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人對世間萬物屬性的構建作用

2023-01-10 09:57:06 字數 2911 閱讀 9050

列寧說「物質是標誌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於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複寫、攝影、反映」。即指出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物質,作為世界的根本、組成地球的框架,它本身是不帶有任何感**彩、只包含平面與立體結構的基質。

拋開人這一有靈性的群體看世界,世間萬物本身間只存在機械的自然關係,不具備情感性,即萬物彼此只是客觀的、簡單的,純位置、線條、形態的相對靜止。它們是世界的主體,同時它們為彼此扮演了各自的自然生存環境、背景。然而,當一切萬物成為人類——這一有意識、有知覺、富有意會能力,會主動去感知、感覺及表達的靈性群體的生存背景時,整個地球都活了。

人是乙個比較特殊的群體。人,生活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客觀存在通過人的實踐作用於人腦,人腦會形成對客觀存在的反映,便有了意識。人的意識活動是一種複雜的高階心理活動,它不像平面鏡子一樣簡單,刻板,表面地反映客觀事物,而是具有抽象思維能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它不僅能夠認識事物的現象,還能夠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不僅能夠直接反映客觀事物,還能夠根據自己的需要浮想聯翩,因此,恩格斯把人類的意識譽為「地球上最美麗的花朵」。

但意識這朵花不管多麼美麗,都扎根於物質世界的土壤之中。所以說,意識的形式是主觀的,內容是客觀的。而人作為意識的載體,它具有主觀能動性,人能夠有意識地、自覺地想問題、辦事情,這是人類特有的能力與活動。

人就是利用這一能力發揮人類對萬物屬性的構建作用。

從精神層面來講,當萬物皆成為人的生存背景後,人會根據自身的生存環境、情感情緒以及時空背景,利用本身具有的情緒情感網對萬物進行定義,並賦予其相應的特徵、品質、甚至價值,從而將有形的、靜態的、機械的世界複雜化、情感化、人格化。例如「一滴水」,從本質上,水是一種由水蒸氣凝結而成的液體,但人們憑藉多樣的生活經歷,通過情感世界的渲染賦予了水豐富的內含以及深刻的意義。到家有言:

上善若水。說的是水滋潤萬物,卻從不誇耀功高德重。水頑強堅韌,滴水穿石。

水百折不撓,永遠向前。水團結一心,終匯成江海。可見人對萬物的獨特構建使得世界富有生機。

客觀的說,一切事物的存在與發展並無好壞之分,所謂的好壞、善惡、美醜均取決於乙個標準,而這一標準即是滿足某一群體需求的尺度,這一群體即是人類。不同的人面對同一客觀事物,人們在頭腦中的反映總是會有這樣和那樣的差別。這是事物所具有的特殊性,但不同觀點間也存在其相似之處,即事物的普遍性。

長此已久,把握事物的普遍性便成為一種人們共有的價值觀、道德觀。因此,假如世界沒有了人類,也就沒有了真善美。人是萬事萬物真假、善惡、美醜的裁判官。

人的需求是萬事萬物真假、善惡、美醜的衡量尺度。真善美是人們對滿足其需求的價值物件的評價。但任何標準都不是一層不變的,它既取決於滿足主體需求的程度,同時也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在一定情境、一定時空下談問題。

從實踐層面來講,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人能夠認識客觀世界的運動規律,可以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在實踐中,人能夠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展示自己思維的現實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維的此岸性。例如:

飢餓調動了人尋食的積極性,人們開始懂得農作物的耕種,從而創造了維持生命的糧食,更為我們今天各種可口的美食提供了可能;寒冷成為人們學會建造、學會設計的前提,促使如今無數著名建築層出不窮。那麼,是誰讓一粒種子成為我們口中的美食,是誰讓當初塵封的世界如此華麗,是人類,是人類的智慧型、是人類的雙手,賦予世間萬物以非凡的意義。正是在改造物件世界中,人才真正的證明自己是類存在物。

這種生產是人的能動的類生活。(馬克思,經濟哲學手稿)***曾說過,我們不但善於破壞乙個舊世界,我們還將善於建設乙個新世界。可見,人類的實踐過程以及人類對萬物屬性的構建是乙個從感性認識而能動地上公升發展到理性認識,是乙個不斷創新、不斷進步的文明過程。

我們可以清楚意識到,世界原本擁有的模樣已不復存在,如今存在的世界是人類通過自己的智慧型與努力重新構建的、適合人類生存並被賦予人類氣息的新世界。

人所面對的世界,總是與人的存在及其活動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人的良知,就是草木瓦石的良知,若草木瓦石無人的良知,不可以為草木瓦石矣。豈唯草木瓦石為然,天地無人的良知,亦不可為天地矣。

」事實上,這裡的「天地」並非指本然存在的自然之物,而是指顯現於人的關係中,既在與人的主體性經驗和意向活動的關係中所展示出的物件性存在。這種物件性存在或許並不真正依賴於人而存在,但它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卻是通過人的行為活動而彰顯的。也就是說,天地萬物原本的狀態是混沌的,沒有任何意義,人在社會實踐中主動去挖掘萬物所具有的特徵、品質,從而賦予其一定程度的意義,即它們的意義總是相對於乙個主體而言——人類。

(《王陽明全集》,第107頁)換言之,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在自身需求、社會需求以及個人習慣、興趣、愛好、毅力等的驅使下,主觀作用於世界萬物,賦予其一定的意義,即創造乙個順從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意義世界。我們可以說,這也是人之存在的最根本意義:立足本心,通過自己的活動而賦予物件世界以意義,從而構建起乙個真正屬於自己的意義世界。

其實我們每乙個人活著也正是遵循這樣一條主線來生活的。我們常常會計畫我們的生活,努力改善、豐富我們的生活,而不是不附加任何努力任其發展,因為我們所追求的也是有意義的生活。

從辯證統一的角度來講,人在與萬物相互作用、發揮對萬物屬性的構建作用的同時,與萬物之間形成一種微妙的關係,二者彼此依賴,相互制約。萬物及其演化對人類社會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首先,自然萬物在漫長的演變過程中創造了人,也改造了人。

其次,自然萬物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物質條件,為人類提供必需的自然資源和活動空間,在任何情況下,人類都要受到自然萬物的影響。同時人類對萬物的發展也存在一定的影響:一方面,人類借助萬物發揮內在的潛質,憑藉萬物的客觀存在創造價值,對自然施加積極性的建設性影響,創造出適合人類生存發展的生態系統;另一方面,人類對自然萬物產生消極的破壞性影響,從而威脅生態平衡。

所以說,在人對世間萬物進行構建的過程中,人處於主導地位,但人同時也受制於自然萬物。人與萬物相互依賴,相互制約。萬物影響著人,人也在適應與改造萬物。

萬物作為人類社會物質生活的必要條件之一,它本身有其發生和發展的規律,人只有不斷提高自我,才可能更進一步認識萬物,了解自然,從而達到人與萬物和諧發展。

焦婷婷性別:女

出生於2023年1月21日

研預1311

座右銘:那來自遙遠天際的呼喚,

是夢想,也是生活!

萬物生長有感

生活權益部幹事李鵬飛 本書的開篇是這樣一段話 世界上有兩種長大的方式 一種是明白了 一種是忘記明白不了的,心中了無牽掛。所有人都用後一種方式長大。我覺得我已經長大了,不管以什麼樣的方式,但當我翻開 萬物生長 認真看秋水從高中畢業到博士畢業的從初戀到女友到老婆的這段真實中夾雜著幾許虛構的故事時,我覺得...

對「人是萬物的尺度」這句哲學名言的辯證解讀

三 人是萬物的尺度 翻開了哲學史主體研究新篇 普羅泰戈拉的思想與傳統神學相悖,他因此被扣上了 不敬神 的罪名,還險些喪命。時至今日,我們應該多從正面的角度來解讀他的觀點,應該尊重和銘記他在哲學研究領域所作出的貢獻。首先,古希臘自然哲學把主體能動性賦予所謂的 本原物 也可以叫 原始物 認為人與具體自然...

萬物有成理而不說

如何從自然中挖掘寫作素材 匯入學習 學習目標 1 深入思考自然萬物所蘊含的人生哲理,學會由物及人的說理技巧 2 另闢蹊徑,避熟就新,從自然中挖掘寫作素材,豐富文章內容。考點解說 表達運用 e 1 基礎等級 1 符合題意2 符合文體要求 3 思想健康,感情真摯 4 中心明確,內容充實 5 結構完整,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