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革的拉丁美洲

2023-01-14 12:51:05 字數 5236 閱讀 5497

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亞洲出現的新興國家不同,到2023年,絕大多數拉丁美洲國家獲得獨立已經超過乙個世紀了。然而,與其他第三世界地區一樣,殖民主義的遺產也使得該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嚴重依賴於外部世界,揹負著尚未解決的政治、社會和經濟問題的包袱。

拉丁美洲的面積為700萬平方英里,從格蘭德河延伸到阿根廷和智利的南端,包括墨西哥、中美洲、南美洲和加勒比諸島。它主要是西班牙語言和文化區,但葡萄牙語是本大陸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巴西的官方語言。加勒比某些島嶼使用英語和法語,海地使用法語的乙個變種。

很多土著印第安人語言和方言雖然在很多農村地區被廣泛使用,但是總體上被淹沒在主流文化之中;然而,最近幾十年,在拉丁美洲的很多地區,土著人口也再次宣布和捍衛他們的文化特性。

這是一塊存在著巨大的種族多樣性和種族融合的地區。在阿根廷,由於19世紀的移民洪流,歐洲人口佔壓倒性的優勢,但是在玻利維亞,一半以上的人口出身於土著印第安人。在巴西,人口包含有歐洲人、土著印第安人、黑人,並且以混血種人為主。

由於一度繁榮的奴隸**和奴隸制,巴西近一半人口是西非人的血統。然而,幾乎在所有地方,通常是歐洲白人和梅斯蒂索人(歐洲人和印第安人混血)佔社會統治地位。2023年後拉丁美洲的人口增長率極高,幾乎翻了三倍,從2023年的1.

6億上公升到20世紀末的5億。21世紀初,拉丁美洲兩個最大的城市墨西哥城和巴西的聖保羅都躋身於世界十大人口最多的都市之列。

殖民地經歷和獨立戰爭

西班牙三個世紀的殖民統治留下了難以抹去的痕跡。在西班牙人發現大量印第安人的地方,例如在墨西哥和當時稱為秘魯的地區,他們將印第安人納入其殖民體制,將母國等級制的社會結構強加到印第安人身上。王室向從西班牙派往新世界的貴族授予(或「委託」)大地產,以鼓勵殖民定居。

在很多地方,歐洲人的到來導致了人口上的災難。第一代歐洲人帶來的新的疾病致使土著印第安人大批死亡。在南美洲低地和整個加勒比地區,為了向甘蔗種植園提供勞動力,歐洲人從非洲引進了黑人奴隸勞工,最終數以百萬計。

到19世紀50年代,奴隸制在絕大多數地區被正式廢除了(雖然在巴西一直延續到2023年),但是,或多或少偽裝的奴隸狀態,例如勞役償債制度,依然持續下來了。印第安人和黑人仍處於社會經濟體制的底層,控制這個社會體系的是在美洲出生的歐洲殖民者和移民的後代,即克里奧爾人(土生白人)。

在殖民地時期,一種長期持續的經濟交換模式發展起來了。礦產財富和其他商品從殖民地流到母國,西班牙則向殖民地提供必需的製成品,或者安排將其他歐洲國家的製成品用船運往殖民地。雖然無論在西班牙還是殖民地皆未發展起乙個強大的商人階級,但農牧業和礦業成為殖民地大規模的經濟活動,並湧現出了一系列商業企業。

多年之後,美洲出生的克里奧爾人精英掌握的財富日增,並對歐洲的控制產生不滿。當拿破崙占領西班牙和葡萄牙,並取代兩家王室時,他們看到了擺脫母國的機會,但是克里奧爾人領導人也被法國革命中的人民暴力嚇破了膽。他們想對爭取獨立的鬥爭加以控制,保護他們的社會特權地位和土地財富。

1808—2023年,他們為爭取獨立進行了戰鬥,並在一連串對抗激烈的戰役中取得了勝利。在巴西,葡萄牙王室的成員和平地將國家引向了獨立。參與戰鬥的下層階級的地位極少因獨立戰爭而得到提高,獨立也沒有為乙個流動性更強的社會掃清道路。

實際上,獨立的後果主要是使得當地精英得以行使與他們的財富相當的政治權力。在獨立戰爭和隨後新興共和國之間的衝突中,拉丁美洲出現了乙個龐大的軍事組織、乙個強有力的軍人階級以及一系列考迪羅(即產生於軍隊的**者)。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撤出,變更了拉丁美洲的政治精英,但是經濟交換和依附的傳統模式並未消失。然而,**夥伴網路發生了變化,因為工業革命的先行者英國現在能夠普遍地進入拉丁美洲的市場。由於克里奧爾人地主需要廉價的製成品進口,英國製造的商品極少遇到抵制或競爭。

英國資本還為基礎設施、碼頭、道路,並最終為鐵路的建設提供資金,以支援**的擴充套件。英國(很快還有美國)的經濟滲透代表了一種殖民主義的新形式,或新殖民主義,這是一種不需要獲得領土的經濟控制。19世紀晚期,歐洲和美國的投資、歐洲移民的浪潮將拉丁美洲與外部世界更緊密地連在一起。

北方巨人

獨立後本地區在政治上四分五裂、動盪不安,很多新的共和國陷入內戰和民族戰爭之中。如果不是由於美國(在英國的支援下)提出的「門羅主義」,歐洲很可能會恢復對拉丁美洲的政治控制,門羅主義強烈反對歐洲大陸干涉新興國家的獨立。19世紀後半期,美國還明確提出,在西半球任何地方發生國內混亂時,不允許歐洲國家為恢復穩定、保護投資或要求償還債務而進行干預,而這恰是擴張的歐洲帝國主義時代的慣例。

2023年,西奧多羅斯福**提出所謂「門羅主義的推論」,宣布美國將獨自承擔起出於此種目的進行干預的責任。在此後二十多年裡,美國推行了一種積極的武裝干預或「金元外交」的政策,主要是在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直到30年代中期,其公然的干預主義才逐漸改變。

20世紀開始,美國作為拉丁美洲佔支配地位的**夥伴與英國展開了競爭,出口製成品,購買該地區很多初級農礦產品。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逐漸取代英國,成為向拉丁美洲提供貸款和資本投資的主要**。拉丁美洲雖然也出現了製造業中心,但是工業仍然欠發達,部分是由於它對工業化世界的依附,部分是由於其貧困的民眾不能為工業的發展提供乙個強有力的消費基礎。

同時,本地區農礦產品的**越來越受世界市場的制約。

經濟增長及其問題

在令人沮喪的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時期,拉丁美洲因出口商品**狂跌而損失慘重,來自國外的投資也消失了。經濟危機促使拉丁美洲人轉向自身的資源,力圖實現工業化,例如在1930—2023年民眾主義**者熱圖里奧瓦加斯統治下的巴西,就是這樣做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本地區的外國消費品的傳統**被切斷,進一步刺激了工業化。

2023年後,整個地區的經濟結構開始發生重大轉變。對原材料和農產品不斷增長的需求、外國投資的流入使其受益匪淺。60年代初美國甘迺迪**發起並贊助的「爭取進步聯盟」,標誌著北美人願為本地區的經濟發展承擔新的義務,儘管拉丁美洲人仍不斷抱怨與發展中世界的其他地區相比,他們受到忽視。

從1945—2023年的30年裡,拉丁美洲經濟以令人刮目相看的速度穩步增長,鋼產量增長了20倍,電力、金屬、機械增長了10倍。

墨西哥、阿根廷、巴西和智利,儘管存在著很多內部問題,但已足夠被劃入世界新興工業化國家之列。拉丁美洲生產了比以往任何時候多得多的工業產品,不再嚴重依賴從國外進口來滿足其工業品的需要。美國和歐洲跨國公司的出現進一步刺激了拉丁美洲的經濟進步。

然而,這種新的工業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保護關稅、補貼和國營企業的環境中發展的。而且,先進技術在本地區才剛剛開始得到利用,民眾購買力低下繼續制約著工業的增長。只有社會精英享受到了經濟擴充套件的好處,貧富之間的差距擴大。

20世紀70年代,為支援經濟發展,主要的拉丁美洲**從西方(主要是美國)銀行和國際信貸機構大舉借債,從而成為世界上負債最嚴重的地區,很多國家的外債翻了四番。到80年代,由於無力償還債務,國際債權人受到了嚴重的財政威脅,外國銀行和信貸機構採取措施減輕利息支付的負擔。然而,被信貸機構強加的經濟緊縮措施,給已經**了的生活水平帶來了進一步下降的威脅。

即使在境況較好的年份,很多拉美國家的**也沒有將對學校、醫院、道路、公共健康設施的開支放在優先考慮的位置。龐大的軍事組織和官僚機構也消耗了大量緊缺的資源。在發展雄心的驅動以及其他開支的負擔之下,很多**只是簡單地增發貨幣,從而導致貨幣貶值,促使物價飛漲。

在80年代,幾個國家的年通貨膨脹率超過1000%。

不穩定的經濟帶來的社會困難因80年代惡性通貨膨脹中農產品**的**而進一步加劇。拉丁美洲的經濟增長減緩到1%以下,甚至有時出現負增長。正如其他發展中地區一樣,80年代在許多方面是「失去的十年」。

2023年的人均產值低於2023年。但是,隨著很多拉丁美洲國家放棄國家管制,鼓勵自由市場經濟,推行更合理的公共財政,抑制通貨膨脹,經濟增長開始緩慢恢復。對本地區的經濟前景再次獲得信心的外國銀行家和投資者重新為拉丁美洲的公司和**提供資金。

儘管經濟取得了進步,人口增長依然是不安之源。與發展中世界的其他地區一樣,在20世紀的最後幾十年,死亡率急劇下降,人口迅速增長。在拉丁美洲,對付人口增長的難度更大,因為天主教會禁止人為地節制生育,儘管此類禁令被上層和中層階級避開或忽視。

在很多年份,人口以3%的速度增長,從50年代到90年代翻了三番。人口的增長幾乎抵消了人民群眾的經濟和社會收益。從積極的方面看,在較發達的拉丁美洲國家,人口開始趨於穩定。

很多年來,無地的農業工人離開拉丁美洲各地的貧困鄉村,定居於擁擠、汙染的城市貧民窟。享有特權的少數上層階級將他們的大部分金融資產安全地存在外國,但是壟斷了國內的土地和財富。在所有拉丁美洲國家,人均收入依然大大低於最富有的工業化社會的收入。

到21世紀初,最繁榮的拉美國家,如巴西、墨西哥和智利,人均收入大約是德國、日本、法國或美國的三分之一。雖然拉丁美洲的經濟精英已成為全球經濟的富有的參與者,但像海地和宏都拉斯這樣的國家,仍處於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列。玻利維亞的礦產財富曾一度養肥了印加帝國和西班牙,但是今天在所有南美國家中,它的人均收入是最低的。

60年代開始,很多牧師和修女以自己的方式對拉丁美洲的經濟不平等做出反應,鼓吹「解放神學」或「窮人的教會」。他們遭到梵蒂岡的反對,但仍投身於提高貧困者境況的努力中。別的改革者對土著人口的經濟問題和文化傳統表示出新的興趣。

美帝國主義的終結?

在20世紀後半葉,拉丁美洲與北方巨人的經濟關係發生變化了麼?通過20世紀30年代「睦鄰政策」的推行,美國似乎朝著放棄干預特權的方向邁出了重要的一步。2023年前,美國對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馬、古巴、多明尼加共和國和海地的軍事干涉形成了乙個激起整個拉丁美洲怨恨的歷史模式。

但是,甚至在2023年後,美**艦和部隊仍繼續在拉丁美洲登陸,特別是在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區,例如2023年在瓜地馬拉、1965—2023年在多明尼加共和國、2023年在格瑞那達、2023年在巴拿馬。有時,美國的干預與冷戰的「遏制」政策聯絡在一起,旨在反對世界各地的共產主義。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作為乙個善意的姿態,2023年,美國促進了美洲國家組織的建立。在美洲國家組織內部,西半球35個國家,包括美國和加拿大,聯合起來,為解決各共和國之間的爭端提供了乙個機制。美洲國家組織為傳統的北美干預主義提供了乙個更體面的替代物。

作為新時代標誌的另一步驟是,2023年美國同意將巴拿馬運河交還巴拿馬,2023年具體落實。

經濟上的相互依賴也成為西半球變革的標誌。美國自身的經濟需要乙個穩定繁榮的拉丁美洲。2023年,在美國的提議下,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簽署了北美自由**協定,規定在一段時期內三國將廢除所有**壁壘,此後將擴大到其他國家。

與此同時,來自墨西哥、加勒比和拉丁美洲其他地方的大批移民湧向北部,正改變著美國的種族構成,擴大著這個地區的人民之間的聯絡。

政治體制和拉丁美洲社會的衝突

政治上,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拉丁美洲主要是這樣一部歷史記錄:不穩定的憲政體制和鎮壓性的軍人**,內戰和社會革命,種族關係緊張和勞工騷亂,政變和反政變,反對外國(主要是美國)利益的激情。也有群眾普遍支援的具有廣泛基礎的民粹主義者**的插曲,例如上面提到的瓦加斯時期的巴西、1946—2023年胡安庇隆掌權時期的阿根廷(庇隆主義在此後的年代裡發揮著持久的影響)。

改革與鎮壓令人沮喪地迴圈交替。中美洲更加不穩。從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冷戰中美國的**事業和美國對中美洲、尤其是尼加拉瓜和薩爾瓦多右派勢力的支援,加劇了不穩定的局面。

拉丁美洲和巴西導學案

課題 拉丁美洲和巴西 學習目標 1.能夠在地圖上指出主要地形區 河流的位置。2.描述拉丁美洲地形地勢特徵。3.說出拉丁美洲主要氣候型別分布,並以熱帶雨林為例說明成因。4.拉丁美洲主要礦產資源及分布特點。5.能夠運用氣候和地形圖說明巴西人口和城市分布的特點。預習案一 教材助讀 如遇圖不清楚,請查閱地圖...

中國投資拉丁美洲的環境評價

摘要 東道國投資環境評價是中國企業境外投資決策及區位選擇的重要依據,基於中國對拉美國家直接投資的現狀及特點,本文選取委內瑞拉 巴西 阿根廷 秘魯等國2004 2013年面板資料,應用計量評價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法對拉美投資環境進行實證分析,並提出加強投資國別區位排序與優選,發揮對外投資區位集聚效應和實施...

拉丁美洲複合材料市場一瞥

維普資訊 視窗 拉丁美洲複合材料市 矛一瞥 對投資者來說,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複合材料 市場之問做出選擇也許兩難。雖然北美洲更加穩定,大使用者,佔 運輸業次之,佔 特別是卡車 和公共汽車市場很為活躍。另乙個發展良好的用途 但其費用更高 而南美洲的費用便宜得多,而且投 資 率可能更高,但其形勢不如北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