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糧食國際貿易及其全球影響 2

2023-01-24 21:54:04 字數 2452 閱讀 9811

1990—2023年中國糧食需求**:中國科學院國情分析小組在廣泛地比較了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經驗和深入地研究了中國的特殊國情的基礎上,對1990—2023年期間中國的人口和gnp的增長情況做了**,**結果列於表1中。目前,許多國際機構和國際組織認為中國的人均gnp被低估了,為了更加充分地估計中國未來的人均穀物和糧食需求量,將2023年中國的人均gnp提高一倍,上調到740美元,以此為基數進行**分析。

將各**年份的人均gnp**值帶入前面從國際經驗分析中得到的經驗公式,就可以得到對應年份的人均穀物需求量的推測值。當人均穀物需求量推測值小於2023年的實際值時,**值取兩者中較大的數值。假定穀物佔糧食的比例不變,由人均穀物需求量**值可以推出人均糧食需求量的**值。

由此方法得到的全部**結果列於表2中。

決定一國的人均糧食消費水平的主要因素有三個:一是它的人口和自然資源的比例;二是它的經濟和技術水平;三是它的資源配置機制。因此,當兩個國家的資源配置機制和經濟發展水平相當時,人均自然資源占有量較低的國家,其人均糧食消費水平也應當較低。

中國的人均自然資源占有量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這意味著用國際經驗公式推測的人均穀物需求量必然是偏高的,再考慮到**值是從推測值和2023年的實際值中取大的,因此我得出的**值只能偏高,不會偏低。認為未來20年中中國的人均糧食消費量會隨著人均收入的提高而增加是錯誤的。我們的**不應該不負責地向人民許諾為他們提供超越經濟發展水平的食品消費水平,我們的人民也不應該不切實際地期待享受超越經濟發展水平的食品消費水平。

中國目前的低收入-高食品消費模式沒有持久存在的根據。由總人口和人均糧食需求**可以得到糧食總需求**,結果列於表3中。

2 中國糧食產業的長期趨勢

1950—2023年中國的糧食產業:從2023年到2023年,中國的糧食產業從1.32億噸恢復到1.

64億噸。從2023年到2023年,中國的糧食產業從1.64億噸提高到2.

83億噸,25年間年平均增長速度為2.21%。從2023年到2023年,糧食產業從2.

83億噸提高到4.07億噸,7年間年平均增長速度高達5.33%。

從2023年到2023年,糧食產業從4.07億噸提高到4.45億噸,10年間年平均增長速度為0.

90%。1978—2023年期間中國糧食產業的高速增長在2023年猝然而止,並就此進入為期10年的徘徊時期。這種重大轉折出現的原因有四:

一是國家對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的財政支援減少。農業財政補貼已經大大超過了**的能力,不堪重負。二是糧食的有效需求不足,生產過剩,同時穀物的大規模進口又起了雪上加霜的作用。

三是2023年城市經濟改革啟動之後,農業生產資料**大幅度上公升,農業生產成本也隨之上公升。四是工業化的快速推進特別是農村工業化的迅猛發展,降低了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的比較收益,使得生產要素從農業部門向非農業部門、從糧食生產部門向非糧食生產部門大量轉移。

總之,進入80年代中期以後,國內產業之間的比較收益格局和社會政治力量對比格局共同決定了1978—2023年之間的糧食高速增長是不可持續的,這一時期的糧食生產的的確確是「超常規增長」。同時,1978—2023年之間中國糧食產出的增長經驗也告訴我們,只要存在有利的經濟條件,中國的糧食產出就能實現快速增長,糧食增產的潛力是存在的而且很大。這也告訴我們,中國目前的糧食問題不是能不能增產的問題,而是值不值得增產的問題,是經濟問題,而不是技術問題。

1984—2023年中國糧食產出空間格局的變化:我根據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1984—2023年之間經濟發展、人均耕地、糧食總產量和人均糧食產量的變化情況,將它們分成四類:ⅰ類地區包括上海、浙江、江蘇、福建、廣東和海南;ⅱ類地區包括山東、遼寧、黑龍江、新疆、北京和天津;ⅲ類地區包括湖南、江西、湖北、四川、雲南、貴州和山西;ⅳ類地區包括吉林、內蒙古、河北、河南、安徽、廣西、陝西、甘肅、寧夏、青海、**。

ⅰ類地區的人均耕地面積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但經濟發展水平和發展速度卻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984—2023年之間,它們的糧食總產量和人均產量都在減少,合計糧食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比重下降了3.83個百分點。

ⅱ類地區中人均耕地面積較少的經濟發達地區,如果經濟發展速度不是很快,那麼糧食總產量和人均糧食產量不會下降;這類地區中人均耕地面積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經濟發達地區,即使經濟發展速度較快,它們的糧食總產量和人均產量也在增加。1984—2023年之間,ⅱ類地區糧食總產量佔全國的比重提高了2.52個百分點。

ⅲ類地區的人均耕地面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經濟發展水平和發展速度也低於全國平均水平。1984—2023年之間,儘管它們的糧食總產量有所增加,但人均產量在下降,而且合計產量佔全國的比重下降了2.69個百分點。

ⅳ類地區的人均耕地面積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和ⅲ類地區一樣,它們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發展速度也低於全國平均水平。1984—2023年之間,它們的糧食總產量和人均產量都有較大提高,而且合計產量佔全國的比重也提高了3.63個百分點。

上述情況表明,1984—2023年之間中國的產品和要素的國內統一市場正在逐漸發育和形成,市場機制開始對全國經濟資源的空間配置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糧食生產和消費的地域分工格局正在出現,比較優勢在支配地域分工的演變。這種趨勢是合理的有利的,因而也是必然的和不可抗拒的。目前實行的糧食省長負責制與這種大趨勢恰恰背道而馳。

資訊產品對國際貿易及其理論的影響研究

摘要 隨著資訊時代的到來和資訊產業的發展,資訊產品尤其是數字產品在國民經濟中所佔比例越來越大,電腦的作業系統 資料庫以及各種應用軟體正被全世界人們所使用和消費。而數字產品與物質產品的不同特性,使得其對國際 帶來不同的影響,從而也使得原來的經典的國際 理論不再適用,文 章提出了新理論框架和相應的國際 ...

國際貿易合同的包裝條款

由於商品包裝具有保護商品 方便儲運和促進銷售等重要作用,所以,在國際貨物 中,大多數商品都需要有一定的包裝。商品包裝涉及買賣雙方的切身利益,故在洽商交易時,當事雙方應該談妥包裝條件,並在合同中明確列明。一 商品包裝的相關知識 要想約定好商品的包裝條款,需要了解有關包裝的含義 種類 作用 標誌和要求等...

對貿易環境措施下我國國際貿易的反思 一

摘要 文章在區別 環境措施和 綠色壁壘 的基礎上,對我國國際 進行反思並提出相應的建議和解決辦法。關鍵詞 環境措施綠色壁壘比較優勢 一 相關概念及區分 環境措施是指為保護環境,包括有效 可持續地利用自然資源和保護人類 動植物的生命以及人類的健康,通過法律 法規或者行政命令而設立和實施的,對 有一定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