位置」內容的起始課,根據學生日常積累的經驗來看,在描述物體位置時「參照物」容易被忽視。因此,本節課讓學生感受在描述物體位置時「參照物」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

2、本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理解物體的「上下」位置關係及「上下」位置的相對性,初步建立空間觀念。因此,在新授環節,設計讓學生用「上下」說物體的位置,並關注學生用不同參照物說2個物體的位置及理解3個物體時「上下」位置的相對性。

我自認為對教材的解讀已經夠全面、深入了。但是通過第一輪的磨課,老師的指點,發現在對教材的解讀中缺少讓學生通過「同一參照物描述不同物體位置」的理解。

教師對教材的理解不能「想當然」,必須塌下身子仔細研究、反覆琢磨。因為教師對教材的解讀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質量。乙個教師只有把教材吃透了,才能明白教什麼,才能靈活變通教學方式,用最少的時間給學生以最大的收穫,呈現乙個飽滿、有效率的數學課堂。

二、對學生解讀使教師清楚怎樣教

單靠「死」記還不行,還得「活」用,姑且稱之為「先死後活」吧。讓學生把一周看到或聽到的新鮮事記下來,摒棄那些假話套話空話,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篇幅可長可短,並要求運用積累的成語、名言警句等,定期檢查點評,選擇優秀篇目在班裡朗讀或展出。這樣,即鞏固了所學的材料,又鍛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等等,達到「一石多鳥」的效果。

一般說來,「教師」概念之形成經歷了十分漫長的歷史。楊士勳(唐初學者,四門博士)《春秋穀梁傳疏》曰:「師者教人以不及,故謂師為師資也」。

這兒的「師資」,其實就是先秦而後歷代對教師的別稱之一。《韓非子》也有雲:「今有不才之子……師長教之弗為變」其「師長」當然也指教師。

這兒的「師資」和「師長」可稱為「教師」概念的雛形,但仍說不上是名副其實的「教師」,因為「教師」必須要有明確的傳授知識的物件和本身明確的職責。在對教材分析、解讀的基礎上,我對新授部分設計了4個環節,一是為了實現教學目標;二是為了體現問題設計的層次性。

與當今「教師」一稱最接近的「老師」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時期。金代元好問《示侄孫伯安》詩云:「伯安入小學,穎悟非凡貌,屬句有夙性,說字驚老師。

」於是看,宋元時期小學教師被稱為「老師」有案可稽。清代稱主考官也為「老師」,而一般學堂裡的先生則稱為「教師」或「教習」。可見,「教師」一說是比較晚的事了。

如今體會,「教師」的含義比之「老師」一說,具有資歷和學識程度上較低一些的差別。辛亥革命後,教師與其他**一樣依法令任命,故又稱「教師」為「教員」。

2019學年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教學計畫

紗廠路小學馮鈺傑 一 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學生經過上一學期的數學學習後,其基本知識 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著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到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操作 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發現學生們自覺性較差,上課有小部分同學不注意聽講,口算時...

2019學年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教學計畫

這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是 100 以內數的認識20 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 以內的加減法口算在學生掌握了20以內各數的基礎上 這冊教材把認數的範圍擴大到100 使學生初步理解數字的概念 學會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 弄清100以內數的組成和大小 會用這些數來表達和交流 形成初步的數感 100以內的加...

2019學年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教學計畫

三 教材分析 這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 認識圖形 二 20 以內的退位減法 分類與整理 100以內數的認識 數學實踐活動 擺一擺,想一想 認識人民幣 100 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一 找規律。這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是 100 以內數的認識,20 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 以內的加減法口算。在學生掌握了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