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元素週期律教學設計 實錄 課堂觀察技術

2023-01-06 13:36:03 字數 4033 閱讀 2072

元素週期律(第二課時)金屬性遞變規律

課堂觀察研究案例

安徽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夏建華

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能描述原子的結構異同,知道同主族金屬元素原子結構遞變規律。

②.通過有關資料和實驗事實,了解原子結構與元素性質之間的關係。認識原子結構相似的一族元素在化學性質上表現出的相似性和遞變性。

③.學會用實驗現象推測金屬性遞變規律。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查詢元素週期表發現史,學會運用查閱資料獲取資訊。

②.通過分析和處理資料得出結論,形成概念,發現規律的思維方法。

③.在元素週期律的教學中,體驗科學**的過程,學習運用以實驗為基礎的實證研究方法。

④通過交流討論,培養學生敢於質疑、合作解決問題的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在元素週期律的教學中,通過**規律,體驗科學**的艱辛和喜悅,感受化學世界的奇妙與和諧。

②.設計多種交流和**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難點]

元素週期表是元素週期律的具體表現形式,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元素週期表在第一節已經有詳細的介紹,學生已經知道了元素週期表的大體結構,並會用元素週期表查詢常見元素的相關知識,但對元素性質及其在週期表中的位置與原子結構的關係還沒有更深的理解。因此,本節教學的主要目的在於幫助學生能夠從原子結構的角度進一步認識元素週期律。

教學重點:

(1).元素在元素週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結構及其性質的遞變規律。

(2).元素性質和原子結構的關係。

教學難點:

(1).元素在元素週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質的遞變規律。

(2).元素週期律的涵義和實質,元素性質與原子結構的關係。

[學情分析]

學生在初三對原子結構和元素週期表都有初步了解,在必修2第一節中對原子結構和元素週期表又有了乙個比較詳細的認識。但在學習中較多是用機械記憶的方法,對知識的理解不夠深刻,易遺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較低。本節內容在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引導學生從方法的高度來構建知識體系便成為教學設計的關鍵。

[教學過程]

[投影] 18世紀中葉至19世紀中葉的一百年間,一系列新元素不斷被發現。關許這些元素的性質,也積累的相當豐富。但使科學家們不斷追尋和探索的,卻是這些元素之間的內在聯絡。

讓我們記住乙個個令人起敬的名字和他們的發現:

2023年法國拉瓦錫提出四類元素分類法

2023年法國德貝萊納提出三元素組學說

2023年德國邁耶爾發表六元素表

2023年英國紐蘭茲提出元素八音律

2023年**門捷列夫發現元素週期律

[教師] 恩格斯給門捷列夫以高度的評價,稱他為——化學之父

[投影] 門捷列夫的第一張元素週期表

[活動] 請你扮演門捷列夫

18張列有元素相關性質的卡片,將其排列順序

[教師] 你是依據什麼規則來給這18張卡片安排位置的呢?

[學生討論] 原子核外電子排布,主要化合價,原子半徑

[教師] 很好,這三個排列原則就是上一節課我們學習的元素週期律的一部分內容

[投影] 元素週期律

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呈週期性變化

原子半徑呈週期性變化

元素主要化合價呈週期性變化

[教師] 歸根結底,原子結構的週期性變化引起了其他方面的週期性變化,既然原子的結構決定了其在週期表中的位置,那麼根據元素在週期表中的位置,能否推測其化學性質的遞變呢?

[板書] 鹼金屬元素性質遞變

相似點:都是金屬元素,最外層只有乙個電子

不同點:電子層數遞增,原子半徑遞增

[投影] 鹼金屬與水反應

li na k rb cs

[教師] 上一節課大家做了na,k與水反應的實驗,請兩位同學回顧實驗現象

[學生1] na與水反應時,浮在水面上,四處浮動,有響聲,熔化成光亮的小球。反應後在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變紅

[學生2] k與水反應時,現象比na與水反應劇烈許多,k甚至可以變成紫色的火球

[教師] 非常好,na與水可以劇烈反應,而k與水的反應比na還要劇烈,那麼,大家能不能推測,li,rb,cs與水的反應劇烈程度如何呢?

[活動] 學生討論,選出代表發言

[投影] li,rb,cs分別與水反應的實驗**

[教師] 果然與大家的推測一致,li與水的反應不劇烈,而rb,cs與水反應極其劇烈,這是為什麼呢?

[學生] 原子結構遞變引起的化學性質遞變

[投影] li na k rb cs

半徑增大,失電子能力增強,金屬性逐漸增強

[板書] 2li+2h2o=2lioh+h2↑

2k+2h2o=2koh+h2↑

[教師] 接下來我們再來討論同週期金屬性質的遞變

na mg al si p s cl ar

[板書] na mg al 的金屬性

[**] 實驗一,鎂、鋁與水的反應

分別取一小段鎂條和鋁帶,用砂紙去掉表面的氧化膜,放入兩支小試管,加入2ml水,滴入2-3滴酚酞,觀察現象。過一會,分別用酒精燈加熱兩支試管,至液體沸騰,移開酒精燈,觀察現象。

[投影] 現象和結論

namgal

與冷水反應與冷水劇烈反應反應緩慢,產生少量氣泡無明顯現象

滴入酚酞呈紅色滴入酚酞不變紅

與熱水反應表面出現較多氣泡,溶液無明顯現象

為淺紅色

結論 na與冷水劇烈反應,mg能與沸水反應,al與沸水難反應

金屬性 na>mg>al

[板書] 2na+2h2o=2naoh+h2↑

mg+2h2o=mg(oh)2+h2↑

[投影] 實驗二,鎂、鋁與鹽酸反應

向盛有已除去氧化膜的鎂條和鋁片的試管中各加入2ml、2mol/l稀鹽酸,觀察現象

[投影] 現象和結論

mgal

與鹽酸反應反應劇烈反映較慢

產生大量氣體產生少量氣泡

結論mg、al都能與鹽酸反應放出氣體,mg比al劇烈

金屬性 mg>al

[板書]mg + 2hcl == mgcl2 + h2↑

2al + 6hcl == 2alcl3 + 3h2↑

[投影] 實驗三 al(oh)3性質

向少量alcl3溶液中加入氨水至產生大量白色沉澱,將沉澱分兩份,分別加入3mol/l naoh溶液和3mol/l稀鹽酸

[投影] 現象和結論

加入naoh溶液加入稀鹽酸

現象沉澱溶解沉澱溶解

結論既能與酸反應,又能與鹼反應,al(oh)3是兩性氫氧化物

[板書]alcl3 + 3nh3h2o == al(oh)3↓+ 3nh4cl

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 (酸性)

al(oh)3 + 3hcl == alcl3 + 3h2o (鹼性)

naohmg(oh)2al(oh)3

鹼性強鹼中強鹼兩性氫氧化物

結論元素金屬性越強,最**氧化物水化物鹼性越強

[教師] 根據剛才幾組實驗,我們[判斷出金屬性na>mg>al

那麼,金屬性強弱的判斷可以用什麼規律?

[投影] 小結:金屬性強弱判斷依據

1)單質與水或酸反應放出的h2的難易程度

2)最**氧化物水化物的鹼性強弱

[總結] 元素金屬性與其在週期表中位置關係

[課後思考] 1、元素非金屬性的判斷標準

2、它與元素在週期表中的位置有何關係?判斷金屬性強弱還有何依據?

[作業] 1、鍅是人工合成的金屬元素,根據它在週期表中的位置,你能推測它的一些性質嗎?

2、鎂與鈣都可與水反應生成氫氣,鎂反應慢,鈣反應快,推測be、ba與水反應劇烈程度合肥一中化學組謝芸)

二、教學實錄

師:上課

生:老師好

螢幕展示

師:從十八世紀中葉到十九世紀中葉這一百年間,一系列新的元素不斷的被發現。科學家們對這些元素的性質掌握的比較完整,但是他們還在追尋這些元素之間的內在的聯絡。

那麼,在這一百年中,湧現出了許多優越的科學家,那我們現在來認識他們,以及記住他們這些比較著名的說法。

2 1 2元素週期律

第二節第一課時元素週期律 學習目標 了解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 原子半徑 主要化合價的週期性變化,認識元素週期律。課前預習區 1 畫出13 18號元素原子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2 根據你自學所得,元素週期性變化的實質是什麼?3.以原子序數為橫座標,最外層電子數為縱座標,繪出1 18號元素的折線圖。4.根據...

元素週期律小結

週期表中元素性質的變化規律 知識點 一 元素金屬性 原子失電子能力 強弱判斷依據 1 單質與水或酸反應置換出氫的難易 劇烈程度 反應越容易 越劇烈 元素金屬性越強。2 最 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鹼性的強弱 鹼性越強,元素金屬性越強。3 對應陽離子的氧化性的強弱 陽離子的氧化性越強,其元素原子的失電子能力...

元素週期律教學反思

第一課時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分析核電荷數為1 18的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找出各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規律,而元素原子半徑的週期性變化和元素的主要化合價主要採取列舉資料和圖表的方法得出結論。這部分內容理論性強,學生容易產生枯燥感。為此,採用了舊中引新 設問激疑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親自參與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