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十二章》鞏固練習

2023-01-17 17:45:05 字數 1893 閱讀 1593

基礎知識識記

1.給下列加紅字注音。

論語(  ) 不亦說乎(  ) 不慍(  ) 三省(  ) 罔(  ) 殆(  )

2.《論語》是記錄的一部書,是家經典著作之一。孔子時期魯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

3.解釋下列句中加紅字。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2)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3)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5)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解釋下列短語。

(1)不亦樂乎:

(2)溫故知新:

(3)三十而立:

(4)不捨晝夜:

(5)逝者如斯:

(6)匹夫不可奪志:

(7)擇善而從:

(8)三人行,必有我師:

5.背誦默寫。

(1不亦說乎?

(2可以為師矣。

(3)三軍可奪帥也

(4)吾日三省吾身

(5於我如浮雲。

運用能力提公升

6.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當別人不了解甚至誤解自己時,孔子認為應當採取的正確態度是

(2)課文告訴我們不但要學習別人的長處,還要以別人的短處為警戒的句子是

(3)孔子告誡人們要珍惜時間的句子是

(4)課文闡述學習與思考辯證關係的句子是

7.摘出《<論語>十二章》中現在常用的成語。

8.(2011 湖北宜昌)古人大多既有名,又有字,並常按長幼排行的次序來取字,如三國時期的孫家四兄弟:孫權,字仲謀;孫策,字伯符;孫匡,字季佐;孫翊,字叔弼。

請問誰是四兄弟中的老二?為什麼?

課內同步閱讀

閱讀《論語》十二章,回答問題。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為政》)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子罕》)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張》)

9.下列句子中的「而」:(1)表順接關係的有2)表轉接關係的有________。

a.學而時習之 b.人不知而不慍 c.溫故而知新 d.擇其善者而從之 e.學而不思則罔

10.第一則講了三個方面的內容,即

11.曾子經常反思的一些事是什麼?

12.「溫故」和「知新」是不是兩件並列的事?該如何理解?

13.孔子曾說過:「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資:這裡有借鑑的意思)。」用課文中的話說就是

課外拓展閱讀

閱讀以下文字,回答問題。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

【注】圬:粉刷。誅:譴責。

14.解釋加紅字。

宰予晝寢(  )   於予與改是(   )

15.翻譯句子。

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16.解釋現代漢語中「朽木不可雕也」的意思。

論語十二章

原文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譯文孔子說 多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師。我選擇他好的方面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對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原文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子罕 譯文孔子在河邊感嘆道 時光像流水一樣消逝,日夜不停。原文 子曰 三...

論語十二章

學習目標 1 了解有關 論語 和孔子的基本文學常識 熟讀並背誦課文,翻譯文言文並積累文言詞語。2 通過學習,感受孔子光輝的人格魅力 開闊胸懷,提高成熟處事的思想修養。3 聯絡自身學習經歷,領悟 論語 十二章的深刻含義,體會課文豐富精彩的內含,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學習重難點 目標1和目標2 學...

論語十二章練習題

一 文學常識填空 1 論語 是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 及再傳 編撰而成。它記錄了論語 共二十篇。與並稱 四書 2 孔子 西元前551 西元前479 名 字時期 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創始人。相傳他有 三千,賢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後世統治者尊為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與孔子並稱 二 給下列加粗字注音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