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二岩漿巖

2023-01-14 18:30:03 字數 3781 閱讀 3497

岩石的概念:由礦物或類似礦物的物質(如有機質、玻璃、非晶質等)組成的固體集合體。

單礦物岩石:由單一礦物組成的岩石,如大理岩,石英岩

多礦物岩石:更多的岩石由幾種礦物組成,如花崗岩,閃長岩

岩石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1.岩石是地球發展歷史的產物。 它記錄了過去發生的地質事件。為了**地球的發展歷史和規律,岩石是最重要的客觀依據;

2.岩石是地質作用的產物,又是地質作用的物件,所以岩石是研究各種地質構造和地貌的物質基礎;

3.岩石中含有各種礦產資源(資源和能源),有些岩石本身就是重要礦產(如花崗岩、磷塊巖、石英岩等),一定的礦產都與一定的岩石相聯絡;

4.岩石的應用價值,岩石與道路建設、地下建築、水利水電建設、風景名勝的形成都是息息相關。

岩石的分類

自然界中岩石的種類很多,按成因可分為火成岩、沉積岩和變質岩三類

岩漿巖:又稱火成岩是由地幔或地殼的岩石經熔融或部分熔融形成岩漿冷卻固結的產物。

沉積岩:是在地表下或地表下不太深的地方,在常溫常壓下,由礫、砂、粉砂和黏土或溶解物質,經物理和化學作用沉積固結而成的岩石,如砂岩,石灰岩等。

變質岩:是原來已經存在的各種岩石,由於受地殼運動、岩漿活動等動力地質的影響,使之成為適應新環境的岩石,如大理岩,片麻岩等。

三大岩類在地殼中分布大致是:

火山岩佔地殼總體積的64.7%;

沉積岩佔地殼總體積的7.9%,占地表面積的75%;

變質岩佔地殼總體積的27.4%。

三大岩類的岩石轉化關係

三大類岩石都是在特定的地質條件下形成的,但是它們在成因上又是緊密聯絡的。追溯到遙遠的年代,那時候岩漿活動十分強烈,地殼中首先出現的岩石是由岩漿凝固而成的。但是,自從地殼上出現了大氣圈和水圈以來,各種外力因素開始對地表岩石一方面進行破壞,一方面又進行建造,出現了沉積岩。

然而,任何岩石都不能迴避自然界的改造,因此在—定條件下又出現了變質岩。

岩漿和岩漿作用

一.岩漿

岩漿:岩漿是上地幔或地殼部分熔融的產物,絕大多數岩漿成分以矽酸鹽為主,含有揮發分,也可以含有少量固體物質,是高溫粘稠的熔融體。

1.特點:

高溫:無法直接測定,推算約為700~1300℃。

粘稠:粘度取決於sio2的含量,與揮發性組分含量以及岩漿溫度有關。

成分複雜:以矽酸鹽熔漿為主,還含有大量的h2o和co2、h2s、co、so2、hf、hcl等揮發性氣體和少量的金屬硫化物和氧化物。

2.岩漿的**與岩漿作用

岩漿**:岩漿是由已存在的地幔或地殼深部的岩石經熔融或部分熔融形成的,它可以全部由液相的熔體組成,也可以含有部分固態物質和揮發分。由於岩漿源區的岩石主要為矽酸鹽,因此岩漿的主要組成也為矽酸鹽。

岩漿作用:當岩漿產生後,在通過地幔和/或地殼上公升到地表或近地表的途中,發生各種變化的複雜過程稱為岩漿作用(magmatism),可劃分為侵入作用和噴出作用。

岩漿在高溫、高壓條件下形成時,一般呈潛柔狀態,與所處環境保持平衡。由於強烈的地殼運動使岩石圈發生破裂導致上覆巖塊壓力降低,塑狀岩漿可變為液態,從高壓區向低壓區運動,甚至噴出地面。

岩漿從源區向岩石圈淺處運動和冷凝成岩石的過程,稱為岩漿的侵入作用。

岩漿噴溢位地面及其冷凝成岩石的過程,稱為噴出作用或火山作用(活動)。

侵入作用和噴出作用統稱為岩漿作用。

3.岩漿的化學分類---根據岩漿中sio2的含量,可以將岩漿分為四類:

超基性巖漿( sio2 <45%);

基性巖漿(玄武岩漿)(sio2 45%~52%);

中性岩漿(安山岩漿)(sio2 52%~65%);

酸性岩漿(花崗岩漿)(sio2 >65%)。

火山岩及其分類

最初根據產狀將火山岩劃分為侵入巖和噴出巖

火成岩的結構

火成岩結構的定義:指岩石的礦物的結晶程度、晶粒大小、晶粒相對大小、晶體形狀、自形程度及礦物之間結合關係等,所反映出的岩石構成特徵。

一.影響因素:

岩漿的冷凝速度:冷凝慢時,礦物晶粒常粗大,晶型較完好;冷凝快時,有眾多晶芽同時析出,爭奪生長空間並相互干擾,結果礦物晶粒細小且不規則;冷凝速度極快時會形成非晶質(火山玻璃)。

岩石中礦物結晶的先後順序。

另外還受岩石形成時的溫度、壓力以及粘度的影響。

二.描述和認識火成岩的岩石結構,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結晶程度

結晶程度是指岩石中結晶質與非晶質的含量比例

(1) 全晶質結構:岩石全部由結晶的礦物組成。多見於中深成侵入岩石中;

(2)半晶質結構:岩石由結晶礦物和玻璃質兩部分組成。多見於熔岩和部分淺成巖體;

(3)玻璃質結構:岩石全部由玻璃質組成。僅見於少數的新噴出岩中。

2.礦物顆粒的大小

包括岩石中礦物顆粒的絕對大小和相對大小兩方面

具這種結構的岩石,礦物顆粒細小,用放大鏡也不能分辨。岩石外貌呈緻密狀,但略有粗糙感,不具玻璃光澤和貝殼狀斷口(這是玻璃質結構的外表特徵)。

在顯微鏡下可細分為:

顯微晶質結構:在顯微鏡下可以分辨礦物的顆粒;

顯微隱晶結構:在顯微鏡鏡下分辨不出礦物顆粒,但有光性反應。

具隱晶質結構的岩石稱為隱晶岩,一般火山岩常具這種結構

3.礦物顆粒的相對大小區分的結構分類

等粒結構:岩石中同種礦物顆粒大致相等;穩定條件下形成的侵入巖

不等粒結構:岩石中主要礦物大小不等,粒度大小依次降低;

斑狀及似斑狀結構:岩石中礦物顆粒大小懸殊,大的稱斑晶,小的稱基質;基質為隱晶質或玻璃質的為斑狀結構;基質為顯晶質的稱為似斑狀結構。前者常見於噴出巖和淺成巖中,後者多見於中深成巖及一些淺成巖中。

火成岩的構造

定義:火成岩的構造是指組成岩石的礦物集合體的大小、形狀、排列和空間分布等,所反映出來的岩石構成特徵,是岩漿形成條件和環境的反映。其主要構造有:

塊狀構造、斑雜構造、條帶構造、流動構造,氣孔和杏仁構造、枕狀構造、層狀構造、繩狀構造、柱狀節理構造等。

塊狀構造:岩石中礦物分布均勻,排列無一定次序,無一定方向

斑雜構造:岩石中在不同部位礦物組合或顏色有很大差異,雜亂無章

條帶構造:這是由不同結構或不同礦物成分的條帶相間平行排列而成的構造

流動構造:由不同顏色的條紋和拉長的氣孔等平行排列表現出來的一種構造。這種構造多見於酸性熔岩中,部分淺成侵入體邊緣也可見到。

條紋方向與熔漿流動方向一致。如流紋構造、流線構造、流面構造等。

氣孔杏仁構造:這是噴出巖常見的一種構造。當揮發組分從熔漿中逸出時,可形成大量氣泡。

由於熔漿快速冷凝而在岩石中的氣泡保留下來,形成不規則狀的空洞,稱為氣孔構造。當氣孔被後期物質充填後,則形成杏仁構造。

枕狀構造:這是海底溢位的基性熔岩中常見的一種構造。這種構造由大小不等的枕狀體堆積而成。一般發育於熔岩層的頂部。

層狀構造:岩石具有成層性質,為多次噴出的熔岩或火山碎屑岩逐層疊置的結果。

繩狀構造:熔岩溢位地表後,在向前流動過程中,擰成狀似粗繩的一種構造。它往往表面光滑,而內部粗糙,繩索延長方向垂直熔岩流動方向。

柱狀節理構造:由於熔岩冷凝收縮,產生張應力裂隙,把熔岩「切割」成形狀規則柱狀體。

火成岩的產狀

定義:指火成岩體的形態、大小和與圍岩的關係,以及它形成時期所處的構造環境及距離當時地表深度等。

一.主要影響因素:

成分:主要反映在岩漿粘度上,在同一地質條件下,由於岩漿成分的不同,可以形成不同的產狀。

構造發展和構造運動的性質,穩定與非穩定地區的差異。

岩漿在地殼中凝固的深度。散熱和圍岩性質。

火成岩根據冷凝時的位置可分為侵入巖和噴出巖兩類。

侵入巖:岩漿沒有噴出地表,而是在地下某個深度冷凝下來,形成的岩石;

噴出巖:岩漿噴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

次火山岩:介於噴出巖和侵入巖之間的火山岩,其外貌常和噴出巖相似,但又具有侵入巖特徵。

岩漿巖野外鑑定

火成岩的鑑定及定名 1 火成岩鑑定內容和方法 超基性巖 橄欖岩 輝石巖 角閃岩 金伯利巖 基性巖 輝長岩 輝綠岩 玄武岩中性巖 閃長岩 安山岩 正長巖 粗麵巖 酸性巖 花崗岩 流紋岩 脈巖 煌斑巖 細晶巖 對照所列岩漿巖的主要鑑定特徵,在肉眼下借助於放大鏡 小刀等觀察不同岩石型別的主要礦物成分 結構...

岩漿巖的主要結構

岩漿巖結構的特徵和差異主要表現在結晶的完全程度 顆粒的相對大小和絕對大小 結晶自形程度和形態特徵 岩石中各礦物間的相互關係等。一 超基性巖 代表岩石 橄欖岩 二者均是一種礦物被其它礦物包圍。1 反應邊結構 該結構見於全晶質的侵入岩中 可見全包圍也可為部分鑲邊 包圍礦物成分單一晶體較大,可清楚鑑定,可...

岩漿巖肉眼鑑別方法

一 鑑定內容和方法 超基性巖 橄欖岩 輝石巖 角閃岩 金伯利巖 基性巖 輝長岩 輝綠岩 玄武岩 中性巖 閃長岩 安山岩 正長巖 粗麵巖 酸性巖 花崗岩 流紋岩 脈巖 煌斑巖 細晶巖 對照所列岩漿巖的主要鑑定特徵,在肉眼下借助於放大鏡 小刀等觀察不同岩石型別的主要礦物成分 結構構造等特徵。二 岩漿巖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