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文獻寫作

2023-01-12 11:51:01 字數 4659 閱讀 8613

農業技術經濟學的理論研究

作者 1080326

摘要為了解農業技術經濟學的深刻內涵,提高農業技術,發展更有利的農業技術,研究了其理論的基本構架。指出了理論框架的形成及發展。

關鍵詞農業技術經濟學,理論研究,理論框架

the research on theories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abstract—in order to know the profound connotation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and to develop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more research are showed on the theory of the basic framework.

keywords—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conomics, doctrine, theoretical framework

1 引言

任何一門學科的產生與發展,都必須以一定的理論為基礎,理論的發展又促進了學科的

發展與完善,農業技術經濟學也是如此。為了進一步促進農業技術經濟學的發展,必須更好地研究它的基本理論。鑑於農業技術經濟學是一門應用經濟科學,因此,必須分兩個層次來研究,即學科的基本理論與研究方法的基本理論。

2 研究分層次原因

:第一,農業技術經濟學研究的根本目的是勞動節約,即經濟效益。而勞動價值論闡明了以採用新技術、新裝置等前提的農業技術經濟效益產生的根本原因。

第二,通過勞動價值論研究農產品的價值形成、價值構成、價值轉移以及新價值的產生,為經濟數量化奠定了基礎。

第三,馬克思主義勞動二重性的理論,即具體勞動創造使用價值,抽象勞動創造價值的理論,為農業技術經濟效果評價應用實物指標與價值指標,建立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提供了理論依據。同時也反映了社會主義生產目的和商品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第四,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深刻揭示了在生產力要素中人與物的關係。技術物質要素本身雖不能創造新價值,但是應用新的技術物質要素,使人們勞動更有效,提高了活勞動的有效性,從而增加了經濟效益。

農業技術經濟學的突出特徵之一,就是計量的精確性,通過數量化來計測經濟效益。農業生產是動植物的再生產,農業生產過程實質上是能量轉化和物質交換過程。農業生產中應用的各種函式模型,都是反映能量和物質投入產出的相關關係的。

因此,能量守恆和物質不滅定律,是建立函式模型的理論依據。資源報酬變動原理雖是本學科的基本原理之一,但更重要的則是邊際分析法的理論基礎。當前突出的問題是要加強應用各種數學方法理論間題的研究,特別是經濟理論分析。

只有這樣,才能實現選法恰當,符合科學,分析可靠,決策正確,用有實效。

3 層次說明

「農業技術經濟學的理論應從兩個層次來闡述,第一層次是農業技術經濟學的理論基礎;第二層次是農業技術經濟學的基本理論」。這是2023年冬全國農jk技術經濟理論方法討論會關於農業技術經濟學科理論體系最有代表性的觀點。如此徑渭分明的界定,標誌著理論界對本學科理論體系認識的發展和超越。

這一點在理論界現在已無多大的分歧。本文就學科理論體系中的基本理論而言,它究竟應再細分為哪幾個層次?這是當前理論界爭論較多的更為縱深的間題.

對此,筆者認為,農業技術經濟基本理論應當劃分為三個層次,即軟體原理、硬體原理和操作原理。

表1 技術經濟學**

一、軟體原理:農業經濟效果原理、農業科學技術原理

之所以稱之為「軟體原理」,是從基本理論結構框架的角度考察,它們是獨立成章的,但就其實際作用而言,則貫穿於整個學科理論體系的始終。就象人體的「動脈」,融注於下一層次的「硬體原理」和再下一層次的「操作原理」。在農業技術經濟評價、比較、分析中,雖不直接運用「軟體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但其評價內容、標準、原則、指標、方法都深深烙上軟體原理的印記,體現出軟體原理的「魂」。

因此,軟體原理是農業技術經濟第一層次的基本理論,具體包括:

1.農業經濟效果原理對「農業經濟效果原理」,以往我們總習慣叫「農業技術經濟效果原理」,我認為,這裡應當穢農業經濟效果原理」,因為,嚴格說來,「經濟效果」和「技術經濟效果」兩個概念的涵義本身是有區別的,且在這一章的研究中我們實際僅限於「經濟效果原理」,而並未涉及「技術應用」,所闡述的理論如經濟效果的概念、一般表示式、屬性及其同經濟效益概念的區別等,都屬最一般的抽象性的經濟效果理論。因此,從邏輯順序上講,稱『農業經濟效果」也更合理。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一章中,對於「經濟效果原理」的研究,我們至今尚停留在「純概念」之爭的初級階段,許多問題並未深化,這無形中削弱了這一至關重要的第一層次理論對於整個學科理論體系的穿透力。對此,我認為,今後應強化經濟效果最一般表示式、經濟效果的變動規律、經濟效果與經濟規律的辯證關係等更深層問題的研究。

2.農業科學技術原理它的研究不管對學科基本理論的完善,還是對於學科研究領域的拓展和研究方向的認定,都是十分重要的。首先,從學科名稱上看,既然稱之為「農業技術經濟學」,即意味著,它是從社會經濟的角度去研究「技術」,因此,對於「技術」的涵義、本質屬性、特徵、技術體系的組成和結構、技術的科學分類、技術一般原理同技術發展、技術進步的關係等等問題的系統研究,無疑是不可或缺的。

其次,從學科發展方向和研究氛圍上看,當前理論界諸如是否要研究「產前」、「產後」技術的爭議及對研究物件內容等看法的不一致,其實都同我們對農業技術經濟學中「技術」這一客觀範疇的理解角度有關。如果我們都能站在乙個相同的方位,用歷史唯物主義的眼光,對「技術」作一番審慎的考察,就會發現,我們對於許多問題看法的分歧,均源於對「農業科學技術原理」這一重大「軟體原理」研究的跋腿。令人高興的是,許多有關農業技術體系等專題研究已不斷增多,這預示大家「技術原理」重要性認識正日益增強。

但這還遠遠不夠,在我看來,「農業科學技術原理」應當作為農業技術經濟第一。

二、硬體原理:農業技術經濟評價原理、農業技術經濟比較原理、農業技術經濟效果指標體系硬體原理屬第二層次的基本理論,與第一層次相比更加具體,帶有學科「骨架」的性質,它包括:

1.農業技術經濟評價原理主要包括以往教材中所提的「農業技術經濟效果評價」這一章的內容。應指出的是,過去我們常用的「農業技術經濟效果評價」這一提法,不如「農業技術經濟評價」之稱妥當,因為前者往往給人以錯覺,彷彿在這章中,只研究「經濟效果合理性」,而不談「技術應用的可行性」,可事實上關於農業技術經濟評價的基本原理包括評價原則,評價標準、評價內容,都無時不能脫離「技術應用的可行條件」,即不僅僅是評價「經濟的合理性」此乃其一其二,關於「農業有用效果的分析、農業有用效果與勞動消耗的分析、農業有用效果與勞動占用的分析」這一內容,以前我們稱之為「農業技術經濟效果評價內容」,我認為,從這部分內容的實際內涵看,它應當稱作側農業技術應用經濟可行性的評價內容」,因為十分明顯,在農業技術應用的「生產可行性」和「科學適用性」評價中,跟上述「效果、消耗和占用」的評價內容,是相關不大的。

其三,關於「技術效果、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及與經濟效果」的關係等問題,以往我們在談「農業經濟效果原理」時,就迫不巫待地加以闡述,其實這無論從邏輯思維,還是從理論內涵上講,都是不恰當的.在我看來以上問題應當放到本章(即農業技術經濟評價原理)來研究.由此,農業技術經濟評價原理,具體包括以下四方面內容:

(l)農業技術應用的經濟可行性評價(經濟可行性評價的內容和經濟可行性評價標準)。(2)農業技術應用的生產可行性評價(社會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和生產可行性評價的標準)。(3)農業技術應用的科學適用性評價(技術效果與經濟效果和科學適用性評價標準)。

(4)農業技術應用的綜合評價(綜合評價原則和綜合評價標準)。

2.農業技術經濟比較原理在農業技術經濟評價中,除了要對單個技術方案本身的所得所費進行分析外,更重要的是要把它同其他方案進行比較分析,而比較方案的確定,替代方案的選擇都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從滿足需要、消耗費用及**、時間價值的角度上看,方案比較還應當遵循一系列可比原理。可見,以「選優性」為鮮明特徵自居的農業技術經濟學,不對農業技術方案選優的可比原理進行系統研究,似乎給人以太大缺憾。

因此,農業技術經濟比較原理,應當成為不囚e技術經濟第二層次的基本理論,從橫的角度,起「骨架」原理的應有作用。

3.農業技術經濟效果指標體系這是農業技術經濟基本理論體系中較成熟也是最富學科特色的重要理論,與評價原理和比較原理相比,其具體性更為突出。指標體系的構成及各類指標間的相互關係、指標的選擇與運用等,這些都是本章回答的問題。

4 操作原理:農業經濟研究程式,農業技術經濟分析方法

用「操作」二字恰如其份地概括了這部分理論的特徵,在這第三層次的基本理論中,主要是研究如何運用上述「軟體」和「硬體」原理、按照特定的程式、選擇適當的方法去評價技術方案的優劣的間題,因此,它應當進行技術經濟資料的蒐集、整理;技術方案比較評價的程式模式;技術經濟決策論證的步驟及技術經濟評價的一般分析法和現代數量經濟分析法等。

應當說明的是,在各種技術經濟評價分析方法中,還有其各自「地方特色」的相應理論原理,我們稱之為分析方.法的理論基礎,如農業資源報酬變動原理是邊際分析法的理論基礎。

圖1 會計功能圖

5 結束語

在農業經濟學的理論框架研究中,通過將理論研究分層,並依次說明相關層次理論,從而深刻了解到農業技術經濟學的理論研究方向及方法。

參考文獻

[1] 朱希剛著,《農業技術經濟分析方法及應用》[m],中國農業出版社,2023年10月.

[2] 傅家驥等著,《技術經濟學前沿問題》[a],經濟科學出版社,2023年4月.

[3] 許家林等,面向二十一世紀的高等農經管理系列課程教學內容及體系的改革,《農業經濟問題》[n],2023年第4期.

[4] 袁飛主編,《農業技術經濟學》[m],中國農業出版社,2023年10月.

[5] 孔祥智,21世紀農業經濟管理專業的發展方向,《農業科研經濟管理》[j],2023年第1期.

[6] 王雅鵬主編,《農業技術經濟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6月.

[7] 蔣和平等著,《當代農業新技術革命與中國農業科技發展》[c],江西人民出版社,2023年9月.

文獻綜述寫作

一 文獻綜述 文獻綜述是在畢業設計開題前,閱讀某一主題的文獻後,經過理解 整理 融會貫通,綜合分析和評價而組成的一種不同於研究 的文體。綜述目的是反映某一課題的新水平 新動態 新技術和新發現。從其歷史到現狀,存在問題以及發展趨勢等,都要進行全面的介紹和評論。在此基礎上提出自己的見解,技術的發展趨勢,...

文獻綜述寫作要求

為了進一步規範文獻綜述的寫作,現將文獻綜述寫作要求明確如下 一 撰寫文獻綜述的基本要求 文獻綜述是針對某一研究領域或專題蒐集大量文獻資料的基礎上,就國內外在該領域或專題的主要研究成果 最新進展 研究動態 前沿問題等進行綜合分析而寫成的 能比較全面的反映相關領域或專題歷史背景 前人工作 爭論焦點 研究...

文獻綜述寫作要求

畢業設計 文獻綜述的寫作要求 為進一步強化學生蒐集文獻資料的能力,熟悉專業文獻資料查詢和資料積累方法,提高對文獻資料的歸納 分析 綜合運用能力,提高獨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並為科研活動奠定紮實的基礎,學生畢業設計 教學中實施文獻綜述寫作制度。為了進一步規範文獻綜述的寫作,現將文獻綜述寫作要求明確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