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與社會第四單元第一課知識點

2021-03-04 09:46:44 字數 1604 閱讀 1016

④出現百家爭鳴(儒墨道法兵)。

1、建立:西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向東遷到今河南洛陽,歷史上稱為東周。

東周 :春秋(西元前770年-西元前476年)

戰國(西元前475年-西元前221年)

2、「春秋五霸」及兼併戰爭:

(1)春秋五霸:是指春秋時期經過激烈競爭而成為霸主的諸侯。(兩種說法:第一種: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第二種: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2)齊桓公首先稱霸的原因

地理優勢——背山面海,資源豐富

雄厚實力——管仲改革,富國強兵

高明手段——尊王攘夷,深得民心

(3)西元前651年,齊桓公召集許多諸侯在葵丘會盟,周天子也派代表參加,正式承認了他的霸主地位。

(4)你如何看待春秋時期的爭霸戰爭?(加快了統一的步伐;促進了民族融合;加速了新舊制度的更替過程。)

(5)農具的使用和牛耕技術的推廣有什麼意義?(大大提高了人們的生產能力和效率, 個體生產成為可能,促進生產關係發生變革。)

農具和牛耕的廣泛使用------促進了生產力發展------導致生產關係變化,出現了封建地主和農民階級---------封建社會形成

3、戰國七雄割據:(順口溜:齊楚秦燕趙魏韓,東南西北到中間)

(1)新興地主階級的變法、商鞅變法------封建制度確立

① 各國為什麼要變法?(增強實力、稱霸天下)

② 主要變法國家:魏國的李悝、楚國的吳起、秦國的商鞅等。

③ 商鞅變法的內容:a廢除土地國有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土地自由買賣;

b獎勵農耕,生產糧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勞役;

c獎勵軍功,立軍功的人按功勞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

d建立縣製,原有村落合併為縣,由國家直接派官吏管理;

e編制戶口,規定一家犯法,其鄰居必須告發,否則予以處罰。

商鞅變法的作用:a 打擊了奴隸主貴族的世襲特權

b 發展和壯大了地主階級

c 有利於提高軍隊的戰鬥力

d 發展了農業,增加了國家收入

評價商鞅變法:是戰國時期最全面、最徹底的變法,使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為後來秦統一六國打下了基礎。

三、百家爭鳴

(1)百家爭鳴中哪一派最能適應新興地主階級的需要?(法家的思想)

(2)歸納孔子在政治思想、文化和教育方面的歷史貢獻。

(思想主張:「仁」的學說。主張以「德」教化人民,以「禮」治理國家。

文化成就:整理《詩經》、刪修《春秋》、其思想言行記載在《論語》中,成為儒學派的經典。

教育成就:興辦私學,廣收門徒,總結了一套較好的教育教學方法。

四、秦朝一統

1、統一六國:

時間:前221年。人物:嬴政(後稱「始皇帝」)。都城:咸陽。

統一的意義:結束了春秋戰國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乙個統一的**集權國家。

2、秦鞏固統一的措施:

3、你認為該如何評價「焚書坑儒」呢?

(1)鞏固了秦朝**主義**集權。(2)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

4、秦修長城的目的?(為防禦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進攻;)

東西所至之處?(西起臨洮,東到遼東,後世稱做「萬里長城」。)

5、秦的疆域:是當時世界上的大國。

歷史與社會七上第一單元知識點

4 鄉村型別 鄉村聚落按生產活動的不同,可分為農村 漁村 林場和牧村,產業分別是種植業 漁業 林業和畜牧業。5 鄉村和城市的差異 2 區域聯絡 1 原因 不同區域,自然條件不同,物產不同,人文環境也不同 必要性 為了滿足人們物質生活多樣化的需求 目的 各區域加強聯絡,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意義 2...

七上歷史社會第一單元知識點

1.地圖要素 方向 三種方法 圖例 常用圖例 註記 比例尺 定義 公式 表示方法1 5000000比例尺越大,範圍越小,內容越詳細 等高距相等,比例尺越大,坡度越陡 2.社群功能 政治經濟 文化管理 3.鄉村聚落 傣族民居 4.城市聚落 5.區域來往 優勢互補 經濟 文化 資訊 人才 技術 例如 支...

職業生涯規劃說課稿第四單元第一課

1 閱讀法,在教師的指導下閱讀教材,自讀自悟,培養自學能力。2 分析討論法,學會根據材料,通過比較 分析 歸納,概括總結的能力。四 教學程式 為了將教學目標 教學評價 反饋矯正和教學過程組成乙個有機的整體,以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本節的教學我以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為指導思想,重在培養學生的自主 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