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匿性乳腺癌

2023-01-03 13:36:01 字數 3444 閱讀 6793

隱匿性乳腺癌是較少見的特殊型別乳腺癌。一般將臨床乳腺未觸及腫塊而已有腋窩淋巴結腫大轉移或其他部位遠處轉移的乳腺癌稱為隱匿性乳腺癌。由於此病發病率低,臨床醫師對其認識不足,以及早期的檢出率低,因此臨床上往往延誤**、影響預後。

自2023年6月—2023年6月間我院共收治12例隱匿性乳腺癌,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本組全部為女性,發病年齡39-66歲,中位年齡52.7歲;絕經前4例,絕經後8例;均為單側發病,其中左側病變10例,右側病變2例;同期共診治各型乳腺癌患者2385例,隱匿性乳腺癌佔其中0.5%(12/2385)。

1.2臨床表現

12例均以腋下腫塊為首發症狀,無其他伴隨症狀,病程從發病到就診最短3天,最長6個月,平均7周。腋下腫塊直徑1.0×1.

5cm – 3.5×4.0cm不等,平均2.

5cm。體檢除發現3例同側乳腺有可觸及的少許增厚乳腺組織外,均未觸及乳腺腫塊。10例術前均未行任何**,2例術前予以抗炎**。

1.3輔助檢查

本組10例行腋下腫塊切除活檢,病理均證實為淋巴結轉移性腺癌,另2例術前行細針穿刺檢查,結果亦報告為淋巴結轉移性腺癌。12例中3例做了淋巴結轉移性腺癌的雌激素受體(er)測定,均為陽性。12例中10例術前均做了乳腺x線鉬靶照相檢查,僅2例可見有細小鈣化灶,不能除外乳腺癌,其餘8例均未見異常。

11例行乳腺b超檢查、10例行近紅外線掃瞄,均未發現乳腺內病灶。本組10例術前胸片、腹部b超,5例胸腹部ct及全身骨掃瞄和2例胃鏡檢查均未發現全身其他部位病變。

1.4**及結果

本組12例中除1例患者年齡較大、基礎疾病較多且腋下淋巴結已融合成團僅行腋下腫塊切除外,其餘11例中1例行乳腺癌**術、10例行乳腺癌改良**術。術後12例乳腺大體標本均進行了常規病理檢查,3例未見腫瘤病灶,9例找到大小由0.2cm×0.

1cm×0.1cm至0.5cm×0.

5cm×0.8cm不等的乳腺原發病灶,其中侵潤性導管癌6例、導管內癌3例。本組術後均給予了輔助放射**和化療,放療範圍包括乳腺區、腋窩、鎖骨上區和內乳區,放射總劑量為45-60gy;化療採用的是標準cmf或caf方案,3-4週為1個週期,連用6個週期。

總共3例雌激素受體陽性患者化療後均接受了口服三苯氧胺內分泌**。

12例患者中12例均獲得隨訪,隨訪3-10年不等,平均5.2年。僅基礎疾病較多且腋下淋巴結已融合成團行腋下腫塊切除者術後3年1個月死於全身轉移;其餘11例均生存且未見癌**或轉移,其中5例已生存5年以上。

2.討論

隱匿性乳腺癌(occult breast cancer, obc),是臨床較為少見的特殊型別乳腺癌之一。國外halsted於2023年首先報告了3例此病的症狀、**方法和自然病程,2年後cameron又報告了3例,此後這一型別的病例報告逐漸增多,但大多數僅見於零星報道。至目前為止,國外報道其發生率佔全部乳腺癌的0.

0%-1.8%,國內報道佔0.3%-0.

8%。本病發病年齡多在40-60歲,幾乎均發生在女性患者,男性極少見。左側乳腺多見,且病灶多位於乳腺外上象限,臨床上患者常因無意中發現腋窩腫塊前來就診。

腋窩所捫及腫塊以3cm居多,乳腺常觸控不到實質性腫塊。本組病例的表現與此類似。

至於隱匿的原因,owen等認為:(1)原發灶的生長受機體特異的生物免疫防禦機智的抑制,表現為微小病灶;(2)纖維性乳腺炎造成乳腺組織增厚及病灶深在妨礙了微小原發灶的檢出;(3)癌組織深在且多為粉刺樣組織瀰散不形成腫塊。但scoggins等認為,在切除的乳腺標本中未發現腫瘤並不能排除原發灶在乳腺的可能。

隱匿性乳腺癌的原發灶在乳腺,只是病灶細微,這種原發灶小而其轉移瘤大的特點可能是兩者在腫瘤演進過程中具有差異性生長的緣故。

隱匿性乳腺癌比一般原發癌侵潤能力強,但臨床上此病無特徵性表現,主要的表現可能是早期即出現腋窩淋巴結腫大或遠處轉移,而乳腺無腫塊可觸及。本組12例即均以腋下腫塊而來院就診。臨床上對腋窩淋巴結腫大而乳腺檢查陰性者,應首先對腫大淋巴結進行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或切除行組織學檢查,以確診是否為淋巴結轉移癌,而排除淋巴結結核或炎症等可能。

據報道,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診斷的陽性率可高達76%-95%。若檢查為轉移癌,則需排除其他可能導致腋窩淋巴結腫大的腫瘤,如惡性黑色素瘤、甲狀腺癌、卵巢癌和胃癌等。文獻報道,大約1/4的惡性黑色素瘤是以腋窩淋巴結腫大為首發症狀或體徵,而甲狀腺癌、胃癌等通常還會伴有其他陽性症狀或體徵。

如細針穿刺不能明確診斷,淋巴結切除活檢是必要的檢查手段,但一定要進行淋巴結廣泛而連續的切片檢查,以免遺漏病變。此項檢查可進一步明確組織**和分化程度,如轉移癌呈實性癌特徵說明腫瘤可能來自乳腺;如呈低分化者則可能來自惡性黑色素瘤;呈漿液性或粘液性乳頭狀癌則可能來自卵巢原發癌;而呈高柱狀分泌粘液的腺癌則多來自胃和大腸。另外要對淋巴結進行er、pr的測定,這樣不僅有助於對原發性乳腺癌的診斷,而且有利於指導**方案的選擇。

er(+)、pr(+)且分化差的腺癌,**於乳腺的可能性較大,但兩者陰性並不能排除隱匿性乳腺癌的診斷。本組3例淋巴結檢測er和pr均陽性,術後證實患者為隱匿性乳腺癌淋巴結轉移。

乳腺的輔助檢查方法較多,但針對隱匿性乳腺癌來講特異性檢查不多,有報導乳腺x線鉬靶**可以發現直徑為3mm的微小腫瘤,檢出率約5%-59%,鈣化往往是隱匿性乳腺癌的唯一x線表現。本組10例均進行了此項檢查,結果僅2例出現有細小鈣化,診斷為此病可能,檢出率為20%。都卜勒超聲和近紅外線檢查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均不高,對微小癌灶的識別率差。

本組10例行近紅外線檢查、11例行都卜勒超聲檢查均未發現任何病變。ct檢查是一種橫斷面掃瞄的檢查技術,在乳腺方面,對病灶的密度解析度很高,可同時顯示病灶周圍脂肪間隙、乳腺導管和韌帶的情況,目前認為隨著螺旋ct、薄層技術、重建技術和高解析度技術的應用,此項檢查有助於發現乳腺隱匿病灶。核磁共振強化掃瞄技術有報導可發現隱匿性乳腺癌,由於其具有高度的靈敏性,因此有助於隱匿性乳腺癌的術前定位和指導手術方案的選擇。

但這些技術還有待於大量的臨床研究加以證實。隱匿性乳腺癌的病理檢出率約為45%-100%,病理型別報道不一,有報道以小葉原位癌和導管內癌為主,也有報道以侵潤性導管癌為主。本組12例患者9例獲病理診斷,檢出率為75%,其中6例為侵潤性導管癌,與文獻相符。

目前對隱匿性乳腺癌**尚存有爭議,尤其在現階段,醫**制逐漸健全情況下,醫生和患者均不願在無明確診斷的情況下做進一步的**。但我們應該認識到隱匿性乳腺癌不是早期癌,臨床上不要與乳腺微小癌概念混淆。乳腺微小癌是指原位癌或侵潤癌病灶不超過0.

5cm且無腋窩及遠處轉移證據的乳腺癌,屬臨床前期癌或早期乳腺癌。一旦確診為隱匿性乳腺癌,若無遠處轉移證據,則應行**性切除或改良性**手術。本組12例除1例因無法承受大手術而改行腫塊切除外,其餘10例行的是乳腺癌改良**手術、1例是**性手術。

多數學者認為這樣做其療效優於或相似於乳腺內有腫塊且伴有淋巴結轉移的乳腺癌。本組5例隨訪中,除1例3年1個月死於全身轉移外,餘下11例均健在,且5例存活5年以上。本組資料支援這一觀點。

另本組2例術前和術後乳腺均未發現病灶者,雖行了改良**性手術後現在仍然健在,但隨著人們對乳腺癌現代生物學進一步的認識,以及考慮到近年開展的保乳手術和日臻完善的術後放療、化療及內分泌**,我們認為對這樣的患者完全可以先採用腋下淋巴結清掃加/不加增厚乳腺區段切除及術後輔以放化療和內分泌**,術後再密切隨訪,一旦乳腺出現腫塊,再行乳腺切除。

乳腺癌術後護理

概述乳腺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我國佔各種惡性腫瘤的7 10 並呈逐漸上公升趨勢。部分大城市報告乳腺癌佔惡性腫瘤之首。確切 尚不明確,目前認為主要與以下因素有關 遺傳因素 月經 婚育 哺乳因素 內分泌激素因素 乳房良性疾病史 尚有爭論 營養過剩 肥胖 高脂肪飲食會增加乳腺癌的發病機會 環境因素...

乳腺癌的檢查方法

乳腺癌患者在發現異常現象時能及時進行適宜的檢查,可有助於乳腺癌患者早發現早 從而取得比較理想的 效果。據調查顯示,中國乳腺癌發病率年增幅速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照此推算,到2021年中國乳腺癌患者將高達250萬。其中,her2陽性患者的確診不足20 這意味著約有8成患者會錯過最佳 時機。早確診,早...

乳腺癌的治療方式

乳腺癌有哪些 方式?這是很多乳腺癌病人和家屬關心的問題,這個問題比較籠統,主要是看病理分期來做決定。一般乳腺癌的 方法和措施較多,包括手術 放療 化療 內分泌 等。目前大都採用以手術為主中藥艾舒坦原生本草植物粉為輔助 的綜合 乳腺癌根據不同的分期 方式可參照下述原則處理 第一期 保留胸大肌的簡化 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