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代會計準則的制度經濟學分析 一

2023-01-22 18:06:05 字數 3228 閱讀 2185

【摘要】伴隨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的制度建設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並為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保障。會計準則作為制度建設的乙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隨著經濟的發展不斷變化的。文章將從制度經濟學模型構建入手,重點分析現代會計準則存在的經濟學意義。

【關鍵詞】會計準則;制度經濟學;分析

一、我國會計準則的制度經濟學模型構建

交易費用一直是制度經濟學分析的理論基礎。這裡筆者以我國會計準則的發展歷程為基礎擬建立乙個交易費用的理論模型,這個模型建立在追求社會總福利最大化的假設之上,模型包括:

(一)行動集團

引起每次會計準則變遷的行動集團筆者認為主要是財政部、會計學術界和企業。

(二)契約(會計準則)的型別

根據我國會計準則的變遷,筆者認為契約(會計準則)的型別有:(1)傳統型會計準則,指新中國成立到2023年這段時期的會計準則,特點是主要為滿足國家的巨集觀政策需要,會計要素按資金占用和資金**劃分,存在過於簡化和片面的缺點。(2)偏傳統型會計準則,指2023年到2023年期間的會計準則,特點是,雖然主要還是傳統特點的會計制度,但是因為在外資企業中開始實行不同於傳統會計準則的會計制度,表現出現代會計準則的一些特點。

(3)混合型會計準則,指2023年到2023年這一時期的會計準則,特點是實行企業會計準則和行業會計制度,傳統型會計準則和現代會計準則相互激烈碰撞。(4)偏現代會計準則,是指2023年到2023年這一時期的會計準則,特點是表現出與國際會計準則接軌的趨勢,但同時還實行小企業會計制度和金融企業會計制度。(5)現代會計準則,是指2023年到現在的會計準則,特點是它表現出與國際會計準則高度的趨同。

2023年2月,財政部發布《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以及《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等38項具體準則,自2023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範圍內施行,鼓勵其他企業執行。執行該38項具體準則的企業不再執行原會計準則。按照前面的分類,在此,我們把新會計準則定義為現代會計準則。

(三)引起會計準則變遷的要素

1.市場經濟的發展。市場經濟不斷發展才是影響制度變遷的最主要的變數。

市場經濟的發展可以降低資訊成本,從而對經濟組織中的契約產生深遠的影響。中國經濟的市場化程序也就是**轉變職能、精簡**規模、改革經濟管理方式、完善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國**管理體制逐步改革與完善,已經初步建立了適應市場經濟需要的巨集觀調控體制框架。

2023年12月,中國正式成為wto成員國。此後兩年,中國企業的市場化進一步向縱深發展:國有企業的公司製改革取得新進展;非國有企業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勢頭,尤其是外商投資開創了嶄新的局面,中國企業正全面步入市場化運作軌道。

2023年和2023年中國市場化指數分別達到72.8%和73.8%的結論,再次證明了中國已經是發展中的市場經濟國家。

2.產權制度。產權本身作為一種制度安排(契約),是制度變遷的結果,它也是影響會計準則變遷的乙個變數。

正是由於在中國社會裡私有產權的發展,才真正充分調動了人們進行經濟活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也使得經濟活動的參與者更加關注資訊的質量。而作為對經濟活動進行反映的會計,在制度建設方面也會受到更多重視。

3.社會知識存量。人們對所要創新制度認識的不斷進步,將會降低制度創新的成本。

社會科學和相關職業知識的進步,會降低制度變遷的成本。現有的知識存量能提供乙個有關制度環境、各種可能的制度安排及其功效的詳盡透徹的知識,這將為制度創新提供乙個有效的依據,為其進行制度創新決策,特別是具體選擇何種制度時提供幫助。知識存量對制度安排的影響,還表現在制度的推行方面。

如果在推行過程中,各執業人員或被約束人員具有與制度相同或相似的知識,必將降低新制度被採納、應用的阻力,制度執行成本也會因此而大大降低。中國與世界的逐步接軌融合,人們對國際會計準則的關注和認知使得知識存量已經足夠具備。

4.意識形態。所謂意識形態,是「一套有關生活行為和社會組織的信仰」。

在制度變遷過程中,主流的意識形態經常起著至為關鍵的作用。首先,在制度選擇上,意識形態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按照著名經濟學家道格拉斯·諾思的論述,在借助政治、司法程式進行資源配置的決策方面,意識形態起著支配作用。

當立法者、管制者和行政執行機構面臨眾多選擇時,意識形態便成為決定性因素。其次,當一種制度選擇完成後,與之相適應的意識形態能降低制度執行的成本,而不相適應的意識形態則會增加制度的執行成本。當然,意識形態本身不是恆定不變的,它也會因外部各種情況而改變。

隨著意識形態的改變,制度均衡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

二、現代(新)會計準則體系的頒布與實施

新會計準則體系制定的主要思路是參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堅持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的原則,並充分考慮我國現階段的國情。基於這個出發點,會計準則體系引入了公允價值計量、規範了資產減值計提、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借款費用、所得稅會計、股權激勵、投資性房地產、存貨和資產處置、合併報表等方面的會計處理,在許多重大會計處理的理論上有一定創新,而且核算方法也更加完善和合理。

(一)會計政策的選擇空間變大

新會計準則體系的發布,給予企業會計政策的選擇和在相應規範制約下的靈活應用以更大的空間,同時對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於在新會計準則體系中對會計業務處理都只進行了原則性的規定,相當多的內容需要通過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來解決,如固定資產折舊年限、殘值和棄置費用、資產減值、公允價值的運用等等。而且,新會計準則體系的許多內容引進了現代財務理論,確立了資金時間價值、實際利率法和資產計價理論,如在延期付款購買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殘值和棄置價值的估計、延期收款的經濟業務、金融工具的確認和計量方面等,都大量採用時間價值和資產計價理論。

(二)會計目標進行了重大修正

新會計準則體系對會計目標進行了重大修正,在原來的會計準則中主要強調會計資訊對於滿足國家巨集觀經濟管理的需要,而在新會計準則中明確提出了向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提供會計資訊的目標,要求在充分披露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資訊的同時,反映其受託責任和有助經濟決策的要求,會計準則的制度目的更加明確和完整。

(三)會計資訊質量的要求

新會計準則體系將原來的「一般原則」改為「會計資訊質量要求」,使概念更加明確,將會計工作的最基本要求界定為會計資訊質量的要求。將原來的「可比性」原則和「一致性」原則,合併為「可比性」原則,使其在概念上不出現重疊和交叉,更便於理解和運用。將會計資訊「客觀性」改為「真實可靠」,對會計資訊的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另外,新會計準則體系明確將「實質重於形式」的要求作為會計資訊質量的重要標準之一,這實際上是一種全新的會計理念,即會計的確認和計量不能簡單地以經濟業務的外在表現形式或一般的法律形式作為依據,而是應該以經濟交易或事項的經濟實質作為會計的確認和計量的依據,這條原則對會計人員特別是企業的高階財會管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會計人員充分運用職業判斷能力,不受經濟交易和經濟事項外在表象的迷惑,在對其具有充分把握的基礎上,正確地作出判斷並進行最合理有效的會計確認和計量,還要求會計人員對其所處理的各項經濟業務和事項的經濟實質具有很強的解釋能力。

我國會計準則與會計制度關係

會計準則與會計制度的關係在我國一直是乙個有爭議的話題,爭議焦點就是會計準則與會計制度是完全替代,還是並列存在的問題?我國會計準則與會計制度關係到底如何,隨著改革的深入和新的企業會計準則的頒布,理論界應對此做進一步的深入 本文擬通過對我國會計準則與會計制度的聯絡與區別進行比較分析,並結合當前我國企業所...

我國會計準則變遷的博弈分析

作者 藍文永韋明公升 中國管理資訊化 2009年第17期 收稿日期 2008 12 28 作者簡介 藍文永 1969 男,廣西上林人,廣西師範學院管理學院副教授,經濟學碩士,主要研究方向 財務會計。摘要 會計準則具有經濟後果,是利益相關者之間利益衝突與協調的結果,在會計準則的變遷過程中,原有會計準則...

我國醫療改革環境的經濟學分析

作者 周莉許佳慧 財訊 2019年第13期 摘要 隨著人民群眾的醫療保障需求的日益增長,醫療改革成為乙個亟待解決的難題。本文基於經濟學的基本分析思路,從資金供求和民營醫療機構的發展現狀兩個角度對我國醫改環境進行深入分析,以期對醫改措施的制定有所借鑑。關鍵詞 醫療改革 經濟學分析 供求 民營經濟 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