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學反思 關於數學實踐活動課的探索與思考 教學

2023-01-28 07:18:02 字數 5323 閱讀 3270

關於數學實踐活動課的探索與思考

單靠「死」記還不行,還得「活」用,姑且稱之為「先死後活」吧。讓學生把一周看到或聽到的新鮮事記下來,摒棄那些假話套話空話,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篇幅可長可短,並要求運用積累的成語、名言警句等,定期檢查點評,選擇優秀篇目在班裡朗讀或展出。這樣,即鞏固了所學的材料,又鍛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等等,達到「一石多鳥」的效果。

新課程標準的出台和新教材的實驗與推廣,加大了教學改革的力度,也為教學改革提供了廣闊的前景,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空間。新教材無論從內容設計上還是呈現形式上,都給傳統的教學模式以衝擊,也給從事教育事業的教師們帶來了乙個新課題──如何搞好實踐活動課。

唐宋或更早之前,針對「經學」「律學」「算學」和「書學」各科目,其相應傳授者稱為「博士」,這與當今「博士」含義已經相去甚遠。而對那些特別講授「武事」或講解「經籍」者,又稱「講師」。「教授」和「助教」均原為學官稱謂。

前者始於宋,乃「宗學」「律學」「醫學」「武學」等科目的講授者;而後者則於西晉武帝時代即已設立了,主要協助國子、博士培養生徒。「助教」在古代不僅要作入流的學問,其教書育人的職責也十分明晰。唐代國子學、太學等所設之「助教」一席,也是當朝打眼的學官。

至明清兩代,只設國子監(國子學)一科的「助教」,其身價不謂顯赫,也稱得上朝廷要員。至此,無論是「博士」「講師」,還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師應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實踐活動課應以什麼樣的模式呈現在人們面前,是我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它的研究可以顯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乙個新走向,帶著問題和困惑,我進行了實踐活動課的隨班嘗試。

其實,任何一門學科都離不開死記硬背,關鍵是記憶有技巧,「死記」之後會「活用」。不記住那些基礎知識,怎麼會向高層次進軍?尤其是語文學科涉獵的範圍很廣,要真正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單靠分析文章的寫作技巧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從基礎知識抓起,每天擠一點時間讓學生「死記」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豐富的詞語、新穎的材料等。

這樣,就會在有限的時間、空間裡給學生的腦海裡注入無限的內容。日積月累,積少成多,從而收到水滴石穿,繩鋸木斷的功效。 初次嘗試實踐活動課的教學,我感覺它是極其新鮮而富有挑戰性的,因為它不同於傳統的教學模式。

在探索中,我查閱了大量的資料,了解到實踐活動就是「做數學」的具體體現,它是以解決某一實際的數學問題為目標,以引起學生的數學思維為核心的一種新型的課程形態 ,它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中以知識記憶為特徵的陳舊方法,讓學生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和對數學本身的探索中理解、掌握和應用數學。基於此,我以「我們的校園」為具體課例,先後設計了四種教學方案,通過對比實踐,呈現出不同的風格,有的比較開放,有的比較傳統,但最終我異中求優,選取了其中的乙個方案,因為這個設計從總體上體現出了實踐活動課的風貌,學生確確實實地動起來了,在他們參與活動的同時,也在經歷著數學過程,也在體驗著數學思想,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做數學」的過程中,而不是學數學,說數學。

觀察內容的選擇,我本著先靜後動,由近及遠的原則,有目的、有計畫的先安排與幼兒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觀察內容。隨機觀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當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蟲等,孩子一邊觀察,一邊提問,興趣很濃。我提供的觀察物件,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鮮明,大小適中,引導幼兒多角度多層面地進行觀察,保證每個幼兒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說得正確。在觀察過程中指導。我注意幫助幼兒學習正確的觀察方法,即按順序觀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徵重點觀察,觀察與說話相結合,在觀察中積累詞彙,理解詞彙,如一次我抓住時機,引導幼兒觀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劇變化,烏雲密布,我問幼兒烏雲是什麼樣子的,有的孩子說:

烏雲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說「烏雲跑得飛快。」我加以肯定說「這是烏雲滾滾。

」當幼兒看到閃電時,我告訴他「這叫電光閃閃。」接著幼兒聽到雷聲驚叫起來,我抓住時機說:「這就是雷聲隆隆。

」一會兒下起了大雨,我問:「雨下得怎樣?」幼兒說大極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較觀察,讓幼兒掌握「傾盆大雨」這個詞。

雨後,我又帶幼兒觀察晴朗的天空,朗誦自編的一首兒歌:「藍天高,白雲飄,鳥兒飛,樹兒搖,太陽公公咪咪笑。」這樣抓住特徵見景生情,幼兒不僅印象深刻,對雷雨前後氣象變化的詞語學得快,記得牢,而且會應用。

我還在觀察的基礎上,引導幼兒聯想,讓他們與以往學的詞語、生活經驗聯絡起來,在發展想象力中發展語言。如啄木鳥的嘴是長長的,尖尖的,硬硬的,像醫生用的手術刀―樣,給大樹開刀治病。通過聯想,幼兒能夠生動形象地描述觀察物件。

通過對比嘗試,我對「實踐活動課」有了一些思考。

課本、報刊雜誌中的成語、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學生寫作文運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運用也很難做到恰如其分。為什麼?還是沒有徹底「記死」的緣故。

要解決這個問題,方法很簡單,每天花3-5分鐘左右的時間記一條成語、一則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寫在後黑板的「積累專欄」上每日一換,可以在每天課前的3分鐘讓學生輪流講解,也可讓學生個人蒐集,每天往筆記本上抄寫,教師定期檢查等等。這樣,一年就可記300多條成語、300多則名言警句,日積月累,終究會成為一筆不小的財富。

這些成語典故「貯藏」在學生腦中,自然會出口成章,寫作時便會隨心所欲地「提取」出來,使文章增色添輝。 一、實踐活動的整體性

實踐活動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探索性解決問題的活動,它在呈現形式上絕不是單純的戶外活動,它可以表現為課堂內的經歷探索;也可以表現為課內外相結合;還可以是完全置身於社會這個大環境下的調查活動。它是靈活的、開放的、形式多樣的,但無論採用何種形式,實踐活動是具有系統性、整體性的。所謂整體性,就是實踐活動中的每個環節都是彼此相連的,應該緊緊圍繞乙個主題展開。

比如開展「小小商店」實踐活動,不管是課外的市場調查,還是課內的分組活動,都緊緊圍繞著認識人民幣而展開和深入。

實踐活動狹義上講也是一種研究性學習,學生應經歷乙個收集資訊、處理資訊和得出結論的完整過程。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從問題的提出到解決問題的策略選擇,都由學生自己決定。比如講「分類」一課,我從學生熟悉的三毛購物廣場切題,讓學生談一談在三毛購物廣場都看到了什麼,那裡的東西是如何擺放的,學生回答都是把一樣的東西放在一起,從而引出分類的概念。

然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把自己面前的商品進行分類,並給自己組的「櫃檯」命名。任務明確後,至於學生在操作時如何分工,如何將商品進行分類,都由學生自己來決定,教師只是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和引導者。通過「分類」的具體研究,讓學生體驗到數學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同時也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儘管在處理分類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偏差」或走「彎路」,但這對於學生的發展而言是有益的,因為是學生自己嘗試的結果,在他們的親身經歷中獲取的知識,更能啟迪學生的思維,發展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課堂教學中應給學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把實踐活動貫穿教學的始終。

二、實踐活動的生活性

知識源於生活,同時又能改善生活,實踐活動的內容應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如低年級認識人民幣後,我們開展了「小小商店」的實踐活動,課前讓學生自備各種商品,有玩具、學習用品、生活用品等等,讓他們自己製作價簽,貼在準備的物品上,帶進課堂中,把教室模擬成「小小商店」,小學生推薦出「櫃檯經理」「收銀員」「售貨員」的人選,其餘的學生做「顧客」。此外還讓學生了解社會中有哪些**手段,在「小小商店」中進行展示。

結果學生的積極性十分高漲,在每個櫃檯前各組成員都各自為政,「推銷」自己的「商品」,有的學生還用「走過路過,不要錯過」的口號來招攬「顧客」,學生拿出準備的紙幣去爭先購買,個個都顯得很有經濟頭腦,很有經濟意識。在此實踐活動中,學生既加深認識了人民幣,也鞏固了人民幣單位間的換算,更可貴的是加強了綜合能力的運用,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金融、商業、科技等行業的應用價值,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充滿數學,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了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實踐活動的內容要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使活動具有一定的科學性、思考性、可操作性,教學中可打破時空的限制,結合教材內容適時、適地安排相應的實踐內容。如認識了百以內各數後,可以安排學生走數字迷宮;學習了面積與周長的計算後,可以實地測量或目測、步測操場的周長;認識了時間後,可以讓學生自己製作鐘面,設計出自己的作息時間表,等等。

三、實踐活動的情境性

數學的學習必須是乙個主動的過程,每一位教師都應努力創設乙個鼓勵學生去探索的環境,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實踐活動中去,這就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情境,吸引學生投入。

1. 創設問題情境。問題是思維的火花,引人入勝的問題情境能調動學生的情緒,啟用學生的思維。

如教學「比大小」,本節課的知識要點是讓學生認識大於號、小於號、等於號,會用符號表示物品的多少關係,這對於低年級兒童來講是比較枯燥、抽象的。因此,我在上課時先出示一張幻燈片:三隻小猴子圍坐在三種水果的前面,其中鴨梨有4個,桃子有3個,香蕉有2個。

學生看清楚後,我設定這樣的問題情境:三隻猴子分水果,請小朋友猜一猜猴子分哪種水果時沒意見?分哪種水果時有意見?

為什麼?問題一提出,學生們爭先恐後地發言,猴子們分桃子不會有意見,因為猴子的隻數與桃子的數量同樣多,隨即教師出示符號,告訴學生這個符號表示左右兩邊數量相等的關係,接著學生又說猴子分香蕉時可能意見大,因為香蕉只有兩個,而猴子有3只,不夠分,即2比3小,反過來3比2多,出示大於號,介紹大於號的意義。同樣的方法介紹小於號,這樣的問題對學生而言,既有現實性、趣味性,又有思考性和開放性,不同程度的學生都願意積極參與問題的討論,問題情境的故事化,確保了每位學生的有效參與。

2. 創設生活情境。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將枯燥的數學以生動、活潑的生活場景來代替,將會最大限度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積極參與的願望。

如教學「9加幾」,這是一節典型的計算課,如果只讓學生一味地理解算理,掌握演算法未免太枯燥,我就在課的開始放錄影──關於奧運健兒為國奪取金牌、五星紅旗冉冉公升起的場面,讓學生油然而生一種自豪感,接下來開展為參加校運動會選拔運動員的活動,在選拔運動員的情境中讓學生多角度地理解算理,體現出演算法的多樣性。

四、實踐活動的合作交流性

數學交流主要表現在學會與他人合作,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意識。實踐活動通常採用小組合作、共同**的形式進行,教師首先提供讓學生積極參與的寬鬆環境,讓每個學生有效地參與,同時也為學生創設乙個便於交流的情境,鼓勵學生明確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接受他人的思想。由於獨生子女更容易養成惟我獨尊的性格,不會傾聽別人,不會欣賞別人。

因此,實踐活動中應關注學生間的人際交流、觀點交鋒及智慧型的碰撞,為學生形成健康的合作意識打基礎。而新教材中的實踐活動課就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合作與交流的機會。如「我們的校園」這一課中,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結合,分別組建出跳繩組、跑步組、踢球組等,至於組中誰任組長,誰先跳,誰數數,誰發口令,全留給學生自己處理,給學生充分合作、充分交流的空間。

再如「小小商店」這一課中,讓學生帶著「紙幣」到自己喜歡的「櫃檯」中「購物」時,學生買哪件商品,買賣時如何討價還價,教師都應放心地讓學生去交流、去合作。

五、實踐活動的創造性

新課標實驗教材中每冊都專門設定了一至兩次的實踐活動,這樣就為師生提供了良好的創新空間,教師可以合理地支配教材,也可以結合教材特點和學校背景,改造教學內容,靈活安排實踐活動。比如,在進行「統計」教學時,教材中安排了學生統計花的朵數,大部分學生對花的感覺遠遠不如對動物的牽掛,對水果的鍾愛,那麼在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從統計動物園裡的動物、統計學生愛吃的水果切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學生積極參與。

總而言之,加強活動研究,拓展實踐活動空間,讓學生在活動中自由舒展身心,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合作意識與實踐能力是開展實踐活動的宗旨。

小學數學教學實踐反思

我上的是小學數學五年級第一學期點陣中的規律這一課,本課時讓學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觀圖形和事物的變化規律,還未抽象到數,在課堂中結合了多 輔助教學,讓學生能在直觀形象的情境中找到事物的變化規律。新課程標準指出 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

毛逸蘭小學數學教學實踐反思

首先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形象思維 小學生正處於好奇期,心智也尚處於發展階段,因而,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對學習方式和學習內容的引導,提公升課堂學習的活躍氣氛,摒棄傳統的 一言堂 教師從語言 肢體 教學情境等多方面融入新鮮有趣的因素,先從感官上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初...

關於初中數學教學反思

阿熱勒托別牧業寄宿學校 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 要求在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不僅應該注重科學知識的傳授,而且還應重視技能的訓練,注重讓學生經歷從生活走向數學,從數學走向社會的認識過程。學生通過從生活到數學的認識過程,將所學應用於生產生活實際,讓學生領略數學中的美妙與和諧,使學生身心得到全面發展。因此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