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資源學》考試重點複習版

2023-01-02 12:24:02 字數 5061 閱讀 4753

土地資源學複習資料

考試題型:名詞解釋(4-5個)、填空(2*8)、簡答(5-6個)、辨析(1-2個)、論述(1-2個,主要是土地退化、可持續利用、糧食安全這三個方面)

第一章緒論

1土地、土地資源的概念

土地是由地球陸地表面一定立體空間內的氣候、土壤、基礎地質、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和人類活動對其改造和利用的結果構成的自然經濟綜合體。

土地資源指在一定的技術條件和一定時間內可以為人類利用的全部土地,或指當前和可預見的將來對人類具有利用價值的全部土地。

土地資源學:是以土地資源的自然、社會、經濟屬性為基礎,研究土地資源的分類、數量與質量性質及其時空變異規律的一門科學。

2辨析(1)土地與景觀、環境的區別與聯絡

景觀指土地的具體一部分,與土地存在外延上從屬關係;土地側重於社會經濟屬性,景觀強調其美學、生態價值及長期效益;

環境是指環繞於人類周圍的客觀事物的整體,包括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它們以實體或非實體形式存在。景觀是指構**類環境的實體部分。

(2)土地和土壤

土地和土壤不同,土壤是土地的構成部分中諸多自然因素的一種。

(3)土地與國土

國土是指乙個國家主權管轄的地域空間的總稱:領土、領空、領海。

土地的概念要狹窄一些,海洋不包括在土地範圍之內。土地是乙個學術上的概念,國土是乙個政治概念,二者是在不同層面上作出的不同定義。

(4)土地與土地資源的關係

土地是我們所研究的客觀物件的總稱,它包括了一切型別的土地;而土地資源則是從土地所具有的資源利用價值的角度來闡述其具體涵義,它的分類一般要經過對土地的資源價值和利用功能的評價以後,才能確定其是一種什麼樣的土地資源 ,土地資源的範圍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正在不斷擴大。

3土地的特性(填空)

1)資源特性:生產性、區域性、 動態性、可更新性、有限性、不可代替性、多功能性

2)資產特性:商品特性、產權特性、不動產特性、增值特性

4、土地的含義:①土地是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約構成的自然綜合體; ②土地是乙個垂直系統; ③土地的性質和功能取決於各自然要素的綜合作用的結果; ④土地是人類最基本的生產資料和生存條件,具有社會經濟屬性。(簡答)

5、土地科學學科體系

主要二級學科包括:土地資源學,土地經濟學,土地利用學,土地管理學

四者關係:土地資源學、土地經濟學是土地科學的理論基礎,為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提供理論依據;土地利用是目的,是為了持續發展生產並持續獲取需要的各類產品;土地管理是國家為達到土地利用目標而採取的計畫、組織、協調和控制等綜合管理措施的手段。

6、有關土地資源學的理論(填空)

土地資源倫理觀,土地資源系統理論,土地資源過程理論,土地資源價值理論,土地資源辯證理論,土地資源產權理論

第二章土地資源構成要素分析

1、土地資源的構成要素(填空)

1) 自然要素:氣候、地質、地貌、水文、土壤、生物等

2) 社會經濟要素:社會因素、經濟因素、技術因素

社會、技術、經濟有哪些要素:

影響土地資源社會屬性的因素人口、土地制度、社會需求、土地政策與法規、資源與環境政策等;

影響土地資源經濟屬性的因素生產力水平、市場狀況、經濟結構與生產力布局、區域條件、投入水平等;

影響土地資源技術因素包括科技發展水平、生產管理水平、技術培訓與維護、物質技術條件等。

2、氣候要素:主要是指地球表面至10000-12000m高空以下的對流層的下部,即與地球表面產生直接水、熱交換的大氣層的各種統計狀態(如積溫、降水量等)和物理過程(公升溫、蒸發、焚風等)。

3、影響土地資源特徵的最主要的氣候要素是光(太陽輻射)、溫(熱量)、水(降水)三個方面。(填空)氣候要素是地帶性因素

光照和熱量的三大指標:光照強度、長度、時間

3 、根據降水變化全國從東南到西北依次可分為濕潤區、半濕潤區、半乾旱區和乾旱區。(填空)

4 、填空)衡量熱量的指標:

(1)溫度:≥0℃溫度:一般代表了耐寒作物的生理活性的起始溫度。

如春小麥(春小麥適宜在無霜期為120天~150天,大於或等於10℃活動積溫2600℃~3400℃的冀北、遼寧、內蒙古等地種植 )。 ≥5℃、 ≥10℃、 ≥15℃。

(2)積溫:連續大於等於某一溫度( 0℃ 、 10℃ )起到連續小於等於某一溫度( 0℃ 、 10℃ )止的時期內每天平均溫度的和,稱某一溫度的積溫。相似的積溫在不同地區存在不等效問題

● 農業常用≥10℃積溫。一般代表了喜溫作物的生理活性的起始溫度。如玉公尺、棉花。

二者的積溫數分別代表現兩種作物在當地成熟的可能性,以及一定種植制度的選擇和適宜性。我國平均為1600-9000 ℃。

(3)無霜期:每年初霜期與終霜期之間的無霜天數。它與溫度生長期有關,但是兩者並不相同。

農作物生理活性的起始溫度:

≥0℃——農耕期。土壤開始解凍,田間作業開始。耐寒作物(春小麥、莜麥、馬鈴薯等)

≥5℃——喜涼作物的起始溫度。喜涼作物(柑橘、油茶等)

≥10℃——喜溫作物的起始溫度。喜溫作物(公尺、棉花等)

5 、降水量的空間變化(填空)

400mm等降雨量線——自大興安嶺起,經通遼、張北、呼和浩特、榆林、

蘭州、玉樹、那曲、日喀則。以西、以北為牧區,以東、以南為旱作農業區

800mm等雨量線——東自青島起,向西到淮北,然後循秦嶺經川西到青藏高

原東南角。以北——旱作(雨養)農業,以南——水田農業

6、土地地貌指標:海拔高度是劃分地貌型別的重要指標(填空)

7、 地學要素為區域性因素,主要是使區域內的光、溫、水、土四大要素在大的氣候規律控制下進行了重新的組合分配,從而產生了不同的土地資源型別和土地利用方式。(填空)

7 、植被的生態環境效應 (簡答)

(1)涵養水源,保持水土(2)調節氣候,保護環境(3)防風固沙,保護農田

(4)固結土體,改善土壤理化性質

1、淨化空氣,保護環境

植被是二氧化碳貯存庫和調節器,釋放氧氣;吸收大氣中有害氣體;降低雜訊,達到保護生態環境,防止土地資源汙染。

2、防風固沙,改良土壤

降低風速、改變風向與風沙流結構,林網內的沙塵減少80%,大氣混濁度降低35%。改良土壤,提高有機質含量,增加粉粒和粘粒,改善土壤結構,形成良好的物理化學性質與肥力特徵。

3、涵養水源,保持水土

截留大氣降水,減緩水滴的下降速度,減輕降水對地表的激濺侵蝕,減少地面徑流。同時,植被增加了地表的粗糙度和對地表的保護,加強了土粒之間的固結程度,使地面徑流流速降低,土壤人滲增加,提高土壤含水量和地下徑流量,削減洪峰流量,增加枯水期流量,減輕土壤侵蝕強度。

2.地表水系是指存在於河流、湖泊、冰川、沼澤等水體的水分。

9.森林土(發育完善):有機物殘落層、腐殖質表土層、沉澱心土層、母質層。(填空)

耕作土(比較完整):耕作層、犁底層、母質層。坡地沒有犁底層和心土層。(填空)

10.(記住)有明顯的地帶性:緯度地帶性(熱量)、經度地帶性(降水)和垂直地帶性(溫度、降水)。

11.生物多樣性:狹義: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廣義的還包括景觀多樣性。

12.(記住)生態系統多樣性是指生物圈內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態過程的多樣化及生態系統內生境差異、生態過程變化的多樣性。其中的生境主要是指構成生態系統要素之一的無視環境,包括地形、地貌、氣候、土壤及水文等。

它不僅是生物群落乃至生態系統形成的基本條件,而且生境的多樣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13.(掌握、重點)生態系統是特定區域中的全部生物和其環境相互作用的統一體。或生態系統=非生物環境+生物群落。

或生態系統是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範圍內,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非生物(溫度、濕度、土壤、各種有機物和無機物等)之間,通過不斷的物質迴圈和能量流動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形成的乙個生態學功能單位。

14.地表水系是指存在於河流、湖泊、冰川、沼澤等水體的水分。

15.土壤要素特徵a、土壤剖面及理化性狀b、土壤的綜合性狀綜合(a土壤肥力:土壤有機質、土壤養分的含量和組分 b土壤水分狀況:

土壤水分的含量、土壤水分的排洩與補給c土壤的適宜性)c、我國土壤的分布

16.土地報酬遞減律:由於受土地生產力的因素限制律的作用,在技術和其他條件不變的前提下,人們在同一地塊上連續投入勞動和資本,而達到一定限度時,其增加就會遞減的現象。

第三章土地型別與土地資源型別

1、土地分類、土地型別、土地資源型別、土地型別演替的概念

土地分類:以土地的自然、社會、經濟屬性為基礎,研究土地的綜合屬性差異、空間分布規律等,並按質的共同性或相似性,作不同程度的抽象概括歸併,從而劃分出若干土地型別。

土地型別:景觀形態特徵和土地的自然、社會、經濟屬性相對一致的一系列空間單元。

土地資源型別:土地自然屬性相對均一,利用價值或利用功能一致的土地單元集合。

土地型別演替:是指土地型別在其形成與發展的過程中,受到各種地理過程和人類活動的影響,當各種自然,人為因素作用強度達到一定程度或作用時間到達某一時段時,土地型別屬性發生變化的過程,由一種土地型別向另一種土地型別

演變的過程,或一種土地型別被另一種土地型別所替代的過程。

2 、土地型別演替的分類:

根據演替原因分為:自然演替、人為演替;根據演替性質分為:時間演替、空間演替;根據演替過程分為:節律性演替、非節律性演替;根據演替方向分為:正向演替、逆向演替

3、土地型別與土地資源型別的關係辨析題

(1)基本概念

(2)土地型別與土地資源型別的關係源於土地與土地資源的關係。

(3)土地型別的劃分是一種自然資源的分類,劃分依據主要是土地的自然屬性;而土地資源型別的劃分依據除了考慮土地的各種自然屬性外,更強調根據土地的社會經濟屬性集中體現在其利用價值或利用功能上的綜合差異性而進行分類

(4)土地型別分類的結果是土地資源型別劃分的基礎。

(5)土地型別強調綜合屬性,土地資源型別強調可利用性和利用價值,土地型別包括了土地資源型別。相同的土地型別應具有大致相同的生產力、適宜性等。

4.土地型別命名法(填空)

(1)植被+土壤+地貌命名法,三命名法。如針葉林漂灰土山地;植被(土壤)+地貌命名法,如草灌丘坡地、黃紅壤山坡地;地貌命名法,如丘陵、山地等。

(2)群眾習慣的名稱。川地、塬地、梁地、沙田、圍田、坑田等

(3)利用方式+覆蓋特徵命名。耕地、林地、牧草地等

(4)用地名+土地型別命名. 以澳大利亞、英國為代表。如澳大利亞的「納珀比土地系統」或「沃伯頓土地系統」

4.土地型別的數量結構:是指在某個區域內包含哪些土地型別,它們各佔多大面積比例,即某區域與同級各種土地型別組成比關係.

土地資源學

第一章土地 p3是由地球陸地表面一定立體空間內的氣候 土壤 基礎物質 地形地貌 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構成的自然地理綜合體,同時還包含著人類活動對其改造和利用的結果,它又是乙個自然經濟綜合體。土地資源 是指當前和可預見的將來對人類具有利用價值的全部土地。土地具有的特性 1 土地是綜合體 2 土地是自然...

土地資源學

土地的概念 土地是地球陸地表面由氣候 土壤 水文 地形 地質 生物以及人類活動結果所組成的乙個複雜的自然經濟綜合體,其性質隨時間不斷變化。土地的屬性 自然屬性 1生產性 2整體性 3面積的有限性 4位置的固定性和區域差異性 5時間變化性 6土地資源的再生性和非再生性7多用途性 社會屬性 1土地的社會...

土地資源學

課程報告 姓名 任培洋 班級 土地資源管理11 1班 學號 20116916 基本農田的現狀及保護 摘要 中國現有耕地保護的形勢十分嚴峻,2008年中國耕地面積僅佔世界耕地面積的8.1 人均耕地不足0.1公頃,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 5,卻養活著世界20.1 以上的人口。在這種背景下,當土地資源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