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的化學性質 教學設計

2023-01-16 19:51:05 字數 1795 閱讀 6208

武安市西苑中學化學代金亮

一、課題分析

在課題1介紹金屬的物理性質的基礎上,本課題側重介紹金屬的化學性質,重點介紹金屬與氧氣的反應、金屬與鹽酸和硫酸的反應,以及金屬活動性順序。

學生在前一階段的學習中已經做過鎂條、鐵絲等在氧氣中反應的實驗,基於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教材採用實驗事實歸納的編寫方法,重點說明大多數金屬都能與氧氣反應,但難以和劇烈程度不同,由此在一定意義上反應了金屬的活潑程度。進而研究金屬與酸溶液的反應通過對實驗事實的分析,層層深入,有學生自己得出置換反應的特點,並通過對金屬活動性的比較,進而引出金屬活動性順序。通過練習,使學生能運用置換反應和金屬活動性順序解釋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

基於以上分析結合我校教學實際制定教學目標和設計教學過程。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鐵、鋁、銅等常見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2、初步認識常見金屬與鹽酸、稀硫酸的置換反應以及與化合物溶液的反應。

3、熟悉常見金屬的活動性順序,學會利用金屬與酸以及金屬化合物溶液通過「置換」推斷常見金屬活動性順序。(注:「置換反應」概念的更深刻理解,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應用於第二課時進行)

過程與方法

1、體驗和學習利用控制實驗條件進行科學**的方法,學會運用控制實驗條件**金屬活動性順序。

2、學習通過對實驗現象進行篩選、對比、歸納、分析、進行資訊處理,獲取科學結論的科學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發展學生敢於置疑、勤於動手的科學精神,發展求知慾和**激情。

2、感受科學**對知識建構的重要意義。

3、體驗合作學習和共同競爭的愉悅。

三、學習分析

1、學習重點

(1)金屬活動性順序知識有意義的建構。

(2)認識部分金屬重要化學性質(與氧氣反應,與鹽酸、稀硫酸反應以及與化合物溶液反應)。

2、學習難點

對實驗事實進行篩選、分析、歸納、綜合等科學方法的建構。

3、學習策略

(1)基本策略:

在老師引導下,進行合作與自主相結合進行科學**實施知識的建構。

基本流程:

猜想與**――→觀察與檢驗――→分析與歸納――→解釋與結論

(2)具體實施:

①以活動形成**的鏈節,以問題的解決建構知識的階梯,多層次獲取規律與結論。

②利用學生的合作與競爭意識,以實驗組為單位,組內合作**,組間互動評價,使學生才智展示與評價激勵和諧發展,創設積極**的氛圍,養成嚴謹思維品質並推動**程序。

(3)教學準備

據全班人數分為十個實驗組:各組準備:鎂、鋁、鋅、鐵、銅等金屬單質,八支小試管,稀鹽酸,稀硫酸,硫酸銅溶液,硝酸銀溶液,硫酸鋁溶液,廢液缸,細砂紙。

四、課時安排:2課時

五、教學過程

板書設計:

課題2 金屬的化學性質

一、金屬與氧氣反應

二、金屬與稀鹽酸、稀硫酸反應

mg+2hcl=mgcl2+h2↑

zn+2hcl=zncl2+h2↑

fe+2hcl=fecl2+h2↑

mg+h2so4=mgso4+h2↑

zn+h2so4=znso4+h2↑

fe+h2so4=feso4+h2↑

三、金屬與化合物溶液反應

四、金屬活動性順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屬活動性由強減弱

教學反思:

教材的內容組織符合物質的認知規律,對物質的認識由感性認識上公升到理性認識。課堂教學設計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突出活動中重點知識的掌握及難點突破,以學生活動為主體,教師及時講解、點評、總結,使教學過程更加合理,有效。

金屬的化學性質

學情與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從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常見材料 金屬材料的應用入手,引出金屬的物理性質,進一步通過實驗驗證金屬的化學性質,最後歸納出置換反應的概念,層層深入,符合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公升到理論知識的認知規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認識生活中常見金屬的一般物理性質,2 通過實驗 金屬的化學性質...

金屬的化學性質

教學目標 1 了解金屬和非金屬的反應,探索金屬的性質和金屬的原子結構的關係。2 初步學會從實驗的角度探索和認識物質的化學性質的本領。3 通過演示 實驗,學會觀察 記錄實驗現象,以及從分析現象中得出結論。教學重點 鈉在不同條件下與氧氣的反應及其產物的比較分析。教學難點 鋁為何可以在空氣中穩定存在。教學...

金屬的化學性質

一 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在現代考古中,發現從地下出土的文物裡金銀器具總是比鐵器儲存得完整 完好,而且年代比鐵器早。你知道為什麼嗎?二 實驗 探索新知 1 結合學案回顧鎂 鐵 銅與氧氣反應的現象和化學方程式,完成學案中的 本環節目的是引導學生從反應的難易和劇烈程度上討論比較三種金屬活潑性的差異,同時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