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總複習之詩歌鑑賞

2023-01-03 20:12:01 字數 3799 閱讀 6515

第一講詩歌形象的把握和鑑賞

1 、人物形象

古代詩歌中的人物形象有兩種:

1.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

如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中,抒情主人公就是乙個輕富貴、傲王侯、強烈追求個性自由的人物形象。這類詩歌多用第一人稱的寫法。

2.詩人作品中刻畫的人物形象。

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琵琶女就是乙個年老色衰、委身商賈、寂寞孤獨的藝伎形象。這類詩歌多用第三人稱的寫法。

方法歸納

一、人物形象的鑑賞技巧

1.知人論世,關注背景

了解詩人的有關資料是鑑賞詩歌形象的前提。詩人的有關資料主要包括生平經歷、代表作、所處時代特徵、作者的政治主張、詩歌具體的創作背景等。托物言志的詩更需關注詩人的生平經歷。

如賞析陶淵明的詩歌,就必須了解他的一生,抓住「隱者」、喜愛菊花、嚮往自然、厭倦官場生活關鍵點。

2.聚焦關鍵詞語,分析人物特點

作者在塑造人物時往往綜合運用一些描寫手法,如語言、動作、細節描寫等。所以鑑賞形象時要結合作者對人物的描寫,概括人物的特點。

而抓住描繪人物言**態的關鍵詞語,揣摩詩人心理,概括形象特點更是一條捷徑。 如賞析《懷天經、智老,因訪之》,抓住「詩卷」「綸巾鶴氅」等對人物的描寫,就能概括出詩中詩人的形象特點。再如鑑賞朱慶餘《閨意獻張水部》「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第三句的「問」含蓄而生動地刻畫了詩人應試前向主考官打聽情況時忐忑不安的心理。

3.區分人物形象,挖掘典型意義

要區分詩中人物形象是抒情主人公還是詩人之外的形象。如《懷天經、智老,因訪之》中的人物形象就是詩人自己。還要注意分析作者塑造人物的典型意義。

二、人物形象的鑑賞思路

先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形象(意象)的總體特徵和意義;然後以此為「論點」,抓住形象的具體特點或個性特徵,結合詩句進行分析論證。

【答題步驟】

找找到詩人描繪的形象的有關詩句;

析分析形象的基本含義(表層含義+深層含義);

聯結合詩歌主旨分析詩人為什麼要描繪這一形象;

明指出描繪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2、景物形象

考點精析

古代詩歌講究情景交融,「一切景語皆情語」,這是古代詩歌的乙個最基本的特徵,也是命題者關注的熱點之一。

詩歌中的景物形象是為了抒發詩人的思想感情而精心裁剪設計的,它們往往承載著作者的主觀感情。如:

【特別提醒】詩歌中的湖光山色、田園桑林、大漠孤城之類景物,因往往不再是純自然界的景物,而是融合了詩人主觀情思的具體可感的藝術形象,所以它們常常寄託了詩人對社會生活的感悟和看法。因此在鑑賞景物形象時,常常要聯絡詩人的形象。

方法歸納

1.緣景明情,探知詩人的感情

古代許多寫景詩具有「詩中有畫」的特點。欣賞詩的畫面美,主要從四個方面入手:一是物象的組合方式,二是畫面色彩,三是動態,四是靜態。

一般而言,色調明麗、畫面鮮活,詩人的情感就高昂樂觀;色調陰暗、畫面淒涼,詩人的情感就低沉傷感。如賞析2023年新課標全國卷的考查材料《雨雪曲》只要抓住「寒」「暗」等詞語,就能品味出詩中的淒涼。

2.分析意境,探知詩人的感情

意境是詩詞藝術美的集中表現,它是詩人強烈的主觀思想感情與生動形象的客觀事物相契合,是詩詞創造出來的一種形神兼備的藝術境界,是探知詩人感情的重要途徑。在意境的創設上,有不同的風格,同時蘊涵著不同的情感,現舉幾例予以說明:

3.透過表面意義,挖掘深層含意

古代詩詞常是感情深沉,含蓄不露,富有哲理,在表面意義之下,還可以挖掘到其深層含意,這正是作者要表達的主題。如李白的《早發白帝城》,從字面看是寫一段行程,水流急,船行快,實質是寫心情的輕鬆和愉悅。

【答題步驟】

第一步,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

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運用自己的聯想和想象進行二次創造。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

概括氛圍特點時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表述,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淒涼。概括時只需要關注一下修飾詞,如數詞、量詞、顏色詞,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分析作者思想感情時要結合具體內容解答,切忌僅套用術語,游離詩歌內容之外。如組織答案時只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麼「感傷」。一般可用的術語有:

愉悅、歡快、激動、沉痛、悲憤、哀傷、讚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別之情、依戀之情、豪邁之情、閒適之情等。

3、事物形象

考點精析

1.內涵

有些詩歌在描寫形象時,將事物人格化,把詩人要表現的品格節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徵性的形象曲折地表達出來,這種象徵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又稱物象。

大自然的萬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鳥蟲魚,都可以成為詩人描摹的物件,都可以寄託詩人的感情,如明朝詩人于謙借石灰這一常見的物品,表達了自己清白剛正、不畏**、不怕犧牲的高尚節操。

2.目的

作者塑造物象是為了言志,言情,言心聲。因此我們需要通過提煉所寫物象描寫特徵的詞語,明白作者意在何為,情為何端。

1.熟記特定物象的象徵意義

乙個民族,由於歷史環境以及風俗習慣等原因,不但有共同的語言,也形成了共同的心理狀態,也表現了某一民族對自然或社會某些事物的一定的感受方式。因此,在閱讀古典詩歌時,對於詩**現的草木花果、鳥獸蟲魚以及月露風雲等物象,我們要注意理解沉澱其中的特定含意和文化內涵。這樣,才能分析事物的象徵意義。

如賞析阮籍的《詠懷八十二首(其七十九)》中鳳凰的形象就要結合鳳凰的特定含意和文化內涵。

2.關注色調色彩,辨析物象特徵

(1)關注時令色彩。

古典詩詞中,不同季節的景物往往帶有詩人不同的感**彩,早春的事物是欣欣向榮的,流露出的多半是喜悅,暮春則是感傷、惋惜和留戀,秋冬則是淒清、肅殺和悲涼。同時,把握作品的基調底色,捕捉形象的典型特徵,找到景與情的結合點,有助於體味詩歌獨特而深邃的意境。如《詠懷八十二首(其七十九)》一詩中的「商風」就是秋風,它給人的就是淒清、肅殺和悲涼的感覺。

(2)關注冷暖色調。

古詩中所寫物象有冷暖之分。暖色調物象流露出的作者情感往往是喜悅和歡快,冷色調物象流露出的作者情感往往是憂鬱和愁緒。如柳永的《雨霖鈴》: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開頭三句道出時間、地點、景物。

以淒清景色揭開了離別的序曲:清秋節令的「寒蟬」,襯托著「淒切」悲涼秋景。人將別、日已晚、雨乍停、蟬聲切。

惜別的長亭,淒涼的深秋。壯士分別尚且悲傷,更何況對一別可能成永訣的戀人呢?「都門」三句,寫離別時的心情。

設宴帳中,本欲多「留戀」片刻,怎奈「蘭舟催發」,這樣的餞別酒,飲起來怎能不「無緒」?欲留不得,欲飲無緒,矛盾至極。

3.解讀表現手法,把握事物形象

詩歌的傳情達意,往往還要借助一定的藝術手法,如比喻、擬人、借代、雙關、襯托等修辭手法及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表達技巧。了解詩歌這方面的特色,有助於對事物形象的把握。

如劉羽的《白鷺圖》:「芳草垂楊蔭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一生清意無人識,獨向斜陽嘆白頭。」詩人運用擬人等手法塑造了乙個孤獨、寂寞、追求清高而無人理解的悲劇形象。

4.明確解題關鍵點,把握事物形象特點

鑑賞物象需要從物人一體的角度來把握事物的特點:如外形、內心世界、品質、感情等。鑑賞時需從以下關鍵點入手:

【答題步驟】

第一步,總結概括出詩中描繪歌詠的主要物象;

第二步,結合詩句分析所詠物象的特點,關注描寫用語及評價用語的感**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內在神韻;

第三步,結合詩人自身經歷、思想感情剖析所託之情。

默讀提供的詩歌材料,默讀三遍後從以下幾點入手答題:

1.三看一標:看題目提供了哪些資訊,看作者是否熟悉, 再看注釋提供了哪些有用資訊,標出關鍵詞句。

2.審讀題目,看是簡單概括還是結合詩句分析,一定弄懂題目要求,按要求答題。

3.注意引用原詩的關鍵詞句。答案要有條理,不要顛三倒四。

對點演練

(一)人物形象

高考語文專題複習之詩歌鑑賞七

總題數 22 題 第133題 2004年普通高等學校夏季招生考試語文天津卷 題目 16.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聽蜀僧濬彈琴 李白蜀僧抱綠綺 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客心洗流水 餘響入霜鐘 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注 綠綺 古代名琴。流水 借用 高山流水 典故。霜鐘 山海經 中山...

高考語文專題複習之詩歌鑑賞四

總題數 22 題 第67題 2008年普通高等學校夏季招生考試語文 江西卷 題目 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 初入淮河四絕句 三 楊萬里兩岸舟船各背馳,波痕交涉亦難為。只餘鷗鷺無拘管,北去南來自在飛。注 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來南宋賀歲,楊萬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來到原為北宋腹地,現...

高考語文專題複習詩歌鑑賞

1.鑑賞詩歌的形象 語言和表達技巧 2.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和的觀點態度 考查範圍 從選題數量和時代上看,一改過去以唐宋詩詞為主的格局,各個時代 詩詞曲均有涉及。從近四年的命題情況來看,名家名篇數量有所下降,名家不太出名的佳作和一般詩人的名篇上公升。另外詩歌鑑賞中引入名人評點和比較閱讀加重的現象同樣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