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學教材為突破口

2023-01-14 01:48:04 字數 5037 閱讀 2666

以科學教材為突破口,借德育花結甜果

――――悟記七年級科學教學德育滲透

【本文摘要】

在科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德育情景,文章提出:要立足科學教材,提煉出教材德育知識切入點;要充分利用科學中的合作實踐活動,關注活動的道德細節;要切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尋找德育和智育的連線點。通過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多元化德育教育。

【關鍵詞】 初中科學課堂教學德育教育正文】

從教材的實際出發,把德育附著於知識的講授或訓練之中,使學科的科學性與德育的思想性緊密結合,達到知識的講授與德育的教育水**融。通過課堂教學為主渠道的多元化德育教育途徑,對學生進行道德品質的教育,現在就課堂教學中,如何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德育進行了思考和探索。

一、立足科學教材,提煉教材德育切入點

1、利用科學知識的現實載體功能,對學生進行環保公德教育

科學課教學擔負著向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的任務,培養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的能力,是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提高學生科學素質的重要課程。環保是科學研究的乙個重要的知識點。在課堂教學上,還可結合課程內容將更多環境知識融入教學內容之中,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載體作用」、「滲透作用」。

加強學生環境保護的教育,培養環境保護意識,讓環境教育成為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內容。

在學習《動物和植物》的區別時,不僅介紹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維持了大氣中二氧化碳和氧氣的平衡,使人類和其它動物得以生存和發展。引伸一點植物的其它作用(減少噪音、保持水土等)以及保護綠色植物資源的重要性。在學習《太陽和月球》時,介紹紫外光、大氣汙染物都會對**造成傷害,將有關臭氧層遭破壞,大氣汙染以及如何減少這些汙染的內容引入教學內容中。

在學習《物質的酸鹼性》時,展示被酸雨傷害的樹木**和鹽鹼地**,滲透環保意識。雖然以後內容有涉及,但是德育教育是潛移默化的過程,通過平時的滲透,提高學生的環保公德意識。

2、挖掘科學知識的積累繼承功能,對學生進行愛國奉獻教育

科學發展的乙個基本特點是科學知識的積累和歷史的繼承。科學家們用非凡的勇氣與開拓精神,有對新發現、新發明的堅定信念,以及敢於堅持真理,為真理不屈不撓,奮不顧身的堅強鬥志對科學知識的追求。

科學家在追求真理時所表現的奉獻精神,例如牛頓雖然對科學做出了重大貢獻,但他總是謙虛地說:「我不知道世人怎樣看我,不過,我覺得自己好象是乙個在海濱玩耍的孩子,有幸拾到美麗的貝殼,而真理的大海,我還沒有發現。」在科學研究中的艱辛勞動的忘我精神,以及科學家的成功與失誤、科學家的成長與發展道路、科學家的品德力量,例如:

伽利略利用理想的斜面實驗,證實了亞里斯多德提出的「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的觀點是錯誤的。還用推理的方法推翻了亞里斯多德提出的「重的物體要比輕的物體墜落得快」這一錯誤觀點。例如:

在第一冊中《探索宇宙》中的閱讀材料,2023年10月15日,中國「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開展討論中國「神舟」六號取得成功是舉世矚目的盛舉,表明中國正在飛速發展,科學技術取得巨大進步。所有這些都會給人以啟迪與教育。因此,在科學教育中,以科學內容 、科學方法為主的前提下,聯絡科學史進行德育絕不是強加的「政治任務」,而是教學教育工作中不可割捨的重要組成。

3、運用科學知識的延伸內涵,對學生敬業立志教育

在教材中的閱讀材料,穿插於課文間,我們要根據課文的要求深入領會閱讀材料的編寫意圖,不僅能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讓學生了解科學的知識,了解科學發展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更會讓學生了解科學發展過程中的每一項重大發現的偶然性與必然性,以及其中所蘊藏著的不懈追求與探索的精神,帶給學生極大的啟示和教育;有助於促使學生產生使命感,留給了學生立志於科學探索研究的廣闊空間,培養他們為國為科學而努力報效的態度。

例如:在第一冊中《探索宇宙》中的兩個閱讀材料,乙個是《哥白尼和日心說》和《人類探索宇宙的歷程》從科學家哥白尼,不怕封建教會的****,敢於提出正確的論斷,推翻了**教會支援的地球中心說,布魯諾堅持真理而獻身,伽利略被判處終身監禁的事例,說明了立志目標和個人的信仰,使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和立志為自己的理想而奮鬥的堅韌不拔的意志。第二個閱讀材料又說明了類對宇宙的認識在不斷深化,永無止境,以增強學生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培養辯證唯物主義宇宙觀,增強學生的歷史使命感。

二、借助實踐活動,關注活動德育細節面

葉聖陶說過:「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德育教育忌空洞說教,應該注重德育教育的實效性。

教育是教乙個人的道德習慣,乙個人有沒有成就,決定因素往往就是有沒有乙個好的習慣。科學教師應該引領學生建立正確的良好的科學實踐習慣讓學生進入活動情境中,使學生感受活動的每個道德細節,觸動學生的習以為常的思想情感,領悟細節德育。

1、凸現小組活動,感悟合作德育

18世紀法國著名的思想家愛爾維修曾經說過:「如果我生活在乙個孤島上,孑然一身,我的生活就沒有什麼罪惡和道德,我在那裡既不能表現道德,也不能表現罪惡」。 道德的基本問題是處理人們之間的利益關係問題。

在課堂創設更多更切合學生生活的小組合作學習和實踐活動,改變原來過分強調自身利益,以個人為中心,忽略集體主義,忽略了與他人的協作與交流的意識,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改善他們為人處世的態度和方式,學生們一起學習,既要為別人的學習負責,又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學生在既有利於自己又有利於他人前提下進行學習。在這種情景中,學生會意識到個人目標與小組目標之間是相互依賴關係,只有在小組其他成員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還可以從小讓他們養成嚴肅看待他人學習成績的習慣。

因此在科學課中設計**、合作的實踐活動,以活動實踐為載體——將德育與課堂的活動實踐結合起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2、關注實踐過程,落實生活德育

德育是「潤物細無聲」的一項長期工作,我們不可能寄希望於一兩次轟轟烈烈的活動;不能急功近利,我們要從學生的一言一行抓起,從小處著手,扎扎實實地提高學生思想道德。在實踐活動中讓學生自身感受、主動參與活動的過程,設想活動的結果;啟發學生主動進行自我教育的內在動力,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對實踐中獲得的感受和體驗進行理性的思考,得出正確的結論,從而內化為他們的道德觀和公德意識。

例如:《生物和非生物》的實踐中,讓學生觀察蝸牛和觀察蚯蚓等一些活動。在布置學生去找尋蝸牛的活動中,為了找到蝸牛,學生就把學校廚房旁的泥地上的石頭翻了個遍,找蚯蚓又把土翻個底朝天。

活動中,把蚯蚓放入水中看它們會不會游泳,把蚯蚓折斷看還能不能活,到底蚯蚓的生命力有多大,兩段、三段,還有的用石頭砸;把蝸牛的殼敲碎看看裡面是怎樣的……實驗結束後,又把他們丟在水泥地上,隨便論丟,嘻嘻哈哈的完成實驗就高興了。當然學生的**熱情無可厚非,但這與「愛護動物、珍愛生命、保護生態環境」的要求是相違背的。我們應該寄語「珍愛生命,從小做起」。

在活動的細節中,關注隱含在材料中的思想教育內涵,全面兼顧,靈活選擇,在實驗教學中的幾種不良傾向上,恰到好處的選擇時機滲透德育知識,使實驗材料發揮出更大的教育作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比如:在食物上滋生微生物的條件,在學生完成這個實驗後,我再回頭看看廢料桶裡的實驗材料,棉花、豬肉汁、麵包真是用的過多了,還有的已經倒入桶內。回想平時班會課上,我們經常對學生進行愛惜勞動果實、勤儉節約的教育,但在科學課上,實驗材料卻如此揮霍浪費,其負面影響也值得我們反思!

科學課,教師經常布置做實驗或學生帶材料來如食鹽、公尺、實驗藥品等用品,一到課結束,材料都變成了所謂的「廢物」,扔進了廢料桶,我們是不是要教導學生經濟一點,不要太多,只要學生能看到現象說明問題就可以了;在物質的溶解性實驗時,在這方面就落實的好了,大部分學生能夠做好,養成了乙個比較好的道德素養。

3、拓展實踐功能,內化德育教育

充分利用科學內容的多樣性和實踐性強的特點,根據文字提供的研究性學習課題,有針對性的進行實踐活動。如:通過教學有關水、空氣、動物、植物、地球和宇宙等知識,讓學生感知自然界是由物質構成的;通過指導學生做各種觀察記錄,使學生領悟到自然界中的物質都在永恆變化著,並且變化是有條件的,使學生對淺顯的唯物辯證思想有初步的了解。

通過校園植物的觀察,向學生揭示自然界的萬事萬物是相互制約、相互聯絡的。利用桂花葉製作樹葉書籤、製作學具、實地考察等活動,認識家鄉,了解家鄉,熱愛家鄉。利用舊、廢品製作學具,增強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意識。

把德育和活動實踐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有效地進行思想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

三、緊扣學生認知,找尋德育智育結合點

愛因斯坦曾說過:「在科學思維中常常伴隨著詩的因素」。真正的德育和真正的科學要求同樣的想象過程。

在科學的教學中,讓嚴謹的科學知識,抽象的概念用詩意的語言、形象、巧妙的比喻給學生乙個清晰的理解,在豁然開朗、別有洞天的知識提取中,留給學生乙個亮麗的啟迪,乙個海闊天空的遐想。在知識的理解中,得到思想上的昇華,找到德育和智育的結合切入點。珍視與學生的每一次有效的結合,把握每乙個蘊含教育契機,並捕捉它,使它成為最有效的德育資源。

1、 聯絡科學文字,設計德育教育情境

我們在對某些專業知識、理論和技能的講授中,傳遞某種道理,寄寓某種思想,滲透某種觀念。根據教育規律、學科特點及其學生實際,自然而貼切地滲透德育因素。抓住教學過程中,可能會出現思想教育某些契機,使其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如:在上《時間的測量》內容時,我們用《匆匆》的文章作為導言,讓學生感受時間,在優美的朗誦中體驗時間的寶貴,體現生命的價值,珍惜生命的意義。在講到時間的時刻和時間間隔時,安排同學說出自己每天大約幾時起床,穿衣、刷牙、吃早餐、到校大約是幾點,計算他們的間隔有多長,養成不浪費寶貴的時間,早睡早起身體好,就會更有精神,學習起來也會更輕鬆。

就是這樣見縫插針,利用教材提供的教育素材不斷地充實學生們的頭腦,讓他們在學科學的同時接受道德教育。

2、依託科學文字,設計德育教育問題

從知識論的觀點來看,個體經驗是是零碎的、不系統的、不具普遍性的。只有把科學的知識融入個體經驗,才真正能對個人的德性生成發生作用。讓每個人都能基於自己的經驗去建構他的道德生活。

我們依託科學文字知識設計教育問題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使科學知識進入個體經驗的結構,啟迪學生的德育構建。

如:學習到《植物》時,我設計了如下的問題,我們用的紙張是用木材製造的,誰知道一棵十公尺高的樹大約能生產多少張紙?誰能夠告訴我長成十公尺高的樹要多少年?

你一天要用多少張紙?全校一天要用多少紙?一棵這樣的樹能用多少時間呢?

你看到這些資料,你有什麼感想嗎?隨著問題的深入,泛起的情感和意識及各種價值觀在問題中得到了水到渠成的教育,點起了內心深處美麗的思想火花,喚醒全社會的人保護生態環境的良知,並讓他轉化成學生自發的投入、思考和行動中。

3、延伸科學文字、設計德育教育作業

科學文字的教學為學生提供了學科化了的知識,完整和全面的道德生活經驗蘊藏在科學知識的背後,我們延伸科學知識,努力重構符合學生認知和生活經驗的一副絢麗多彩的圖景,讓他們從多種形態、較為完整的生活經驗中去真正領悟生活,體驗生活中的道德。因此,在課中布置以科學知識為載體,富含道德素養的作業,讓學生完成對道德的自我建構。

以活動為突破口,促進中職學生語文應用能力的提高

摘要 語文活動課體現了語文課堂教學的開放性 自主性以及教學方法的多樣性。中職語文教師應以語文課堂教學為主要陣地,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把課內和課外語文學習結合起來,把語文學習貫穿在學生的生活實踐中,深化中職語文教學改革,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全面提高語文教學質量。關鍵詞 中職學生語文活動語文能力 去年,...

以禮儀教育為突破口,創特色化發展的德育新模式

錢營一小德育匯報材料 我校德育工作樹立 育人為本 德育為先 注重實效 的工作理念,走創新學校德育特色之路,以 創文明校,育文明人 為主線,加強學校文明禮儀教育,開發 梳理校內外德育資源,讓新時期德育工作不斷煥發生命活力,走進學生心中。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 創設禮儀氛圍,抓好塑 魂 樹 根 工程...

古詩詞鑑賞的突破口

3 從詩詞的意象突破 掌握古詩詞常見意象是高考的必備,古詩詞意象也是詩詞鑑賞的突破口之一。熟記並能分析常見意象對於備考複習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2009全國1卷涉及到荷花這一意象。次石湖書扇韻姜夔 橋西一曲水通村,岸閣浮萍綠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處別開門。對於第二個問題 有人說,詩的後兩句歌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