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學中「現」生活在生活中「做」數學

2023-01-11 17:39:06 字數 3236 閱讀 7380

學生a提出的問題是:

(1)一枝鋼筆和乙個筆記本共用多少錢?

(2)一支牙膏比一塊香皂少多少錢?

請同學們幫助解決這兩個問題。隨著學生的提問,各個小組積極活動起來,同學們首先列出了算式:

15.6+0.9 4.4-1.28

教師通過語言的引導,如問「看到這張表還可以提出什麼問題?」,學生的思維活躍,學生b:我想計算一下四種物品的價錢?請大家一起來算一算。

學生c:我想知道鋼筆和筆記本比牙膏貴多少錢?

學生d:鋼筆和筆記本比牙膏和香皂貴多少錢?隨著提問、回答,黑板上出現了不同的算式,同學們各自講出了算式的道理:

15. 6+0.9+1.28+4.4

15.6+0.9―1.28

(15.6+0.9)―(1.28+4.4)

……學生經過爭論著、計算著,最後終於發現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與整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相同。

把身邊的數學材料引進課堂,使學生對學習材料產生了興趣,在一種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實現了知識的遷移,感到計算並不是那麼的枯燥和無味,提高了計算的積極性。

2、讓數學借鑑生活

數學學習是一種思維的再創造過程,而思維的創造性是一種心智技能活動,是內在的隱性活動,必須借助外在的生活經驗基礎。為此,教師要懂得借鑑生活,結合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引導學生通過「再創造」來學習知識,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為目的,達到能力的創新。

例如:學習「接近整百整十數加減法的簡便演算法」一課時有這樣一題「165-97=165-100+3」,學生對減100時要加上3,難以理解。這時可以讓學生聯絡買東西找零的生活實際想:

如果媽媽帶了165元錢去醫藥商店買了一盒97元的西洋參,準備給爺爺補身體。她付給營業員一張百元鈔票(應把165元減去100元),營業員找回幾元?3元(應加上3元),即多減去的3應該加上。

這樣聯絡購物時的付整找零的生活經驗,使抽象的運算獲得了經驗的支撐,具體的經驗也經過一番梳理和提煉,上公升為簡便運算理論上的依據。讓學生意識到數學應用的廣泛性和靈活性。

3、讓數學回歸生活

對於學生來說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是會靈活熟練地運用數學知識、原理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使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例如:「分數(百分數)乘法應用題」練習課中我讓學生練習計算利息的應用題,其中一題是「六年級(1)班今年1月1日在銀行存了活期儲蓄280元。已知年利率是0.

72%,存滿半年時,可以取出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元?

全班學生對於此題的解答表現出平時少有的一致,其解答是:

280×0.72%×0.5+280=1.008+280=281.008(元)

答:可以取出本金和利息一共281.008元。

上述解答從純計算的角度看,281.008元這一結果是再精確不過了,但結合現行的實際(利息稅)及人民幣的幣值單位看,281.008元顯然不符合要求。

在訂正中引導學生:誰去銀行取過錢,這利息能按公式計算的全部拿到嗎?這時有個別學生說:

「不能,還要繳納20%的利息稅。」教者趁熱打鐵:那我們到底能拿到多少錢呢?

學生列式:

280×0.72%×0.5×(1-20%)+280=0.8064+280=280.8064(元)

答:可以取出本金和利息一共280.8064元。

接著又引導誰能把280.8064元換為幾元幾角幾分的說法來表述,學生對其錯誤立即恍然大悟,還需要四捨五入法取近似值。這充分證明學生已有相當豐富的人民幣使用經驗,出錯的原因是學生把解題過程與生活經驗完全脫離,教師就要有意識在問題解決之中點撥,使學生回歸現實生活,啟用已有經驗為解決問題所用,從而提高學生數學知識的應用水平,有效地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生活問題數學化

數學是關於客觀世界模式和秩序的科學。數學問題生活化就是通過將現行教材中枯燥的、脫離實際的問題還原為取之於學生生活實際,並具有一定現實意義的數學問題,以此來溝通「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他們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理解、學習和發展數學,使思維得到訓練,能力得到提高。

1、讓生活提煉數學

生活本身是乙個廣闊的數學課堂,存在著大量的數學現象。將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一些數學現象提煉出來為我所用,這就必須努力拓展全體學生的眼界,促使學生主動的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思考數學問題,培養應用數學的意識。

例如a同學收集了這樣的題目:

從從化到廣州的汽車在途中要依次停靠8個停靠站,按照兩站間的地名不同設定票價,需要多少種不同的票價?

學生用自己學的線段知識講解自己的方法和理由。每乙個學生各抒已見,提出了各種的方案。最後同學們用自己的知識解決了乙個現實生活的問題,別提有多高興了。

他們發自內心地說:學習數學真有用。很顯然提煉生活設計的問題,有效的提高了他們發現數學、創造數學、運用數學的能力和數學素養。

2、讓生活呈現數學

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通常整合著各類資訊而綜合顯現的。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設計富有生活情境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在接近實際情境的實踐活動中去解決數學問題,獲得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真正體驗到數學的內在價值,從而激發探索慾望,培養創新精神。

例如:在教了「兩步計算應用題」後,我在教室裡布置了乙個簡易花店,標上「菊花3支12元,玫瑰4支20元,百合花5支40元,」問:老師想買7支菊花可只帶了30元,你們說老師帶的錢夠嗎?

那你能幫老師想辦法嗎?老師想買一束既漂亮又實惠的花,你能幫老師設計乙個買花方案嗎?此時,學生的學習慾望大增,學習興趣高漲。

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不但掌握了知識點,更重要的是通過買花讓學生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體驗到學習知識的快樂,掌握了技能,激發了他們自主創新的精神。

3、讓生活走進數學

生活數學的特徵是現實、有趣、有用。在教學中,可利用一些活動帶領學生走進生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培養學生思維的全面性和深刻性、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

有一年,我帶學生去長隆水上樂園遊玩前,先讓學生算一筆帳:本班有學生45人,在2位老師的帶領下去遊玩長隆水上樂園。門票是:

每張120元,50張以上8折優惠,問:買門票須花多少錢?

對這樣的現實問題學生特感興趣,很快便得出答案。有人說:每人一張要47×120=5640(元);有的說:

50張打折,多買3張還少840花元,50×120×80%=4800(元);有的說:多買三張再按原價推銷出去:50×120×80%-120×3=4440(元);有的說:

如果把多買的3張再按8折轉賣出去,須花50×120×80%-120×3×80%=4512(元)。這些方法,構想之奇特,算理之充分,閃爍著學生獨特的創新精神,體現了較強的創新能力。

通過這樣結合生活實際設計問題,能有效地啟用學生的思維,為學生提供了較為廣闊的創造空間,不僅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靈活性和深刻性,而且還有利於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在數學中感受生活

太和縣三堂中心小學 司華權李登海 2013.2 太和縣三堂中心小學 司華權李登海 內容摘要 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離不開生活。人類的社會實踐產生了數學,並且促進了數學的發展 而數學又服務於社會,成為人們認識世界,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工具。在數學教學中應重視學生的生活體驗,把數學教學與學生的生活體驗相聯絡...

數學在生活中的妙用

超市中的數學 贛榆縣羅陽鎮中心小學閆雨晴 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樣樣都離不開數學,真可謂數學是我們生活的好幫手。在我和奶奶去超市購物的一次經歷中深深體會到了這些,也鬧出了令人啼笑皆非的事來,讓我現在想起來臉上還會微微發燙。轉眼我進入了三年級的學習,上數學課時,老師教我們認識了重量單位 克和千克...

張學豔的在生活中學習數學 在數學中感受生活

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在數學中感受生活 內蒙古興安盟科右前旗歸流河小學張學豔 數學課程標準 指出 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實踐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 理解數學 面對這一要求,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就必須考慮數學教學中能不能把現實的問題與之相聯,能不能在教學中讓學生根據自己現有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去重新體驗 數學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