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教研真正「亮」起來

2023-01-02 17:21:02 字數 3243 閱讀 5159

隨著校本教研的深入開展,我們從教育教學實踐出發,通過對教育行為的省察與反思,優化我們的教育行為,生成教育智慧型。然而,在現實的校本教研中,雖然有了教師的參與,有了相應的教研制度,但在我們最「基層」的教研組中,還是存在著對教研的認識與理解的誤區,導致行為出現偏差。分析教研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尋找解決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法,使教研活動真正「亮」起來,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以下幾方面是我在平時教研中遇到的幾個問題:

一、教師對教研必要性存在質疑

一線教師工作辛苦,每天面對幾十個孩子,有時難免煩躁,加上對教研的理論價值認識不夠,於是當要求教師積極參與教研時,有的老師的就將教研當作額外的負擔。常聽有的老師這樣說:「搞教研,我**有時間呢?

」還有的老師說:「我們這些教書匠能研出名堂來,還要那些專家幹嘛?」老師們為了教研而教研,把教研當作展示的視窗,當作作秀的手段,平時沒有認真發現現實教育中的問題,對教研的必要性認識不足。

二、研教分離,找不著問題的切入點

這一問題一方面表現在教研與教學過程分離。主要原因是我們的老師缺乏問題意識,課題意識薄弱,不善於在日常教學實際中捕捉研究的問題。比如,我們大班的教師一直覺得現在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不強,尤其是朗讀能力的培養不知從何下手。

那麼究竟怎樣解決這一難題,老師們並未作過全面思考,雖然把這一問題作為主題教研提了出來,但大家不從實際出發,而是從網上找了些資料草草地為了完成教研而教研,更不用說把它深入研究了。所以,問題就在老師們的無奈聲中、埋怨聲中依然存在,始終沒能得到解決。

「研教分離」另一方面表現在:老師們缺乏對某個問題的深入、持續研究意識。如,我們園每學期都在更換自己的小課題,每週都有乙個新的話題,他們覺得有很多問題正待解決,而又不知道怎樣去研究,以為自己找出一兩種策略去解決這個問題就算完事了,就可以研究下乙個問題了。

所以前期的很多研究都非常膚淺、流於形式,沒有深入研究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策略。

三、教研活動形式化,不重視方法

在教研中教師們往往只關注個人經驗,運用個人經驗解決問題,而忽略他人的經驗,不會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解決教學過程中的問題。比如:我們小班年段把「幼兒自主性的培養」作為年段的教研課題,部分老師對目前研究進入到了什麼階段,需要重點研究的問題,缺乏必要的理解,對總結出來的很多可供借鑑的經驗視而不見。

這樣,按原來自己的老路子進行教學,走了很多彎路。

教師個人反思不深刻,缺乏同伴互助,缺少專業引領。有的老師膚淺地認識:個人反思,就是上完課後寫一則教學後記;同伴互助,就是教研組的幾位老師互相聽課、評課;專業引領,就是請幾個專家來點評我們的課堂,作一些指導。

當然,這種形式的教研對老師們也或多或少有一些幫助,但它卻存在較多的問題,我們不可忽視。比如,這種教研形式封閉、重複的東西太多,各說各的,缺乏真正的交流,構不成群體合作學習等。

四、教研組長的引領性參差不齊

在教研中教研組長的作用不夠明確,很多教研組長以為自己只是乙個活動的安排者、召集人,對教研活動不能做到有效調控;組員的主人翁意識淡薄,上教研課時,總覺得上教研課的人才是主角,自己只是去聽課、評課,噹噹配角而已,所以不加以重視。在平時的教研中覺得會說的人多說幾句,自己不想說聽聽就行了。大家以這樣的精神狀態去參加教研,難免教研的質量不大打折扣。

有了問題我們就要去解決,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

一、重視問題引導教研,使日常教學工作問題化。

首先,樹立老師們的問題意識,讓老師們將自己在教學中遇到的無法解決的問題記錄下來,並且在教研時與老師進行交流,然後,我們教研組擇選共同的、較難的、有價值的、急需解決的問題作為本年段的課題進行研究。我們更要關注新問題的生成,不斷充實課題的內容。由於教學工作的複雜性,我們在研究課題時,常常會滋生一些新問題,而這些問題又是我們以前未曾料到,但卻真真實實存在的。

這時,我們的教研組絕不能不去面對,而應關注這些新問題,能解決的馬上想辦法解決,沒法解決的,及時納入課題中,作為乙個小課題進行深入研究。

總之,要讓組內的老師真切地感受到教育科研就是「問題教研」,是為解決教學中的問題服務的,所以必須與課堂接軌,必須實實在在融入教學工作中。加深老師們對校本教研的正確認識,理解教研是要發揮我們的群體智慧型,去研究我們所面對的共同問題,在交流中產生更多解決問題的策略,而並非空洞地、不著邊際的談一些大理論、大框架。

二、明確每一次教研的主題,找到問題的切入口。

每一次教研我們都不能無目的的開始,都應圍繞話題展開,在大班幼兒朗讀能力培養的問題上,我們在教研中發現光是說說運用哪些策略不行,而應立足於我園幼兒的實際,孩子們在朗讀存在什麼問題,然後才是針對難點尋找策略,最後應取得的效果怎樣,這才是我們關注的重點。在這一教研活動中,我們一改平時直接談策略的方式,重點要求老師深入孩子中間分析孩子,找出孩子在朗讀中存在的難點,比如語氣語調對孩子來說較難掌握,我們就從語氣語調的培養入手,通過調研,查出問題的關鍵在哪,最後才是來找策略,來討論。這一教研基於實踐,因此成效就很明顯。

三、加強同伴互助,發揮群體智慧型。

由於教師的業務能力和教學經驗有強弱、多少的差異,單兵作戰很難勝任教改的實驗,所以就應發揮群體智慧型,取長補短,互相配合。同伴互助的形式應是多樣的:集體備課,優勢互補;交流心得,資源共享;解決問題,互相配合;共同**,取長補短;一起研究新教材、新教法,集思廣益,至此,教研就不再是組長或某個積極分子的事情,而是大家共同的需要,共同的責任。

由於條件的限制,教師參加園外培訓的機會不多,所以從刊物上或網際網路上學習也是一種好方法,大家把所學的進行交流、學習,這樣雖然沒法當面得到專家指導,但由於資訊量大,操縱方便,也是發揮群體智慧型的非常好的途徑。

四、明確組員職責,加強教研組長的責任意識。

身為教研組的一分子,就不能將自己置之度外,每個人都有責任把教研組建設成乙個真正的教研實體,所以,人人都是主人,教研前都應作好充分準備,不打無備之戰。最關鍵的一點是,教研過程中要勇於質疑,發表不同意見,在思想的交流與碰撞中形成新的認識,決不能「你好我好大家好」。

「教研組長不只是教研活動的主持人,還應是平等中的首席」,的確,教研組長是教研組的領頭羊,對教研活動的順利開展至關重要。乙個有責任心的、優秀的教研組長,除了安排、協調每一次的教研活動,當好主持人以外,還應做好以下工作:(1)在課題研究中,身先士卒,要求組內老師做到的,自己一定要率先做到。

(2)對組內老師的參與教研情況有記錄、有評價、有激勵。(3) 對教研組的課題進展情況,有全面的把握;對教研組新生成的問題有歸納,有後續研究安排。(4)對組員們的研究結論要有提公升、有綜合。

(5)具備相當的學科教學知識和全面思考的能力,嚴防教研中「顧此失彼」。

教研活動是適合基層教師開展教學研究的一種形式,是教師自己的研究,「搞實實在在的教研」已成為老師們的共同心聲。儘管問題仍然很多,但我們依然要風雨兼程;儘管解決問題的策略還不夠完善,但我們仍然有足夠的信心和毅力。讓教研活動「亮」起來,因為我們深知:

「教研就是要學習,學習是我們的責任,只有學習精彩,生命才會精彩。」

柯橋六一幼兒園金小紅

讓課堂評價「亮」起來

一 真誠評價,激發學習激情 一位教師執教 遊子吟 時設計了拓展練習 爸爸 媽媽 我想對你說 師 讀了這首詩,你們一定想到了很多,你想對父母說些什麼?生1 我想對媽媽說 媽媽,小時候我曾恨過你。我練舞蹈時,只要動作錯了,你就用竹筷敲我 提醒我,現在我才明白你的苦心,正因為你的嚴格要求,我才獲得舞蹈比賽...

讓活動亮起來,讓學生動起來

作者 胡春紅 新課程學習 上 2014年第10期 所謂 高效課堂 就是要用盡可能少的時間來獲取最大教學效益的教學活動,我們現在所提倡的 高效課堂 就是要做到兩個減輕,兩個提高。即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益。最終達到提高教育教學的整體水平和質量的...

《讓燈亮起來》教學反思

讓燈亮起來 是三年級科學下冊 電 一單元的第二課,本課安排了三個教學活動 1 讓小燈泡亮起來 2 製作開關 3 認識電池。我今天這節課進行本課的第一課時教學,完成第乙個教學活動 讓小燈泡亮起來。興趣是學生學習活動的最好切入點,為了引起學生對生活經驗的回憶 激發學生 的動力,在匯入環節,我蒐集了大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