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與哲學第四單元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教學設計

2023-01-11 00:57:04 字數 4231 閱讀 8332

河北省盧龍縣劉田莊中學楊國瑞

一、課程標準分析

新課程標準要求識別事實判斷與價值判斷的表現,說明價值判斷的意義,理解價值觀對人們行為的導向作用。剖析生活例項,說明人們的社會地位不同、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時間、地點、條件不同,會形成不同的價值判斷;領悟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剖析價值衝突的例項;體驗價值比較、鑑別、選擇的過程;認同人民的利益為最**值標準,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

課程標準的要求強化了學習的過程性,強調了一種體驗式的學習方式。偏向於對學生的知識、能力、態度、情感的關注。為此我們在教學中讓學生主動學習,讓學生自己獨立思考以及合作探索,實現知識和行為的統一。

事實判斷與價值判斷是人們行為選擇的前提和基礎。以校訓、班徽的制定為例,可說明價值判斷在人們的行為選擇中的作用。討論:

報刊**中關於事實陳述和觀點陳述的內容。社會調查:了解不同的人對某項改革措施的不同反應,用哲學觀點**其原因。

從不同歷史時期人物的言論中,**影響其價值判斷的因素。例如,競爭與友情,關愛與懲罰,傳統與時尚等。討論:

選擇解決某項公共問題的不同方案,應遵循的價值準則,可採取的策略與方法。人民群眾是推動歷史前進的動力,要把獻身人民的事業、維護人民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追求和標準。探尋實現人生價值的條件和途徑,闡明生活的意義,理解只有對社會做出貢獻才是真正有價值的人生。

講評:乙個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勞動者的生活軌跡。講演:

面對人生旅途中挫折與成功、曲折與前進、機遇與挑戰的選擇。人生理想的實現與社會的發展密切相關,實現人生價值的條件需要每個人去創造。撰寫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小**。

二、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

本單元是全書的終點,在一定意義上也可以說是全書的落腳點。因為我們明白了「世界是什麼」,懂得了「世界怎麼樣」,知道了如何正確地看待我們周圍的世界,目的就是為了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最終服務於我們改造世界的活動。本單元是整個教材的落腳點和歸宿,起到概括和總結全書的作用。

2、內容結構

本單元圍繞的核心問題是在如何正確看待我們周圍世界的基礎上,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社會人生問題的正確認識是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前提,因此要談價值觀,就必須先談社會歷史觀。但是,由於第

二、三單元主要是在最一般的意義上講如何正確看待我們周圍世界,而沒有把如何正確看待社會和人生作為乙個獨立的主題進行討論。因此,第四單元首先要講清楚的乙個內容就是社會歷史觀——第十一課尋覓社會的真諦,主要講授馬克思主義哲學關於社會歷史觀的基本觀點,為下一課講人的價值與價值觀、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價值的創造與實現做準備,共有兩個框題:社會發展的規律和社會歷史的主體。

第一框共設兩目:第一目主要分析了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係.從而深入理解社會的物質性特徵。第二目分析了兩大社會基本矛盾,通過這一發現,使人類關於社會歷史的理論第一次真正成為科學,在社會歷史領域徹底堅持了唯物主義。

第三目揭示了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這一總趨勢是在社會基本矛盾的解決中實現的。第二框共設兩目:第一目主要講述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第二目是在前一目的基礎上得出的方**思想,要自覺堅持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同學們透過現象認識本質,紛繁蕪雜的社會現象歸根到底就由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組成的。明確社會生活的本質是實踐.了解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在實踐中實現社會基本矛盾的解決,推動社會前進。

第十二課實現人生的價值主要講了人的價值是什麼,價值觀具有哪些導向作用及如何實現人生價值,共分三框。本課是全書的邏輯重點,專門講人生價值的實現。第一框共設兩目:

第一目「人的價值」,主要講了三個問題。首先,闡述了哲學意義上的價值;然後,引發出人的價值問題,重點講了人的價值是什麼;最後,概括了如何評價人的價值。第二目「價值觀的導向作用」,首先闡釋了什麼是價值觀,然後重點講述了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第二框共設兩目:第一目「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主要講了人們進行正確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第乙個標準,即「堅持真理,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走歷史的必由之路」。第二目「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主要闡述了進行正確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利益出發點:

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第三框「價值的創造與實現」共設三目:第一目「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主要論述了人的價值必須在勞動中、在奉獻社會的實踐活動中創造。

第二目「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主要闡述人生價值的實現離不開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第三目「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主要講述了實現人生價值應具備的主觀條件。

此外,教材設計了乙個綜合**,對這一單元中沒有涉及的人生理想和信念進行**,同時也對價值觀的有關內容進行總結。

本單元基本結構是:歷史觀(第十一課)──價值觀(第十二課)──人生觀(綜合**)

三、學情分析

1、學生初次進入哲學歷史唯物主義的學習,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但在高中歷史課程中,對歷史唯物主義的一些觀點已經有一定的了解,學生通過對歷史的學習,對唯物史觀已經有了乙個模糊的認識,為學好本課的內容作了一定的鋪墊。

2、學生通過對前三單元內容的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哲學基礎知識,同時學生也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具備一定的資訊收集和篩選能力、閱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一定的**合作能力。

3、現在的高中生正處於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對於如何實現人生價值的問題有所思考。由於對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不夠,進而認識不到人民群眾的作用,現實生活中往往脫離群眾,因而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存在偏差,理想信念缺乏。現在部分青少年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比較突出,同時,表現為思想上的認知與行為的選擇相互衝突,所以本單元要培養學生奉獻精神,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以幫助學生健康的成長。

四、設計思想

1、教育理念:

①「把教學內容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的成為學習主體。通過創設情景,讓學生積極參與、主動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感知、思考。

②「動起來!」教師動起來,通過個性的宣揚來吸引學生;學生動起來,通過不同的教學方式手段的應用,讓學生在課堂中積極投入、參與、體驗;教材動起來,通過解析、延伸、補充讓教材中的例子、**更加生動。

2、教學原則:堅持啟發性、直觀性、理論聯絡實際、知識性與教育性相結合的原則。

3、教學方法:

**分析法:教師引導,層層剖析,淡化結論,注重參與,強調過程。

例項引導法:用典型的事例,以及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事例來論證。

討論法: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來解決教材中的疑難點、同時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

圖示法:對部分較難理解的知識通過不同的**的展示來解決。

五、教學教育目標分析

知識目標:引導學生從生活和實踐出發,認識社會歷史的真諦(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理解社會發展的規律,明確社會歷史的主體,把握社會歷史發展的趨勢。理解人生的價值,把握實現和創造人生價值的途徑。

能力目標:幫助學生用唯物史觀、尤其是用物質生產實踐認識社會歷史的奧秘,初步形成正確認識社會發展規律和發展趨勢的能力,初步具有運用唯物史觀正確分析和看待社會、人生的能力,初步形成進行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能力,初步具有正確的設計和規劃自己人生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立場,培養學生尊重社會發展規律,堅持群眾路線,樹立為人民服務思想,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六、教學重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

1、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係。這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也是學好本單元知識的基礎,故該問題應為本單元重點內容。

2、認識和理解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及其發展規律。學生對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容易走進誤區,陷入唯心史觀。正確認識和理解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及其發展規律是正確認識人類社會的基礎,故該問題應為本單元重點內容。

3、人民利益是最**值標準。現實生活中人們進行價值判斷的標準是多種多樣的,而最高標準只能是人民利益,讓學生懂得為什麼要自覺站在人民群眾立場上進行選擇,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故該問題應為本單元重點內容。

4、人生價值的創造與實現。學生只有體會到「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才能實現人生價值,才會擁有幸福人生,教學中講清該問題是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關鍵,也能從理論和思想上為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奠定了較好的基礎,故該問題應為本單元重點內容。

教學難點

1、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如何理解社會生活的本質是歷史觀的核心問題,儘管學生對實踐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對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觀點理解仍有一定的難度,故該問題應為本單元難點。

2、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這一基本理論觀點對於實際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講解時要聯絡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知識,學生理解有一定的難度,儘管學生對實踐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對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觀點理解仍有一定的難度,故該問題應為本單元難點。

3、人在勞動中創造價值。人和事物的價值關係問題,是人們經常思考的問題,這個問題有一定的理論難度,故該問題應為本單元難點。

七、教學流程及教學過程

八、板書設計

高二哲學生活第四單元測試題

ab c d 6 2011年以來南京市 十分關注民生,積極推進 溫暖工程 的制度化和規範化,初步構建起城鄉統籌 覆蓋廣泛 主導 社會互助的新型社會救助體系,各項幫扶救助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對於南京市 的這些做法,正確的說法是 a 這是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具體體現 b 要把人民群眾的一切事務都管理...

歷史與社會第四單元第一課知識點

出現百家爭鳴 儒墨道法兵 1 建立 西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向東遷到今河南洛陽,歷史上稱為東周。東周 春秋 西元前770年 西元前476年 戰國 西元前475年 西元前221年 2 春秋五霸 及兼併戰爭 1 春秋五霸 是指春秋時期經過激烈競爭而成為霸主的諸侯。兩種說法 第一種 齊桓公 宋襄公 晉...

歷史與社會第四單元第三課IT新城 班加羅爾

歷史與社會七上第四單元 第三課 it新城 班加羅爾 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印度和班加羅爾的位置 氣候和城市職能,學會分析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了解班加羅爾資訊產業迅速發展的主要表現,掌握班加羅爾發展資訊產業的有利條件。2.過程與方法 通過分析地圖和氣溫降水圖,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和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