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和之道感言

2023-01-12 15:21:03 字數 969 閱讀 2997

《家和之道》聽後感

聽了金輝校長的《家和之道》後,收益頗深。金輝校長以誠摯的語言道出了家和萬事興,尤其是孩子的教育問題,剖析的相當透徹,讓人醍醐灌頂。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的本質是:長善救失,上施下效。首先是教孩子做人,做乙個善人,要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乙個問題孩子的背後是乙個問題家庭,這是不爭的事實,值得家長們深思。很多父母將孩子的不好的習慣怪罪到學校身上,怪罪到教師身上,怪罪到孩子自己身上,唯獨沒有怪罪到自己身上。其實孩子身上的多數習慣----無論是好習慣還是不好的習慣都是我們父母有意無意培養出來的。

就像上海人說上海話吃上海菜,四川人說四川話吃四川菜一樣,彷彿生來就會不需要培養,而事實並非如此,父母每時每刻都在教,以至於自己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教,這就是「潛教育「,比」顯教育「威力大得多的本質教育。優秀的孩子多是優質教育的結果,問題孩子多是問題家庭的產物。孩子的問題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問題的折射,父母常常是孩子問題的最大製造者,同時也是孩子改正錯誤與缺點的最大障礙。

當務之急的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沒有父母的改變就沒有孩子的改變。沒有不想學好的孩子,只有不能學好的孩子,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育的父母。

教育孩子,宜早不宜遲。教育孩子有一道分水嶺,就是 13 歲。13 歲之前,教育思路偏了、教育方法錯了都還來得及修正;13 歲以後,不是說沒有了希望,而是我們想教育、想修正,要付出更大的代價才可以。

德高望重的李嘉誠先生,就非常重視對孩子的教育。他說:乙個人事業上再大的成功,也彌補不了教育子女失敗的缺憾。

教育孩子是一張單程車票,沒有回頭路可走,一旦我們坐錯了,錯過了,真的連改正錯誤的機會都沒有了。

作為家長,要好好反省自身,做到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真正地教給孩子將來適應這個社會的能力。適應社會的能力不只有技能,它還包括更重要的東西,比如乙個人的人格、乙個人的人品、乙個人的胸懷、乙個人的氣度。就像金輝校長所說的,我們要將孩子培養成優秀的「善二代」,讓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教育生根發芽,不斷傳承,發揚光大。

一(1)班胡家鋮

畫家和牧童

畫家和牧童 說課稿 一 說教材 畫家和牧童 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感情豐富,形象生動,內涵深刻的文章。講述了唐代時期乙個牧童指出著名畫家戴嵩畫中的錯誤,戴嵩虛心接受批評的故事。讚揚了牧童率直不盲從,實事求是,敢於挑戰權威的品德以及戴嵩敢於面對錯誤,虛心 勇於接受批評...

畫家和牧童反思

畫家和牧童 這篇課文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是一篇人物情感豐富,形象生動,內含深刻哲理,貼近學生認知水平的文章。講述的是唐代乙個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畫家戴嵩畫 現的錯誤,戴嵩虛心接受批評的事。讚揚了畫家的虛心好學和牧童實事求是敢於向權威挑戰的優秀品質。詞語教學是低段語文教學的...

烹飪之道也是管理之道

煮東西吃,大抵也是講學問的。據 二十五史 武英殿本裡記載商朝的伊尹,原本是個陪嫁男,陪嫁女聽的多,沒聽說過陪嫁男,陪嫁男就是陪著女主人嫁到夫家做下人,相當於奴隸。可別小看這種奴隸,在中國古代這種陪嫁男裡面可是出了兩個宰相,那時侯可能叫正卿,總之是一人之下,全國民之上。其中乙個是秦穆公年代的宰相百里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