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大學比較

2023-01-25 10:06:04 字數 1385 閱讀 7859

中外大學校園景觀的諸多差異,表面上看,是中國校園建築的日益光鮮卻又千篇一律,風格單調沉悶,實際上,後面卻是百年的差距。

國內大學的校門,規模爭相攀比,似乎這樣一來,學校的地位和影響就能得以提公升。校方不在乎把數百萬元納稅人的錢投向一扇門,有的竟把它修得如同法國凱旋門的翻版。

毫無疑問,這是國人好大喜功的面子傳統使然。中國人素來講究「門面」,以為沒有像樣的門,便沒有像樣的面子。

這是近年來網上風傳的造價達8000萬的聊城大學的校門。

這張是廣東工業大學--光正門的水泥柱都幾十萬一條,都是用來裝飾用的,有幾十條之多。前面的廣場比足球場還大,都是鋪大理石的。

問題的關鍵在於,大學校門光鮮亮麗的背後,底氣是不是充足?高教質量近年備受詬病,建了大樓之後,如果仍然「天生乙個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那只能證明大學患了虛弱內症,檯面要靠大樓撐起來。

耶魯---普林斯頓---哈佛----麻省理工

美國大學並沒有要借校門來彰顯身份與地位的想法,它們。要找到校門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因為大部分的學校根本就沒有這個東西,學校完全是開放式的,只是有些地方會立個小牌子,寫著學校的名字。

在這些沒有圍牆的大學裡,校門就是乙個普通的過道,卻不是人們進出的唯一通道,既看不到校名,也沒有神情嚴肅的保安站在那裡盤查和登記來客的身份。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從各個方向進出。但是,那裡卻沒有一點亂象,相反,站在那些有著上百年歷史的建築當中,只後悔自己沒能有機會來此學習。

中國校園的圍牆,也是全球獨有的建築風景。它不僅阻攔校園和社會的溝通,也在校區內製造隔膜和對立。

圍牆不僅指物體的圍牆,更指一種精神層面的束縛。

許多人常常問:中國學生為什麼比西方學生普遍要聽話、內向、被動、循規蹈矩、個性意識差、缺乏創造力? 換句話說,為什麼西方教育體系不是應試教育,更注重創造性,學生總要顯得開放一些?

「圍牆」就是回答。

應試教育就是橫亙在學生與大學之間的一道圍牆。同時也是扼殺了學生創造性的元凶。

大學「圍牆」是教育精神和溝通的隔閡,特別是大學與學生心靈上的那堵「圍牆」。一所成功的大學需要有真正開放與包容、人文關懷的精神,這種大學精神不是學校的一句校訓,而是實實在在滲透在校園生活的方方面面,讓更多的人感受大學的人文氣息,讓更多的人從中獲益。

「思想自由,相容幷包」,這一思想是時任北大校長的蔡元培提出的,但是現如今我們的大學到底具不具備「博大」、「包容」、「開放」等思想特質?

乙個更耐人尋味的差異還在於,中國大學校園沒有墓地。以耶魯大學校園墓地為例,凡是跟耶魯有緣的學人,都有在這裡下葬的權利。死者們熱愛自己的母校,希望死後長眠於此,以完成精神和肉身的雙重回歸。

陽光下的墓地寧靜而典雅,到處是怒放的鮮花,時而有學生在這裡散步,探尋生命的奧義,甚至還有戀人在其間談情說愛。教堂和墓地都跟信仰密切相關,於是,這兩種事物便成了校園精神的堅實根基。

而在中國,情況卻是這樣的:學校只是學習工作的「單位」,師生跟學校之間,從未建立過生命級的關聯。

中外秘書比較

單項選擇題 1.1 領導者 主事者身邊綜合辦理日常事務的參謀助手是 a a 秘書b 辦事員c 資訊員d 秘書機構 1.2 秘書工作是為領導工作服務,起的作用是 d a 主導作用b 輔助作用c 溝通作用d 協調作用 1.3 在國際交往事務中,秘書是各級各類領導者的重要 b a 策劃者b 參謀助手c 合...

中外管理比較概說

一 涵義 中外管理比較是以歷史文化為背景,以管理制度或體制為前提,歷史地 綜合地比較分析中外傳統管理思想 理論 經驗的異同,以評價成敗,發現利弊,總結經驗,掌握規律,為探索中國特色的管理理論和實踐開拓思路。二 中外管理比較的範圍 內容 主要物件是中 美 日的不同的歷史文化 國家制度 管理制度,選擇這...

中外企業招聘比較

筆者長期在外企 國營企業 私營企業從事市場和銷售管理工作,其間招聘面試過數百名候選者,也作為諮詢專家參加過一些企業的招聘會。對外企與國內的企業在人才招聘方面的不同點深有體會,寫出來供大家參考。人才理念不同。國營企業,尤其是私營企業挑選人才時特別注重人才的短期效用。希望招聘的人才在本行業已經有很多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