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資源學

2022-11-30 19:33:04 字數 5408 閱讀 4564

土地的概念:土地是地球陸地表面由氣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質、生物以及人類活動結果所組成的乙個複雜的自然經濟綜合體,其性質隨時間不斷變化。

土地的屬性

自然屬性 1生產性 2整體性 3面積的有限性 4位置的固定性和區域差異性 5時間變化性 6土地資源的再生性和非再生性7多用途性

社會屬性 1土地的社會性 2土地的資產性3土地的權籍性

土地資源的自然構成要素

1.土地資源的氣候組成要素

光照資源指標——1.太陽輻射 2.光照指標

熱量資源

降水資源

風力資源

2.土地資源的地質地貌組成要素

岩石性質

地質構造

地貌形態

3土地資源的水文構成要素

水圈與水迴圈

水文現象的空間分布和時間變化

地表水 1.河流2.湖泊3.冰川4,沼澤

地下水 1.包氣帶水2.潛水3.承壓水

4 土地資源的生物組成要素

生物的構成 1.植物與植被2.動物3.微生物

生物與環境的關係生物適應影響環境,環境影響生物

生物間的相互關係 1.共生2.合作3.共棲4.寄生5.捕食6.競爭

5土地資源的土壤組成要素

土壤是由固相(包括礦物質、有機質和活的生物有機體)、液相(土壤水分或溶液)、氣相(土壤空氣)三相物質五種成分組成的。

土壤的基本性狀 1.土壤的「體質」性狀2. 土壤的「體型」性狀

土地資源的社會經濟構成要素有哪些???????

了解 ( 人地關係:從有人類以來就存在的客觀關係,是人地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關係。

可持續發展人地關係人口的壓力,資源的短缺,環境的脅迫,生態的危機,人的物欲橫流,發展戰略的艱難選擇等,這一系列的世界性問題,長期困擾著人類。隨著人類社會和文

明的進步,地球上物質與能量正以加速的趨勢被不斷消耗。這就迫使人們不得不冷靜的思考:地球的文明究竟如何去維繫?

本書從人地關係理論、可持續發展戰略以及二者的相互作用機理為出發點,提出了維繫地球未來文明的充分必要條件——即人類或地球公民保護環境的自律自省意識。作者對人地關係中人性的內涵做了全面、系統的分析,對可持續發展戰略實施的人文環境做了歷史、系統的闡述,特別是對「人的可持續發展」和人性本質的哲學理論和學科基礎進行了比較深入的**。提出人類必須將追求無限的能量從物質領域轉向精神領域,唯其如此,人類社會的生存環境才是安全的。

人類只有在「人地關係」中找到自己應有的哲學定位,在生存和享樂之間,選擇生存而不是享樂,可持續發展才會獲得堅實的民眾基礎。最低環境代價生存才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原動力。

人地關係及其發展一是被看作和其它生物一樣完全受控於環境環境是人的中心

二是人類中心主義的人地關係思想以人類為中心

三是協調論主張將人口增長與經濟發展速度同自然資源保護協調起來

現代是以協調論為主導的可持續發展的人地關係理念

土地型別在土地分級的基礎上,根據一定的原則和指標,將相同等級的土地單位按其相似性進行類群歸併的產物。

土地型別與土地資源型別的關係土地型別與土地資源型別的關係類同於土地與土地資源的關係①土地型別的劃分是一種自然分類,劃分的依據主要是土地的自然屬性;而土地資源型別的劃分的依據除了考慮土地的各種自然屬性外,更強調土地的經濟社會屬性,根據土地的利用價值或利用功能上的綜合差異性而進行分類。②土地型別分類的結果往往是土地資源型別劃分的基礎,也就是說土地資源型別的劃分時在土地型別劃分的基礎上,進一步根據對其利用價值或利用功能的評價結果而重新分類,因此,土地型別單元一般是進行土地資源評價及分類分級的基本單元。③土地型別較多強調的是土地的自然屬性,它與土地利用型別在概念上是有區別的。

土地分級指在對土地組成要素進行綜合分析的基礎上, 通過自上而下的合併或自上而下劃分,產生出一些等級有高低、複雜程度有差異的土地單位。

土地分級系統的分類 1英澳學派的土地分級系統2前蘇聯和德國景觀學派的土地分級系統

3我國的土地分級系統

土地分類是指對乙個自然區域或行政區域範圍內的土地進行型別的劃分。

土地分類方法 ①發生法 ②景觀法(順序法、兩列指標網格法、路線考察法) ③引數法

土地分級與土地分類關係:土地分級是土地分類的前提,為土地分類服務。土地分級是對土地地段的個體研究,它採用系統研究法劃分不同級別的具體土地地段或逐級合併為更高一級的土地單位。

而土地分類則是採用系統分類研究法,對同一等級土地單位進行分類,得出級別高低不同的各種土地型別,在多數情況下,只有完成了土地分級才能開展土地分類研究。土地分類需要逐級進行,而不能跨越不同的級別。也就是說,在土地分類之前,先要採用型別學研究方法對同一等級的土地代為進行分類,得到分類級別高低不同的各種土地型別。

由此可見土地分級與土地分類既有區別又有聯絡,土地分級是對土地的縱向劃分,土地分類則是對土地的橫向(即同一等級內)類群歸併。土地分級是多級的,因而土地分類也是多系列的。土地分級與土地分類是解釋土地型別結構和功能的有效手段,是乙個分析過程的兩個側面,並可在土地型別分類系統中統一予以體現。

土地型別的命名根據植被、土壤、地貌三因素命名或根據植被、地貌二因素命名;採用群眾習慣的名稱,用地名命名土地型別(澳大利亞、英國等在對土地系統命名時大多採用這種方法沒畫

土地利用現狀分類(2007一級、2002一級、二級)

2023年一級3個:農用地、建設用地、未利用地

二級15個耕地、林地、園地、牧草地、其他農用地、商服用地、工礦倉儲用地、公用設施用地、公共建築用地、住宅用地、交通運輸用地、水利設施用地、特殊用地、未利用土地、其他土地

2023年一級12個:耕地、林地、園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礦倉儲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特殊用地、交通運輸用地、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其他用地

土地資源調查是以用土地資源學知識為基礎,借助遙感和測繪製圖等技術手段,查清土地資源的型別、數量、質量、空間分布狀況及其相互關係和發展變化規律的系列過程。

土地資源調查大致可以分為:土地條件調查(①以土地的土壤、植被、地貌、氣象、水文和水文地質等自然條件為主要物件的土地質量自然性狀調查 ②以土地投入產出、收益、交通、位置和社會經濟條件為主要物件的土地社會經濟因素調查)、土地利用現狀調查

土地資源調查的一般程式

a、準備工作——明確調查任務、組織專業隊伍、制訂工作計畫、資料準備(工作底圖的收集、遙感影像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各種專業調查資料的收集、經濟社會資料的收集)、用品準備(常用的儀器裝置、文具生活用品 )

b、外業調繪——調繪前的準備工作(路線勘察、制定工作分類系統、室內預判(航片預判、衛片預判))、調繪階段(①外業調繪工作的一般程式:掌握調繪底圖的比例尺 ;確定驗證樣區; 選好站立點; 確定調繪底圖的方位; 調繪邊地類; 補測地物; 調繪整飾; 填寫作業手簿 ②樣區調繪驗證)

c、內業工作——轉繪工作、量算面積(以圖幅為基本控制、分幅進行量算、按面積比例進行平差、自下而上逐級彙總)、編圖與圖面整飾、成果整理 (圖件輸出、編寫調查報告 )

d、檢查驗收——驗收的內容有外業調繪和補測地物為重點檢查物件內業工作著重檢查轉繪精度、面積量算精度、成圖質量等

.土地利用現狀調查

概念是指以一定行政區域或自然區域(或流域)為單位,查清區內各種土地利用型別面積、分布和利用狀況,並自上而下逐級彙總為省級、全國的土地總面積及土地利用分類面積而進行的調查。

目的 1清查各種利用方式土地的數量、質量、分布狀況,為國家和地區農業區劃、土地利用規劃與開發服務 。2確定各土地利用型別、分布及其行政區界與權屬界線等,為建立土地統計、地籍管理及國家和各級的土地管理工作服務 3了解目前土地利用的經驗、教訓,為國家和區域的土地保護提供依據。

基本內容 ①土地利用現狀分類與分布狀況 ②境界與土地權屬界線 ③量算行政轄區範圍內的土地總面積和各類土地面積 ④按土地權屬單位及行政轄區範圍自下而上逐級彙總土地面積和各類土地面積 ⑤編制土地利用現狀圖、土地權屬線圖 ⑥總結土地利用的經驗教訓,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議 ⑦編寫土地利用現狀報告進行土地利用現狀調查總結。

土地利用動態監測是指運用遙感、土地調查等技術手段和計算機、監測儀等科學裝置,以土地詳查的資料和圖件作為本底資料,對土地利用的動態變化進行全面系統地反映和分析的科學方法。

3s應用:rs(遙感)和gps(全球定位系統)提供大量資料資訊源,同時gps可以進行精確的定位,gis(地理資訊系統)則對調查資料進行精確處理。

土地資源評價即土地評價是根據特定的目的對土地效能進行鑑定的過程。 就是對土地利用的適宜性和限制性做出說明,為土地利用方向選擇及用途轉變提供依據可以刪除

土地資源評價意義為土地稅收服務、為調整承包土地和徵地補償費提供依據、為土地交易服務、為估計土地經營好壞服務、為土地利用規劃服務

土地資源評價原則生產性原則、綜合性原則、主導因素原則、針對性原則、比較性原則、動態性原則

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五大原則生產性原則、穩定性原則、保護性原則、可行性原則、可承受性原則沒畫

土地潛力評價是指在特定目的下對土地的自然、經濟及其生產效能進行綜合評估和分等定級的過程。

土地適宜性評價是指以不同質量的土地為物件,以特定用途對土地質量要求為標準,進行對照衡量、分等定級的過程。

土地資源評價的因素和因子

氣候因素地質地貌因素土壤因素地表水和地下水因素植被因素經濟社會因素

土地資源評價的原則

主導因素原則、差異性原則、穩定性原則、現實性原則

土地經濟評價是運用經濟指針對土地的使用價值或價值進行評定,反映土地利用方式的經濟效果。即依據土地經濟條件評定出土地等級或**;或是通過對土地進行投入和產出分析,比較不同土地利用和投入與效益,分析土地利用經濟可行性,確定土地的適宜性沒畫

貼現現金流量分析法公式和模型??????

現金流量貼現法的基本公式

p=式中:p一企業的評估值;

n一資產(企業)的壽命;

cft一資產 (企業)在t時刻產生的現金流;

r一反映預期現金流的折現率

農用地分等定級是?????

根據農用地的自然屬性和經濟屬性,對農用地的質量優劣進行綜合評定,並劃分等別、級別.

土地資源優化配置的方法

1土地利用結構的優化配置2土地空間結構的優化配置3土地利用效益結構的優化配置

土地節約、土地集約的含義指通過增加土地投入獲取土地最高報酬。

土地節約、土地集約的內涵??????

如何實現城市的節約集約利用:1.城市土地節約、集約利用要追求多個目標2. .城市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因城市定位和特點而有所不同3. .城市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評價

土地開發、土地整理和土地復墾三個概念既有聯絡又有區別。

共同點是通過一定的手段挖掘土地的固有潛力,提高土地利用率,擴大土地利用空間與利用深度,充分發揮土地在生產和生活中的作用。

區別是其側重點各有不同。雖然土地開發也包括對業已利用的土地進行追加投資和勞動,集約利用,但其更側重於對未利用土地的開發;土地復墾側重於對因各種自然和人為因素造成破壞的土地採取治理措施,使其恢復到可供利用狀態的活動,是一項綜合性的技術過程;土地整理則是針對土地利用不合理、不充分的土地所進行的綜合治理,同時涉及權屬狀況的調整進而達到土地資源合理、充分和有序列的目標,它是一項對土地權屬和土地用途、布局、結構等進行全面調整的綜合措施。所以,從概念上講,土地整理要比土地開發、土地復墾的概念廣;從內容上講,土地整理包含土地開發、土地復墾。

因此土地開發、土地復墾的概念逐步受到淡化,而土地整理的概念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土地資源學

第一章土地 p3是由地球陸地表面一定立體空間內的氣候 土壤 基礎物質 地形地貌 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構成的自然地理綜合體,同時還包含著人類活動對其改造和利用的結果,它又是乙個自然經濟綜合體。土地資源 是指當前和可預見的將來對人類具有利用價值的全部土地。土地具有的特性 1 土地是綜合體 2 土地是自然...

土地資源學

課程報告 姓名 任培洋 班級 土地資源管理11 1班 學號 20116916 基本農田的現狀及保護 摘要 中國現有耕地保護的形勢十分嚴峻,2008年中國耕地面積僅佔世界耕地面積的8.1 人均耕地不足0.1公頃,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 5,卻養活著世界20.1 以上的人口。在這種背景下,當土地資源進一步...

土地資源學作業

耕地保護問題 我國耕地問題歷來是人們關注的熱點議題,目前對該問題的研究已被提公升到乙個新的高度。進入21世紀後,我國經濟保持了強勁的增長勢頭,十五 期間我國的gdp年均增速達8.8 人均gdp達1000美元。伴隨著經濟的高速增長 城市的迅速擴張 產業結構的劇烈調整以及 的決策行為等因素的影響,土地利...