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德勒教育思想

2023-01-18 09:09:01 字數 5253 閱讀 1886

薩德勒一、 生平簡介(1861-1943)

出生於乙個激進主義家庭,早期的思想有激進成分.青年時代的教育奠定了他背棄盎格魯傳統的思想基礎。

2023年進入牛津大學學習,師承格林和阿諾德.托因比等一批著名的歷史學家,為其以後從事研究時能以歷史的觀點考察問題奠定了哲學基礎;期間,政治家、藝術評論家約翰.羅斯金對他的影響較大。

薩德勒接受了他的「對教育制度的每一種持續影響都要求社會的經濟結構與他的倫理思想相協調」的觀點,並在以後對教育制度的分析中屢屢出現。

2023年,畢業後,擔任了地方考試事物牛津大學常務委員會的秘書,開始了他的工作生涯。英格蘭在其推動下於2023年成立了皇家委員會,主要工作事項歐美各國、英國殖民地、美國等發放關於中等教育的問卷,這是他首次涉及比較教育領域。

薩德勒不僅對外國教育進行系統的研究,還擔負著英國的教育領導工作。1895-2023年,擔任英國特別調查局第一任主任,期間歐美及大英帝國領地的教育現狀作了調查,這使他感受到工業化發展的壓力和英國教育的保守,也認識到單純移植教育中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在此基礎上,綜合前人思想的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比較教育目的及研究比較教育的方法。

1903-1911被曼徹斯特大學聘請為教育史和教育管理的兼職教授,其研究主要集中在農村中等教育、工薪族教育和道德教育。

1911-1923任利茲大學的副校長,在一戰結束後受張伯倫的委任擔任加爾各答大學事務調查委員會主席.

1923退休後的薩德勒當選為牛津大學學院院長,工作十年。

2023年在牛津與世長辭。

二 、薩德勒比較教育研究的背景分析

(一)時代背景

19世紀中後期, 歐洲各國經濟發展很快,最主要的是科技的廣泛應用促使了工業迅猛發展,加大了市場競爭,特別是以電動機的發明、應用為導火線的第二次科技革命極大地推動了工業化運動, 使科技日益成為決定國家發展的重要因素,但教育該如何發展、怎樣開展研究並進行有效地引進借鑑工作就成了一大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此外,由於經濟發展和社會變革的作用,不同的政治體制和經濟發展以及文化傳統之間的差異,造成了教育間的巨大差別,使以往的簡單借鑑某種教育模式成為不可能,有些引介的教育經驗根本不適應本國實際,不僅不能實施, 甚至還造成了重大的政治問題。各國為保證本國教育改革的順利進行,也更迫切希望得到國外經驗的支援以提高對改革的**和增加成功的可能性。

因此,各國都積極開展比較教育研究並要求比較教育學科首先要實現變革,更新學科分析框架,以適應現代教育發展提出的新的要求。

(二)社會背景

英國的教育傳統一向偏愛古典人文學科,排斥科學,貶低職業技術教育,以培養紳士為教育目標,即使牛津、劍橋大學也不例外。這種封建傳統和教育上的保守性嚴重阻滯了英國科學教育的發展,使英國教育逐漸和法、美、德等國的教育拉開了距離。社會發展迫切要求革新古典文科、推行科學教育,建立現代化教育體系。

為此,一些有識之士尤其是較教育學家們呼籲英國應當放眼看世界,合理地學習外國有關的經驗,認識英國教育中存在的嚴重問題。正像薩德勒指出的「英國不能對教育不聞不問,我要敦促辦理的第一件事是:我們應該有更多的人去美國**學校在促進自然科學的學習上採取了哪些措施,只要你們參觀過柏林著名的夏洛騰堡技術學校,或參觀了波士頓的麻省理工學院,就會感到我們英國應擁有數量更多、質量一流的傳授高等技術教育的院校。

」(三)學科背景

自朱利安2023年發表《比較教育的研究計畫和初步意見》至薩德勒投身比較教育研究領域期間,儘管比較教育還未形成完善的科學體系,但經過英國的阿諾德、法國的庫森、**的托爾斯泰和烏申斯基、美國的霍勒斯.曼和巴納德等人的開拓性建設,比較教育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和當時的時代需求相適應,這一階段比較教育研究的基本特徵是借鑑移植、注重實用。

庫森對此說的很明白:「我研究的是普魯士,而我思考的始終是法蘭西」。霍勒斯.

曼在他的第七年報中提到:「如果我們理智一些,學習別人的經驗,而不是坐等因我們的錯誤而導致的糟糕結果,我們就有可能逃避其他一些社會正在遭受的巨大災難,我毫不猶豫地認為國外有許多東西值得我們在國內效仿。此外,庫森建立了借鑑的四個步驟,設計了國別比較研究等五個論題框架和收集資料的三步法等。

以上諸比較教育學家儘管囿於各種侷限,但他們的努力顯然為比較教育的繁榮發展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也為薩德勒的比較教育思想作了理論鋪墊。

(四)個人背景即生平

三、主要作品

(一)28卷的《教育問題專題報告》,自1897~2023年陸續發表。他認為孤立地研究教育是不對的,必須重視教育的文化背景,研究決定教育制度的各種因素。他還提出民族特性這個概念來說明教育的思想和實踐,並且強調學習外國經驗的目的在於改進本國的教育制度。

薩德勒的比較教育觀點,對這個時期比較教育研究的方向,特別是康德爾的比較教育觀點,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為以歷史主義為主要特徵的因素分析理論奠定了方向,標誌著比較教育的發展進入了乙個新階段。

(二)2023年發表的重要**《我們從對別國教育制度的研究中究竟能學到什麼有價值的東西?》明確提出比較教育的目的並提出「校外的事情比校內的事情更為重要。

(三)1907《英格蘭及其他地方的補習學校》涉及年輕工薪族的教育問題,凱興斯泰納

(四)《學校道德教育與訓練》另乙個主題—道德教育問題。共兩卷,第一卷英國道德教育,第二卷涉及法國、美國、德國、加拿大等國的教育。兩卷**的主題是教育對行為和品格的影響。

四 、薩德勒的比較教育思想

(一)比較教育研究的目的

1從借鑑走向理解

薩德勒開展比較教育研究的目的是要通過調查研究國外的教育狀況,從別國的經驗中尋求理解和改進本國的教育之道。簡言之,對照別國、發現本國的弱點並予以改進就是比較教育的根本目的。2023年他在著名的吉爾福德演講報告《我們從對別國教育制度研究中究竟能學到什麼有實際價值的東西?

》中明確指出:「如果我們能以一種積極的姿態努力去理解外國教育制度的真正作用,我們就能夠更深入地理解本國教育的精神和傳統,更敏銳地感受未表達的思想,更迅速地捕捉反映本國教育影響力增強或減弱的徵兆,更容易地去識別危及教育制度執行的預兆。這些難道不是可能的嗎?

以一種正確的精神和嚴謹的治學態度去研究外國教育制度的作用,其實際價值就在於,它能使我們更適於研究和認識本國的教育制度。顯然,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看出,比較教育的目的不再是19世紀的單純的移植借鑑了,它還促使我們更好地研究和理解我們自己的教育制度。「如果我們能詳盡且設身處地研究外國教育制度(詳盡性和切身性是完成這項任務所必需的兩個特性),我深信這種思索**的結果一定會使我們獲得意外的收穫,,這些收穫就是確認了我們本國教育制度中所隱含的美好的東西,同時也是我們認識到在英國的教育領域中存在哪些有待研究和改進的地方。

他舉例說,如果考察一下美國學校在促進自然研究方面的措施,就會發現英國對此的短缺;如果考察一下德國、比利時、荷蘭,就會發現現代語言的教學方法非常落後。這種借鑑加理解的比較目的才是薩德勒所堅信並追求的比較的本義。

2. 尋求普遍的教育規律

教育規律是教育發展必須遵循的基本法則和原理,比較教育要真正了解本國教育發展、要達到有意義的借鑑從而推動本國教育的改革就必須**教育發展規律。:「最好首先從總體上去**外國教育制度所蘊含的精神,接著再去從他國對待所熟悉的教育問題的完全不同的解決辦法的研討思索中獲得啟發,而不是期待著從外國教育制度中直接發現有多少可實際模仿的東西。這裡,他提到了教育的比較研究可以促使人們獲取具有指導意義的一般原則,這一點是古今中外大多數比較教育學家們都認可的。

例如,他說,通過對德國的考察可以得出這樣的兩個普遍結論,即過早專業化是乙個大錯;只有以人人皆可獲勝的並能在智力上和道德上充分發展的中等教育制度為基礎,才能夠有乙個成功的高等教育。

(二)薩德勒比較教育研究的方**

1. 歷史分析法的先驅

歷史分析法是指通過對各國教育制度發生發展的歷史沿革、發展的原因及階段進行比較,以揭示不同國家和地區教育發展的內在動因、作用因素和發展趨勢的一種分析方法。該法最早由薩德勒倡導,他在吉爾福德演講中闡述了歷史分析研究的基本思路,強調學校外的事情比校內的事情更重要,一切好的真正的教育都是在國家發展的歷史中逐漸形成的,只有在對國家發展的歷史中分析比較才可能找到。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事情或單純的書本學習。

因此, 當我們倡導研究外國教育制度時,我們注意的焦點一定不能只集中在有形有色的建築物上或僅僅落在教師與學生身上,但是我們一定要走上街頭,深入民間家庭,並努力去發現在任何成功的教育制度背後,維繫著實際上的學校制度並對其取得的實際成效予以說明的那種無形的、難以理解的精神來力量。為說明他的觀點,他舉例說:德國的規模龐大的學校體系並不是孤零零地執行的,它是得到了校外的某種東西,即國民對教育的興趣的支援;美國對正規教育非常感興趣的原因在於清教徒們對教育的熱誠執著的信念,即學校教育有助於促進外來民族的融合,有助於民族的統一。

因此,只有歷史地、全面地考察乙個研究物件,認真分析它的歷史傳統和文化背景,才能得出正確的、有益的東西。

2. 因素分析法的思想啟蒙

因素分析法與上述歷史分析法關係密切,但二者又有區別。因素分析法注重歷史因素作用的同時,重點是**影響教育發展的各種因素或變數、這些因素之間或各種因素與教育之間的關係及作用機制等。漢斯是因素分析法的集大成者,但它的因素分析思想最初是**於薩德勒的「校外的事情更重要」的理念。

薩德勒認為:「在研究外國教育制度時,我們不應該忘記校外的事情比校內的事情更重要,並且制約和說明校內的事情。 他努力使人接受這樣的原則, 即每種教育制度都不是單獨存在的,而是與其外部社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他詳盡討論了比較教育研究中要首先解決的三大關係,即教育與社會、教育制度與民族特性以及本國教育與外國教育的關係,強調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因素對教育的影響。他認為不僅英國與德、法等國的教育制度不相同,而且就是英國內部英格蘭和蘇格蘭及帝國各殖民地之間的教育制度也差異顯著。因此,只有充分理解了推動各國教育發展的「諸因素」或「諸動力」才能更好地借鑑吸收外國經驗,推動本國的教育改革。

薩德勒的上述思想對因素分析法的形成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後經過他的學生康德爾的進一步發展,到了漢斯那裡終於清晰化、具體化、結構化,從而有力地推動了比較教育方**的構建和學科體系的形成。

3. 民族性概念的提出

薩德勒在談到教育制度時說:「乙個國家的教育制度是一種活生生的東西……其中隱含著民族生活的一些神秘的作用。當教育制度尋求補救時,它便反映出民族特性的某些不足之處。

出於本能,教育制度往往特別重視民族特性中尤其需要訓練的那些部分。任何出色的真實有效的教育都是民族生活與特點的寫照。它根植於民族的歷史中,適合於他的需要。

由此,薩德勒首先提出了比較教育中的民族性概念,並在以後的研究中成為他分析教育資料的核心。

薩德勒的民族性概念和他的歷史分析法及「校外事情更重要」的觀點是互相糅合、渾然一體的。他曾經概括過英國的民族特性對普遍原則的懷疑、經驗主義的眼光、尊重一旦獲得的權力和特權、承認非一致性、傳統主義等等。但顯然乙個國家的民族特性不是偶然的,而是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的。

國民教育制度是民族歷史的發展結果,也是民族性的乙個確切的標誌。教育制度……反映了乙個民族所關心的並認真地想要儲存的東西……因此,國民教育制度的一般形式和品質是由民族的歷史和特性所預先決定的。薩德勒的這種從歷史地、多因素多元化的角度考察民族特性的思想給了康德爾很大啟示,它結束了以借鑑和移植為特徵的比較教育的奠基時代,為比較教育學科的形成做出了先驅性的貢獻。

范德薩該法規

囬憶過呿 對衧未來 根據公司設立崗位的需求,由公司辦公室負責組織人員招聘事宜,工程部 開發部等部門予以配合,從2月中旬至6月初,共計組織面試25次,其中複試4次,累計面試通知達150人次,實際參加108人次,進入複試38人,最終錄取9人,公司現有員工24人 其中碩士1人,本科11人,大專7人,其他5...

克孜勒薩依隧道貫通方案 綜合

1 工程概況 克孜勒薩依隧道全長4825公尺,截止日前剩餘開挖36m,為確保隧道順利安全貫通,特制定本方案。目前隧道進出口圍岩總體較差。進口掌子面圍岩交叉節理發育,節理面為4 5mm泥質填充,有裂隙滲水,線路右側圍岩破碎,從左側牆腳上3.5m至右側拱腰發育一條30cm左右的軟弱夾層。出口圍岩較破碎,...

德勒茲身體美學研究讀書筆記

飢餓與世界關聯得最為密切。飢餓不是生命的邊界,飢餓是生命的起點。如果說死亡無法逾越,死亡卻是可以超越的,當人做出返歸自己有限性並作出本己的選擇時,就是對死亡的超越。然而這種返歸勢必要出賣人的生存可能,我們繞不開死亡,更繞不開飢餓。死亡是一生的結束,飢餓卻是每一天的開始。杜甫最後醉飽而死,似乎冥冥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