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六年級科學下冊生物的變異現象1教學反思蘇教版

2023-01-28 16:03:02 字數 5416 閱讀 9076

《生物的變異現象》是蘇教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二單元中的第二課。本課是根據《課程標準》中「知道變異也是生物的基本特徵之一,生物與它們的父代及同代之間有許多不同」來展開的,但是對於「變異」這個概念,學生的背景知識非常之少,需要更多的感性知識和基礎知識。作為一節概念教學課,其中包含不少的名詞、術語,如何就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接受程度,盡可能地做到科學和準確?

如何在學生理解科學概念同時又可以提高學生的能力,提高科學素養?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主要圍繞著以下幾個關係處理本課的教學。

1.知識與能力

科學知識和科學能力同等重要,沒有主次之分,它們同樣都是構成個人科學素養的基本組成成分。科學知識構成了科學的基本資訊內容。科學能力是從事科學研究的基本能力。

科學知識是科學能力的載體,科學能力是獲得科學知識的一種有效「工具」。我們很難想象乙個頭腦空白的人能夠解決一些複雜的科學問題。反之,學生在建構科學知識的過程中,通過猜想、**、實驗等技能達到對新知識更深刻的理解與運用。

所以在教學中我設計了「推測植物是否也存在變異現象後讓學生用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嚐一嚐等方法對多個蘋果進行觀察,從而為自己的觀點尋找證據」這個環節,就是要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推測能力和收集證據的能力,同時也讓學生獲得了「植物也存在變異現象」這個結論性的知識。

2.**與傳授的時機

小學科學教學以**為主,但是在概念教學中也應該充分發揮傳授的作用。**教學能夠親歷科學發現的過程,能夠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夠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獨立解決科學問題的能力。傳授式教學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傳遞大量的知識資訊。

教師在一些知識方面給學生一定的學習支架時,教師就應該進行一些傳授。在「生物的變異現象」這一概念中「同一物種」、「子代與父代」等術語大部分學生對於它是陌生的,所以在教學的起始我就把它拿出來做以解釋,消除學生在理解概念中的障礙。當然,我的設計是先通過讓學生舉例說明什麼是同一物種來了解了學生的前概念後,如果發現學生確實有異議後才開始解釋的。

這樣做既了解了學生的前概念又可以掃除概念理解中的障礙,一舉兩得。而在歸納「變異」概念環節,我首先讓學生通過多種渠道獲得事實資訊,有了較多事實資訊後,我就引用「**—研討」教學法,科學處理各種資訊:「通過以上的比較和對資料的分析,你發現了什麼現象?

」從而積極引導學生自主進行分析、討論,學生通過將資料規律與實際的遺傳現象相結合, 「水到渠成」的形成「變異」具體概念。

在設計本課其它的教學環節時,我也是始終圍繞著處理以上幾種關係為主線進行的。其目的就是要在學生理解科學概念同時又可以提高學生的能力,提高科學素養。

二、課後反思

這節課的執教中,基本上體現了自己備課時的一些想法,學生在自己的認知水平和接受程度內對「變異」這一生物現象有了一些初步的認識,同時學生的觀察、推測、收集證據等能力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這是得益於對蘭本達教授的「**-研討」教學法的學習,在它的核心思想「幫助學生在大量事實資訊的基礎上發現具體概念、形成科學概念」引領下,課堂上我嘗試使用了「創設情境,激發興趣----組織**,獲取事實資訊----研討綜合,概括具體概念----分析總結,形成科學概念----實踐運用,深化科學概念」五個教學環節進行了本課的概念教學。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在教學中,我首先採用通過出示自己的**(其實是我媽媽年輕時的**),讓學生一下子興奮起來並明確「之所以知道這不是老師的**就是因為老師與媽媽有不同的特徵」。從而引出了一些典型的特徵,如:「有耳垂和無耳垂」等。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本課開課部分的設計不僅能瞬間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又解決了「對典型特徵的認識」。

(二)組織**,獲取事實信

「**-研討」教學法認為:概念是思維的基本要素,但概念來自學生的感性認識。只有讓學生充分接觸客觀事物,獲得大量事實資訊,才能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信服地概括出具體概念。

所以在教學中,我採用先讓學生統計班級同學的特徵差異,比較自己與父母的差異,尋找雙胞胎之間的差異等;繼而再讓學生通過觀察蘋果實物以及其它動、植物**。在這個**過程中,我有意識培養學生邊觀察操作邊思考的良好習慣,讓學生通過活動,自主獲取以上的感性的事實資訊,凸顯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三)研討綜合,概括具體概念

當學生在一定的**活動中獲得了足夠的感性事實資訊後,我就在相應的環節穿插引導學生「通過以上的比較和對資料的分析,你發現了什麼現象?」,「從剛才的活動中,你又發現了什麼?」從而使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大量事實資訊的交流、碰撞,讓學生信服地概括出:

人與人具有不同的特徵,植物同一物種之間具有不同的特徵,動物也是如此這樣乙個具體的概念。

(四)分析總結,形成科學概念

當學生研討綜合,概括出具體感念後,我則對學生剛剛形成的具體概念進行分析小結,幫助學生盡快地把事實概念轉化成科學概念:「子代與親代之間,同一物種之間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不同的特徵,這個現象叫做變異」「生物的變異現象是一種普遍的現象,而且它也是生命的共同特徵之一」。這個環節是非常必要的,正如蘭本達教授所說:

所有概念的建立,都要在浩瀚的事實中探求意義,探尋乙個概括的體系,把乙個問題所有可能的特徵都包括進去。

(五)實踐運用,深化科學概念

學習科學的目的之一,是讓學生能在生活中進行應用,並在應用中重新研究科學。在本課的最後,我讓學生「用學習的遺傳和變異知識解釋:為什麼自然界既有固定種類的生物又如此豐富多彩,有各種各樣的生物?

」使學生既鞏固理解了課堂所學,又將科學**引伸到課外。

教學始終是一種不完美的藝術,課前我雖然做了很多準備,但是本課依然存在很多的遺憾。這些遺憾將成為我以後教學中努力的方向:首先,我在備課中應該「備語言」,加強語言表達的訓練,教師語言表達會直接影響到課堂的程序。

其次,在概括具體概念的環節,我應該更加相信學生,給學生足夠的交流、碰撞時間。

附送:2019-2023年六年級科學下冊生物的變異現象1教學反思蘇教版

《生物的變異現象》是蘇教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二單元中的第二課。本課是根據《課程標準》中「知道變異也是生物的基本特徵之一,生物與它們的父代及同代之間有許多不同」來展開的,但是對於「變異」這個概念,學生的背景知識非常之少,需要更多的感性知識和基礎知識。作為一節概念教學課,其中包含不少的名詞、術語,如何就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接受程度,盡可能地做到科學和準確?

如何在學生理解科學概念同時又可以提高學生的能力,提高科學素養?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主要圍繞著以下幾個關係處理本課的教學。

1.知識與能力

科學知識和科學能力同等重要,沒有主次之分,它們同樣都是構成個人科學素養的基本組成成分。科學知識構成了科學的基本資訊內容。科學能力是從事科學研究的基本能力。

科學知識是科學能力的載體,科學能力是獲得科學知識的一種有效「工具」。我們很難想象乙個頭腦空白的人能夠解決一些複雜的科學問題。反之,學生在建構科學知識的過程中,通過猜想、**、實驗等技能達到對新知識更深刻的理解與運用。

所以在教學中我設計了「推測植物是否也存在變異現象後讓學生用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嚐一嚐等方法對多個蘋果進行觀察,從而為自己的觀點尋找證據」這個環節,就是要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推測能力和收集證據的能力,同時也讓學生獲得了「植物也存在變異現象」這個結論性的知識。

2.**與傳授的時機

小學科學教學以**為主,但是在概念教學中也應該充分發揮傳授的作用。**教學能夠親歷科學發現的過程,能夠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夠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獨立解決科學問題的能力。傳授式教學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傳遞大量的知識資訊。

教師在一些知識方面給學生一定的學習支架時,教師就應該進行一些傳授。在「生物的變異現象」這一概念中「同一物種」、「子代與父代」等術語大部分學生對於它是陌生的,所以在教學的起始我就把它拿出來做以解釋,消除學生在理解概念中的障礙。當然,我的設計是先通過讓學生舉例說明什麼是同一物種來了解了學生的前概念後,如果發現學生確實有異議後才開始解釋的。

這樣做既了解了學生的前概念又可以掃除概念理解中的障礙,一舉兩得。而在歸納「變異」概念環節,我首先讓學生通過多種渠道獲得事實資訊,有了較多事實資訊後,我就引用「**—研討」教學法,科學處理各種資訊:「通過以上的比較和對資料的分析,你發現了什麼現象?

」從而積極引導學生自主進行分析、討論,學生通過將資料規律與實際的遺傳現象相結合, 「水到渠成」的形成「變異」具體概念。

在設計本課其它的教學環節時,我也是始終圍繞著處理以上幾種關係為主線進行的。其目的就是要在學生理解科學概念同時又可以提高學生的能力,提高科學素養。

二、課後反思

這節課的執教中,基本上體現了自己備課時的一些想法,學生在自己的認知水平和接受程度內對「變異」這一生物現象有了一些初步的認識,同時學生的觀察、推測、收集證據等能力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這是得益於對蘭本達教授的「**-研討」教學法的學習,在它的核心思想「幫助學生在大量事實資訊的基礎上發現具體概念、形成科學概念」引領下,課堂上我嘗試使用了「創設情境,激發興趣----組織**,獲取事實資訊----研討綜合,概括具體概念----分析總結,形成科學概念----實踐運用,深化科學概念」五個教學環節進行了本課的概念教學。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在教學中,我首先採用通過出示自己的**(其實是我媽媽年輕時的**),讓學生一下子興奮起來並明確「之所以知道這不是老師的**就是因為老師與媽媽有不同的特徵」。從而引出了一些典型的特徵,如:「有耳垂和無耳垂」等。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本課開課部分的設計不僅能瞬間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又解決了「對典型特徵的認識」。

(二)組織**,獲取事實信

「**-研討」教學法認為:概念是思維的基本要素,但概念來自學生的感性認識。只有讓學生充分接觸客觀事物,獲得大量事實資訊,才能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信服地概括出具體概念。

所以在教學中,我採用先讓學生統計班級同學的特徵差異,比較自己與父母的差異,尋找雙胞胎之間的差異等;繼而再讓學生通過觀察蘋果實物以及其它動、植物**。在這個**過程中,我有意識培養學生邊觀察操作邊思考的良好習慣,讓學生通過活動,自主獲取以上的感性的事實資訊,凸顯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三)研討綜合,概括具體概念

當學生在一定的**活動中獲得了足夠的感性事實資訊後,我就在相應的環節穿插引導學生「通過以上的比較和對資料的分析,你發現了什麼現象?」,「從剛才的活動中,你又發現了什麼?」從而使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大量事實資訊的交流、碰撞,讓學生信服地概括出:

人與人具有不同的特徵,植物同一物種之間具有不同的特徵,動物也是如此這樣乙個具體的概念。

(四)分析總結,形成科學概念

當學生研討綜合,概括出具體感念後,我則對學生剛剛形成的具體概念進行分析小結,幫助學生盡快地把事實概念轉化成科學概念:「子代與親代之間,同一物種之間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不同的特徵,這個現象叫做變異」「生物的變異現象是一種普遍的現象,而且它也是生命的共同特徵之一」。這個環節是非常必要的,正如蘭本達教授所說:

所有概念的建立,都要在浩瀚的事實中探求意義,探尋乙個概括的體系,把乙個問題所有可能的特徵都包括進去。

(五)實踐運用,深化科學概念

學習科學的目的之一,是讓學生能在生活中進行應用,並在應用中重新研究科學。在本課的最後,我讓學生「用學習的遺傳和變異知識解釋:為什麼自然界既有固定種類的生物又如此豐富多彩,有各種各樣的生物?

」使學生既鞏固理解了課堂所學,又將科學**引伸到課外。

教學始終是一種不完美的藝術,課前我雖然做了很多準備,但是本課依然存在很多的遺憾。這些遺憾將成為我以後教學中努力的方向:首先,我在備課中應該「備語言」,加強語言表達的訓練,教師語言表達會直接影響到課堂的程序。

其次,在概括具體概念的環節,我應該更加相信學生,給學生足夠的交流、碰撞時間。

六年級科學下冊生物的變異現象1教學反思蘇教版

二 課後反思 這節課的執教中,基本上體現了自己備課時的一些想法,學生在自己的認知水平和接受程度內對 變異 這一生物現象有了一些初步的認識,同時學生的觀察 推測 收集證據等能力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這是得益於對蘭本達教授的 研討 教學法的學習,在它的核心思想 幫助學生在大量事實資訊的基礎上發現具體概念...

年六年級科學下冊生物的遺傳現象1教學反思蘇教版

附送 2019 2020年六年級科學下冊生物的遺傳現象 1教學實錄蘇教版 教學過程 一 激發學生 遺傳現象的興趣 師 用實物投影出示某位學生父母的登記照 今天我給同學們帶來了兩張 大家看看,猜猜他們是哪位同學的父母?生 我覺得這是李意傑同學的家長。師 你們是根據什麼猜出來的?生 我覺得這2張 中,他...

六年級下冊科學試卷

三 1 1 注意個人衛生 勤洗手 勤洗澡 不挖鼻孔 2 講究營養並注意飲食衛生 不暴飲暴食 不吸菸 不酗灑 合理安排每天進餐次數和時間 3 注意學習姿勢和用眼衛生 眼離書本一尺 胸離課桌一拳 注意採光和照明 4 加強體育鍛煉 游泳 跑步 踢球 5 保證充足的睡眠 小學生1 2年級10 11小時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